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国足出线,不如支持中国酒
这是 愤怒的老马 的第 23 支视频
4min 给中国酒提言献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709fo1eh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葡萄酒的最大挑战是进口葡萄酒?不,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
上周我们刮过骨,直击痛点;
(→酒圈喜大普奔:「XX酒庄勇夺金奖,品质堪比波尔多列级庄!」)
今天我们来疗疗伤,消除偏见。
偏见是怎样炼成的
1. 国内的人工成本较低
不!!!
中国酒农摘一天葡萄一百元左右,不过是欧洲酒农两三个小时的工资。
但摘葡萄不过是人工的若干环节之一。
中国是世界少有的需要「埋土」的产区。葡萄藤在采摘后必须埋进土里才能过冬,否则就会死于极度干旱或低温。
而「埋土」可不是拿个锹、挖点土、把葡萄藤埋进去就算搞定。它需要埋前灌冻水,压条讲方法,连土的厚度都有讲究。
一公顷地两千左右的人工费,埋土一次,吃土一年。
2. 国内的土地成本较低
不!!!
在宁夏产区,一公顷葡萄地大概需要30-45万,某些产区为鼓励种植还赠送土地。但你要知道,钱是交了,但地并不属于你,你只有土地使用权!
一旦拿了地,持续的高投入就不可避免,且有些投入是写在法例规定里的,没必要,却逃不了。
国外的法例不会愚蠢到,强硬要求每家酒庄统一建多大规模的酿酒间,而不顾酒庄的实际情况。但是早期国内有规定每个酒庄不论规模大小都必须要建自己的酿酒间和配套的酿酒设备,而不允许几家小酒庄一开始资源共享。因此,最早在中国建庄的酒庄在当时国内这种荒唐的条例下,都要建一个大的给政府看,再建一个小的实际采用。
这一整套工程加上进口设备的投入,谁说在中国酿酒不是有钱任性的玩意儿?
除此之外,因为中国产区有着大比例的沙质土,透水性极强,酒庄必须依赖大规模的灌溉,这流的也全是银子。
又由于沙质土几乎不含任何天然养分,所以几十公顷葡萄园的酒庄光买羊粪或牛粪,每年就能花个上百万。
3. 成熟产区的经验在前,国产酒理应少走很多弯路
不!!!
新手该缴的「学费」还是省不了,除了要实践过后才能真正理解土壤,更别提那些花在设备上的冤枉钱。
比如内蒙古的一家酒庄,一口气买了1500个橡木桶,而他们只需要90个。多余的桶因为干裂漏水只能报废,100万就这么打了水漂!
4. 国产酒不用付关税,赋税压力比较小
不!!!
葡萄酒在很多国家只是普通的农产品,但在国内却被定义为奢侈品!除了收17%的增值税,4%的附加税,还得交10%的消费税,那么光税就要缴31%,和进口葡萄酒相比,优势微乎其微。
中国酿酒人的情怀饱满,但是要面对现实的骨感,以下几点建议或许有所帮助:
对中国酿酒人的建议
1. 掌握好用桶的度
橡木桶的使用过犹不及,轻则桶味过重,重则让酒提前氧化。另外,别拿挂掉的老年份去糟蹋新年份,消费者也许喝不出来你舍不得倒掉的坏酒,但是一句「说不出来为什么但就觉得不那么好喝」也能大大降低他们回购的可能性。
2.尝试更符合土地实际情况的品种
不要再对蛇龙珠心存幻想,这个品种酿到极致也谈不上出色,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青涩粗糙。建议还是要根据土质和气候来选定品种,例如,赤霞珠和梅洛再流行也不适合沙质土,反而应该尝试一下歌海娜或其他适合沙质土壤的品种,尤其是白葡萄品种。
3. 开阔眼界,多品全球好酒
要想酿出顶级佳酿,则必须知道顶级佳酿长什么样。多喝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好酒,才能了解到产区标杆和自己的差距。
4. 改善酒标设计
我们不鼓励以貌取人,但是有些好酒的酒标设计,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还是多和大城市的设计师聊聊,把酒标交给专业设计师,最好是专业做葡萄酒产品的公司。
5. 在高端消费者酒会上与顶级酒庄同场竞技
多参加高端的消费者酒会,与世界顶级酒庄共同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接收消费者直接的反馈,才能发现差距,重塑自信。
当然,除了酒庄自身的自强不息,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
对政府的建议
1.取消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税,让精品国产酒的价格相对于进口精品酒来说更有竞争力。
2.设立清晰并可执行的法律条例。是时候告诉大家了:长城1992是个商标,不是年份,所以一卖就是25年!现在的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价格,而是买不买得到放心的。清晰的条例能告诉消费者:酿酒的葡萄产自何地?酒的酿造及装瓶地点在哪里?真正的年份是什么?
人们的偏见并不是一天养成的,自欺欺人的自吹自擂,狭隘的民族自豪感,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误解。
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更欣赏的是直面痛点,脚踏实地,稳定进步的中国酒庄。
最后,分享几条披心相付的读者留言,以鼓励埋头苦干的中国酿酒人。
【今日互动】
你对中国葡萄酒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探讨
-END-
出镜 📷 老马
文字 ✏️ 黑sir
往期愤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