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都在晒“高考准考证”? 背后竟有这些风险!
这两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高考准考证”刷屏了。
“准考证”年份五花八门,上面还有照片、姓名等个人信息。
通过扫描别人“高考准考证”上的二维码,上传张照片就能制作自己的个性“准考证”。
扫描“高考准考证”上二维码打开链接
点击屏幕就能开始制作自己的“高考准考证”
可任意选择自己的“高考年份”
原来,这个小游戏是基于人脸头像识别技术的,根据脸部轮廓和特征、性别等元素,进行面部处理。如果上传的不是人脸正面照,系统将因无法识别而要求重新上传照片,如果没有填写姓名,也无法制作准考证。
原来是常在电影里看到的人脸识别技术啊
听上去好高大上呢
可是,你知道吗?
这背后却有安全隐患!
搞不好你的手机银行就会因此被攻破!
网络安全专家称,这类链接来源鱼龙混杂,不法分子有可能借此获取公民照片及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对部分依赖“刷脸”的软件,如银行个人支付系统等构成安全威胁。
类似创意并非首次出现。随着移动端的兴起,这类通过“刷屏”博取品牌关注度的生成器,在朋友圈中走热。
此前,朋友圈中常见各类通过识别二维码进入,生成各类证件、场景的生成器,比如情人节时的“结婚证生成器”、“六一儿童节”期间的“我的小学生证件照”的H5......其操作流程大同小异,并需用户填写部分个人信息,上传照片。
多名网络安全业内人士指出,制作过程中,生成器实际上获得了用户的部分个人信息及照片,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犯罪分子用于攻击个人移动银行。
“由于人脸图像是银行支付的脸型密码,所以非常危险,一旦这种信息被盗取,今后用人脸支付,或海关通关人脸识别,容易造成手机银行和其它重要方面的损失。”
网络安全专家称,目前商用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在银行的个人移动支付上,即以人脸代替传统的密码进行操作。此外,在一些车站及码头、机场,也有“刷脸进站”的应用。
一名网络安全工程师表示,如果不法分子渗透“人脸识别”领域,则可以通过设计类似生成器,大量获得人脸数据及相应的个人信息。在人脸识别技术大量应用后,这些数据将面临被贩卖,甚至直接用来窃取个人财产,后果严重。
在网络上出现类似填写个人信息的游戏,要从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财产安全角度出发,不要随意填写自己、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避免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还有下面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高考骗局:
家有考生的家长请务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