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陀传》有声书74 | 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一行禅师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佛  陀  传

Old Path White Clouds

 -74-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 有声书由纭禾师兄朗读,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


在伽耶山逗留了刚逾一个月,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向两位尊者问及伽耶山的情况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只是报以微笑。数日后,超过三百名比丘从提婆达多的僧团回到竹林。竹林的比丘兴奋得不得了,个个都忙着欢迎回巢的兄弟们。四日后,舍利弗尊者做了一次准确的核数,才知道从伽耶山回来的比丘达三百八十之多。于是,他和目犍连尊者便一起带领他们前往灵鹫山谒见佛陀。

 

站在他的房子外,佛陀看见比丘们由两位长者弟子领着上山。在灵鹫山上居住的其他比丘,全都从他们的房舍出来,欢迎这群回归的僧人。舍利弗和目犍连先离开僧群一会儿,以能与佛陀私聚片刻。他们向佛陀顶礼后,便应邀坐下。舍利弗尊者微笑说道:“佛陀世尊,我们带了近四百个比丘回来。”

 

佛陀说:“你们做得很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令他们回心转意的?”

 

目键连尊者述说:“世尊,我们最初抵达时,提婆达多刚午食完毕,准备给比丘们开示。他似乎很想模仿你。当他见到我们的时候,表现得十分高兴,并请舍利弗到讲台上,坐在他的身旁。但舍利弗拒绝了,只和我各坐讲台的一边。提婆达多对比丘说:‘今天,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都来到这里与我们一起,他们都是我昔日的好朋友。让我借此机会,请舍利弗尊者给大家做今天的开示。’

 

 “提婆达多转过身来向舍利弗合掌,师兄于是便接纳他的邀请,上前说法。他以极美妙的方法讲说四圣谛,所有的比丘都听得陶醉。但我发觉提婆达多却在打瞌睡,他显然是为近日城里发生的事疲于奔命。法会还未到一半,他已呼呼入睡了。

 

“我们在伽耶山的一个多月里,曾参加了他们所有的活动。每三天,舍利弗师兄便会给比丘开示一次。他对比丘们的教导,都是肺腑之言。我有一次留意到提婆达多的谋士瞿迦梨在他耳边细语,但提婆达多没有理会他。我相信瞿迦梨一定是想提醒他对我们加以提防,不过,提婆达多却很高兴有舍利弗师兄这样的人才替他说法。

 

“一天,刚开示完四念处的教理之后,舍利弗对众比丘说:‘今天下午,我和目犍连尊者将要离开你们,回到佛陀和他的僧团那里。亲爱的弟兄们,真正觉悟了的大师,就只乔达摩导师一个。比丘的僧团是佛陀成立的,他才是我们的本源。我知道佛陀一定会很欢迎你们回去的。兄弟们,没有比见到僧团分裂更痛心的事。我一生就只遇过一位真正的大导师,而他就是佛陀。我们今天要离开了,但如果你们决定回归佛陀,请你们前来竹林吧。到时,我们会带你们往灵鹫山与佛陀见面。’

 

“那天,提婆达多入了城里公干,而一向对我们都有顾忌的瞿迦梨尊者便站起来抗议。他甚至以粗言辱骂我们,但我们都只当充耳不闻。我们取回自己的衣物,便悄然离开伽耶山,前往竹林精舍。我们在竹林精舍逗留了五天,不多久,三百八十名比丘便从伽耶山赶到。”

 

舍利弗尊者问道:“世尊,这些比丘需要再受戒吗?如果需要的话,我会在他们正式跟你见面之前,替他们安排一个受戒仪式。”

 

佛陀说:“不必了,舍利弗,他们在僧众面前忏悔过失便足够了。”

 

两位大弟子鞠躬后,便再与待着的比丘会合。

 

2


接着的数天,又有三十五个比丘离开伽耶山。舍利弗尊者为他们举行过忏过大会之后,便带他们引见佛陀。阿难陀尊者与这三十五位刚回来的比丘畅谈伽耶山的情况。他们说,当提婆达多从王舍城回来,发觉近四百名比丘已回到佛陀的僧团时,他怒得脸色发紫。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没有与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阿难陀问道:“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师兄对你们说了什么,才使得你们离开提婆达多尊者,而回到佛陀这里?”

 

其中一个比丘答道:“他们从没有说提婆达多尊者或伽耶山僧团的一句坏话,他们只是全心全意说法。我们大都只受戒了两三年、修行功夫仍未稳固的比丘。当我们听了舍利弗师兄的开示和受过目犍连师兄的教导后,我们才体会到佛陀的教理是如何高深奥妙。有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的高德与智慧在我们之中,就如同佛陀在我们之中一样。我们不能不承认提婆达多的口才很了不起,但他与两位尊者相比,便不可同日而语。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离开后,我们都再做详细的考虑,才决定回到佛陀这里的。”

 

阿难陀问道:“你们离开时,瞿迦梨比丘有何反应?”

 

“他怒气冲冲地咒骂我们,但这令我们更坚决地要离开。”

 

3


一天,佛陀正站在山坡上欣赏着黄昏的景色时,他突然听到山下有人大叫:“世尊,小心啊!有巨石在你背后滚下!”

 

佛陀转头一看,见到如牛车般大小的巨石正向他滚来。因为山径的岩石凹凸不平,佛陀一时间很难退避。幸而巨石将滚至佛陀之处时,便被另两块大石挡住。可是,那些大石的撞力很猛,导致一些碎石顿时四散。佛陀的足部被其中一块碎石击中,血流如泉,把衲衣也染得通红。抬头一望,佛陀只见一个人在山上急急逃走。

 

他的伤口非常疼痛。他把披搭的外衣折作坐垫,放在地上。跟着,他跏趺坐在其上,集中呼吸以能平复痛楚。比丘们都朝他走来,一个比丘喝道:“这一定是提婆达多的所为!”

 

另一个比丘说:“各位兄弟,让我们分头四处巡逻山间,以确保佛陀的安全。别再费时了!”

 

全部比丘都在那儿团团转,闹得本来平静的傍晚没点安宁。佛陀说:“兄弟们,请别吵闹,没有必要这样嘈吵的。‘如来’不需要受保护或看守。请回去你们的房子吧。阿难陀,派周那沙弥前去请戌博迦医师到这里来。”

 

他们都按佛陀吩咐去做。戌博迦没拖延,立刻上到灵鹫山,并嘱他们把佛陀用担架抬下山去,前往芒果园。

 

4


不到几天,城里的人便知道佛陀曾两次被袭,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同一时间,他们又获知频婆娑罗王逝世的消息,他们现在才从多方面获悉大王曾被软禁的事实,人民的心里满是悲愤。他们都以灵鹫山作为他们精神上反抗新王的力量象征。他们越发对先王哀悼,对佛陀的崇敬便越发加深。虽然佛陀对近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都保持缄默,但每个人对他的缄默都十分谅解。

 

频婆娑罗王去世时六十七岁,他比佛陀年轻五岁。他三十一岁那年,在佛陀的带导下接受三皈依。十五岁继位的他,总共在位五十二年。其间,他曾在王舍城被大火烧毁后,重建都城。在他统治之下,摩揭陀一直享受太平,只经历过一场与鸯伽国的短战。鸯伽的婆罗提多王战败后,鸯伽便有一段时间落入摩揭陀的控制范围。登位的补库萨提王,因与频婆娑罗王交和,两国便再没有冲突了。也因为这个缘故,补库萨提王也成为了佛陀的门徒。频婆娑罗王一向都明白和睦邻国的重要,他自己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妹妹憍萨罗鞞毗公主成亲,让她成为王后。他又从摩达罗与离车两族迎娶妃妾,他自己的姐姐则嫁给憍萨罗的大王为妻。

 

频婆娑罗王为了表示对佛陀的深切敬爱,在宫中的庭园里建了一座塔来供奉佛陀的头发与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烛长期燃点着,以表示他对佛陀教诲的感恩。他安排一个名叫苏禄摩蒂的宫女专职打理此塔。苏禄摩蒂把塔旁的花草细心料理,又把四周的台阶打扫,保持清洁。

 

5


用巨石袭击佛陀的事件发生之后十天,佛陀与几个比丘在城中乞食时,阿难陀尊者突然见一头大象冲向他们。大象似乎是从宫中的象房逃出来的。他认出这头大象名叫摩罗祗梨,它的凶悍难驯,是人所共知的。阿难陀没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会让它逃了出来。


这时,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扬着象鼻、耳朵和尾巴,直冲向佛陀。阿难陀抓着佛陀手臂,想把他拉开闪避,但佛陀却一动不动。他屹然而立,气定神闲。一些比丘在他背后蹲着,另一些则拼命飞奔。人人都尖叫着,呼唤佛陀避开。阿难陀鼓起勇气,上前站在佛陀与摩罗祗梨之间。就在这时,阿难陀也预料不到佛陀竟会喊出一声威猛的巨叫。那是往昔在波奈耶伽的罗稽罗森林里,佛陀对象后朋友的叫声。

听到此巨叫声时,摩罗祗梨只离开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停住了,四脚跪下,低着头,像要向佛陀顶礼一般。佛陀轻抚摩罗祗梨的头,然后一手握着它的鼻子,引领它回到宫里的象房。

 

众人都拍掌欢呼。阿难陀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年轻的悉达多在武术上未逢敌手,他的武艺样样皆精——箭术、举重、剑术、赛马等——而今天,佛陀竟能把一头狂奔乱撞的大象也驯服得如他的老朋友一样帖服。比丘和群众一起随着佛陀步往象房,抵达时,佛陀给那看管的一记严厉的目光,但接着却用慈悲的语气说:“‘如来’不需要知道谁主使你放大象出来,但你应该明白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数十人,甚至数百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证再没有此种情形出现啊。”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礼。佛陀扶他起来后,便继续与比丘们乞食。

 

6


佛陀与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参加频婆娑罗王的葬礼。丧礼仪式庄严肃穆,民众都对失去贤君感到十分悲恸,各人都纷纷前来给大王致以最后的敬礼。现场有超过四千名比丘。

 

葬礼完毕后,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园度宿一宵才返回灵鹫山。戌博迦告诉他,在过去的一个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访大王。大王独自个人过世。他被发现死去时,是倒卧在他最喜欢的窗前。他呼最后一口气时,双眼仍朝灵鹫山的方向望着。

 

葬礼之后不久,戌博迦带了频婆娑罗王与莲花伐蒂王妃的儿子无畏王子,来谒见佛陀。王子要求成为比丘,他告诉佛陀,自他父亲死后,他已对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感兴趣。他曾多次听佛陀说法,并且对觉悟之道非常向往,很想过比丘平和清净的生活。佛陀欣然接受他的请求,让他加入僧团。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注:《佛陀传》中文版权归“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所有,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品。)


愿此功德种善根

累世怨亲同沾恩

由斯解脱诸苦恼

共证菩提度有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佛陀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