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陀传》有声书46 | 僧团分裂了

一行禅师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佛  陀  传

Old Path White Clouds

 -46-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 有声书由纭禾师兄朗读,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


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祇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黄衲衣的比丘,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佛陀证道后的六年内,醒觉之道已传遍远近。

 

佛陀在摩窟罗山上度过第六次安居,而第七次则在恒河上游的僧祗商山上。第八个雨季,他在跋伽的善来山,第九次就在挢赏弥附近。挢赏弥是阇母那河沿岸富萨国的一个大市镇。在这里的森林里,建筑了一座很重要的寺院,瞿师罗园精舍。这名称是随捐赠森林的那位在家弟子而起的。诸大弟子,如摩诃迦叶、目犍连、舍利弗和摩诃迦遮罗等,都没有在第九次安居时与佛陀一起住在瞿师罗园精舍,只有阿难陀和佛陀在一起,罗睺罗则留在舍利弗左右。

 

瞿师罗园精舍到处都是申恕波树,而佛陀最喜欢在炎热的下午在这些树下禅坐。一天禅坐完毕,他手里拿着一把申恕波树叶,回到僧团中。他把树叶提高,对比丘问道:“比丘们,哪个数目较多——我手里的树叶还是森林里的树叶?”

 

比丘答道:“森林里的树叶。”

 

佛陀说:“正是。我所证悟到的比我所教的多出太多了。为什么?因为我只教那些真正有用于修行证道的义理。” 


2


佛陀说这些话,是因为有太多的比丘把自己迷失于哲理的推论和揣测之中。佛陀特别提醒摩露伽子比丘不要在密法的问题上纠缠,因为这是修行所不需要的。摩露伽子比丘一向喜欢问佛陀有关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有尽还是永恒,但佛陀一直都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一天,摩露伽子觉得再没法忍受佛陀的沉默了,他决定问佛陀最后一次,如果佛陀再拒答的话,他便会舍戒还俗。

 

他找到佛陀,对他说道:“师父,如果你肯答我的问题,我便继续追随你。但你拒答的话,我便决定离弃僧团。告诉我你其实知否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可直接告诉我。”

 

佛陀望着摩露伽子,说道:“你当初受戒时,我有说过会解答这类问题吗?我有没有这样说过:‘摩露伽子,你肯当比丘,我便会解答你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

 

“没有,世尊,你没有这样说。”

 

“那你为何现在要我这样做呢?摩露伽子,你就像一个被毒箭射中的人。当家人替他延医诊治,希望医生把毒箭取出和给他解药时,他却叫医生先答一些问题。他要知道谁发射毒箭,那凶手的阶级职业和射他的原因。他更要知道凶手用的弓是哪一类,用的毒又是什么材料配制的。摩露伽子,这个人必定到死去时还未能得到他想知道的答案。修行大道的人也是一样。我只会教一些可以对修行证道有帮助的东西,其他没用或不需要的,我都不会说教。

 

“摩露伽子,无论宇宙是有限或无限、有尽或永恒,你都要接受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里存在着的苦。而要消除痛苦,又必先要明了苦的成因。我所教的,都是能帮助你达到无着、平等、平和与解脱的。我坚拒讲说其他一切对证道没有帮助的。”

 

摩露伽子感到惭愧,请佛陀原谅他愚昧的要求。佛陀鼓励所有比丘专注于修行上,以免在不必要和没用的哲学辩论上浪费时间。

 

捐出森林建寺的瞿师罗,又在库巴达和波婆梨甘巴瓦罗出资兴建两所寺院。接着,他又在附近多建一所叫巴达梨伽的第四间精舍。

 

3


在瞿师罗园精舍,如在其他的精舍一般,一些比丘被委任背诵佛陀的言教。他们被称为经师,因佛陀所说的都称为经。其中佛陀在鹿野苑给最初五位弟子所说的开示,就是《初转法轮经》。另有几部经,如《无自性经》《缘起经》《八正道经》等,都是全体比丘每月诵念两次的经课。

 

除了经师,也有戒师,他们精通比丘和初学僧的戒律。罗睺罗和其他未满二十岁的学僧,都是守着一种叫沙弥戒的戒律。

 

那年在瞿师罗园精舍,经师和戒师发生了一次冲突。他们的争论由很小的事引起,但却演变成为僧团里严重的分歧。事缘那位经师没有把盥盆清洗而被戒师认为是触犯了轻戒。经师是个骄慢的人,认为自己不是故意使盥盆污染,故而不应受责。他们各自的学生纷纷支持自己的老师,以致争拗加剧。这边谴责那边毁谤,而那方又怪这方愚笨。终于,戒师当众宣布经师的破戒,并且要他正式在僧众前忏悔,否则不许他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诵戒仪典。

 

情形日益恶化,双方互相中伤,他们的言辞如毒箭一般。除了一些不偏帮任何一边的比丘,其他的比丘大都站在其中一边。中立者都慨叹:“这次事态严重了!这只会造成僧团的分裂。”

 

虽然佛陀住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但他却对此事全不知情,直至一队来访的比丘告诉他,并请他出来调停。佛陀直接与那戒师面谈,对他说道:“我们不可以太执著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也去了解他人的观点,尽可能避免僧团的分裂。”接着,佛陀又到经师那里,对他说同样的话。佛陀希望他们两人可以和解。

 

但佛陀的介入,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他们彼此已说了太多对方的坏话,所造成的伤害已非常严重。中立的比丘,没有能力使他们和好如初。这次的纷争,很快便传到在家众的耳里,其他的宗教团体也开始知道佛陀的僧团出现了问题,这使僧伽的声誉大为损害。佛陀的随从罗祗多也按捺不住,与佛陀商谈,请求他再次出面调停。

 

佛陀穿上外衣,来到精舍的大礼堂。罗祗多敲起召集众僧的钟鼓。比丘齐集后,佛陀这样说:“请你们别再争辩,这只会令僧团分裂。请回去继续修行吧。我们是真修行,就应该不要成为傲慢和嗔恚的受害的人。”

 

一个比丘站起来说:“师父,请你不要插手此事,回去静修吧,这事与你无关。我们已是成人,一切都懂得自己解决。”

 

接下来的,是鸦雀无声的沉默。佛陀站起来,离开了礼堂。他回到自己的房子,拿起乞钵,步往挢赏弥乞食。之后,他独自行入森林里用食。吃完后,他又起来离开挢赏弥,向着河那边走。他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他的随从罗祗多和阿难陀也不知道他离开了。

 

4


佛陀一直步行,直至来到芭娜迦留罗伽罗村这个市镇。他在这里遇到他的弟子薄功尊者。薄功请佛陀到他独居的森林里,他给佛陀奉上毛巾盥盆清洗手脚。当佛陀问及他修行的情形时,他告诉佛陀虽然他只一个人独修,但却体验到喜悦和自在。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与薄功道别后,佛陀起行前往离这里不远的东竹林。佛陀正准备进入森林时,却被林地的守卫停住:“僧人,别进去啊,你会打扰林中正在修行的几位僧人的。”

 

佛陀还未来得及反应,阿耨楼陀尊者突然出现,他兴奋地跟佛陀招呼,并对守卫说:“这位是我的师父,请让他进去。”

 

阿耨楼陀带佛陀进入森林,他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两位比丘一起住在这里,他们都很高兴见到佛陀。竺难提伽替佛陀拿钵,而金毗罗替佛陀接过外衣。他们清理了金竹丛旁的位置给佛陀坐下,又奉上毛巾盥盆。三位比丘向佛陀鞠躬顶礼。佛陀请他们坐下,问道:“你们在这里感到满意吗?你们的修行进展如何?在这里乞食和教化,有遇到困难吗?”

 

阿耨楼陀回答道:“世尊,我们对彼此关怀备至,生活上的和谐犹如乳蜜交融。我认为可以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一起是我的福气,我很珍惜他们的友谊。我每做一件事之前,无论他们在或不在,我都会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我的言行会令师兄们不高兴吗?只要有怀疑,我便立刻抑制自己。世尊,我们虽是三位,但犹如一体。”

 

佛陀点头,表示赞许。他望向另两位比丘。金毗罗说:“阿耨楼陀说的都是真话,我们和平相处,而且都互相关怀。”

 

竺难提伽也加入:“从食物至修行的见解体验,我们什么都一起分享。”

 

佛陀嘉许他们说:“好极了!我真高兴看到你们如此融洽相处。一个真正的僧团是应该这样和平共处的。你们真的醒觉了,所以你们才证得这种和谐。”

 

佛陀在这里和三位比丘住了一个月。他观察他们每天早上怎样在禅修后乞食,哪一个比丘最先回来,便替其他的比丘准备座位、取水以备清洗和摆放好一只空钵。他自己用食之前,必先把一些食物放进空钵内,以防其他的比丘乞不到食物回来。他们全都用食后,又将所余的食物放置在地上或水流中,小心不会伤害附近的小动物。然后,他们才一起把乞钵清洁洗净。

 

谁先发觉到茅厕需要清洗,便立即去做。需要别人合力的工作,他 们都一起合作。他们又不时坐下来,交换修行上的心得和经验。

 

5


离开三位比丘之前,佛陀对他们说:“比丘,僧团的本来性质就应该是和谐的。我认为依照下列原则,和谐相处是可以达到的:

 

“第一,共同享用一处公用的地方,如森林或家居;

 

“第二,共同享用日常的必需品;

 

“第三,一起守持戒律;

 

“第四,只用有利于和合的言语,避免导致僧团分歧的言说;

 

“第五,互相交换见解和心得;

 

“第六,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要勉强别人跟随自己的看法。

 

“僧伽如能依照这些原则,必定能够获得喜乐与和谐。比丘,让我们以后遵照这六条原则。”

 

比丘们都很乐意接受佛陀的教导。佛陀与他们道别后,便步行至波奈耶伽附近的罗稽罗森林。在一棵娑罗树下禅坐后,他决定一个人在这里度过即将来临的雨季。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注:《佛陀传》中文版权归“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所有,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品。)


愿此功德种善根

累世怨亲同沾恩

由斯解脱诸苦恼

共证菩提度有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佛陀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