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儿童酱油、儿童食用油、儿童盐……忽悠无底线

2017-09-29 云无心 思想起


商界有名言“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在中国,什么食品只要加上了“儿童”二字,立刻身价倍增,家长还趋之若鹜。许多家长的想法是:既然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那肯定是更健康,更安全,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吧。

商家利用的就是这种心理来忽悠。


先来评点几种著名的“儿童食品”。


儿童酱油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柔和鲜香,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儿童成长所需,是增强儿童食欲的调味能手”等等。


首先,酱油的咸度来自于其中的盐。仔细看看儿童酱油的含盐量,虽然高低不等,但在整体上并不低于普通酱油。即便有的儿童酱油含盐量低,在使用的时候咸度不够,人们就会通过“多加”来获得相应的咸度。也就是说,仅仅是降低咸度,并不能降低盐的摄入量。


其次,所谓的“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只是正确的废话。不管什么酱油,都含有这些营养元素。而且,酱油只是调料,在正常的使用量下,所贡献的这些营养成分少到完全可以忽略。酱油的价值就仅仅在于调味,炒作“营养价值”没有任何意义。


实际上,儿童饮食应该尽量减少调料。通过用酱油等调料来“增加孩子食欲”,并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不值得鼓励。


儿童盐


这是一款称之为“烤盐”的食用盐,宣称适合儿童和中老年人。

这段广告文案堆满了科学术语,然而漏洞百出。比如碱土金属氯化物就是氯化镁和氯化钙等物质,而碱金属是指钠和钾等元素。“盐粒”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这些物质不管如何加热“爆裂”,都不会变成“氧化物”。


如果盐中有碱性杂质,溶解到水里有可能是碱性的,但是吃什么食物都不可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人体有自己精密的pH调节体系,不管吃什么喝什么,血液的pH都被会被调节到7.35-7.45的精密范围内。


至于“高温烤制去除原料盐中的不良微生物”就更是笑话。高浓度的盐本身就具有防腐能力,而食盐是不含水的纯盐,根本不需要高温处理也没有微生物能够生存。所以,所谓的“高温烤制保证食品安全”也是胡扯。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盐是不加碘的。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常规饮食都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碘,需要加碘盐来补充。而碘对于儿童发育至关重要,缺碘导致的发育迟缓是不可逆转的。可以说,把一种无碘盐鼓吹成“适合儿童”,不仅仅是忽悠,而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儿童食用油


所谓的“儿童食用油”其实就是初榨橄榄油。它本身是一种还不错的食用油,但是对儿童也没有特别的价值。实际上,儿童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食用油。

“儿童食品”满足了什么需求?

跟婴儿不同,儿童并不需要从单一食品获得所有营养,所以他们的食品并没有特殊的配方要求。安全性方面,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食品都需要保证安全。也就是说,儿童需要的营养,跟成人一样通过合理的食谱来提供。


市场上的“儿童食品”,虽然都宣称有利于儿童健康,但设计上都是为了“吸引儿童”,比如更甜、更软、更酥、更艳丽的色彩,以及儿童喜欢的包装与卡通图案等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跟营养与健康无关,而为了风味和口感,甚至往往还要更加“不健康”一些。


简而言之,绝大多数(为了严谨而不说“全部”)所谓的“儿童食品”,都跟营养和健康无关,也不会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他们的卖点,只在于能够吸儿童的目光和味蕾。对家长而言,给孩子买“儿童食品”是容易做到的,而能够抵抗“儿童食品”的诱惑,才是有挑战性、对孩子健康有价值的事情。




延伸阅读

如果要担心“普洱茶致癌”,你大概就只能绝食了


突然之间被 “怎么看‘普洱茶致癌’”的问题和文章刷了屏。其实这问题出现好几年了,“普洱茶致癌”的传说是因为普洱茶中有黄曲霉毒素,而普洱茶行业则一直在试图证明“普洱茶中不会有黄曲霉毒素”。


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几条事实:

1、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有“黄曲霉菌”和“适宜条件”这两个要素,普洱茶的生产过程在这两点上并不利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也就是说,普洱茶行业“证明”普洱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并不意味着造假。

2、的确有普洱茶(其实最近还有红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最著名的是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对广州某市场70份湿仓普洱的检测结果,不仅检出,还有8份样品超过了5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即微克/公斤)。此后,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检测,也在一些普洱茶中检出了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并不罕见,最近还有红茶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报道。而其他茶类,是“没有检测过”还是“没有检测出”,目前尚不清楚。

3、前面的第1条和第2条并不矛盾。普洱茶产业证明的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除了“生产过程”,还有原料和后续的仓储都可能引入(不一定是产生)黄曲霉毒素。比如广州疾控中心检测的70份样品都是“湿仓普洱”。所谓“湿仓”,其实是故意把茶叶放在温暖湿润的仓库里储藏使之更快地发生“后发酵”。本质上,类似于收藏品中的额“做旧”处理。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存在着茶叶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还可能在仓库中本来就存在着黄曲霉以及毒素,储存过程中污染了产品。此外,气候、种植状况等原因可能使原料带有黄曲霉毒素(在玉米中较为常见),在茶中是否有类似情况,目前没有报道。

4、从“检出黄曲霉毒素”演绎出“喝普洱茶致癌”,是典型的脱离剂量谈毒性的流氓行为。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浓度很低,不可能让人急性中毒。它最主要的危害,是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的风险。在各种黄曲霉毒素的类型中,B1的致癌性是最强的。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科学家们总结出黄曲霉毒素B1的摄入量与肝癌风险的关系:每公斤体重每天吃1纳克黄曲霉毒素B1,每一千万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致增加一例肝癌;而对于乙肝患者,则是每一百万人中每年增加三例。美国规定除奶制品之外所有食物中的黄曲霉总量不超过20ppb(相对来说,中国的标准还要严格一些,见后面第6条)。如果每天吃半公斤花生、大米、玉米、大豆以及各种坚果,而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达到上限20ppb,其总量就是10微克。以成年人体重60公斤计,其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约为170纳克。对于非乙肝病人,相当于每年得肝癌的风险增加了6万分之一;对于乙肝病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了2千分之一。”

5、接第4条的讨论。目前监测到的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多数都在5ppb以下,只有少数超过这个量。我们按10ppb来计算,一般人每天喝的茶叶是几克,我们按10克来算,那么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是0.1微克。而且,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被直接吃进了体内,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并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实际上喝到体内的量还要低于茶叶中的含量。即便假定它全被被泡到茶水中,0.1微克含量也只相当于上面计算出的从粮食中摄入的总量的1%。也就是说,如果你担心喝普洱茶会致癌,那么吃饭导致的致癌风险比它要高100倍!

6、实际上,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不含有黄曲霉毒素”作为粮油的安全标准。现行的中国标准是:花生和玉米以及它们的制品,限量为20ppb;大米及其制品,限量是10ppb;小麦、大豆、坚果及其制品,限量标准是5ppb。这个标准,在国际上也并不算低了。

7、国家标准没有制定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并不是“立法缺失”,而是经过风险评估,综合考虑茶叶中“可能出现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和“消费者每天的茶叶消耗量”,认为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不会危害公众健康,所以“没有必要制定标准”。

简而言之,普洱茶甚至其他茶叶中,因为原料、仓储等环节的存在,确实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但是,其含量较低,还不如各种粮油中的可能含量高。基于其“可能含量”和“日常食用量”,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完全不值得担心。


“致癌”是个天生具有“吸引要求”能力的关键词。炒作“普洱茶致癌”,是“脱离剂量谈毒性”的典型。如果普洱茶的“致癌风险”需要担心的话,那么“致癌风险”比它高得多的粮油、猪牛羊肉、太阳光,该怎么办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