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太原南丨这些传统习俗,哪些你还记得→

牛爱科 小通店
2024-09-19

广告





1、瓮中放筷

水瓮时间长了底部会积有水渣。为了清掉水渣,要将水瓮中的水全部清掉,交款水瓮清洗一次。清洗后,水就成了空瓮。这时不可让水瓮空着,要在水瓮中放一双筷子。以示瓮子不空。此俗的由来,是为了避一种说法。盆干瓮干,是说家穷的穷态,表示穷的什么也没有了,全部光光的。水瓮里虽然没了水,但有筷子,就不是空着,就不属于盆干瓮干的情况。也有人说瓮中放筷子寓意人丁兴旺、水源不断,说法有些牵强。

2、首铲米饭

吃大米饭或小米饭时,用铲子铲起第一铲米饭,要放在锅中一边,不放入碗内。第二铲才可入碗。此俗的形成由来已久。传说,孔子受弟子尊敬。每吃米饭时,第一碗首先敬孔子,弟子们靠后。有一次孔子有事,开饭时回不了家。弟子们无法开饭,于是将第一铲放在一边,等先生回来后吃。第二铲以后的米饭由弟子们吃。此后逐渐形成习惯,久而成俗,传于世间,保留下来。也有人说,此举意为先敬天地神灵,说法无来头。

3、打碗留碴

旧时不小心打碎碗盘,要留一小块碴片扔进水瓮中。此俗在不少地方保留下来。其来由是,碗是吃饭的工具,代表饭碗和必要的生活、生存条件。打了碗,就是失了碗,与吃饭有直接相关。保留碗的一块,表示没有完全失去碗,寓意碗还在,并没有完全失去。只要有碗,就能吃饭,就有饭吃,就能正常生活、生存。就会饮食不断。

4、投刀止

冰雹俗称冷蛋子,下冷蛋子,就是雹灾,对庄稼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旧时下冰雹时,人们要敲铁锅、铁盆,有时还要向冰雹中投出菜刀。这是一种典型的旧俗。过去人们知识贫乏,对大自然的抗争能力弱,在灾害面前,没有有效手段,甚至束手无策,只能

将仇恨和愤恨发泄于冰雹。投刀就是表示以刀相向,是仇恨的表达,以此来吓走冰雹。

5、唾克旋风

每有旋风临近时,有的人习惯于向旋风唾几下。这是一种古老的旧俗。旧时人们对旋风的认识有局限性,带有迷信的色彩,认为旋风的形成是有鬼魔作怪。鬼是无形的,但有兴风作浪、兴妖作怪的能力。人的唾液形成于肾,是肾阳的津液,有真火的属性。鬼属阴,是阴冷之物,怕火,尤其怕真火。所以唾液能克鬼,旋风属鬼,自在唾液所克之列。

6、月蚀鸣锣

蚀和月蚀都属于自然天象。现代科学已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古人对这种天象,不能科学地认识,更无法科学地对待。遇到月蚀时,便认为是天狗在吃月亮,这是反常的天象,也是不祥的天象。于是敲起锣来,以图惊吓走天狗,救出月亮,使其保持原形。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流满滑稽,真是天大的笑话。

7、灶神糊嘴

过去农村有个旧俗,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时,人们将灶神爷的嘴用糖粞糊住,并烧香设贡,送灶神爷上天。为什么送灶神爷上天,还要糊住嘴?这里有古老有说法。原来,灶神爷是“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专管人间烟火,被世人奉为一家之主。这家人一年做的好事坏事,灶神爷都看在眼里,年底时要回到天庭,向玉帝作汇报。人们糊住灶神爷的嘴,就是希望灶神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不要说全家的不好事,保佑一家平安幸福。这实质上是自己哄自己的做法。神的嘴岂是人能吐住的。再说不做亏心事,何避鬼和神!

8、太公在此

过去农村盖房子上中梁时,要在中梁上贴八卦图,并在图两侧贴“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对联。上好中梁后,在缝隙处要打进一个椿木楔子。此俗的形成,不知起于何朝何代,但在农村不少地方一直延续。传说,太公(姜子牙),曾“担水浇花四十年,修行养道不得成”,后来辅佐周文王攻打纣王。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受命封神,他虽没有神的地位,但有支配诸神的权利,因此诸神都要听他的话。盖房子上中梁,请来太公,诸神就要回避。施工就会顺利。

9、隔年捞饭

捞饭是一种农村常见的大米饭。就是大米下锅煮熟捞出,佐菜肴而食。隔年捞饭,有的地方称夹年捞饭,还有的地方称接年捞饭。就是,当年年终吃的捞饭,不全部吃光,而要留给下年吃一部分。有的地方要贡到春节吃,有的地方要贡到初五以后吃。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一年的饭二年吃。上年有余,下年无忧。一年的生计连二年。年年有余年年发,寓意连年有余,吃穿无忧。期盼年年都有好光景,年年都是富余年。现在此俗已被淡化了。

10、卖畜留缰

牛马驴骡等牲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耕的主要畜力。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牲畜在农村是香饽饽,牲畜的交易非常频繁。在牲畜交易中,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卖畜留缰,牲畜出卖后,缰绳不会与牲畜一同卖出,而是要留下来。即使买主愿高价买缰绳,卖主也要留下缰绳。这不只是缰绳价格的问题,而是别有讲究。缰绳既是实用物,也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它像征对牲畜的控制,象征对牲畜的需求和期望。留着缰绳意味着,还会买回更好更适合使用的牲畜,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11、借锅不还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是不少农村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但也有一种东西,是只借不还,这也是一条通行的道理。这个东西就是药锅。药锅是专门熬中药用的。过去治病以中医药为主,少不了熬药,身体状况好的人家,很少专门买药锅使用。经常闹病的人家却离不开药锅。因此有人患病后熬药,有时会借用别人药锅。用完后便留在家中保管起来。有人要用时,到家来取,即使是原物主也要来取。不用借锅人送还。其中的道理比较好理解。药锅与病患相连。是在没奈何情况下使用的东西。远离是福,接近是灾。送锅不是送福,而是送病,这就是药锅不送的来由。

12、投饭于地

农村有一种习俗,传承已久。就是农忙季节农民加班点劳作,在田间地头吃送来的饭时,第一筷子饭,或多或少要夹起来投于地下,然后自己再吃。这种风俗讲究的是,农民对土地的尊敬,对农田的礼敬。表示不忘根本,不忘土地的恩赐,是一种朴素的敬天礼地观念的表现,也是良风美德的传承。

13、砍杖投币

砍仗投币是农村的一种特殊习俗。就是人死后,孝子要为逝者提哭丧棒,俗称哭柱或哭丧棒。这种棒长约二尺许,粗约寸余,都要从柳树上砍取。砍取后,要在树的地方或树权上留一个硬币,币值不限,分币、角币、元币都可,甚至铜钱、铜板也可,但不可不投币。这个传统由来已久,其说法是,人不白用别人的东西,死人也忌白用阳间的东西。哭丧棒是因死人而用砍树枝,是对树的伤害,投币就是为了表达这种信念和人情世故。如果砍的是穴柳,则要投比砍哭柱更多的钱,或一块、二块不限,随心而为,因为穴柳比哭柱用的树枝大,造成树的伤口更大。

14、伐树埋土

有的农村有一种习俗,就是伐掉树后,在树桩上要撒一把土,或沙或土、或粗或细均可。这种习俗的讲究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万物土中生,在土中生成的东西,应是土的功德所致。树走过一生,应不忘土地的大恩大德。二是树被砍伐,失去最后生命,为人所用,人不能忘怀树多年生长对人带来的好处,撒土是对树的一生的一种怀念,也是表达人对树一种感激之情。表现的是人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15、吃糕送糕

农村的习俗,形成年代久远,有的与迷信说法相关,有的与民情风俗有关。比如吃糕送糕就是一种民情风俗的体现,俗话“说吃送糕,留下的道道”。说的是有的人家吃糕时,要给邻里送一些共享。邻里的圈子,各家不同,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大致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圈子,很少有吃糕独享的情况。吃糕送糕,没有迷信的色彩,表现的只是一种朴素的和谐相处的邻里观念。也有美好的寄托,因为糕与高谐音,希望家家生活与日高升,共同提高。

16、缀扣咬指

过去农村有个习俗,就是不给穿着衣服的人缀扣子。这里有何迷信的讲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有一条是值得考虑的。就是这种情况,常见于母亲给孩子的衣服缀扣子。这时,母亲会让孩子嘴里咬着一个手指头。这样做能有效防止孩子调皮乱动,加强其注意力,防止被母亲的针扎到手或胳膊。等母亲缀好扣子再将手放下,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

17、棺不空放

棺材,也称棺木、寿材。是装殓死人的器物。过去,人上了年纪,行将就木时,要提前准备棺材,以免用时麻烦。但是,棺材做好后,人没有去世,就要放置一段时间。在放置的这段时间里,民间有个习俗,就是棺材不能空放着。空放棺材是民间大忌,有催人早死的说法。必须在里面放些东西。放什么呢?通常的做法是,放一束纸做的花,以期老人能得高寿、享喜寿,寿终正寝,福荫后人。

18、中梁镇楔

过去太原郊区农村多是木结构平房,建新房时,要打好地基,再起木架。木架竖好后,要在中梁与其它梁连接处的隼铆中打一木楔。这个木楔本身不大,对木结构的作用本身也不大。但每家建新房都少不了这个木楔。原来,这里有一套民俗的说法。意思是,椿树是刘邦封的树王,在树中独尊,能镇百木。用椿树做木楔,有镇众木的象征作用。在以木头为主要构件的平房兴建中,中梁上打椿木楔,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张贴倒有

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将来的人,都会有美好的期望与追求就是“有”。有的内容很广泛,有钱、有势、有权、有粮、有菜、有酒、有肉、有理想、有信念等等。过去的人对有的追求比较朴素简单,就是追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米有面有吃的。每过春节时,会将这种美好的追求,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有箱子、瓮子等存放粮食、米面的容器上贴上用红纸写的合体的“有”字,所谓合体即将两个有字上下合起来,写成一体,正看、倒看都有有字,象征容器中常保持有的状态。终年有粮可存,有米有面可吃。这样将有字赋予了新的功能,寄托着人们美好好的心愿。这种习俗传承了多年,已无从考证。曾广泛流传于农村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这种现象很少见到了。

20、抬神祈雨

祈雨即求雨。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作物生长的要素。雨水充足,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雨量不足,则五谷不收。食物不足,则民不聊生。过去每遇旱年,人们就要祈求老天下雨。表达祈求的重要方式就是抬神。即将崇拜的、有行风布雨功能的神灵的塑像、雕像抬着游行,并设祭供奉,焚香祷告,祈求行风布雨。传统习俗认为,龙王爷是统领水族的王,有白龙王、红龙王、黑龙王等,都有掌管云雨的神权。还有其他能行风布雨的神,也可抬祭。

这种活动,表达了当时的农民对水的渴望,和对神的崇敬。是主观愿望的朴素表达。也是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一种无耐的表现。

21、饭成鸣炮

馏米饭是太原郊区的一种美食,尤其与擀面、羊汤面搭配起来,一荤一素,有吃有喝,更成为待客的好饭。常被用作大型宴会的早餐。馏米用红枣、软大米制成,亦可用蜜枣、软大米、黄米等制成。最多的是红枣、软大米馏米。馏米饭,一般提前几天泡发软大米,早一天蒸好红枣,由有经验者在宴会当日的早上蒸成。将软大米和红枣一层一层放入蒸具,上火蒸一小时左右,充分熟后,停火下锅,不论什么时侯蒸好,凌晨也好,夜半也罢,都要及时鸣炮三声。这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流传了不知多少年。这一做法,有三个实用意义,一是报告早饭是馏米饭。二是馏米饭已在此时做好。三是做的很成功。另外,亦有向神明报告的意思。馏米做好后,第一碗要供奉祖宗爷。表示对列祖列宗的恭敬之情。

22、抬硪号子

过去农村建房,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工序就是夯实地基,俗称抬硪、砸硪。硪是一种夯具,用密度高、石质好的石头制成,下面为正方形,四楞体,高约40-50公分,重约200-300斤不等。上面两侧各绑一木杠或中间绑一木杠,用于发力抬举。工作原理是,由八个好后生,共同抬起,再利用惯性自然砸下,将要打墙的地基充分夯实。这一过程,一般由另外的一个人,专门领唱号子,抬硪的8人应唱,同时抬硪、砸硪,一次一次抬起,一硪一硪砸下,直至完成全部抬硪过程。抬硪不喊号子,静悄悄的抬,被称为“哑硪”,是一种忌讳。这种忌讳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抬硪是一种强体力的、众人高度协作的集体劳动。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的基本功能有四个,一是指挥作用,指挥着众人抬起放下的动作协调。二是协调劳动的节奏,使八个的用力动作充分协调。三是能使抬硪者心情悦愉,振作精神。四是有宣告建房工程启动或开工的作用。号子的调子一般约定成俗,朗朗上口。号子的用词一般由引唱者临时发挥,现编现唱,活泼动人,产生红火热闹的气氛。现在建房打夯,已用上了机械,再不用人工抬硪,抬硪号子这种美好的劳动声音,已成为一种远去的记忆。

23、灰房号子

灰房,就是用传统的方法对平房的顶子进行防水硬化。这是房子修建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关系“一辈子”的工程。做法有两种,一是将灰渣(炉灰)用淋好的白灰和成灰泥,打在房顶上。这是传统的做法。二是用水泥、黄沙和成泥打在房顶上。这是新式的做法。传统的做法是用大量的人力、和泥、上顶、打实、抹平。在整个过程中,打实是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将多人分为对头两排,各人手持一种专用的打房钯子,一钯一钯将泥浆打实。这是一项 众人协作的强体力劳动,一般由男性壮劳力完成。为了保持众人动作的协调和劳动的效果,要由专人领唱号子,由众人应唱,在号子声中完成。号子的作用,一是协调众人的动作。二是营造欢快的氛围。号子的调子,与抬硪调子相同,不同的是,灰房的人手比抬硪的人更多,应声更大、气氛更热烈。号子的唱和都在房顶上,声音传的更远,气势更大。号子内容,临时现编,由引唱者临时发挥,看到啥唱啥,热烈、欢快而灰谐风趣。现在,农村灰房基本用上了水泥、黄沙,取代了原来的白灰、炉渣,做法也不一样了,用上了机械作业,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再不用号子了,灰房号子真正成了历史的记忆。


相关阅读:发现太原南丨一线调查,著作等身的牛爱科——我们说丨你个“害馋痨”,还得了“想钱疯”~《明臣王琼》:那些细节硬伤带来的遗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便民信息~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通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