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写作的三大关键原则

华乐丝 华乐丝Wallace 2019-06-06
华乐丝Wallace学术英文润色



提问:


「我需要发表文章,但却不知从何动笔。您能谈谈如何轻松面对写作吗?」


——台大医学院博士生


回答:


您的问题非常好。我将以我在中国担任作家和写作老师的经验,主观地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他作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我认为好的学术写作有三大关键原则:写作和思路的关连性、学术写作的反覆性、以及读者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


利用写作来厘清思路


第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利用写作来厘清思路。要把想法化为文字通常是很困难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先试着把话说出口,才能了解我们心里想表达的是什么。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需要把话写下来,才能决定想说的是什么,但如果对想说的话没有明确的想法,我们又没办法写,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下笔「写」。举个例来说吧,尽管您已经花上好一段时间思考两个相互关连的问题,但您很可能从来没有明确地叙述过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而当您要用文字表达这份关联性时,为了追求语句的顺畅,您自然会需要更精辟的描述它。虽然一开始的初稿可能稍嫌粗糙,但里面的文句仍然有助于改进您的写作思路,就算您对自己写出的文稿感到困惑、惊讶或失望,其实您都已经比动笔前的您更进一步了。


事实上,这项原则等同于是鼓励您「多写」,与其拖延到想通了要说的话之后才动笔,应该是利用写作来判断想表达的内容。然而,虽然这样的原则一般来说普遍通用,但如此探索性的写作方式,也有它需要注意的地方。自由的写作意味着您需要有策略地整理那些粗糙的初稿,较早动笔、并使用较探索的写作模式,经常会导致连贯性不佳的文句。自由度越高的写作,越需要积极的后续修改,这也就是我们下一项的重点了。


致力于大量的后续修改


第二个学术写作的关键原则就是致力于大量的后续修改。后续修改有助于改进写作技巧,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看法。然而,尽管后续修改的重要性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作者仍不把修改视为写作过程中必要的一环;如此的抗拒心态,原因之一是这些作者认为他们初稿里的瑕疵都是异于他人的,也就是说,他们以为初稿里的缺点都是来自于他们欠佳的写作技巧,而非任何初稿都会有的本质上的缺陷,这于是间接导致了他们对修改自己的文章缺乏信心。我建议您换个角度想,与其担心您的文章需要极多次的修改,试着告诉自己,其实所有的文章都是需要大量的修改的。初稿是应该尽可能的仔细审视,但重要的是,身为作者的您,并不需要遵循那些严苛的评价标准,因为只有极少数的人擅长初稿的写作;过度自我批判,会导致初稿不但无法作为有参考价值的起点,反倒成为挫折的源头。接受写作过程为反覆性高的事实,更能容易理解为何没有经过大量修改的文章,一般来说是很难被读者接受的。


另一个会影响后续修改的绊脚石,是作者自己的草稿,许多作者都被草稿耽误了。每次我要求学生交份自己写的作品给我,并要他们在纸上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时,通常得到的都只是些模糊且不是很重要的修改。您写出的草稿可能因为有些瑕疵,看来可能差强人意,但里面的文句都是一致且连贯的;就算草稿写得不好,要动手修改可能还是比直接放着不管需要更大的勇气。不论如何,您必须把草稿里的文句当成写作的「原料」看待,透过修改慢慢塑型,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了解读者的需求


学术写作的第三个关键原则就是了解读者的需求,这项原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读者要的跟作者想的是不一样的。您认为要写的内容,和您的读者其实想知道的,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样的状况在写作初期会尤其明显,而大量的修改是您唯一的解决办法。


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最好能回头检视初稿里的文句,同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读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不受初稿内容的负面影响。读者都是有所期待的,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则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期待可能是来自习惯(读者在开始阅读文章前就已经产生的期待),也可能来自作者(读者在阅读了一部份文章后产生的期待);而无意识的期待就较为复杂了,它主要针对的是读者对讯息出现在文章的位置的预期,尤其是在段落或句子之间。本网志很大一部份的主题,都是在讨论如何达到这些读者所预期的写作策略。


点击图片阅读





华乐丝Wallace

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润色、翻译服务,

帮助数万人成功发表SSCI和SCI期刊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