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同治回乱——汉人被杀了2000万

2017-05-17 江苏思孟 思想起

关注本公号请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同治回乱之真相

作者:江苏思孟


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人口增加,力量也在加强,于是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的念头开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领如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想要借太平天国动乱陕西清军调走之际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并且杀掉铁匠以防泄秘。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然后出其不意开始暴乱。汉人措手不及,而且也无力抵抗,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只有临潼知县得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汉人。


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幸被汉人首领董福祥击退。


当时穆斯林武装分子达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汉人五百万。一年时间关中悉数汉人县长被回民杀害,大量汉人被杀,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汉人幸免。


陕甘回乱对汉族的大屠杀很严重。“重灾区”在陕西省,汉人被杀约700万人。


1863年,左宗棠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甘总督。率湘军进行镇压。陕西回民在被清军镇压退到甘肃后。对甘肃汉人又进行了大屠杀。


甘肃回民也加入暴乱队伍。但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杀人最狠。包括白彦虎。据说他就是以杀人狠当上领袖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不是为谋财,不是为谋地,单纯为杀人而杀人。当时甘肃地靖远民谣:“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甘肃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乱前咸丰十一年 (1861 年)甘肃人口甘肃(即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区全部)1945.9 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 年)人口仅存 495.5 万人,人 口损失 1455.5 万人……损失比例为74.5%。在甘肃,回民一次杀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绝。


陕西甘肃两省共计被杀汉人达2000万。这么多的汉人不敌当时不及200万人口的回民,值得我们深思。


汉民之所以有这么大地损失,一是因为汉人的传统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问题没武器可用。而当时的回族一般都有。二是回族有骑兵。汉人没有。骑兵对步兵,胜负是明摆的。三是回族聚集之后(估计人数最少有几十万),首先不是攻击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扫荡各个孤立的村庄。村庄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村灭绝。而中国当时农村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另外一点是屠杀来得突然。各个农村来不及组织联合以及防御。很短的时间内,陕西就被杀了几百万农村人口。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  


左宗棠大帅率湘军抵达后,采取严厉的“善后”措施,对参与暴乱的回民格杀勿论。回族人差点全部灭族,陕西回民被杀数十万人。陕西回民首领马化龙粮尽援绝,赴左帅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门、各种枪千余杆。并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劝降。左宗棠恼恨马化龙反复无常,残杀无辜。死在他手里的百姓有十数万。实属罪大恶极。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日,马化龙与亲属及反清首领共1800余人被清廷处死。清廷将其头颅遍示全国各地达10年之久,其子孙几被剪灭殆尽。陕西上百万回人要么被杀,要么被迁走,要么吃猪肉改回汉族


另一匪首白彦虎逃往新疆,后来又投靠浩罕侵略者阿古柏。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白彦虎又逃到中亚,也就是今天东干人的祖先。而后来民国中马家军的祖辈马占鳌、马海宴、马千龄当年就是甘肃河洲暴动的回民,只是左宗棠接纳了他们投降。马家军由此起家。



西北回民大起义真相 屠杀汉人千万

作者:lovesuee 


人们很少知道1862年西北回民大起义的真相,现在有人说他是反清的义举,是正义的,但这明显违背历史。事实是当时的部分回族人和俄国勾结,并对当地汉族等屠杀上千万,而清朝在对付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的同时,又去保护西北的领土和人民,当时,卖国贼李鸿章是反对出兵的。最令人愤怒的是,今天,有的学者试图继续歪曲这段历史。


西北回民大起义,数字也许有出入,仅供参考。这里没有什么民族争端问题,只是想说明回族在清朝的强盛,说明明朝时候回族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这次争端有俄国人的影子,正如西藏有英国人的影子一样。为了七分中国,瓜分中国。这里不得不赞扬一下慈禧支持左忠堂收复新疆的伟大,当时的清朝可是内外交困啊,这次战争,李鸿章是反对的。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的部队 


清朝将军胜保,看回民人多势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民屠杀,后被慈禧太后赐死。湘军将领多隆阿,作战勇敢,将回民赶出陕西,救了陕西人的命。当年,关中到处都有多将军的忠义祠,现在他则成了罪人。那个向临潼知县通报情况的回民老师,通报情况后,,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然后自杀。当年临潼人为他修了祠堂,但现在已没有人知道,这个勇救汉人的回民。


陕西回民1862年起义,又不断动员甘肃回民起义。甘肃回民1863年开始起义,甘肃回民杀汉人乡邻难以下手,从陕西逃过来的回民则走一路杀一路。甘肃汉民被杀了600万,甘肃全省人口减少 70%,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 这就是回民起义。回民为了在黄河以西地区建立一个纯粹的回民国家,借着清朝后期的衰弱,对中华民族发祥地上的汉人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一年时间杀了 1100多万汉人。

  

陕西回民的首领之一白彦虎杀人最凶,杀遍陕西杀甘肃,最后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一些历史学家以这个人敢造反,誉此人为民族英雄,现在还有人准备给这个人过节日。而平息了回民起义的左宗堂,现在则成为罪人。 回民起义是典型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要残忍得多,比南京大屠杀严重得多,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告诉你这悲壮的历史,反而要把它说成是义举。



是多隆阿将军,镇压了回民叛乱,救了陕西人。是左宗堂左大人带领湘军平息了回民叛乱,救了整个西北地区的人民,包括回民。各位看官,如果你是陕西人,请向多将军表示敬意,不然我们的祖先早被杀光了。如你是西北人,请向左大人表示敬意。我们无法再向古人说什么,当你与湖南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对他们好点。因为是湘军不畏生死,用生命拯救西北人民,对他们的后人好一点。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 “”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固原县。回民军队与清军争夺的重点。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军攻破,”民殆尽”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称:”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7万,占战前人口的91.3%.汉民基本被杀光。


宁夏府。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回民军队”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当时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时赴义,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花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人,战后只留下5947人.人口损失94.1%.汉人基本上被杀完。

  

陕回入甘经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杀甚惨。由于当时农村杀得很惨,能逃的则涌入县城,借城墙保命。然而城破之后,则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另一记载:“残杀一日,辄死人民数万,血流成渠,尸积如山,伤心惨目。”渭源人口损失90%,人民基本被杀光。十年后才设官府,招民种田,原有住户只余十余家。

  

狄道。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八月,回民陷狄道州城,居民十余万被屠。

  

靖远。同治五年,“陕回陷靖远县城,陕回结靖远回为内应,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1则称,靖远破,“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

  

当代回族作家张承志在其书《心灵史》中记录了一首靖远流传的儿歌: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但他认为:“初闻此曲时,我吃惊的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这一认识针锋相对,靖远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对回族的优厚政策,导致了回乱时期苦难深重的靖远汉族知识分子受挫。这是极其罕见的错误认识。我为这种认识感到震惊的原因,并非在我对它的不义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触碰到的这种——人的隔阂。靖远县是否发生过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杀十余万汉民的惨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过对汉民的仇杀。人对人是残酷的。

  

乱世从来释放残忍。民族仇杀是历史的一种真实。同治回民起义中,屠杀汉族无辜的现象在陕西回民军中尤为严重——报应是后来陕西籍政府要员对回族的成见。继承刽子手湘军遗风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对回乱惧恨的一些陕西人,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人。”


  

这个学历史、搞考古的研究生水平的作家,对于“十余万人一朝尽”没有兴趣进行调查落实,一句“不知道”就说过去了。而且凭直觉给了一个“极罕见的错误认识”的主观判断。他只对回民受难的历史有兴趣,对汉民“十余万人一朝尽”的历史没有感情,然后就感叹陕西人对回族有成见,是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陕西临潼两年时间被杀三十万,全县无一村一户幸免。这样的历史张承志也是没有心情去调查的。在他的书中,只记述回民被镇压的悲壮的历史,而不见回民对汉民疯狂屠杀的历史。这样做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为了其它。

  

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为良知,热爱和平,心存大同。无论你是写历史的还是写文学作品的,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没有人性的,是不为人类所齿的。

  

以下是陕西各县的杀人数字:整体而言,回民起义后,渭河两岸各县人口减少60%,


损失最惨的是临潼县,人基本被杀完。

  

临潼县。据复旦大学史地所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中国人口史》一书,列出了很多县的死亡情况,唯独对死亡最惨的临潼县没有提说。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


以上回民起义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一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 《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1862年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陕西的大变乱史实如何?

知道网友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一些回民首领发动了“传帖杀人”,然后想要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后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


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1864年,已从"地方武警"上升为"人民解放军"的湘军,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进入陕甘。左公对于回民剿抚兼用,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决。”


1862—1873年间,回民起事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彦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后逃往俄罗斯才告平息,史称“同治回乱”。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规模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


穆斯林针对“异教徒”屠杀,遍及时空,不足为奇。奇怪的是,1949之后的中国史书,把屠杀汉人的白彦虎说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汉人的左宗棠说成刽子手;却把纯粹屠杀两千万汉人同胞的浩劫称作“大起义”,义在何处?


现在政府把这次战争称为"回民起义",但又不敢深讲,往往是一笔而过。对战争的起因、进程、结果,在历史教科书中完全避而不谈,就是照顾到了双方的感情。因为这次战争究其实质是民族仇杀,这次民族仇杀跟印度与巴基斯坦分离时的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间的仇杀可以完全一样。回民对清政府的斗争并不十分坚决,有部分回民还投降了左军。


马化龙也是时降时叛,跟清政府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但他屠杀起汉人可绝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时,攻占靖远县,该县23万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杀得只剩下五千人。张承志在《心灵史》也曾提到过,当回民攻占陕西某县城后,杀光包括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在内所有汉族男子,轮奸所有汉族女子,称之为给汉人换换种。最后马化龙被擒后,凌迟处死,全家被灭族,实在也谈不上什么冤枉。而且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时,占有很大优势,几乎控制了陕西大部与甘肃除兰州之外的全部,在这个区域内对汉人进行大屠杀。


这次战争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现在无论是政府与汉人都在刻意淡化这些仇恨,去保持这种民族团结的局面,因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汉人不知道一百年前的西北有这样一次血腥与残酷的民族仇杀。这是与政府刻意淡化是分不开的。但是一部分网民一定要把有些事情搞得水落石出的话,我想真到那一天,"回民起义"这四个字中的"起义"两字就要去掉了。真正了解一些西北回民战争的史实后,觉得这次战争称为"起义",实在对不起死于这次战争中的那些无辜百姓,总觉得这些死者的灵魂还不能安息。


回民起义从没有进攻北京、打击清政府的意图,说回民起义是反清,没有事实依据。而所有的事实都是,不断杀汉人村庄,攻击县城。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所谓的回民起义实际上主要是为了杀汉人。  


回民起义之初,主要是回汉民之间的矛盾,经常有械斗。当时70%的汉民抽大烟,身体不好,而回民常习武,心齐,凶狠,械斗时多数是汉民吃亏。回民起义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军队集中到南方对付太平天国和云南回民起义,关中地区防务空虚,一些回民首领屠杀汉民报私仇。


当时的陕西巡抚面对防务空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派朝庭大臣陕西团练头目张芾前去安抚,想不到回民起义的发起人任武杀了张芾。为了鼓动回民,任武再杀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全家,以表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及,血战到底。

  

为了给回民起义找到正当的理由,一些历史研究者不断提说,当时有一个“秦不留回”的传帖,因而回民才要起义。对此,现在有案可查的是,当时陕西巡抚的初衷是要安抚回民,并不是“秦不留回”。一个事实是,清朝政府对当时住在城里的回民未杀一人,现在的西安西大街回民坊还住着大量的回民。当时清朝政府把城门紧闭,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对于“秦不留回”的传贴,当时也许有,但清朝政府没有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拨回汉民族关系。更有可能是,这是一个编造的说法,以鼓动回民对汉人仇杀。

  

满清政府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是最受歧视的民族。在清朝期间,中国的回族人口大量增加,这说明清朝的经济并不是民不聊生,而且发展很快。另外,回民多做小买卖、不抽大烟,在当时的关中农村,回民比汉民富裕。说回民起义是因受清政府压迫或是汉民压迫,是有意识找出来的理由。更不能以此为大屠杀辩解。

  

回民起义是陕甘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难。回民对汉民的屠杀是挨村挨户,不分男女老幼的杀害。1000多万人死于这场劫难,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说这是起义,真不知道义在何处。疯狂的大屠杀,也把回民带向了苦难的深渊,承受着近乎灭族的灾难反思历史,更让人明智的选择民族团结,而不是以反封建之名歌颂大屠杀。

  

在中国闹回民起义和太平天国的时候,日本人开始明治维新,从此中国落后了。日本人以他们的历史上皇室从来没有改变、没有人推翻而骄傲,而中国人却在歌颂改朝换代,而从没有人去考虑,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杀掉60%的国民人头,毁掉经济和文化。对于研究回民起义历史的很多人来说,也是这样。他们拚命地为大屠杀找根据,而一千万条人命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就连动物也不会吃掉同类,也知道惺惺相惜。而这些历史学家,他们对人的生命却漠不关心,甚至歌颂大屠杀,将之称为义举,真是连其码的人性都没有。

  

清朝大臣左宗棠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平息回民起义。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杀人的,都给予安置让其安居乐业,包括对待领导回民起义的大元帅,也放弃追究责任。对不放下武器,还要杀人的人则进行镇压。他救了汉人,也救了回民。当时的回民起义精神领袖和幕后人物是宁夏的马化龙,他的目的是要把西北地区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如果不是左宗棠,可能陕甘两省的汉人会被杀光,并把中国分裂。左宗从侵略中国、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夺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国沙皇侵略中国的企图。对于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英雄,今天没有人纪念,而且一些历史学家还在骂他,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回民起义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投降,白彦虎。他大字不识一个,22岁参加起义,有勇无谋,只因杀人多而成为回民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其他元帅多数是能识字的阿訇。面对左宗的进攻,其他回民起义领袖为保回民免受灾难,都投降了,但白彦虎自知罪孽深重,担心左宗不会放过他,不顾跟随他的几万回民的性命,坚持抵抗。在他参加起义时,他的母亲投井自杀。他的嫂子不想奔命,发了几句牢骚,他杀了他的嫂子,以挟迫他人。白彦虎到新疆后,投靠了侵略新疆的匪徒阿古柏,帮阿古柏侵略中国,后又投靠沙皇俄国侵略新疆。

  

面对全族快要灭绝的境地,他没有想着保全回民,依然要血战到底;他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人把他奉为民族英雄,理由是他反封建最坚决。这样一种没有人性、没有国家民族大义的历史观,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当年,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我们毁掉了多少文物,毁掉了多少优良的文化传统。今天,这种反封建高于一切的历史观,在很多高层次的搞学术研究的所谓历史学家心中亦然根深蒂固。学术偏见扭曲了这些人灵魂,面对血流成河的历史,他们在高声的赞美。他们已成为魔鬼,哪是什么饱学之士。

  

更有象张承志这样的作家,还在鼓动圣战,赞美牺牲。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为良知,热爱和平。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为人类所不齿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