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狼2》把你骗惨了

2017-08-14 张梦圆 袁南生 思想起

关注本公号请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副标题: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假非洲



《战狼2》是最近影院仅有的几步片子中卖得最好的,影片讲述了中国人在非洲小国被内战牵连的故事。电影难免夸大,现实中,中国人在非洲狮怎样的处境呢?




人们对异域总是充满想象,想象本身是欲望、反思、传说和现实搅和在一起的鸡尾酒。作为大众传播的经典产品,电影建构并浓缩了普通人的世界观。在全球化的今天,想象可能会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中东知识分子萨义德曾对西方的想象提出批评,并写了本名叫《东方主义》的著作。现在,轮到我们了。


非洲有现代华人的历史约300来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人前往非洲创业,其中一部分人放弃中国国籍,成为持有所在国护照的非洲新华人。


在非中国人在非洲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剧目,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悲伤,有的令人感叹,有的令人思考。我有幸两次常驻非洲,一次是2001年开始在驻埃及使馆担任二把手,另一次是2006年开始担任驻津巴布韦大使。派驻的过程与越来越多国人踏上非洲经商、旅游、创业,甚至定居的过程同步。在非洲工作,常能走进在非中国人中,与他们分享喜悦,分担烦恼。


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总体来说,是当今形象优于历史形象,政治形象优于经济形象,总体形象优于个体形象,比较形象优于单一形象(单独说中国时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比起西方国家,仍认为中国好)。


至于非洲老百姓对中国人的看法,敬佩、羡慕是主流,也有不解、抱怨和期待。



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字:“勤”“灵”“快”和“富”。


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这在中国人看起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非洲人来说就是弄不懂。他们对中国人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


只要是周末和节假日,当地人休息雷打不动,黑人商店关门了,白人商店关门了,印巴人的商店也关门了,只剩下中国人开的店子照样开门。中国人在非洲开商店、办饭馆、开工厂、搞工程,几乎都没有停歇,上班比当地人早,下班比当地人迟,晚上还常加班。


中国人在非洲吃的苦,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从事基建业的人,大热天在工地干活,一星期做满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晚上11点天黑尽了才回来。下班回到屋子里——也就是集装箱里呆着,没有娱乐,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算算挣了多少美金,孩子的学费还差多少,周而复始,如同机器。但若要让当地人加班,他千百个不愿意。


在他们看来,发展和挣钱都不是硬道理,休闲、潇洒、快乐才是。不少非洲人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这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洲人缺乏的就是勤劳。”但他们说归说,佩服归佩服,却不会向中国人学习勤劳,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样拼死拼活地挣钱是不值得的。他们常常讨论这样的话题:劳动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闯荡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是什么?难道劳动是中国人唯一的享受?


灵泛,是非洲人对中国人非常佩服的一个特点。在非洲人看来,中国人赚钱不仅靠勤劳,而且靠灵泛。不少中国人在非洲以针灸为生,几根针,在身体上这儿那儿扎几下,疼痛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辅之以按摩,就能生存,而且不算累,非洲人觉得这太神奇了。一些中国生意人在当地人眼皮底下,几年时间,靠做活生意、赚活钱,就由走路、搭公汽、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凌志”,驱“宝马”,驾“奔驰”的老板。


高效,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看法。许多非洲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当地盖房子、开工厂的速度要比当地人快两三倍,甚至数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新馆舍两年多一点就完工了,使馆司机巩博赞叹地说:“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工程即使10年完工,在津巴布韦也仍是速度最快的。”张胡子


富有,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新看法。以前,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好朋友,也是穷朋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非洲闯荡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大亨大腕,由打工仔变成了出资人。


我在看《战狼2》的时候总在琢磨故事究竟发生在哪个非洲国家。海盗出现,可能是在索马里之类的东非国家,但东非没有疫情;拉曼拉病毒(原型埃博拉)让人感觉可能在西非,但西非又没有战乱;目前唯一正在发生热战的国家是南苏丹,但那里也只是偶尔交战、零星冲突。撤侨桥段让人想到2015年的也门或是2011年的利比亚,可这一个是海湾国家一个是北非国家,与电影里呈现的广阔草原、狮子追车的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的情景差太多了。


直到中国大使站在反政府武装的枪口前,义正言辞地强调,“中国和非洲是朋友”,仍然没有点明是哪个具体的独立主权国家,我才遗憾地意识到,电影原来又想呈现一个泛化的非洲,为观众端上一盘揉杂战乱、瘟疫、饥荒、海盗、贫穷等元素的大拼盘。


常驻非洲的朋友会对此一笑了之,而没去过的中国人恐怕看完电影后一辈子都不想踏上那个人间地狱般的大陆。我们对非洲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把饥饿的非洲人描绘成行尸走肉般的僵尸,但某种程度上这种想象力仍是贫瘠和狭隘的,难以突破乱和穷的窠臼,以及永远在等待外来“救世主”的姿态。




男主角在开在贫民窟里的一家中资医院里邂逅了美籍医生瑞秋,在里面横冲直撞,最后在一滩因瘟疫死掉的尸体上翻车。贺文萍告诉我,中资医院首先一般都开在首都或大城市,其次基本不会出现美国医生,至多会聘用本地医生协助。影片呈现的在疫区搭棚、美国医生援助、难民寻求医疗帮助的细节,更像是发生在无国界医生或红十字这类国际医疗组织里的情景。另外,即使是在埃博拉疫情爆发时期,医护人员对尸体都会迅速就地掩埋,堆成小山只会让疫情传播更快。不说身患拉曼拉病毒的男主角一夜自愈的离奇,男女主角躲藏的喀斯特山洞是不会出现在非洲草原上的。山洞疗养后武功更强的想象是存在于中国武侠片中的,嫁接在非洲地形地貌上很显突兀。张胡子



电影里另一个重要场景是一家遗世独立的中资工厂。那个喜欢舞枪弄棒的富二代言语里透露“我家的厂”,判定这是家私企无疑了。根据前不久麦肯锡发布的报告《龙狮共舞》,目前在非洲大陆上九成中企都是私企。如此规模庞大的私企工厂矗立在非洲平原打破人们对国企主导的印象。但走访过不少中企的贺文萍告诉我,像电影中这样孤岛般的工厂实际中很少见,这么多中非工人,工厂附近应该有村庄或居民区。本地工人一般都会就近在工厂就业,片子里那种偏僻的、突然冒出的中国工厂,当地人不知道得驱车多久上下班。


安保方面,首先中资企业鲜有在战乱地区投资设厂的,其次企业多会交给本地安保公司来防范小偷小摸抢劫行为。黑人保安在门口护卫工厂大院,养几条狗,可能才是企业更日常的场景。



更误导的虚化信息可能是中国护照在非洲“好使”、能畅行通关,中国企业家和打工者在非洲多国的海关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刁难的经历,要求开箱检查,或拖延敲诈小费。而在南苏丹、尼日利亚、喀麦隆曾发生过多起针对中国人的绑架事件,向受害者单位索要巨额赎金,动辄会撕票。2007年4月24日凌晨,位于埃塞俄比亚东部的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营地突然遭到非政府武装袭击,9名中国工人死亡,7名中国工人被绑架,65名埃塞俄比亚雇员被打死,负责营地安全保卫的埃塞士兵多人伤亡。被短暂占领的营地遭到洗劫。


影片最后,中国军舰舰长眼见同胞受难,按下了向地面发射导弹的按钮。这个细节在现实中无论如何也不会上演,但可贵的是,它开始触发观众思考中国军事力量如何在非洲运用的问题。中国会在和平时期培训非洲当地军事人员,在吉布提军事基地补给或搞友好访问,但在战乱冲突时期是极为慎重提供军事援助的。需要提到2008年的中国军火船事件,当时津巴布韦内战一触即发,穆加贝政府被指控操纵选举。就在这个敏感时期,一艘中国军火货船“安岳江-广州号”根据早前签署的合同协议即将抵达南非,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警觉,没有国家同意这艘船只卸货,最后只得返航。张胡子


尽管津巴布韦的内战并没有打起来,但从这个“尴尬”案例值得参照。


为什么中国人不信神也不信教?非洲人见中国人星期天不休息,也不去教堂,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很不理解。非洲人认为,工作管人的生存,宗教管灵魂的归宿,工作赚钱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人生的归宿是与上帝在一起。没有宗教信仰就等于灵魂没归宿,中国人不信教,那中国人的灵魂在什么地方啊?一个人要是没有灵魂,那怎么行呢?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就是中国人没信仰。


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填写宗教信仰。这让许多中国人为难,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于是,中国人一般都空着不填。但不填又不行,他们会一个劲儿地问你,怎么空着,如果你说没信仰,他们就会追问:中国有教堂吗?你们难道不去教堂吗?只要你告诉他们你什么都不信,他们的反应就好像见到外星人,惊讶得连嘴巴都合不上。


最后他们会说:“你看起来是个好人,但为什么不信教呢?”原来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坏人才不信仰上帝,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的事实。


为什么在非洲的中国男人不需要女人?这是非洲人最不明白的问题。中国男人实在是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的普遍印象。非洲人在性方面比较放纵,不少国家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他们看来,男人就是茶壶,女人就是杯子,一个茶壶从来就是配几个杯子,可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只身一人,一待就是几年,身边没有女人,也不去找当地女人,实在令非洲人无法理解。


一些非洲人甚至误以为,中国男人出国前打了一种特别的针,可以使男人在国外期间失去性欲。确实,在非洲,我们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妞,也经常见到健壮的黑小子挽着白人姑娘,红灯区里经常看到黑白皮肤的小伙子出出进进,就是中国男人最孤独。好在中国男人坚持一个绝对正确的说辞:“艾滋病,谁敢!”



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最大疑问。非洲人是根据对中国人日积月累的观察得出这个疑问和印象的。许多非洲人从来不吃猪杂之类的东西,至于甲鱼、乌龟、海参等,他们几千年来根本就不知道能吃。但他们认识的中国人不仅会吃这些,还吃狗肉、猫肉,这着实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一些刚来非洲的中国人,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够了解,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不知情的中国人吃了,使当地人感到不快,但有的中国人是明知故吃,这更令当地人颇有微词。


有趣的是,非洲人很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要拼命劝酒?非洲人看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大口喝酒,西方人慢慢品味;中国人不但自己喝好,还劝人家喝好,人家不喝不高兴,西方人是喝多喝少自便;中国人吃饭喝酒不时要敬酒,请客吃饭,只有一桌人时,大家会不时频频起立干杯;有几桌时,这桌那桌之间相互敬来敬去,敬到一定时候变成相互劝来劝去,最后是灌来灌去;中国人拼命劝酒时,难免伴以高声嚷叫,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总是把灯光故意调暗,在宁静中享受温馨。


西方在非洲殖民数百年,非洲自然承袭了西方的酒文化,一杯威士忌不断加冰可以喝上几个小时。有时候,中国人没有入乡随俗,为了对当地人表示客气,也拼命劝当地人喝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烈性酒,多数当地人都很不习惯。


为什么在非洲的一些中国人会相互告状?中国人不像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团结,这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多数中国人在非洲靠开商店谋生,在同一城市开店的中国人,有的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大伤和气,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张胡子


现在,在非洲搞工程的中国公司多了,一个国家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为了承揽工程,中国公司不仅与外国公司激烈竞争,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那些在税务、海关、移民、质检等部门工作的非洲人经常需要受理这个中国人举报那个中国人,这个中国公司指控那个中国公司的投诉。


令人心寒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人在路上偶遇,甚至不打招呼寒暄,如见路人一样,虽然都离家万里,但毫无亲切感。其实,中国同行之间相互杀价、互挖墙脚,说到底损害的还是中国的整体利益,不仅恶化经营环境,还损害自身形象,得不偿失。


在一些公共场所,当地特意用中文在墙上贴出“请勿抽烟”的提示。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候机时,亲眼见到几个中国女性在候机厅里吃葵瓜子,边吃边把壳扔到地板上,机场的黑人女清洁工真有涵养,尽管一面扫一面扔,她也毫无怨言,倒是周围的一些旅客,不时投来异样和鄙视的目光,当事人竟丝毫不觉不妥。


在非洲,不时看到有中国人行车时把鞋袜脱掉,光脚晾在前挡风玻璃下,引起路人侧目。一些中国企业的员工理发不勤,衣服不烫,皮鞋不刷,碗筷用完后不及时清洗,地面不扫,桌子不擦,给非洲人留下不良印象——好像中国人都很邋遢。津巴布韦人几次问我:一些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不讲卫生?


非洲人怎样看待在非中国人,同中国与西方在非洲影响力的消长势头有关,同中国能否妥善应对在非面临的几大矛盾有关。


在非洲,中国特殊影响(道义、传统友谊、新的发展模式的影响等)优于西方影响;当今影响大于历史影响;官方影响大于对民间影响;政治影响大于经济影响;硬实力影响大于软实力影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仍小于西方影响。张胡子


非洲人怎样看待在非中国人,还同中国能否妥善应对在非洲面临的几大矛盾有关,即中国发达国家特征日益突出与发展中国家定位之间的矛盾;大国责任与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矛盾;硬实力不断发展与软实力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中国延伸在非利益与西方对中国防范、牵制之间的矛盾;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与非洲国家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





延伸阅读


《战狼2》里中国国旗凭什么停歇一场交火?

 



非洲是最近上映的现象级电影《战狼 2》里的主要场景。影片里,非洲某国的军阀不止一次向欧洲雇佣兵强调 “不能杀中国人”,电影结尾吴京手套中国国旗使所有人平安地穿越火线的一幕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一部电影,几个细节,已可见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之大,西方不少政客和媒体习惯用 “新殖民主义” 来形容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和影响。然而,这样的刻板论调并无事实基础。研究者认为,中国在非洲更多时候奉行的是一种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行为模式,简单来讲,是一种 “不干预、不改变” 的处世哲学,这在国家层面的中非关系和微观层面的非洲中企的企业文化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只谈经济,不讲政治:中国应对非洲国家政变的策略


很多非洲国家接受对外援助,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也有相当部份来自中国。但和前者不同,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往往 “不附带政治条件”(例如要求民主化的政治改革)。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在政变如家常便饭的非洲国家,中国往往很快能和新政体重建良好的外交关系。比如中非共和国首位民选总统安热-费利克斯 ‧ 帕塔塞本来和中国关系不错,2001 年中国政府甚至公开讉责过该国一次 “不成功” 的政变。但在 2003 年弗朗索瓦 ‧ 博齐泽通过武装政变上台后,仅仅过了一个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到访首都班吉,并为博齐泽的新政府提供了四百万美元的经济援助。类似的例子还能见诸于 2008 年毛里塔尼亚和几内亚、 2009 年的马达加斯加和 2010 年的尼日尔等政变案例之中。

来自布鲁基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 Johnthan Holslag 曾总结:如果说中国对非洲有什么外交策略的话,大概就是随机应变的实用主义吧。中国政府并不视政变为自己经济利益的主要风险,相反政治不稳定被接受为非洲国家日常政治的一部分。更有意思的是,或许正是因为中国政府无意改变非洲国家的政治现状,在上述的 5 个案例里,新政权不但没有作出损害中国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还为中国赢得更多基建项目。



不搞区别化对待:非洲中企的员工管理


非洲的中国企业同样表现出和西方企业迥异的员工管理文化。

发达国家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中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为 “劳工种族化” 的现象,即以员工种族为依据,在薪酬和工时等方面区别对待。中企在非洲也曾面对剥削当地员工的指控,但根据香港理工大学严海蓉和香港科技大学沙伯力两位学者的访谈和分析,在矿业这个外国企业扎堆投资的行业里,对中国企业剥削当地员工的指控没有事实依据。

两位学者的调研显示中国企业没有出现 “种族化” 现象,主要体现为两点——首先,当地员工和其在中国的同行获得几乎同样的薪酬待遇。举个例子,2014 年赞比亚最大的中资铜矿,员工的平均薪金是 640 美元,同年在江西的大型国有铜矿,中国工人的平均月薪为 555 美元。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和赞比亚在经济发展上存在明显差距,中国企业亦没有通过压低当地员工工资的方式来获得超额利润。与此相对的是在另外两个西方国家投资的铜矿里的员工虽然拥有相对较高的平均月薪(703 美金),然而相比在西方国家的同行(加拿大的矿工平均月薪为 5300 美金),差距可不止一点半点。

其次,研究者发现相比白人管理者,中国管理者和非洲员工之间 “等级距离感” 较小。这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从宗教、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而言,非洲当地居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大,在漫长历史形成的普遍认识里,白人拥有更高的地位。与此同时,非洲当地人认为中国人在地位上和自己的差异则没那么大。另一方面,中国管理者有更多 “接地气” 行为:喜欢穿工作服、去职工餐厅食饭、自己洗碗、甚至亲自下场参与体力劳动等,这更容易获得非洲员工的好感。在非洲的中国人也有对不同种族存在成见的人,但是因为总数少加上中国政府不容许,他们无力也无意搞 “种族化”。



“不干预、不改变” 的处世哲学


总括而言,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策略可以形容为 “不干预、不改变” 现状。既不迎合,但也不挑战西方主导建构下的全球秩序和文化价值体系,专心于经营自己国家或企业利益。这样的处世哲学确实为中国在非洲赢得了不少投资机会,视中国为西方国家以外的另一个选择。然而,就像全球的权力结构分布始终处于变动一样,中国和非洲国家目前这种相对和谐友好的关系是会继续维持,还是发生变化,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参考文献

  • (严海蓉、沙伯力:《非洲中资企业的劳工和种族化叙述》,
    开放时代,2016第4期。

  • Johnathan Holslag, “China and the Coups: Coping with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Africa”,
    African Affairs, 110(440), 2011:367-3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