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俄罗斯,满洲崛起背后的隐藏因素

2017-09-20 张经纬 思想起

不容错过的关注!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皇太极画像


▍传教士笔下的满洲铁骑


1644年,满洲入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后人在总结满洲的成功和明朝的失败时,提出了很多因素。比如明朝这边的农民战争,饥荒和灾害,当然还少不了宦官和奸臣。不过总体上,近些年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天灾人祸等主观视角,转向更大的环境、生态、人类互动等客观视角。


相比之下,对满洲这边的讨论却少了很多,满洲的崛起和成功的关键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满洲的入关始终被描述为一个不争气的守门员和幸运的捡漏者之间的一对一交锋。

明清时一个名叫卫匡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却有不同看法。这位利玛窦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入华传教士写过一本关于明清易代的著作,名叫《鞑靼战纪》,里面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比较客观地提到了满洲入关的重要优势:满洲入关前“大批鞑靼军进入中国;他们不只来自女真国、奴儿干们也来自古老的西鞑靼,以及鱼皮国——它在更东边,位于日本上面。……不仅这些人,我还看见许多来自伏尔加河的人,此地的鞑靼人称他们为阿尔加鞑靼,我发现他们认识莫斯科和波兰。

▲《鞑靼战纪》


“莫斯科和波兰”,卫匡国提供的这个细节给我们对明清之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或许明末的满洲并不像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大多数只知道,中俄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外兴安岭地区的雅克萨之战,阻止了沙俄进入黑龙江流域的企图,这时已经是1780年代了。即使再早一些的西蒙古土尔扈特东迁,也是1770年代的事情,这些都远在满洲入关之后。而意大利人提到的满洲入关之前的信息,足以引发我们的兴趣,关于这段早期历史,会不会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

▍一厢情愿的莫斯科

我们知道, 16世纪初,随着蒙古钦察汗国的衰落,原先臣服其下的莫斯科大公国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纪中叶,沙俄相继征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两个蒙古公国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以后,就开始东越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平原。俄罗斯哥萨克东进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广袤西伯利亚地区最有价值的物资,紫貂毛皮。

凭借火枪(对弓箭)的技术优势,俄罗斯一步步东灭了鄂毕河上游牧的西伯利亚汗国,以皮毛稅的形式,控制当地居民为他们捕猎貂鼠。这一局部行动,随后产生了攸关北亚历史的连锁反应。为了获得更多毛皮和人力资源,沙俄不断东进开拓土地,沿着额尔齐斯河,经一步毗邻了蒙古高原最西部的阿尔泰地区。

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区域,以东西走向的阿尔泰山为界,西南面是西蒙古卫拉特四大部落(他们在明朝时,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瓦剌)的传统牧区;东北面自西向东则是蒙古本部强大的喀尔喀部落,他们分别是札萨克图部、土谢图部和车臣部(这和俄罗斯后来的车臣共和国没有关系)。开始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就是札萨克图部最西面的分支和托辉特部。和托辉特部首领在俄文文献中被称作阿勒坦汗,意思是黄金汗。接下去,大部分故事就发生在阿勒坦汗与莫斯科之间。

西伯利亚汗国遗民在阿勒坦汗的地盘组织了几次复国运动,未果,但这足以让沙俄意识到东进受到的巨大阻力。为了进一步深入阿尔泰山以北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让这里的吉尔吉斯人成为沙俄贡民,沙俄多次派遣哥萨克队伍向东试探。都遭到了驻牧于此的阿勒坦汗的抵制。

1616年,俄罗斯人思前想后,决定派遣一支使节前来与汗王交洽,这时是明朝的万历四十四年,也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一年。根据当时留下的俄文信件档案显示,沙皇想让阿勒坦汗成为他的臣属,但最核心的目的是想寻求通过蒙古进入中国的路径。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汗邀请俄国使臣在一座佛像面前行礼膜拜,而蹩脚的翻译却让俄国人相信,这是蒙古人答应了沙皇提出,臣服于俄国,成为沙皇属臣的要求。这在蒙古人看来,只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平等交往。

沙皇宫廷欢呼,以为得到了阿勒坦汗的臣服,甚至把这一消息传布整个欧洲。连瑞典、英国宫廷也得受这一消息的鼓舞,纷纷派人前来莫斯科,试图搭上俄罗斯铺设的“东方快车”,前往蒙古和中国寻求贸易契机。

俄罗斯的官方诚实地记录了令人尴尬的一幕。正当沙皇相信自己具有巨大的魅力,足以臣服遥远的蒙古王公时,阿勒坦汗的回访使团已经来到了莫斯科。沙皇在宫廷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结果发现,蒙古使团只是送来了“非常菲薄的礼物”,而他们提出唯一感兴趣的俄罗斯产品则是“银盘三个、珍珠若干、火枪二十支,快刀两三把……”

▍火枪与茶叶

俄罗斯人失望地发现,蒙古人之所以派遣使团前往莫斯科,只是“为了了解他的北方新邻国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国家”,并想通过俄罗斯前往土耳其和印度贸易。而当他们满足了这个愿望后,火枪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需求。尽管俄罗斯禁止向蒙古方面提供枪支,但西伯利亚的堡垒前哨,还是从返回的蒙古使团代表身上搜出了偷运出来的九支火枪。这显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只不过,沙皇对打开蒙古地区的入口还抱有希望,几年后,他又派遣了一次使团,劝谕阿勒坦汗“归顺俄国”。然而,文献记载,阿勒坦汗的接待人员询问火枪是否运抵,在得到否定回答后,直接从两位大使身上,扒下了他们随身佩带的枪械。

1638年,是莫斯科最后一次向阿勒坦汗派遣使节团。俄国人还一如既往地希望能从汗王那里得到效忠与上等的黑貂皮,但蒙古人却只给了他们200张普通貂皮,以及用于抵充价值的“二百袋茶叶,若干匹中国花绸缎”。这很可能出自阿勒坦汗对俄罗斯火枪价值的看法。

最后,“莫斯科政府决定不再同阿勒坦汗保持通使关系,不再坚持要求阿勒坦汗履行誓言”。鉴于蒙古方面“水泼不进”的状况,俄罗斯只能战战兢兢地向北发展,绕道中西伯利亚高原北面叶尼塞河下游缓缓东进,他们与蒙古方面的下一次接触将在17世纪中期以后,那时已经进入了清朝阶段。

不过俄罗斯人倒是非常小心翼翼地处理了这批二百袋茶叶,他们模仿起在阿勒坦汗营帐中看到的蒙古人喝茶的方式,往茶里添加了很多牛奶和蜂蜜。这是最早的关于茶叶进入俄国的文献记载。

蒙古高原的另一边,同样是在1638年,这是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把国号从后金改为“清”的第三年。不久前他击溃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使得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大为震服,先后前来朝贡。

这一年的满文档案提到,喀尔喀三汗之一的土谢图汗除了进献骆驼、马匹、貂皮等等之外,还有“俄罗斯国鸟枪两只”。另一位车臣汗也献了“俄罗斯国鸟枪一只”。这两位都是阿勒坦汗的宗主札萨克图汗的好邻居。

当我们把蒙古高原东、西两边发生的事情,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差不多能搞明白蒙古部落向皇太极进献的俄罗斯火枪的来龙去脉了。不消说,这和那批俄罗斯使臣失去的枪支,以及首批进入俄罗斯的二百袋中国茶叶有着莫大的联系。


▍早期全球化的路径

卫匡国从澳门抵达杭州的时间是1643年,崇祯朝的最后一年。他一度参加了南明武装的抗清活动,真正来到北京时,已经是1650年,清朝定都北京六年之后了。从时间上讲,他应该没有第一时间见到清朝入关的军队构成,因此,他提到的清军中“许多来自伏尔加河的人,……我发现他们认识莫斯科和波兰”,其实只是后来的印象,似乎不足以作为俄罗斯、清之间直接联系的证据。

不过,来自喀尔喀蒙古与清朝结盟的满文档案的确证实,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俄罗斯的枪支,在清朝入关的好几年前,就已经通过蒙古部落流入进来。那么,不可否认的是,那些有关莫斯科或波兰,以及从东欧到中亚的信息和物质产品,无疑也借助这一途径,流入了遥远的东方。

作为衣冠华夏的一方,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过满洲入关之前的情况,经济薄弱,见识浅陋,在明朝火器与红衣大炮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他们的胜利全凭运气。


不过从世界史的角度看,“这个世界的确是圆的”,不用说先进的火枪,火炮(俄罗斯在进攻西伯利亚汗国时已经使用),就连莫斯科、波兰、瑞典、英国,印度和土耳其苏丹的消息,都早已通过这条蒙古高原北面的路线,传入了北海之滨的满洲世界。


这或许提醒我们,这一切并非偶然,是时候重新思考明朝对面的那个对手了。因为早期全球化的大幕,早就随着茶叶和火枪,流入了这个世界一隅。


 


延伸阅读


俄罗斯历史学者:苏联为什么承认伪“满洲国”?

新视角NPF


摘要:

“满洲国”驻海兰泡和赤塔的领事机构对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上半期的苏-中关系产生重大影响。1932-1933年这些领事机构的出现,符合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后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总体形势。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卖掉后,“满洲国”领事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日本从事情报收集活动。


作者:

弗拉基米尔-格利高里耶维奇-达齐申,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教授;

译者:侯艾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俄罗斯东欧研究室研究员。

本文是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1930年代初,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在一批不满国民党政策的中国军阀、官僚的支持下,日本帝国最好战的上层人士成立了伪满洲国。这是一个完全依附于日军的国家组织,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而与其相邻的苏联正确地认为,满洲国不具有任何主权,未承认这个国家;但是,出于传统上与中国东北紧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有许多打工者从东北来到苏俄),苏联通过设立领事馆与伪满洲国当局在事实上建交。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入侵直接触及苏联的利益,摧毁了该地区刚刚建立起来的力量和利益平衡。早在1931年9·18事变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Л。М。加拉罕就与刚刚到任莫斯科的日本大使广田弘毅举行了首次会晤。由于许多原因,苏联外交未能有效应对东北发生的事件。9月20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推迟做出因日本侵占南满而采取外交步骤的决定。尽管有来自中华民国的压力,但是苏联并未与日本爆发冲突,1931年9月23日斯大林写道:我国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当然已被排除,现在外交干预也没有合理性。。。 报刊上应该这样做,让人们对我们全心全意反对入侵毫无怀疑。让《真理报》斥责整个日本入侵者,国联是战争工具。。。。并非苏联高层领导人都同意这种立场。外交家李维诺夫提议反对日本入侵,但是其他苏联领导人并不同意。



苏联对中国东北爆发的冲突持中立、对日态度谨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中华民国关系不可调解所致。1929年爆发武装冲突之后,南京政府千方百计地推迟复交和调解中东铁路问题的进程。尽管未建交,邻近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领事馆早在1930年就已恢复,但是领事馆代表与外贝加尔地区和远东地区政府当局的关系仍很紧张,持续不断地爆发冲突 。苏-中关系中积累的矛盾在这方面得到反映。


伪“满洲国”成立后,形成一种局势,中国领事馆必须着手处理移民问题和与那些政府完全失控的地区进行边境合作。此外,南京政府的领事馆成为对莫斯科施加政治压力、拖苏联卷入与日本对抗的工具。1932年4月6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М。М。斯拉乌茨基致信吉林省外务局长施律本:有幸告知您,以便紧急通知谢介石(伪满洲国外交部总长-译注),鉴于中国领事在海兰泡的可疑行动,可能损害苏联与满洲国关系,我们建议另派人选。1932年,在与“满洲国”邻近的地区出现一个问题:必须成立一个真正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权的代表机构。1932年的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情报局编订的《大事记》中指出,《滨江时报》从长春通电,称中央政府决定下令外交部驻哈尔滨专员知会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满洲国政府断不承认所有中华民国驻苏领事馆。。。在苏联未设立驻满洲国领事馆之前必须遵守临时规则。。。 希望入境满洲国的人员必须先经由哈尔滨总领事馆报知外交部哈尔滨专员,由该专员转呈满洲国民政部。。。这样一来,在自封的“满洲国”缺乏领事机构就使得苏联与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关系带来极大不便,因为苏联在该地区不仅有经济利益,还有数千苏联公民在此工作,几十万俄罗斯人常住此地,有许多共同财产。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彩色标准像)


苏联政府对尽快与“满洲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感兴趣,准备对日作出让步。1932年5月29日,哈尔滨的《俄罗斯言论报》写道:不久的将来,满洲国将派员赴海兰泡、赤塔和弗拉迪沃斯托克访问。满洲国当局从其成立之初起,就提出了派官方代表访苏的问题。1932年6月7日,Л。М。卡冈诺维奇致信И。В。斯大林:“斯拉乌茨基来电称:大桥忠一以满洲国的名义再次坚持要我们承认满洲国。这种坚决态度很可疑,因为大桥本身就属于法西斯集团。。。 西藤给其驻满洲国的代表下达的却是相反的指令,他建议不要急于推进这一问题,因为苏联赶在他们(日本人)之前承认满洲国会使得局势复杂化”。


1932年7月,М。М。斯拉乌茨基谈及他与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大桥忠一的会谈:“我作了答复。。。 不妨碍我们剥夺中国驻海兰泡领事馆发密码电报的权利,请求满洲国当局派出自己的领事。顺便说下,我问了大桥忠一,新领事何时到任。。。”这样,苏联主动请“满洲国”当局派出自己的领事到海兰泡——当然,说苏联领导人邀请“满洲国”代表,理由并不充分。冲突的局势是由中国驻海兰泡领事挑起的,他利用自己发密码电报的权力,向其他国家散发马占山将军的电报,而马占山将军起初参与了伪“满洲国”的成立,后来又反对日本人。


1932年4月7日,这位黑龙江将军在黑河宣布不受“满洲国”当局控制。苏联领导人担心马占山将军、中国驻海兰泡领事和日本军人可能协调行动。1932年4月14日,副外交人民委员Л。М。加拉罕告知苏联驻日本全权代表А。А。特罗扬诺夫斯基:马占山的行动很有可能是与日本人之间存在协议,或者接到了张学良的指令,为了让日本军队向苏联边界推进。未获苏联政府方面同意正式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人施加压力,要求尽快设立“满洲国”驻苏领事馆。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情报局编写的《大事记》中说:8月18日,《哈尔滨公报》报道了施律本和斯拉乌茨基会见的情景。第三天,施律本到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造访斯拉乌茨基,转交两份重要照会。。。 第二份照会涉及现在待在苏联的领事的问题。鉴于现在在苏联的领事是南京政府派出的,满洲国不可能承认他们为满洲国的外交代表。双方很快商定,“满洲国”在海兰泡和赤塔设立领事馆。М。М。斯拉乌茨基告知莫斯科方面,满洲国将指派原哈尔滨外交委员蒉鸿墀担任驻海兰泡领事,日本驻哈尔滨军事委员会人员三野浩一为副领事。驻哈尔滨的“满洲国”外交部事务官(副部长)杉原千畝担心苏联领导人不会同意这项任命,但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情报局编订的《大事记》中有记录:9月2日报纸报道,北满的外交部专员施律本通报媒体人士说,满洲国驻海兰泡领事蒉鸿墀和副领事三野浩一近期将到任。9月3日,《满洲新闻日报》说,关于满洲国在海兰泡设立领事馆的问题因发生了哈尔滨转运站事件而陷入僵局,现已妥善解决。新任满洲国领事将于近期赴长春接受正式任命,经由朝鲜赴任。确实,1932年9月5日,据“满洲国”报纸报道:满洲国第一位驻外领事蒉鸿墀和副领事吉田赴海兰泡上任。中国外交官蒉鸿墀(1920年代初就曾在哈巴罗夫斯克担任领事)成为首位“满洲国”驻苏领事。


由日本军人扶持、未得到任何国家承认的“满洲国”当局以为,设立领事馆是苏联已承认“满洲国”的体现。1932年9月22日,《满洲报》刊载了蒉鸿墀的声明:本次设立领事馆乃是工农政府方面的提议,因此实际上已经得到其承认。我国决定接着在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地设立领事馆。现正在遴选人员。1932年9月22日苏联国家政治总局(ОГПУ)收集的材料中说:“《哈尔滨时报》报道说,外交部的大桥忠一同志抵达哈尔滨,专门为了与苏方代表会谈。。。 ”还有报纸写道,这次行程在圈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迅速发展的关于苏联承认满洲国的问题紧密相关。新任哈尔滨市长吕荣寰发表在报刊的宴会讲话中称,与苏联互派领事意味着苏联实际上已经承认满洲国,近期无疑还将从法律上予以承认。在苏-中关系正常的情况下,接受“满洲国”领事必然会引发中-苏矛盾和冲突。1932年秋,“满洲国”外交部驻哈尔滨代表处的实际领导人杉原千畝与М。


М。斯拉乌茨基会晤时,要求苏方将中国领事从苏联的远东各城市清除,所谓海兰泡领事事件就是一个鲜明例证。1932年,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情报局报告:《哈尔滨公报》1932年19期称,杉原千畝在被问及会否对海兰泡的满洲国领事事件表示抗议时回答说,依据蒉鸿墀总领事的报告,由于苏联当局态度恶劣,感到工作难度很大,满洲国领事馆与中国领事馆被安置在同一条街上,而且,海兰泡对岸的黑河还是叛乱力量的大本营。因此我国驻海兰泡领事馆的工作感到极大困难。获知这一消息后,我们立即对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斯拉乌茨基提出抗议。斯拉乌茨基答复称,他已经将我国的抗议报告政府,现在还没收到复电。。。记者问及,听说将在远东地区的各个城市都设立领事馆?杉原千畝回答说,鉴于我国领事在海兰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题将暂时推迟;另一方面,如果我国仅在海兰泡设领事馆,那么,也将会对那些希望入境满洲国的苏联公民造成困难。苏联不认可“满洲国”垄断中国东北在苏联的代表处的企图,放缓开设新领事馆的步骤。文件中指出:“11月6日,《国际协报》引用《哈尔滨日日新闻》的文字写道,就海兰泡事件的问题,苏联政府方面复电说:苏联同意满洲国派出领事。。。至于说旧的领事应否在海兰泡存在,苏联并不认为,满洲国应该干预此事。外交部专员署予以断然抗议。接下来如果必要的话,可能会召回领事”。与“满洲国”邻接地区的中华民国驻苏各领事馆大大缩减了工作范围,随即,领事馆的编制也大大压缩。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苏联领导人并未要求立即关闭这些领事馆。除了表示对南京政府的支持外,苏联政府也希望借此扩大其驻华领事馆网络。1932年12月10日政治局会议备忘录中记录:1。如果中国政府方面再次提出签订互不侵犯公约,就答复说,此问题在实际恢复外交关系之后可以得到解决。。。 在签署领事馆网络的总协议之前,现在应该允许苏联在上海、北京、张家口开设领事馆。。。 因为中国已在弗拉迪沃斯托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和赤塔建立了领事馆。



1932年底,苏-日关系因领事馆问题而复杂化,正值因中国军队苏炳文部的败退而产生的冲突局势。日本并未让局势升级,“满洲国”当局不仅未从海兰泡召回领事,而且1933年初还在赤塔也建立了“满洲国”领事馆——在赤塔,中华民国的领事馆也还在照常运转。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报告说:“6|II。 哈尔滨的所有报刊都在庆祝外交部专员署举办的宴会,为即将到赤塔赴任的满洲国领事李元(音)饯行…外交部专员施律本在讲话中强调说,苏联成为满洲国在其境内建立领事馆的第一个国家”。“满洲国”外交部驻哈尔滨办事处形式上的领导人施律本在报刊上宣称:在哈巴罗夫斯克和弗拉迪沃斯托克设立领事馆已有协议。我们可随时建领事馆,所有问题仅在于缺乏合适人选。


在苏联设立“满洲国”领事馆的问题也是中-苏谈判时讨论的问题。1933年,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Л。М。加拉罕与中国大使颜惠卿会晤时说:“我们允许满洲国在我国境内设立五个领事馆,这个数目与我国在满洲的领事馆数目对等。。。 但是满洲国暂时并未任命驻莫斯科的领事”。“满洲国”驻苏的领事馆网络仍然仅限于赤塔和海兰泡。日本人试图在乌苏里斯克设立“满洲国”领事馆,遭到苏联远东特种红旗军指挥官В。К。布留赫尔坚决反对,因此苏联与日本在滨海地区发生矛盾。苏-日关系由于“满洲国”而在领事馆问题上产生的矛盾有各种表现。


1933年,苏联报纸报道称:日本通讯社散布虚假消息说,准备关闭并遣散苏联驻齐齐哈尔和奉天的领事馆。“塔斯社”受命声明,这些信息是恶意造谣,与实际不符。总之,1933年起,苏联媒体几乎不断地——如果不是每天——报道与日本关系中的问题,包括在苏-满边境上的冲突。但是尽量不提及“满洲国”驻苏联各城市的领事馆的情况。

  日本侵华进入新阶段后,围绕“满洲国”驻苏领事馆的形势开始复杂化。


1937年,苏联对“满洲国”驻赤塔总领事馆人员的活动做出严格限制和监视。1939年7月23日,苏联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满洲国驻赤塔和海兰泡领事的特殊制度》的决议,其中说:鉴于在哈尔滨和满洲里车站发生了多起持续不断的针对苏联领事馆的警察和白卫分子的挑唆活动。。。 决定对满洲国驻赤塔和海兰泡的领事实施如下措施:1。警卫两处领事馆,不允许任何外人进入;2。切断两处领事馆之间、及其与满洲国之间的电报联系;3。切断所有电话通讯;4。鉴于电报业务繁忙,不接受两处领事馆发往满洲国的任何电报;5。包括领事在内的、领事馆的每一名人员离开领事馆时,都应该有2名内务人民委员会侦查员陪同,不得使这些人员脱离侦查员对其密切监视;6。限制对领事馆的食品供应,额度减少一半;7。停止对领事馆汽车供应汽油。不再接受领事馆人员的电报,中断电话联系,理由是线路繁忙,用特制的干扰器干扰领事馆与黑河之间的无线电通讯联系。驻海兰泡领事馆与外部的联系是领事馆派出自己的信使或职员坐火车经赤塔赴满洲里实现的。这些对抗也涉及领事馆自行招募充当工作人员的中国人。例如,1937年,苏联安全部门逮捕并随后枪决了“满洲国”驻海兰泡领事馆的车夫刘克荣(音)。1941年春,在《苏日中立条约》签署后,这些限制性制度略为松动,但是仍旧相当严厉。


苏-德战争期间,“满洲国”驻赤塔和海兰泡的领事机构继续运转,而且其领事馆人员编制远远多于中华民国驻苏领事馆。“满洲国”驻海兰泡的领事馆中,有12名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工作:赵德威(音)、И。 河边、 С。 平木、 С。 石田、马晓云(音)、К。 青山、С。 青鹿、С。 井村、, К。 高桥、水世生(音)、徐新奇(音)。而中国驻海兰泡总领事馆只有总领事李世魁(音)。。。 信使卢福昌(音)。。。 清扫工郑春阳(音)。。。 厨娘姜氏及其八岁儿子。。。。而1943年“满洲国”驻赤塔总领馆也有12人在工作,其中包括8名日本人,而且“满洲国”驻苏领事馆的日本人还在积极增加。有学者指出:日本人久松一郎于1942年替代了库春山(音),此人是日本参谋本部二处的上校,其真姓松平…。


在卫国战争期间,1941年,包括1名领事(中国人)、2名副领事(日本人)、3名日本秘书在内的主要成员抵达驻海兰泡领事馆。实际上负责领导该使馆的多半是副领事平木新庄。此前,在卫国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特工部门与在领事馆工作的日本情报人员玩起了复杂的游戏,目的在于使日本情报部门确信苏联东方边境非常稳固,苏联人民准备抗击日本侵略。这方面的一个鲜明例证是:“满洲国”领事馆的日本工作人员于1941年造访郊外伊凡诺夫区的“太平洋之星”集体农庄的故事。


苏联特工部门和当地行政机关非常正确地判断:伪“满洲国”的代表主要是为日本收集情报的,因而为“满洲国”的领事馆工作人员设置了种种障碍。该政策的各种表现从《接待满洲帝国领事馆工作人员日志》中就可以清楚看出:“1943年6月30日,接待赵德威领事,河边副领事。接待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扣押外交信使。。。 在会见时,领事认为这又是对他们的压制,请求将公务签证改为外交签证。。。;1943年9月9日,接待赵德威领事和副领事川边。。。欢迎辞后,赵说,他出行期间感到非常疲惫。。。 毫无方便可言,永远有人盯着你,甚至上厕所都有人盯着你。在赤塔不得不待两天,因为那里买不到车票;从古比雪夫卡出发只能坐硬座,因为没有软座,而且到哪都搞不到热水喝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苏联和日本即将决裂时,“满洲国”领事机构的头目都用日本人替换掉中国人。1945年7月22日,履行“满洲国”驻海兰泡领事职责的是С。广渡,他知会当地政府:“我有幸告知贵方,我已被任命为满洲帝国驻赤塔市副领事,鉴于此,从7月28日起,遵照政府指令,С。次田副领事将代理海兰泡领事一职”。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军队被消灭、关东军被俘虏后,一些“满洲国”领事机构工作人员不仅留在苏联作为战俘,而且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谍报活动而被起诉。如,从1941年4月到1945年2月期间在海兰泡担任秘书的主要情报人员、前关东军总参第二情报处的石井三郎于9月5日在长春被俘,1948年被移交喀山的环伏尔加河军区的军事法庭。


由上述可知,“满洲国”驻海兰泡和赤塔的领事机构对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上半期的苏-中关系产生重大影响。1932-1933年这些领事机构的出现,符合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后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总体形势。海兰泡和赤塔的领事机构的存在对于苏-中之间发展合作并未造成障碍,甚至也并未导致中国在这些城市的领事馆关闭。“满洲国”驻苏的首位领事是一名中国人,之前在苏联远东地区代表中华民国的利益。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卖掉后,“满洲国”领事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日本从事情报收集活动。苏联领导人设法使日本情报部门保持中立,而“满洲国”领事馆则被成功利用,防止日本用于侵略苏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