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84

2017-07-01 Mudhorse 思想起

关注本公号请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这是一本讲述“极权主义社会”的书。书中所提到的社会,毫无疑问,相当恐怖。我看过许多比《1984》恐怖几十上百倍的作品,比如恐怖电影、鬼故事,但那些不是真的。你杀出一个黎明,只要站在阳光里就没有任何畏惧。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1984》里描述的社会场景,是否有可能是真的?

我认为这种社会场景出现的可能性相当之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电幕。在1948年,能设想出电幕并不让人奇怪,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电视。很容易想到对向的电视,也即“电幕”。它的原理就是今天的Facetime,在WIFI环境下我们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文中的许多情节都基于这个设定,比如“老大哥在看着你”——如果没有电幕,老大哥拿什么看你?要是老大哥都看不到你,那还恐怖个屁?

那么,为了监视所有的外围党,需要多少电幕呢?

文中提到核心党员有600万,占总人口(不到)2%;无产者占85%。所以,很容易算出外围党占13%人口,也就是四千万左右。一个国家有四千万块电幕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是为了监视四千万块电幕需要多少人你想过没有?我们假设正常情况下1个监视者可以监控20块屏幕,那么光是监视外围党员就需要200万个核心党成员,占所有人数的三分之一。事实上一个人监控20块屏幕相当困难,因为电幕还能即时传递声音。20块电幕相互之间有声音干扰,而不能监控声音的电幕简直毫无意义。

假如一个外围党员对应不止一块电幕,比如说家里和单位各一块,情况更加复杂;如果再算上监视者倒班与休息,需要的人手进一步增加。最后的理想结果是你做了一个分发系统来判断并实时切换到特定对象用户的当前对应电幕并让音画同步,要开发这种系统你还不如直接给他们脑里植入电极一旦反党就把他电得口吐白沫可能都来得简单些……

这就是第一个难点:电幕这东西很可能根本实现不了。

其实我一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觉得这个社会结构设定不能支持数量如此巨大的暴力机关,比如思想警察,那无疑也是要算在核心党人数里的。再加上军队、警察、友爱部的行政人员……要对付的外围党太多,核心党不够分。按原文描述的比例那么整个大洋国人数也就3亿左右,3亿人口要铺满整个南北美洲好像不怎么够。如果空出区域不管,那别的国家岂不是想占就占,还怎么维持战争平衡;如果要把人铺满,以分散程度来算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8个人,这8个人里大约0.1个核心党1个外围党7个群众,以外围党的仇恨度来说核心党肯定被乱刀砍死……

总之就是大量核心设定要崩。结论是乔治·奥威尔设想社会形态不错,但基本设定都没搞好。

其次是国际形势。按照书中的解释,“战争即和平”,三个超级大国依靠战斗来维持动态和平。这里面没有涉及天基武器、ICBM或闪电战,因为1948年时这些概念还不那么鲜明(除了闪电战)。而在政治上,这种形势的前提如同书中所说,是“三个超级国家的生活基本上相同”。我看不出任何证据能指向这一点。从人类历史来说,世界各地文明的进程从来就不是相同的。5000年前埃及人盖金字塔时,美洲还是不毛之地;43、44年美国人咣咣造航母时,苏联人连直升机航母都没有;到了今天,中国制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小商品,淘宝的A货震惊世界,去年我到莫斯科旅游遇到个毛子小哥加我微信要找我买“Chinese Nike”——凭什么说三个超级大国生活相同?事实上现在美国(或美洲)、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以及非洲呈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形态,生活水平……这还用我说吗?

(美国现在一般认为是民主社会;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俄罗斯则是有毛国特色的“议会政治”,本质上是君主立宪——不会有人觉得那是真正的议会民主吧?普京都干了多少届了?)

就拿“大洋国”(原文中提到,包括美洲、英伦三岛、今天的大洋洲等)来说,且不说美国是不是能管住这么大的范围,真以他们民主政府形态而论,打这种持续的战争,很可能会因为社会上大范围的反战情绪而被议会PK。越战不就是个典型例子么。事实上1948年时大洋国(或说美国)早就是民主社会而且已经民主了160年,为什么会把它的未来设计成极权社会,这种基因突变的大蟑螂是怎么来的,除了小说主题需要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理由。

“这个文不是为了说明极权社会的可怕吗?”

“你虚构一个不可能出现,事实上在今天也并不存在的极权世界,那无论你把它描述得多么可怕都可以,不是吗?我看过的修真玄幻盗墓小说,尸山血海,死人到处是,不比这种世界可怕?”

“那你是否认为在历史上某个阶级,曾经有某个国家似乎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并且地,也许在将来,还有一些国家可能出现这种状态?”

“对于前一个问题,确实如此,但个别国家与整个世界有本质上区别;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不确定。个别国家出现极权,由于其地域性与特殊性,是有可能的。但全世界都进入这种状态?这个话不好这样说。”

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世界会进入“三大国割据”状态。并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这种状态下,三个国家的统治者会“不约而同”选择某种统治方法,并且在彼此之间达成妥协。说真的,论到三国状态、三国状态下各国可能的心态以及这种状态的了解,中国人在这方面还真未必输给一个英国作家。

最后一条是象征性的。文中提到过无产者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过着一种没心没肺、困苦而快乐的日子。这一点本身很有意思,因为世界上的“无产者”占大多数。正如果尔德施坦因所说(假设那确实是他说的),世界上有三种人,中等人总想取代上等人,而下等人只是在此过程中被利用。

原文认为“新上等人”找到了一种方法来避免被“中等人”取代,那就是“集体统治”,这暴露出他对政治理解的不足。所谓的“集体统治”,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中国古代的文官集团,达到某种巅峰时是可以架空皇权的,甚至文官取皇帝而代之(或废帝改立傀儡)也不鲜见。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相权(文官权)与皇权的抗衡,贯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

但他关于取代可能性的描述是正确的,只有四种可能:

1、被外部力量征服

2、下等人起来造反

3、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等人集团

4、丧失统治意志(上等人内部崩溃)

(把上中下三等人和外部全考虑到了……那能不正确吗)

原文的说法是第一条因为三大国国力均衡所以不存在,第四条由于集体统治及统治哲学的针对性而可以忽略。在此基础上,下等人“永远不会起来造反”,“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淮,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

那陈胜、吴广、李自成算是什么?

中国的朝代更换,很多时候是农民起义把水搅浑,然后有能力的“中等人”出现并引领全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和朱元璋。在这个过程里“下等人”率先发难,从而出现“中等人集团”。而在奥威尔的设想里,下等人永远安全,并且只要通过思想控制的方法,中等人就起不来——这,至少也是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吧。虽然为了证明他的想法他引入了一些很有趣的概念,比如双想和新话。

新话也是很有趣的。文中提到了例子说,最后词汇会被减少到你想要用来表达反叛的意思都做不到,有这种可能性吗?这个问题很可能是社会学范畴而我对此没有研究。仅从个人经验来看,群众会自发地发明新的词语来表达,这不是网络上常见的现象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减少乃至禁止人际交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限制思想——但可能会导致成本过高,因为你要监控每一个人(或说监视每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那是做不到的。稍微计算即可得出结论,如果真的要完全禁止交互,所需要的核心党数量会远远超过外围党,从而让这种社会结构还没有开始就先崩溃。事实上即使是原文中主角也设法与情人幽会了数次而没有被逮到,甚至还有一处临时居所(哪怕实际上是思想警察的陷阱)。所以,新话与其说是一种极权社会统治工具,还不如说是一种语言学实验。

但是双想确实存在。它指涉一种全新的思想、逻辑、社会结构、位面原则,有独特的魅力,下次有机会再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