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必看
题型:150分
单选题:29(2分)=58
职业理念第一章:1-4题
教育法律法规第二章:5-12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3-16题
文化素养第四章:17-25题
基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26、27
逻辑推理28、29
材料题:3(14)
第一章职业理念(三观)(四个模板)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个模板)
第五章第三节 阅读理解(从文中找答案)
写作:1(50)
范围:第五章第四节
第一章 职业理念
四个模板:30题材料题答题模板:(※必须背会)
模板一:考查知识点及题目详解
知识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全体:全体公民)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平均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0题模板一:
材料中X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践行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
第一、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材料分析。
第三、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结合材料分析。
第四、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结合材料分析。
第五、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结合材料分析。
第六、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结合材料分析。
总之,材料的X教师践行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2017年上真题
30.材料: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运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称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尚科教育提供)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素质教育观。
第一、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中的李老师在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废为宝的各项课余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材料中的李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开展了“变废为新”等个性化教学活动,学生们创作出不同的艺术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老师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材料中的李老师在美术教学时,不局限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开展了各种新颖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四、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材料中的李老师开展了“变废为新”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材料的李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模板二:考查知识点及题目详解
知识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探究。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由于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这恰恰说明学生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等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当避免只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要挖掘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而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局性把握,甚至是全人生的指导,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3.学生是个性与差异的人
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30题模板二
材料中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践行了(违背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结合材料。
第二、“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结合材料。
第三、“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结合材料。
总之,材料中的X教师践行了(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2018年下真题
30、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 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程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 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扩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14 分)
答: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材料中的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明陈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了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
第二、“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陈老师针对王春不敢上台发言的情况,对他进行了鼓励,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敢上台发言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老师认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说明陈老师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三、“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材料中的陈老师对王春采用了个别指导法,私下找王春进行教育与引导,体现了陈老师进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老师承认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总之,材料中的陈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模板三:考查知识点及题目详解
知识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现代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关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以适应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化。因此,人们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公正无私、宽容与尊重、睿智与深刻、爱心与关怀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关爱、扶助、引导和行为示范去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从而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与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学校与社区关系)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注重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加强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联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30题模板三:
材料中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践行了(违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第一、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结合材料
第二、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结合材料
第三、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结合材料
第四、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结合材料
第五、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结合材料
第六、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结合材料
第七、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结合材料
第八、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加强合作。+结合材料
第九、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终身学习。+结合材料
总之,材料中的X教师践行(违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2019年下真题
30、材料:(考点:职业理念——教师观)
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授——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此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这项活动,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徐老师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尝试过用分析讨论法讲议论文、用欣赏分析法讲小说、用朗读品味法讲诗歌、用形象体会法讲散文等。他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大家评价说:"徐老师玩转了课堂!"
徐老师说,当老师要舍得"折腾"自己。为此,他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多年下来,他积累的教学日志多达二十多万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徐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答:材料中徐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第一、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的徐老师通过“课前五分钟”活动,用不同教学方式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这些行为都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二、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的徐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每天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现代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的徐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课程,建设了课程。
第四、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材料中的徐老师能够还课堂于学生,能够充分尊重学生。
第五、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材料中的徐老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平台,并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体现了这一点。
第六、现代教师行为观方面,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材料中的徐老师每天坚持写教学日志,不断地折腾自己,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材料中的徐老师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模板四:考查知识点及题目详解
30题第四个模板:职业理念(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如果30题材料题,问题是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答题模板如下:
材料中X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符合(违背)了职业理念的要求。
第一、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材料。
第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是发展的人,是个性与差异的独特的人。+结合材料。
第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角色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在行为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要注重反思和终身学习,要强调合作。+结合材料。
总之,材料中教师的行为符合(违背了)职业理念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2013年下真题:
30.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写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的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第一、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第二、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是发展的人,是个性与差异的独特的人。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第三、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现代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角色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在行为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要注重反思和终身学习,要强调合作。材料中该教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解读:“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解读:“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解读:“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利益。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解读:“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解读:“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简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读:“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扩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1题材料题答题模板:
材料中X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践行了(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第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结合材料。
第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结合材料。
第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结合材料
第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结合材料
第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结合材料
第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材料
总之,材料中X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践行(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2019年下考试真题
31、材料:
我刚担任初一(2)班班主任时,班上的晓义经常打架、抽烟。旷课,一开学就和科任老师发生冲突。
几次家访后,我掌握了晓义的基本情况:他从小就调皮,爸爸经常打他,而且家长对他的学习不抱指望,久而久之,他的毛病越来越多。
我该怎么办呢?
我注意到晓义精力充沛,喜欢运动,于是决定让他担任体育委员来试一下,这个决定宣布后,学生一片哗然,当晚就有家长打电话表达不满,我耐心的地向家长解释说:"我会对所有孩子负责的,请您给我时间,也给晓义一个机会。"
刚开始,晓义并没有因为做了体育委员而格外兴奋,甚至有时在带领大家跑操时还有些满不在乎。一次跑操时,有个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晓义马上过去扶了他一把,我抓住时机表扬了他,看得出来,晓义有所触动。
初三时,他代表学生参加了区运动会,还获得了铅球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全班都为他欢呼,他不好意思地哭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
初中三年,我和晓义的谈话不计其数,我还经常与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多鼓励晓义。
初中毕业三年后的一天,晓义再次出现在我面前,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老师,我已经应征入伍了!"那一刻,我知道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我”的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第一、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的“我”对晓义的认真帮扶、及耐心细致的和家长解释以及给晓义提供平台,让其锻炼提升,最终晓义毕业后顺利入伍都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我”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晓义,通过谈话等方式,能够时刻关注他的变化与成长,并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晓义,做到信任晓义,最终晓义获得了发展和进步。
第三、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的“我”在帮扶晓义的过程中能够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首先通过家访了解他的成长环境,然后给予信任,给他鼓励和支持,能够发扬他的优点,尊重和鼓励他,并没有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第四、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的“我”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尊重家长,注重团结,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材料中“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章 基本能力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2道单选题)
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
1.MicrosoftWord
2.Excel
3.PowerPoint
4.Photoshop
5.Flash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2道单选题)
总结:
1.概念关系
2.数字推理题
从前后数字的关系来推敲,利用加减乘除来推导。
3.图形推理:观察解决
4.命题判断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从文中找答案)
做题步骤:
第一、先读题;第二、找文中的问题的位置;第三、在文中问题的附近找答案(原则能多就多)
第四节 写作能力(1道作文题)
答题技巧:
1.体裁: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2. 读题,选择主题(与教育有关的)
3.写作步骤
标题:新颖
第一段(开头):(1)引用名言,论点随后
(2)故事铺垫,引出观点
(3)设问自答,引出观点
(4)排比对比比喻,引出观点
第二段: 论据1+分析论证
第三段:论据2+分析论证
第四段:论据3+分析论证
第五段:结尾(总结全文)
再次阐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