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粕半月涨超450元/吨!数百家饲料企业提价!缺豆停机60天?!农业农村部:养殖业可实现豆粕减量超2300万吨


春节过后,水产、畜禽饲料企业纷纷提价,掀起又一轮全国范围的饲料涨价潮。据统计,包括海大、新希望、通威、粤海、大北农、澳华、恒兴等企业在内,陆续有数百家企业宣布饲料提价50-300元/吨不等,部分企业涨幅达到600元/吨。


此轮饲料涨价主因是以豆粕为代表的原料价格大幅上调。据相关数据,开年第一天,豆粕价格即上调250元/吨,随后保持坚挺态势运行,至今日(2月21日),最新报价4160-4350元/吨,比开年前一天上涨450元/吨以上。“雪上加霜”的是,报道称,近期部分油厂因缺豆而停机,最长停机时间长达60天,豆粕产量受限……随着新一年生产投喂高峰陆续到来,后市饲料行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上周饲料涨价相关信息:

① 缺豆!断豆!油厂最长停机60天,豆粕急涨超600元/吨,超百家饲企宣布涨价!

最高涨500元/吨!多家牛蛙料厂家宣布涨价!

原料疯涨,海大、通威、粤海又涨价!养户经销商来饲料厂抢货,大卡车排长龙!

全国又一轮饲料涨价潮!海大、通威、恒兴、澳华、新希望、大北农、傲农等上百家企业涨价,鱼虾蟹料最高涨500元/吨!

最高涨500元/吨!海大、通威、湘大又掀起涨价高潮,虾蟹料也涨了!


最新饲料涨价通知


↓↓↓


浙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湖南洞庭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减少进口大豆依赖,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超过1亿吨,豆粕饲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2021年大豆进口量9652万吨,在肉类和牛奶产量创新高的情况下,大豆进口量为何未增反降?未来如何破解对进口大豆的依赖?2月16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

01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成效显著

问:当前我国豆粕饲用情况如何,近年来有何变化趋势?
答: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求相近,全球在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我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每年豆粕产量为7000多万吨,绝大部分进入了饲料生产。
近年来,国际市场豆粕价格上涨较快且不稳定,给国内养殖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多元配方、少用豆粕、降低风险成为行业共识,农业农村部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饲料企业豆粕用量比上年增长5.7%,但远小于工业饲料产量16.1%的增幅。据专家测算,2021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约为4.5亿吨,豆粕用量在饲料中的占比为15.3%,比2020年下降2.4个百分点,节约豆粕饲用量108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与此相佐证,2021年我国肉类和牛奶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大豆进口量未增反降,比2020年减少381万吨。

02



三方面举措减少进口大豆依赖

问: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答: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开辟新饲料资源,引导牛羊养殖减少精料用量,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推行低蛋白日粮。组织专家制定了豆粕减量使用的技术规范,以低蛋白日粮为核心,推行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通过提高效率推动豆粕减量。组织全国饲料领军企业和三十强企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2021年,全国33家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平均为11.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用足用好蛋白资源。对以一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乙醇梭菌蛋白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颁发了首张新饲料原料证书,实现工厂化条件下利用无机物大规模生产优质蛋白原料,目前已形成万吨级产量规模。启动实施了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等试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循环利用。
——优化牛羊饲料结构。推进实施粮改饲,鼓励牛羊养殖场(户)收储使用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推动玉米等农作物全株高效利用,促进牛羊养殖精饲料消耗减量1000万吨,其中豆粕减量120万吨以上。

03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潜力巨大
问:未来饲用豆粕的减量替代潜力如何?
答:专家测算,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养殖业还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
一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还有1500万吨的减量空间。畜禽养殖低蛋白日粮主要是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短板,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以育肥猪为例,在添加赖氨酸等5种必需氨基酸的基础上,可将全程饲料蛋白水平下调至12%,在不降低饲养效率的前提下,每出栏1头130公斤肥猪可节约豆粕25公斤左右。如在养殖业全面推广应用,可将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2%,相当于节约1500万吨豆粕。如果再增加使用其他必需氨基酸,豆粕饲用量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二是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还有700万吨替代潜力。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都是可利用的蛋白饲料资源,通过规范生产工艺,辅以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可作为豆粕的有效替代资源。未来潜力空间主要在微生物蛋白、油料生产增量、餐桌剩余食物、畜禽胴体水解复合氨基酸等资源。
三是增加优质饲草供应,还可减少100万吨豆粕需求。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中,充分保障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供应,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精饲料用量。实践表明,将玉米籽粒和秸秆一起全株青贮饲用,可使1亩地发挥出1.3亩的效应;在耕地上种植优质高产苜蓿,每亩地可提供蛋白90公斤至100公斤,相当于2亩大豆。如能继续优化种植结构,扩种增加5000万吨优质饲草,至少还可以减少100万吨豆粕的饲用需求。

转载声明

农财宝典综合整理自新华社 

编辑:杨玲微信号Young-fight,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热点回顾


一起为“大国渔业”加油!

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