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摘要

中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废除顺序志愿,推行平行志愿,这对大学和考生而言都是利大于弊。


马亮 / 政见观察员

高考志愿填报的制度安排,关乎一个考生能否如愿以偿迈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也影响一所大学能否录取最优秀的学生。中国高考的志愿填报从以顺序志愿为主,逐步转为以平行志愿为主。与此同时,志愿填报从考前估分填报转向考后知分填报制度。


这种制度转换,是否更好地满足了考生的利益?大学是否从中受益?美国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与顺序志愿相比,平行志愿更有效率,使考生能够尽可能被自己心仪的大学所录取。


志愿填报的技巧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高考可谓 “一考定终身”。但是,考得好有时候不如志愿填得好。1952 年中国将大学录取制度实现全国统一,尽管各省独立录取,但高考主要实行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备受批评,因为它使一些高分考生可能无学可上。一旦考生的分数错失了第一志愿,第二和第三志愿的大学如果招满,他们就不得不复读重来。顺序填报也让考生忧心忡忡,不敢冒险一试去争取最心仪的大学,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填报最有把握的大学。


为了克服顺序志愿的上述局限,2001 年平行志愿在清华大学被提及。湖南省率先试点平行志愿,并在 2003 年在全省各批次录取中使用。


平行志愿意味着考生可以分档次填报多所不同大学,同档次的大学优先录取,直至下一个档次。这样一来,考生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可以被其考分所在档次的大学(如一本或二本)录取,而不至于无学可上。


至 2012 年,全国 31 个省份中的 28 个都采用了不同版本的平行志愿填报机制。平行志愿使志愿填报变 “志愿优先” 为 “分数优先”,使大学与考生的匹配关系得到明显优化。与其他国家的直接录用或延迟录用相比,中国各省采取的平行志愿有所不同。


“中庸” 的平行志愿


直接录用制也称波士顿制度,是志愿优先的录取机制。学校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录取,第一志愿录满就不考虑第二志愿,哪怕第二志愿的考生分数更高。考生害怕不被第一志愿的学校选中后无学可上,可能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即不敢填报自己最想去的学校。


延迟录用制在纽约、波士顿等地普遍使用,解决了直接录用制的弊病。不管考生把学校放在第几志愿,学校都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直至把每个学生都分配到一所学校为止。在此过程中,考生的分配都是临时的,所以称为延迟录取。


两位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的平行志愿制度秉持了传统的 “中庸” 思想,将标准的直接录用和延迟录用联系在一起,而没有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各档次内的志愿填报是延迟录取的,但不同档次之间却是直接录取的。换言之,平行志愿的按批次或分档次录取,既有延迟录用的色彩,也把直接录用揉进去了。


那么,中国独特的平行志愿制度有效吗?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平行志愿比顺序志愿更有利。


平行志愿使考生更愿意冒险去追求自己最心仪的名牌大学,而不是为了保险起见将自己不喜欢但有把握的本地大学填报志愿。与顺序志愿相比,在平行志愿中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大学排名平均来说都比此前更高。


但是这样一来,也使平行志愿的考生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带有一定的冒险性质,而不像顺序志愿那样有很大把握。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不再完全以志愿顺序为准录取考生,而是在同一档次内按照分数高低录取。


在顺序志愿下,上 “一本线” 的考生有可能只被 “三本” 大学录取,不得不放弃而复读。平行志愿减少了考生拒绝入读被录取的大学的情况,也使大学录取了最应该录取的考生,比如 “上一本线” 就被 “一本” 大学录取。


与此同时,也很少发生低分考生被录取的大学比高分考生的还好这种不正常现象。换句话说,平行志愿下学生与学校的匹配关系更加稳定。


中国高考制度就像一个试验田,各地每年都在进行各种丰富的实验。不断完善这项制度的同时,也在改变每一个考生的人生命运。平行志愿对顺序志愿的取代,就在让越来越多的考生可以如愿以偿地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至少不负青春年华。


参考文献

Chen, Yan, and Onur Kesten. "Chinese college admissions and school choice reform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5, no. 1 (2017): 99-139.


微信编辑:张烨  
图片编辑:江锦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 http://t.cn/RGCasri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近期文章推荐

高考应该优先择校还是优选专业?| 政见CNPolitics

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政常说话 · 政见CNPolitics

“教育改变命运”:这个观念来自科举?| 政见CNPolitics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微信号:cnpolitics2011)。我们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学术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新知。分享我们的文章,传播更多靠谱观点。

我们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http://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公号)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