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了凡四训》有声书 01 | 立命之学-1

袁了凡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 有声书由了凡弘法学会录制,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 


缘起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礼让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证明命运是可以转变的;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这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但是了凡四训的原著,是用文言文写的;对现代人而言,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不太容易懂,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的加以详尽注解,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生的白话注解版本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而详尽,缺点则或许是过于繁琐些;而现代人比较缺乏耐心,可能会因此而影响读这本书的兴趣,以致在有形无形中,减损了这本好书的影响力,实在很可惜!



了凡弘法学会有见于此,于是发心重新加以整理排版印刷,使得大家容易阅读,并且以国语,台语,广东话,客家话,英语等五种语言录制成有声书,普遍流行语全世界,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回响,而今为了使有声书更畅听更活泼,更艺术,因此再次重新整理制作,希望人人听过之后心生欢喜,能都效仿学习“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第一篇 立命之学-1



所谓‘立命’,就是透过自己来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才能“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千人千般命呀!命命不相同,明朝袁了凡,本来命普通,遇到孔先生,命都被算中;短命绝后没功名,前世业障真不轻,庸庸碌碌二十年,一生命数被算定,云谷禅师来开示,了凡居士才转命呀!才转命。】

在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儿子学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若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从前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相貌非凡老人,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

这位老人向我说:你命中注定是官场中的人,明年你若是去参加考试,必定高中,就可以进学宫了,为何不读书了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那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看,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听了之后要我好好的待他。并且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由于孔先生的劝告,我就动了读书求取功名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既然你有心读书,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好了。


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的时候;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的时侯,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到了明年,这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果然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样,完全相符。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你会在某一年考取第几名,某一年应当补廪生,某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会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

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也就是半夜两点左右,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他说的这些话我都一一的记录起来,并且牢记在心中。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只有在推算我做廪生所应领的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在这件事情上会有一些出入,因为在我领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他就批准我,补了贡生的缺。当时我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有些不灵了。


 没想到后来补贡生这件事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而没有补成。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写的很好,但是却没有考中,替我可惜,他感叹的说: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理论精辟,见解独到,就像是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到老呢?于是他就吩咐县官,替我上公事到他那里,准我补了贡生,经过这番的波折,我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米,总计是九十一石五斗恰好补足了孔先生不足的数目。

我因为受到了这番波折,从此以后我就更佳相信:一个人的功名利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的。而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我对一切事情都看得很淡,再也不会汲汲营营的去追求了。

等我当选了“贡生”,按照规定,要到北京的国家大学去读书。所以我在京城里住了一年。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说话,也不转动念头。凡是文字,一概都不看。到了己巳年,我又回到南京的国家大学读书,在途中我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我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我说: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我看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你是怎么所到的呢?


我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已经有了定数,没有办法改变。我就算是要胡思乱想希望得到一些什么好处,那也是白想;所以我就干脆老老实实的什么都不想了,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

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豪杰,那里知道,你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大师我不明白您的意思,这话怎么讲呢?”云谷禅师说道: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那颗胡思乱想的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了;既会被阴阳气数所束缚,那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你要知道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

如果是一个极善良的人,数就拘他不了他啦。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要吃苦;但是如果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由苦转变成乐,由贫贱短命转变成富贵长寿。另外一个极恶的人,数也是拘束不了他的。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感谢转发,随喜分享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回复关键词“脑场

可获取最新资料下载地址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了凡四训》有声书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