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下)
愿此书能成为生者
濒临死亡与亡者的解脱指南
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助益
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之旅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生活中的我们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相信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而无法学习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执著不仅不可能抓住什么,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上无法执著。藏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还是挤不出油来。」
真正在心里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错误的恒常观和为求安全感而盲目追逐一切。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过程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连旧习气对我们的影响,都不像过去那么令人震惊。随着每一次改变,我们会有些许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开放。(P40-P42)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你正在执著的东西。握紧拳头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去你抓紧的的东西。那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仍保有它。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展,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爱他们的。然后更执著。当一方越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了爱,你所面对的,就只是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生。执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阳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这首诗的真义: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P42-P43)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同样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出温和而不可动摇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出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无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不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传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恶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对藏族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战士。作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温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恐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告诉我们的,作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中获得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P43-P44)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每一颗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久远的过去,显示每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
了知一切: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
如梦,如魅,
没有实质,
只有能够被看到的本质而已。
了知一切:
如悬挂在万里晴空中的月亮,
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虽然月亮不曾来到湖面。
了知一切:
如来自音乐、天籁和哭泣中的回音,
而回音中却无旋律。
了知一切:
如魔术师变出
马、牛、车等的幻影,
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现者。
观想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我们不必因此而冷酷、绝望或痛苦。相反的,它会唤醒我们温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温柔而强烈的慈悲心,因而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说:「见空性,发悲心。」当我们透过深思而确实见到一切事物与我们互相依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清新、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渐渐地,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师所开示的: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善心。不管他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爱。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在梦中保持正面的意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就会在水面上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P44-P47)
无常已经把许多真理显示给我们,但它还隐藏着一个最终的珍宝,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发现、未曾怀疑、未曾认识,却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西方诗人里尔克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像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我们将发现,无常唤醒我们的恐惧,使我们发现一切皆不真实、不持久。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表象之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宽广的事物,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
如果我们迫切地把这些问题牢记在心,加以思维,将慢慢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有重大的改变。由于持续思维和练习「放下」,我们还将发现在我们自身当中,有无法称呼、描述或想象的「某种东西」,隐藏在一切变化和死亡之后。我们对于「恒常」的强烈执著,因此化解消退,我们不再因妄想执着一切恒常不变而眼光狭隘,心神散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将一再瞥见隐藏在无常背后的广大含义。我们过去的生命,就好像是搭乘飞机通过乌云和乱流,如今飞机突然间往上爬升,进入清朗无边的天空。这种新出现的自由,启发和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本身就有深度的祥和、喜悦和信心,这种感觉令我们异常惊奇,也让我们逐渐相信自己确实拥有不可摧毁、不会死亡的「某种东西」。密勒日巴写道:
在死亡的恐惧中,
我辛苦地爬上了山--
再三思索着死亡时刻的不可逆料,
我攻占了不死、恒常的心性城堡。
如今,对于死亡的一切恐惧都已经过去了。
因此,我们将逐渐察觉到我们自身就有密勒日巴所谓的「不死、恒常的心性」,宁静,如晴空般。当这种新的觉醒变得清晰而持续的时候,就会发生《奥义书》所说的「意识大回转」,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做了一次个人的、纯粹非概念的显露,最后的结果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新的诞生,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复活。
对于改变和无常的真理,我们无畏地反覆思维,将会慢慢发现,我们是以感激和喜悦的心情面对不变者的真理:不死而恒常的心性之真理。这是多么美妙而具有疗效的神秘经验啊!(P48-P49)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每一颗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久远的过去,显示每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
了知一切: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
如梦,如魅,
没有实质,
只有能够被看到的本质而已。
了知一切:
如悬挂在万里晴空中的月亮,
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虽然月亮不曾来到湖面。
了知一切:
如来自音乐、天籁和哭泣中的回音,
而回音中却无旋律。
了知一切:
如魔术师变出
马、牛、车等的幻影,
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现者。
观想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我们不必因此而冷酷、绝望或痛苦。相反的,它会唤醒我们温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温柔而强烈的慈悲心,因而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说:「见空性,发悲心。」当我们透过深思而确实见到一切事物与我们互相依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清新、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渐渐地,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师所开示的: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善心。不管他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爱。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在梦中保持正面的意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就会在水面上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P44-P47)
无常已经把许多真理显示给我们,但它还隐藏着一个最终的珍宝,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发现、未曾怀疑、未曾认识,却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西方诗人里尔克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像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我们将发现,无常唤醒我们的恐惧,使我们发现一切皆不真实、不持久。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表象之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宽广的事物,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 如果我们迫切地把这些问题牢记在心,加以思维,将慢慢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有重大的改变。由于持续思维和练习「放下」,我们还将发现在我们自身当中,有无法称呼、描述或想象的「某种东西」,隐藏在一切变化和死亡之后。我们对于「恒常」的强烈执著,因此化解消退,我们不再因妄想执着一切恒常不变而眼光狭隘,心神散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将一再瞥见隐藏在无常背后的广大含义。我们过去的生命,就好像是搭乘飞机通过乌云和乱流,如今飞机突然间往上爬升,进入清朗无边的天空。这种新出现的自由,启发和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本身就有深度的祥和、喜悦和信心,这种感觉令我们异常惊奇,也让我们逐渐相信自己确实拥有不可摧毁、不会死亡的「某种东西」。密勒日巴写道: 在死亡的恐惧中,我辛苦地爬上了山--再三思索着死亡时刻的不可逆料,我攻占了不死、恒常的心性城堡。如今,对于死亡的一切恐惧都已经过去了。 因此,我们将逐渐察觉到我们自身就有密勒日巴所谓的「不死、恒常的心性」,宁静,如晴空般。当这种新的觉醒变得清晰而持续的时候,就会发生《奥义书》所说的「意识大回转」,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做了一次个人的、纯粹非概念的显露,最后的结果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新的诞生,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复活。 对于改变和无常的真理,我们无畏地反覆思维,将会慢慢发现,我们是以感激和喜悦的心情面对不变者的真理:不死而恒常的心性之真理。这是多么美妙而具有疗效的神秘经验啊!(P48-P49)
文字转载:西藏生死书读书会 音频来自大藏经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愿此功德种善根
累世怨亲同沾恩
由斯解脱诸苦恼
共证菩提度有情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上)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中)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下)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二章 无常(上)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二章 无常(下) 【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上) 《佛陀传》电子书目录,生动详细记录佛陀的一生 【收藏】《佛陀》电视剧全集:国语版+原音版(全54集) 《心经》电子书目录-星云大师讲 《内观》有声书丨目录 《了凡四训》有声书 | 目录 一行禅师:微笑面对惯性能量
一行禅师: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幸福来源
用此法调理,80%以上的癌症病人能康复,但有福气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和重生(为自己的亲友,转起)
太神奇了:一泡就干净,73岁的他打造了这款洗衣利器,颠覆了4000年的洗涤历史 他得了怪病,查不出病因治不好,医师做梦得方法,结果奇迹出现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