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印度为何需要一场战争

2017-07-25 圣谛 思想起

关注本公号请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强人莫迪——兼谈印度为何需要一场战争 


编者导读:当今世界,有很多顶着“强人”帽子的政治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演员。真正的强人,有眼光,有手腕,知道如何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国领导人中,真正的强人在作者眼里就一个:印度总理莫迪。




对印度来说,这个冲突能赢更好,提升印度士气,真输了也无所谓,反过来怼国内反对改革的各种势力,谁再反对谁就是“印奸"。对中国来说呢,逢此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的选择是谈判解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未必能心想事成。所以印度可以输,中国则输不起。

                        

欲知一国,先知其史。与中国相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简直像万国博览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势力走马灯一样在这块大陆肆虐。讲真,如果没有种姓制,可能老早被各种叛乱折腾的体无完肤。同样,如果没有种姓制,印度今天的大国之路也不会这么难走。


种姓和柴明达尔制根深蒂固,使印度容易被异族统治


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管祭祀,刹帝利管行政战争,吠舍工商业,首陀罗草根老百姓,在四等之外,还有达利特--根本不算人类。这种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之处在于,并非仅仅落于纸面,而是落在人心。一个首陀罗农民有意见,但看到哪怕一个破落的婆罗门,也只有低头服软。哪怕他举起锄头立刻能杀掉面前的婆罗门,他也绝对不敢。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历史上对农民的奴役如此之深,却甚少见到印度农民起义的缘故。没法起义,对面走来几个婆罗门这边就跪了,相比之下,中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真是平等的表达。

 

刹帝利是世俗统治者,管行政这些,因为种姓等级制深入人心,所以印度也就特别容易被异族统治,跟中国满清的儒法国家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婆罗门是定死的,而谁能保证婆罗门的地位不变,谁就当刹帝利,婆罗门们毫无意见。就好像满清来了开科举给官做,读书人就没意见了。只是印度的程度要深无数倍,如果满清腐儒看到印度,会觉得这就是他们梦想中的天堂。


在种姓制外,印度在历史上长期沿用一种叫做柴明达尔制的土地制度。14世纪印度开始使用柴明达尔这个词。从莫卧儿时期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国家的田赋征收人。17世纪主要指田赋征收人,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向村社或农民征收田赋,本质类似包税人。


最初柴明达尔对其领地没有所有权,后来政府为了使柴明达尔交足田赋,允许他们在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这种权利可以继承、转让和出卖。1793年,印度总督宣布在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承认柴明达尔为世袭的土地占有者,规定柴明达尔缴纳的田赋数额固定不变。


种姓制加柴明达尔制,让印度特别容易被异族占领,反正上面是谁我不管,我当我的柴明达尔,谁当权我给谁交税,挣我的差价。对底层农民来说,连交税对象都不变,都是柴明达尔,所以印度人谈不上什么民族情绪。宗教情绪倒是很大。所以英国人统治印度的成本是很小的,说白了就是换了个上层刹帝利而已,其他的利益集团都没触动。


印度历史纷繁复杂,相比国家概念,印度更像一个地理文化概念


最早的入侵者是高加索的雅利安人,他们创造的文化被称为吠陀文化,种姓制度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我估计是外来者为了便于统治原住民发明出来的东西,其实看种姓高低有个最简单的方法:看肤色即可。越白越高,越黑越低。也是一白掩百丑的节奏哈。


到公元前六世纪,印度形成了很多小国,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其中一个小国的王子。同时,波斯帝国在这里也有势力范围,许多小国臣服在波斯万王之王的脚下。等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也顺路来到印度。但亚历山大待在印度的时间很短,等他死后。被称为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结果死后孔雀王朝就衰落了。


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安息人等先后侵入印度,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瓦解后,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之后的印度,就被各种不同的外来势力统治。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孔雀王朝还是笈多王朝,跟中国秦后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都是两码事,这些印度王朝实际上还是由各地大小王公直接施行统治。


笈多王朝被来自中亚的白匈奴人冲的七零八落,地方王公纷纷叛乱,帝国迅速瓦解了。七世纪的时候,拉普特人在北印度崛起,建立大小王国和各种势力,直到11世纪伊斯兰入侵。


中亚突厥人,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173年阿富汗的廓尔王朝又来。廓尔王朝的总督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称德里苏丹国。这个时期,印度的伊斯兰化很厉害,但相对宽松,除了征人头税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锡克教也在德里苏丹王朝时期产生。


瘸子大帝帖木儿的后裔,另一支突厥人在1526年到来,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经过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印度。除了南方的马拉塔王国,马拉塔人在最强盛的时候,甚至要取莫卧儿王朝代之,但印度的命运,并不在印度人这里,列强来了。



葡萄牙人先到,然后荷兰人,然后英法在这里展开争夺,英法争夺印度是英法争霸世界的一部分。英法都有东印度公司,英国在马德拉斯,法国在本地治理,都是防守严密的堡垒城市。经过三次卡拉迪克战争,英国人最终在海战中占据上风,彻底把法国海军驱逐出了印度洋。1760年,法国彻底失去印度。印度落入英国之手,日不落帝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之一冒险家克莱武将军为国王赢得了印度,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广大的土地,获取如此多的财富。


克莱武将军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分为13个省,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为防止俄国染指印度,英国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具体请见中亚往事。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


一战后,印度开始争取独立,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下降,再也无法保有这么大的殖民地。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看完印度史,是否比中国的历史复杂?种姓制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沿革,印度更像是一个地理文化概念,而非一个国家概念。因此经过这么多年的整合,印度依然给人感觉乱糟糟的。直到现在的总理--强人莫迪。


强人莫迪登场,以牙还牙穆斯林和刮骨疗毒废钞


当今世界,有很多顶着“强人”帽子的政治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演员。真正的强人,有眼光,有手腕,知道如何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国领导人中,真正的强人在我眼里就一个:印度总理莫迪。


吠舍出身的莫迪从政后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那里发生了严重的穆斯林对印度教徒的恐怖袭击事件,按照当今一般处理方法,除了缉拿凶手,恐怕安抚穆斯林是个必然选项。结果莫迪用了中世纪的处理手法: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在他的煽动支持下,该邦的印度教徒群体之后三天里猛烈攻击穆斯林,结果导致约2000名穆斯林被杀,被强拆被殴打被驱逐的不计其数。接着莫迪还公然歧视恐吓穆斯林。他提出,穆斯林是该邦的外来者、敌人和潜在的恐怖袭击者,这里的穆斯林要想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就必须对印度文化俯首称臣,并平静接受自己的非主体公民地位,并且若再发生对印度教徒的恐怖攻击,那么等待穆斯林,将是更加残酷恐怖的报复。


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是,古吉拉特邦从此以后居然就此平静下来,恐怖袭击活动非但没有增加而且还大幅度减少,穆斯林以后就真的极少在该邦发动恐怖活动,而且也平静、安安稳稳地接受了自己的非主体地位。有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莫迪开始采取各项措施来发展该邦经济,吸引外资,结果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增长率长期居于印度各邦之冠,被美誉为“印度的广东”。

 

相比那些软弱的政客和狗屁不通的专家,莫迪是真正懂得统治艺术和政治本质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政治家,有目标、有决心、有手段。


当上总理后,2016年11月,莫迪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卢比纸币,并宣布发行新500、2000卢比的纸币,民众可至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印度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中纸币,可想而知难度巨大。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黑钱”、腐败。但这项废钞令同时规定,如果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到银行时,政府不会予以追问。但超过这个限额后,如果居民的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狠不狠?我不管你收入来自哪里,更不会去一个一个去巡视或者审判,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直接上缴60%——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此举无异于刮骨疗毒,废钞不仅仅将腐败势力集团一举“瘦身”,极大震慑腐败,减小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扭转过去依赖现金的情况,更深层的目的是为其后的改革铺平道路。将金钱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与流通,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实行的消费税(GST)税制大改革打开了通路。


前面讲的,印度历史上长期出于割裂状态,各地自主,哪怕成为一个国家后也是如此。各地税制,算法完全不同,印度这么大的国家,却谈不上一个统一的市场,看上去再大,又有何用。统一税制改革,就是印度迈向统一市场的关键一步。


阻力之大,你用脚趾思考都能想出来。那么现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是为了什么还需要我再说吗?


中印边境冲突,印度谋求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两个都想成为强国的邻国,如果能和睦相处才是怪事。中印在边境爆发危机,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那些具体理由倒不是很重要,两个体形苗条的人坐在双人沙发上可以有安全距离,两个体重超过300斤的巨胖,坐双人沙发上,怎么都会磕磕碰碰。锡金、不丹、尼泊尔夹在两大有核强国间,不憋屈才是怪事。至于能否指望巴基斯坦很难讲,因为巴基斯坦也指望中国出头。


那么对于印度而言,这场冲突固然在领土要求上有所企图,比如改善地缘环境等等,但有很多文章说印度害怕中国军队进攻等等言论,这种话真是幼稚。现代战争,你就算靠的近,你敢进攻一个有核大国?平壤靠的够近的了吧,几千门大炮不就震慑的韩国当年死命拖着克林顿后腿不让美国动手吗?所以两个有核大国之间,除非活得不耐烦,根本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爆发。


西里古丽走廊确实是印度软肋


印度真正的目的之一是,用军事冲突整合国内,这在历史上真是屡见不鲜,战争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这个工具应用的好,就是整合国家的利器,用的不好,就是国家丧亡的前兆。目的之二,中国的一路一带,势力向中亚扩张是必然的,而中亚又被印度视为屏障,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一下,无论输赢,这一路上的国家势力,都要掂量掂量成本收益,划得划不来。再有,本来周边国家就对庞然中国心存忌讳,印度再吃个憋,说不定中国的战略环境会更恶劣。一战前,德国的崛起和强势,让矛盾重重的英法俄最终摒弃成见,各自做出让步形成联盟。


所以对印度来说,这个冲突能赢更好,提升印度士气,真输了也无所谓,反过来怼国内反对改革的各种势力,谁再反对谁就是印奸。对中国来说呢,逢此多事之秋,真心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的选择是谈判解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未必能心想事成。所以印度是可以输,中国则是不能输。这么个小小的冲突,输了还谈什么中华复兴,那就真成中国梦了,小小边境冲突,极大考验国家智慧。




延伸阅读

系统解惑:中印边境冲突真实原因及背景,附印度究竟咋回事

 凤来仪 



欲知一国,先知其史。与中国相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简直像万国博览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势力走马灯一样在这块大陆肆虐。讲真,如果没有种姓制,印度今天不会是这样,可能老早被各种叛乱折腾的体无完肤。同样,如果没有种姓制,印度今天的大国之路也不会这么难走。


种姓和柴明达尔制


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管祭祀,刹帝利管行政战争,吠舍工商业,首陀罗草根老百姓,在四等之外,还有达利特--根本不算人类。这种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之处在于,并非仅仅落于纸面,而是落在人心。一个首陀罗农民有意见,但看到哪怕一个破落的婆罗门,也只有低头服软。哪怕他举起锄头立刻能杀掉面前的婆罗门,他也绝对不敢。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历史上对农民的奴役如此之深,却甚少见到印度农民起义的缘故。没法起义,对面走来几个婆罗门这边就跪了,相比之下,中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真是平等的表达。

 

刹帝利是世俗统治者,管行政这些,因为种姓等级制深入人心,所以印度也就特别容易被异族统治,跟中国满清的儒法国家差不多意思。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婆罗门是定死的,而谁能保证婆罗门的地位不变,谁就当刹帝利,婆罗门们毫无意见。就好像满清来了开科举给官做,读书人就没意见了。只是印度的程度要深无数倍,如果满清腐儒看到印度,会觉得这就是他们梦想中的天堂。


在种姓制外,印度在历史上长期沿用一种叫做柴明达尔制的土地制度。14世纪印度开始使用柴明达尔这个词。从莫卧儿时期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国家的田赋征收人。17世纪主要指田赋征收人,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向村社或农民征收田赋,本质类似包税人。


最初柴明达尔对其领地没有所有权,后来政府为了使柴明达尔交足田赋,允许他们在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这种权利可以继承、转让和出卖。1793年,印度总督宣布在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承认柴明达尔为世袭的土地占有者,规定柴明达尔缴纳的田赋数额固定不变。


种姓制加柴明达尔制,让印度特别容易被异族占领,反正上面是谁我不管,我当我的柴明达尔,谁当权我给谁交税,挣我的差价。对底层农民来说,连交税对象都不变,都是柴明达尔,所以印度人谈不上什么民族情绪。宗教情绪倒是很大。所以英国人统治印度的成本是很小的,说白了就是换了个上层刹帝利而已,其他的利益集团都没触动。


印度历史简介


最早的入侵者是高加索的雅利安人,他们创造的文化被称为吠陀文化,种姓制度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我估计是外来者为了便于统治原住民发明出来的东西,其实看种姓高低有个最简单的方法:看肤色即可。越白越高,越黑越低。也是一白掩百丑的节奏哈。


到公元前六世纪,印度形成了很多小国,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其中一个小国的王子。同时,波斯帝国在这里也有势力范围,许多小国臣服在波斯万王之王的脚下。等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也顺路来到印度。但亚历山大待在印度的时间很短,等他死后。被称为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结果死后孔雀王朝就衰落了。


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安息人等先后侵入印度,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瓦解后,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之后的印度,就被各种不同的外来势力统治。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孔雀王朝还是笈多王朝,跟中国秦后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都是两码事,这些印度王朝实际上还是由各地大小王公直接施行统治。


贵霜美女


笈多王朝被来自中亚的白匈奴人冲的七零八落,地方王公纷纷叛乱,帝国迅速瓦解了。七世纪的时候,拉普特人在北印度崛起,建立大小王国和各种势力,直到11世纪伊斯兰入侵。


中亚突厥人,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173年阿富汗的廓尔王朝又来。廓尔王朝的总督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称德里苏丹国。这个时期,印度的伊斯兰化很厉害,但相对宽松,除了征人头税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锡克教也在德里苏丹王朝时期产生。


瘸子大帝帖木儿的后裔,另一支突厥人在1526年到来,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经过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印度。除了南方的马拉塔王国,马拉塔人在最强盛的时候,甚至要取莫卧儿王朝代之,但印度的命运,并不在印度人这里,列强来了。



葡萄牙人先到,然后荷兰人,然后英法在这里展开争夺,英法争夺印度是英法争霸世界的一部分。英法都有东印度公司,英国在马德拉斯,法国在本地治理,都是防守严密的堡垒城市。经过三次卡拉迪克战争,英国人最终在海战中占据上风,彻底把法国海军驱逐出了印度洋。1760年,法国彻底失去印度。印度落入英国之手,日不落帝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之一冒险家克莱武将军为国王赢得了印度,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广大的土地,获取如此多的财富。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分为13个省,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为防止俄国染指印度,英国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具体请见中亚往事。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


一战后,印度开始争取独立,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下降,再也无法保有这么大的殖民地。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看完印度史,是否比中国的历史复杂?种姓制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沿革,印度更像是一个地理文化概念,而非一个国家概念。因此经过这么多年的整合,印度依然给人感觉乱糟糟的。直到现在的总理--强人莫迪。


强人莫迪和他的改革


当今世界,有很多顶着“强人”帽子的政治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演员。真正的强人,有眼光,有手腕,知道如何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国领导人中,真正的强人在我眼里就一个:印度总理莫迪。


别被他邻家大爷的憨厚相貌迷惑

这位绝对是个强人


吠舍出身的莫迪从政后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那里发生了严重的穆斯林对印度教徒的恐怖袭击事件,按照当今一般处理方法,除了缉拿凶手,恐怕安抚穆斯林是个必然选项。结果莫迪用了中世纪的处理手法: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在他的煽动支持下,该邦的印度教徒群体之后三天里猛烈攻击穆斯林,结果导致约2000名穆斯林被杀,被强拆被殴打被驱逐的不计其数。接着莫迪还公然歧视恐吓穆斯林。他提出,穆斯林是该邦的外来者、敌人和潜在的恐怖袭击者,这里的穆斯林要想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就必须对印度文化俯首称臣,并平静接受自己的非主体公民地位,并且若再发生对印度教徒的恐怖攻击,那么等待穆斯林,将是更加残酷恐怖的报复。


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是,古吉拉特邦从此以后居然就此平静下来,恐怖袭击活动非但没有增加而且还大幅度减少,穆斯林以后就真的极少在该邦发动恐怖活动,而且也平静、安安稳稳地接受了自己的非主体地位。有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莫迪开始采取各项措施来发展该邦经济,吸引外资,结果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增长率长期居于印度各邦之冠,被美誉为“印度的广东”。

 

相比那些软弱的政客和狗屁不通的专家,莫迪是真正懂得统治艺术和政治本质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政治家,有目标、有决心、有手段


当上总理后,2016年11月,莫迪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卢比纸币,并宣布发行新500、2000卢比的纸币,民众可至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印度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中纸币,可想而知难度巨大。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黑钱”、腐败。但这项废钞令同时规定,如果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到银行时,政府不会予以追问。但超过这个限额后,如果居民的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狠不狠?我不管你收入来自哪里,更不会去一个一个去巡视或者审判,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直接上缴60%——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此举无异于刮骨疗毒,废钞不仅仅将腐败势力集团一举“瘦身”,极大震慑腐败,减小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扭转过去依赖现金的情况,更深层的目的是为其后的改革铺平道路。将金钱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与流通,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实行的消费税(GST)税制大改革打开了通路。


前面讲的,印度历史上长期出于割裂状态,各地自主,哪怕成为一个国家后也是如此。各地税制,算法完全不同,印度这么大的国家,却谈不上一个统一的市场,看上去再大,又有何用。统一税制改革,就是印度迈向统一市场的关键一步


阻力之大,你用脚趾思考都能想出来。那么现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是为了什么还需要我再说吗?


中印边境矛盾


两个都想成为强国的邻国,如果能和睦相处才是怪事。中印在边境爆发危机,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那些具体理由倒不是很重要,两个体形苗条的人坐在双人沙发上可以有安全距离,两个体重超过300斤的巨胖,坐双人沙发上,怎么都会磕磕碰碰。锡金、不丹、尼泊尔夹在两大有核强国间,不憋屈才是怪事。至于能否指望巴基斯坦很难讲,因为巴基斯坦也指望中国出头。


那么对于印度而言,这场冲突固然在领土要求上有所企图,比如改善地缘环境等等,但有很多文章说印度害怕中国军队进攻等等言论,这种话真是幼稚。现代战争,你就算靠的近,你敢进攻一个有核大国?平壤靠的够近的了吧,几千门大炮不就震慑的韩国当年死命拖着克林顿后腿不让美国动手吗?所以两个有核大国之间,除非活得不耐烦,根本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爆发。


印度真正的目的之一是,用军事冲突整合国内,这在历史上真是屡见不鲜,战争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这个工具应用的好,就是整合国家的利器,用的不好,就是国家丧亡的前兆。目的之二,中国的一路一带,势力向中亚扩张是必然的,而中亚又被印度视为屏障,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一下,无论输赢,这一路上的国家势力,都要掂量掂量成本收益,划得划不来。再有,本来周边国家就对庞然中国心存忌讳,印度再吃个憋,说不定中国的战略环境会更恶劣。一战前,德国的崛起和强势,让矛盾重重的英法俄最终摒弃成见,各自做出让步形成联盟。


所以对印度来说,这个冲突能赢更好,提升印度士气,真输了也无所谓,反过来怼国内反对改革的各种势力,谁再反对谁就是印奸。对中国来说呢,逢此多事之秋,真心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的选择是谈判解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未必能心想事成。所以印度是可以输,中国则是不能输。这么个小小的冲突,输了还谈什么中华复兴,那就真成中国梦了,小小边境冲突,极大考验国家智慧。以下为正能量:但我相信,国家一定会处理好,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