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拷问中心城市经济未来:高房价让华为出走深圳?!

经法论坛等 法莱利法律资讯 2018-11-24


一、华为跑了:别让高房价毁了中国经济未来!

来源:子木、子木聊房、法留香法律资讯公众号等,感谢。


1500多辆车,载着几万人的归属,逃离了深圳。


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理想;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失望;也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厌世的伤感。


作为中国的自主创新的制造业龙头,华为一直是深圳问鼎江湖的得力门客,给深圳带来数不尽的殊荣和实打实的税收财富。


而华为这次研发主力大军的逃离,已然注定华为今后将不再是深圳的一部分。失去华为的深圳,是否能继续扛起科创这枚大旗,不得而知。


但是大家清楚的是,华为被逼逃离深圳,这将是给这个时代敲地最响的一次警钟,是房地产挤压实业最有力的一条罪证。


1

贪婪的谎言


「华为逃离深圳」这个话题每次出来,每次都能触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只不过是一个企业搬家,为何能招惹这么多议论?


但如果你把华为看作一个「金矿」呢?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也是以此实力拿下了深圳的龙岗坂田的1.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总部基地。


那时候的坂田尚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偏安于深圳关外,「荒地」一望无际。华为与富士康在同一年来到这里,给周边带来了巨大商机。


这时候,周边的村民就睡不着了,凭空落了这么多有钱人!做梦都能笑醒,得想办法赚他们钱啊!


好,既然他们敢来这里工作,就一定要买这里的房子。于是村民们不再种庄稼,转而开始“种房子”。几年时间,华为和富士康就被包围在了一片「握手楼」中。


但这种共生共长,却让华为片区变成了一个泾渭分明的两极地带,「进门是欧洲,出门便是非洲」是最直观的感受。



华为基地如一座梦幻之城,宽敞干净的双向四车道两边,是四季常青的树木和花草,一大片欧式建筑物掩映其中。在它周围,马蹄山村,新围仔、中心围、禾坪、风门坳等城中村形成一个贫困包围圈,活生生将那些建筑物的光芒挡了回去。


这便是09年新上任的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在考察华为后的第一感受。


蒋尊玉绕着华为周边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后心想,华为现在全年销售收入是1491亿元,纳税160亿元,占了龙岗税收总额的55%,这么好的企业,周边的环境和配套却这么糟糕,要娱乐没娱乐,要交通没交通,连个高档的馆子和救急的医院都没有,怎么能行?


于是他对下面人说:华为是赚钱的,受益方第一要属我们区。华为员工是有钱的,收入在全深圳都是屈指可数,这么好的企业和高知员工为什么不去好好服务他们呢?


我们就先建它个「华为科技城」!一定要改造好周边环境、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高标准打造服务华为的一座城,让华为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享受良好的环境!


华为一听高兴坏了,这是要帮助我们呀。下班后,我们终于不用在非洲间穿梭了,搞不好居住问题也能解决。


于是华为马上掏出200亿,来支持政府投资的110亿,共同打造科技新城。用心至深,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主干道旁边都要自掏腰包花几千万买来珍稀树种种在两边,悉心栽培。


然而,让华为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龙岗区政府对外组织了招标,开始研究华为周边的规划,并直接冠上了“华为新城”的名号。


瞬间,这个地方挤进来了各种地产项目,而且都是商业、住宅开发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商业项目全都打上了华为的标签,大肆推介。


哦对了,前面提议建立科技城的蒋尊玉(已落马)也建立了地产公司「保利建业」参与了这次大开发,而且还拿了44万平米的土地。


结果有的楼盘都已经卖出去了,宣称给华为的地块连旧改都没完成。一时间,华为所有人都懵圈了,搞来搞去,原来是在用华为的概念做地产生意!


地产项目对华为概念的恶炒最终让华为无法忍受。10年4月份,凉透了心的任正非拒绝了科技城的规划图,说了一句话:自此,华为和你们所谓的城,没任何关系。法律咨询,请与微信bestfch001联系。


之后「华为科技城」改名为「坂雪岗科技城」。


任正非是有梦想的。他希望他的员工可以住上低密度的小洋房。例如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温德米尔、捷克的克伦诺夫…


希望让员工的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所有人能享受到好的医疗。


但是「华为科技城」事件,让任正非及早看清了事实,他的梦在深圳只能称作是梦。


于是华为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在东莞松山湖注册了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并把终端业务放在东莞,开始大规模在莞拿地,建设其终端总部项目。


此事一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路人纷纷猜测华为这是要逃跑啊,龙岗区政府更是慌张,要知道华为走了,税收可是要掉一半的。有个朋友对我讲说,这些年龙岗区政府的税收都是根据华为的销售额去拟定的。


对此,华为官方还特地出来辟谣,「大家请放心,华为是不会离开的深圳的」。那时候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答案是,半真半假。


其实那时候,华为还是愿意呆在深圳的。因为深圳毕竟是一线大都市,无论是商业资源还是城市地位,都是企业最好的加持。况且华为的根在深圳,两者都是患难与共,有离不开的情愫在里面。


最主要是那时候地价相对还很便宜,如果按照这个地价去扩建华为还是有可能的。


然而最后,华为还是被逼上了绝路…


2

不堪重负的逃离


2015年初,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深圳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2015年度实施计划》,全年新增用地4.3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了972.6平方公里,距离上限976平方公里, 只有3.4平方公里!


这将让深圳面临着除了旧改将无地可用。于是,按照土地招拍挂形式搞出来的土地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王」。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地王频出,这无疑是房价上涨的导火索,点燃了深圳房价的预期。再加上当时超乎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让炒房客嗅到了「机会」。


于是,2015年,深圳房价开始暴涨。2016年又赶上了「去库存大周期」,深圳房价一发冲天。




深圳房价的祸乱是调控的太晚了。15年一年的暴涨没人管,到16年-17年预期定型,即使是调控就再无下跌的可能性。毕竟供需在那摆着呢,你看近一年新房的调控效果就知道了。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6月份楼市成交数据显示,一手住宅成交均价54093元/平方米,环比微跌。这也是自2016年9月份以来,深圳新房成交均价月均环比现“21连跌”,半年总共降了147元/㎡。




深圳的房价走势告诉我们,有一种陡峭叫做平缓。


而华为所在的龙岗区在这轮房价的暴涨中,成为了所有炒房客看好的价值洼地。


于是,龙岗房价从2015年3月份的17000元/平米的均价开始飙升,到现在为止,涨到了41000元/平米,而华为周边5-6万元的二手房更比比皆是。


华为员工傻眼了。纵使拿着全市最高的工资,天天加班拼命干活又能怎样,3年工资上涨的幅度根本和房价的涨幅无法抗衡,一轮涨幅又得奋斗好多年。法律咨询,请与微信bestfch001联系。


上了几年班的员工如此,何况是未来那些刚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看到这个房价不是欲哭无泪吗?


而华为员工又是群什么人?是从985,211重点大学毕业出来日夜加班拼命奋斗的人。而在这轮房价暴涨后,几乎又把这些年所有积累的财富都拱手让给了炒房客和周边的村民。


一边是日夜拼搏为科技做贡献,一边是躺着赚钱在楼市坐享其成。这公平吗?


华为是孤独的,这次周边不再是贫困包围圈,而是炒房客如狼的眼神,周边村民贪婪的嘴脸和主事者诺而不现的谎言。


这个包围圈把华为人死死地困在了那1.3万平方公里的孤岛上。


终于,华为失去了最后一丝坚持的勇气…



3

最后的选择


7月1日,华为正式搬迁,7月2日第一批2700人的队伍从深圳到东莞松山湖溪流背坡村去上班,约1500辆车(含70辆大巴)。


这一波,华为的研发部门整体全部搬迁到了东莞,还包括一些其他部门的人员,只留总部在深圳。


而东莞对于华为的降临可谓是「情真意切」。几乎华为对于规划和基建的诉求全部答应。


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的地块,仅南部环湖地块终端总部的面积就有约1900亩。从终端总部迁往松山湖之处,华为决定要在松山湖为员工建设12个“欧洲小城”,共3万套员工住房。在市场价破3万/平的东莞松山湖,公司只卖8500元/平,而且还带精装修!



一位在华为搞研发的老友对我说,“当初龙岗不怕华为跑了,是因为给了华为一片地;结果东莞却愿意给华为松山湖整个区…”


不得不说,任正非终于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把之前的里斯本梦实现了。


不仅华为,这两年同样从深圳出走的企业还有国际半导体大厂高通,无人机龙头大疆科技,世界500强巨无霸央企中集集团,还有正在酝酿逃离计划的富士康…


制造业被迫“逃离深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当一个地方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那它纵使有再辉煌的成就,也终会是一段历史的缩影。终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后悔在逐利场上的作为。法律咨询,请与微信bestfch001联系。


而对于其他城市也是一次警钟,光引入人才而不去控房价,这难道不是在抢人才的六个钱包?六个钱包花光了,产业都跑了,未来怎么办?

一座城市想要留住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就要真心关心所有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为他们营造公平的生产生存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居住、生老病死、儿女上学分忧。


不分内外,外地人在这里打拼,而炒房客,动迁户靠着地理优势资本优势收着房租左手买右手卖坐享其成。如果一个人来到一个城市,打拼了很多年依然没有归属感,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奋斗?


而对于这次华为官方又一次出来辟谣说:“请大家放心,我们还是不会离开深圳的”!


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吧。



二、华为搬家警示:北京可以撒娇,深圳不可任性

来源:罗天昊、罗天昊国与城、法莱利法律资讯公众号等,感谢。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近日,华为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一次性2700名员工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虽然华为宣称总部永远留在深圳,数千人一次性搬离深圳的举动,还是引起巨大震撼,也为深圳的未来,提供了预警。

 

房价上天,实业落地。

房地产对于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近年来越来越明显,华为从深圳搬迁至东莞,也正好暗合这一逻辑。

 

四大城市中,以前一直是京沪领先。2015年一年,深圳房价涨幅,竟然超过50%以上,位居国内第一,而经过此轮狂涨,深圳的房价,已经从北上广深中的小弟,跃升为大哥。深圳一个小区的市场价,已经可以抵上排名全国第五的深圳机场。

 

南有深圳,北有北京,房价狂飙,双雄兀立。

 

在北方,北京则成为房价上涨的永恒之城,近十年来,房价近似神话。


中国是一个半吊子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权力的巨手,却比市场更为强势。

 

深圳的起家,得益于市场经济。在中国大陆,深圳一度是市场力量释放最为强劲的地方,亦是市场之花盛开最鲜艳的宝安之地。

 

在市场体系中,深圳冠绝全国,在权力体系中,深圳却泯然众人。而房市,恰恰是受到权力干预很大的一个领域。

 

过高的房价,对于深圳未来,是一种戕害。

 

(1)北京为何可以撒娇?

中央集权,千年传统。

在中国,权力对于资源的强大控制力,惯性巨大。

自古以来,中国的财富与资源,就集中于都城。自秦始皇迁天下富商集中于咸阳为始,中国的都城,不仅是权力的中枢,也是财富的中枢。

 

时至今日,这个格局还没彻底改变。在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推出的中国富人地图中,中国顶级富人最多的地方,依次是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可以看到,中国的富人产生最多的地方,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不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地方,而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

 

可以设想,美国的富翁可能都产生于华盛顿吗?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权力中心,也是中国的财富产生中心,同时,北京还是中国的资源中心。

 

在经济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几个核心指标领域,北京独步全国。北京是中国重点大学最多的城市。最著名的两所中国大学清华和北大,均坐镇北京。在经济领域,100多家央企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总部驻跸北京,超过其它所有城市总和。北京还是拥有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中国最好的医院,都集中在北京。而北京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本来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但是可以利用政治地位的优势,先是用河北的水,再通过南水北调,征用南方的水。


在权力体系中的绝对优势,使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多的公共资源。纵使限车限房,人们还是对其趋之若鹜。

 

四大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是直辖市,广深是副省级城市,它们不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在权力体系中也处于优势。

 

挟两大优势,所以,人口源源不断流向这些城市。从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中,北京常住人口增长45%,上海增长37%,广州增长38%,深圳增长30%。

 

北京在全国的地位,犹如省会在各个省的地位。其机制类似。

 

房价上涨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的省会都位列其中。省会城市对于全省资源的吸附能力,正如北京相对于全国。纵使是中国经济落后地方的省会,其房价也可以坚挺,无它,本省内最好的公共资源,都在它的手里,而这种资源的拥有,并非由市场竞争得来,而是一种基于权力等级安排。省会城市在省内的权力体系中处于顶端,是全省人无法绕过去的坎。连河北这种北京灯下黑的地方,省会石家庄仍然可以凭借强大的资源,吸附人口。

 

所以,中国大部分的省会,不仅是政治上最强势的城市,亦是经济上强势的城市。

 

只有极少数城市,能够抗衡省会。如辽宁的大连与沈阳,山东的青岛与济南,江苏的苏州与南京,浙江的宁波与杭州,福建的厦门与福州。而考究这些能够与省会分庭抗礼的的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底气不仅在于经济实力,也在于政治实力。大连、青岛、厦门、宁波等城市均为计划单列市,其人权和事权多由中央直管,而苏州市委书记,则多由省委常委兼任,比肩省会南京的市委书记。深圳在经济上与广州分庭抗礼,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其人权和事权可以相对超脱。

 

中国城市的公共资源安排,是按照政治地位排队。在这种体系中,直辖市处于第一个梯队、省会处于第二个梯队,计划单列市处于第三梯队,其它常委兼任书记的地级市属于第四梯队,一般城市处于第五梯队。

 

北京之强势,源自两大体系均占优。在市场体系中,北京相对尚可,在权力体系中,北京独步天下,在公共资源方面有绝对优势。所以,北京的房价一直涨,均价突破十万指日可待。

 

只要中央政府一直为北京背书,只要按照权力等级分配公共资源的模式不改变,只要最强势的央企、最好的学校和医院都集中在北京,北京的房价就不会跌。

 

虽然雄安新区将分流部分北京的公共资源,但是,北京仍将是中国公共资源最充裕的城市。

 

北京房价上涨,本质是权力的撒娇。

 

(2)深圳为什么没有资格任性?

深圳的房价飙升,不像北京,隐约令人感觉到某种忧虑。

 

今日,这种忧虑已经明朗。

北京可以撒娇,深圳却不可任性,因为在权力体系中,深圳没有任性的资格。

 

深圳虽是特区,但也不过是数十个副省级城市其中的一个。在公共资源拥有上,根本无法与几个直辖市比较。四大直辖市中,纵使除去北京,其它三个直辖市,也有数十家央企投资,其获得的中央政策性资源倾斜的优势,非深圳可比。在权力体系中,还有数十个省会城市,以及其它计划单列市余深圳并驾齐驱。深圳在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中,政治地位排名末尾。

 

纵使在广东省内,深圳所拥有的公共资源,也比不过省会广州。

 

广东最好的大学,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都在广州。深圳本土最好的大学,也就深圳大学勉强拿得出手。而且在广东并不强势。而在全国三甲医院系统,三甲医院几乎被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瓜分,深圳根本排不上号。在交通领域,广州拥有更强势的地位,航空方面,广州机场排名全国第三,深圳只排名第五,在火车交通领域,广州更是华南的枢纽,而且高铁直通东南亚。

 

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圳短板明显。在罗天昊国与城研发的《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排名中,深圳是中国经济大市中,大学生密度最低的城市。大学生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仅有十几万在校大学生,用人基本靠抢。而与深圳人口略多的广州,大学生在校生人数超过110万,几乎是深圳的十倍。其它国内大城市,如武汉、北京也都在100万左右。

 

在公共资源方面,深圳相对省会广州处于劣势,而北京和上海,在其所在区域,处于王者地位,没有竞争对手,更无可替代。

 

而在市场体系中,深圳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是并非不可替代。深圳的平均月薪比广州高10%左右,但是房价却远远高出广州。深圳纵有腾讯、华为等本土巨头,但是高房价的压力,已使其产生迁徙之意。论经济总量,广州还要超过深圳,而在服务业、文化产业领域,广州亦领先深圳。广州的潜力巨大,对于深圳未来造成了强大的压力,深圳并非不可替代。不仅是广州,深圳的一些产业,在高成本压力下,也已经转移到了东莞。

 

在权力体系,深圳泯然众人,在市场体系,深圳并非无可替代。

 

     若放纵房价飙升,作为移民大城的深圳,很可能逼走部分人口,他们本人就无户口的羁绊,逐水草而居,既然深圳的水草已经不再丰美,也就无可留恋,而且这些人口的主体是青年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连上海都出现了人口回流,深圳必须警惕。

 

若继续任性,深圳的青年之城,活力之城的灵魂,将彻底丢失。

  

    (3)超高房价耗尽经济发展潜力

关于高房价对于城市的戕害,连直辖市都已不安。上海市委书记忧心忡忡,认为高房价会削弱上海竞争力,重庆决策层亦认为,一根筋把低价推高,长远就使得工商业成本过高,造成经济萧条。最后大家都不务正业,毁坏了整个城市发展方向。

 

当下深圳房价飙升,固然有购房条件宽松的因素,但是,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权力体系,关于深圳直辖的传言,一直不绝于耳。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于市场的期待,更是对于权力的期待,才是深圳房价2015年不正常飙升的心理预期。

 

现在,深圳也开始逐步遭遇挑战。

 

在消费端,深圳201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只有2%,形势非常严峻,抬高的物价,对于市民消费能力的挤压,恶果已现。至2017年,深圳的消费进一步被挤压。在罗天昊国与城研发的《中国十大城市消费能力排名》中,深圳居末位。2017年,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16.19亿,与GDP的比值仅为0.268,而武汉、成都、杭州、广州、重庆等城市的比值均超过深圳的两倍。其中武汉最高,为0.462。

 

在生产端,深圳一度出现了大面积的实业震荡。

深圳市内的工业大区南山区,正是深圳高新产业所在之地。华为、中兴、腾讯等巨头均崛起于此。据相关统计,2015年,南山区很多企业出现了盈利能力下滑的现象,

 

深圳虽然已经废关,但是作为传统“关外重镇”的龙岗,曾是深圳市区工业转移之后的新工业基地。2015年前三季度,剔除华为之后,龙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现负增长。

 

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虽然深圳实业有所回升,但仍需警惕。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已多次批评深圳的高房价。告诫当地,高房价将摧毁实体经济的的竞争力,2017财年,华为总收入高达6036亿,但是,利润却只有475亿,利润率仅7.87%,超高的成本,吞噬了其赢利能力。华为从南山搬迁到龙岗,从龙岗搬迁到东莞,一步一步远离高房价策源地,也是逼不得已。

 

在过高房价的压迫下,高昂的商业成本,恶化的创业环境,成为横亘的高山,实体产业萎缩的迹象,已经日益明显。华为搬迁东莞,只是开始。

 

(4)深圳是中国最鲜艳的市场之花,开放包容是深圳的“元根”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面大旗,亦是中国市场经济盛开的最鲜艳的花朵。

 

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领先全国的管理体系,便利的商业环境,使深圳成为市场的热土,崛起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投资,深圳是除北京、上海之外,全球知名企业入驻最多的城市。

 

最近几年,深圳也是中国城市产业转型比较成功的典型。在创新领域,表现突出,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广东半壁江山,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近一半,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五分之一,有效发明专利约占全国十分之一。成为中国的创新之城。同时,2008年,深圳即成为中国设计之都,领先于上海和北京。

 

一直以来,深圳以活力之都闻名,其开放性独步全国。在罗天昊国与城研发的《中国城市包容能力排名》中,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近几年一直在70%左右。年轻的人口,使深圳充满了活力,而移民之城利益固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于推动改革,亦非常有利。

 

改革,锐气,活力,是深圳的生命所在。袁庚去世,举国哀悼。世人哀叹“深圳已无元根”,某种程度上乃是对于深圳改革的忧虑。

 

特区不特,是人们对深圳最大的担心。近年来深圳社会活力有所丧失,值得警惕。

 

1995年前,深圳平均年龄为25岁,至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32岁。反映了深圳对青年人口吸附能力逐步下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利益格局。对于新兴力量和新兴阶层形成了排挤效应。开拓进取精神萎缩,改革锐气渐失。

 

无论是房价狂飙,还是深圳逐步实施的限制外地车牌,都体现了深圳包容性和活力的下降。深圳绝不可蜕变为傲慢的权力之城。市场之城,青年之城,活力之城,包容之城,开放之城,才是深圳永恒魅力所在,是深圳的“元根”。

 

深圳曾有一个名叫“原上草”的民间乐队,一时风靡南国,深受市民欢迎,这个名字实是深圳的写照。在改革荒原时代,原上草,肆意生长,最终成燎原之势,而无数曾生存和奋斗在深圳的人们,谁又不是坚毅狂野又富有活力的原上草?如今,原上草乐队业已解散,令人扼腕。

 

原上之草,何时再生?遥望南天,不禁神驰。

 

南国多包容,江海可纵横。


深圳其勉。



三、华为梦


这几年,华为似乎被捧上天了。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心里都有一个华为梦——我们专访的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华为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企业,“我最佩服的就是任正非”、“华为是中国唯一拿得出手的企业”、“做企业就得做华为这样的”……


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任正非及所有华为人都极度低调,但外界却给华为加上了种种光环,对他们的追捧却越来越热烈。


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


2017年华为营收达到6036亿元。然而规模如此庞大,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基地的华为,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建起一座“华为大厦”。


在今天这个社会,高楼大厦往往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许多企业在最贵的地段、用最奇的造型、建最高的楼房,于是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但2017年营收6036亿,业绩超过BAT之和,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华为,并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年来,华为除了在深圳总部以及部分重要城市购买过地皮,用于建设研发中心等办公园区外,在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租赁物业的形式办公。华为在海外的基地遍布全球,几年前其设在马来西亚的办公点,租的是位于吉隆坡的双子塔。




华为部分城市物业类型,多为偏远地区租赁物业


为什么不多买地?为什么不盖楼?华为盖不起吗?显然不是。


以华为的体量,在任意一个城市,只要开口,绝对没有拿不到的地,没有盖不了的楼。况且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火热至极,华为若是投入其中,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但华为没有这样做。


1996年华为总部破土动工,地址没有选在繁华的深南大道上,而是选择了偏远的龙岗,当时几乎是一片荒郊野岭。当时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如创维、中兴都在深南大道上建起了以自己公司命名的大厦。


华为不建大厦,固然与任正非的个人爱好有关。任正非喜欢低容积率的建筑,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低密度的欧洲小镇园区,有山有水,小镇之间用火车相连接。至今华为全球几十个园区里,接近100米的高层建筑只有两栋,坂田的旧科研中心和东莞的行政中心,再无其他楼。华为总裁办,全都是只有两层的小楼。


也有人说,因为华为是生产研发型企业,需要的是厂房,不需要办公楼。事实上华为大部分人也是常驻办公室的研发人员,写字楼并非不需要。况且,与华为同样是生产研发型企业的联想、中兴,哪个没有盖自己的大楼?世界500强企业里,又有几个没有在繁华闹市区盖自己的高楼大厦?



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设计图,欧美小镇式设计


任正非骨子里是反对浮躁的,任正非的办公室里,没有马云办公室的飞马奔腾,王健林办公室的恢弘大气,有的是朴实的质材、实用的小长桌,简易的沙发。


放眼国内,很多企业的办公室是这样的:一整套厚重的红木家具,堪比政府的高档地毯,各种珍奇摆件,橱窗里放着蒙了尘的《孙子兵法》。


华为至今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气质最为独特的企业,独特的华为文化,踏实、低调、奋进。这才让华为成为了闻名全球的企业。



你愿意20年只做一件事吗?


解剖华为,除了数字之外,最重要的是看文化。有人觉得,企业文化是一种很虚的东西。但至少在华为,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句空话。


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如果几个人在排队,其中有一个人一直低着头,木然的看着手机,也不说话,这个人一定是华为的员工。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在一个人身上刻下的烙印,这种文化能够让大家形成统一的性格,团结一致去战斗。


华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低调踏实。而其最著名的践行者就是任正非。他戴着草帽和农民聊天,自己提着行李自己打车,今天,身居高位还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


华为的踏实,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一直沿用至今。回过头去看,其中许多标准华为至今依然践行着。


比如“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比如“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比如“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


华为创办20多年,除了深耕通信行业,几乎没有往外踏出一步。华为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给自己退路。深耕行业的结果是:


不论是从研发、产品还是运营商,华为都成为了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华为不仅成了市场老大,也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华为是当今中国唯一一个以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大型企业,而其他注定互联网企业全部是以模式驱动;华为的海外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58%,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拥有办事处,产品在国外卖的敢比国内还贵。




华为海外投放的广告 


反观国内其他企业,有几个愿意脚踏实地,十年如一日深耕自己的领域?有多少企业制定的目标朝令夕改?有多少企业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喊着假大空的口号?


前几年,国内企业大肆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面对高额利润的优化,华为岿然不动。你见过华为建过豪宅楼第吗?你见过华为在哪个市中心买过地吗?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大多数企业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为不够专注。


如今,很多企业对资本市场趋之若鹜,有的耗费几年时光在上市上。而华为如果上市,绝对会是巨无霸型的企业,但多年来华为从来没有动过上市的念头,埋头做着自己的研发,这叫坚守。



你愿意把钱分给奋斗者吗?


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的奋斗者协议。虽然外界对于这份协议褒贬不一,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华为的成功,是17万员工艰苦奋斗换来的。


你只听说过年薪几百万的华为人,但没听说过在海外漂泊闯荡的华为人;你只听说过奖金拿到手软的华为人,但没见过凌晨还亮着灯的华为研发部门;你只知道华为人都有丰厚的薪水,却不知道为了拿到100%的薪水,他们付出了120%的努力。


任正非72岁,古稀之年,依然战斗在一线,你是不是25岁就想过上退休生活?


另一方面,华为从来不吝于对待自己的员工。华为的钱很多,去年净利润达369亿元,而华为既没有开盛大的发布会,也没有用这些钱盖一座楼。除了研发投入外,大头分给了员工。




作为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仅持有华为1%的股份


任正非一直的理念是,不能让好人吃亏。正因如此,华为人不仅有薪水、奖金,还有丰厚的奖金分红。任正非辛劳一辈子,握在手里的仅仅是1%的纸面财富,但他的员工安居乐业,能够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


钱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一定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人才尊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很多企业家口口声声想要学华为,然而他们宁愿把钱花在装点门面上,也舍不得多花一点钱在人才建设上。只都想要员工不求回报的奋斗,美其名曰奉献。


不愿与他同甘,他们又何必与你共苦?


华为对待离职员工也有优厚的补贴,很多甚至超过他们的预期,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大多数华为人即便是离职后,也会自称华为人,依然觉得还是华为好。他们组建自己的组织,交流聚会,为自己曾经在华为洒下汗水而自豪;这份自豪感,在中国,独一无二。


华为的慷慨精神和奋斗精神一样,都是一种企业文化,这也是华为的基因。


很多人担心,72岁的任正非如果不在了,华为是否还能维持下去。其实,华为今天的运转早已超出了任正非的光环。华为自创了轮值CEO模式,CEO由八名高管轮值出任,任职期为2个月。


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已经证明,在一个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下,即使没有任正非,文化也足以保证这个伟大的企业一直走下去。


很多人做华为梦,但没有任正非的战略意识,没有华为人的奋斗精神,更没有华为的慷慨大气,就永远成不了华为。华为只会有一个,你只是华为众多羡慕者中的一个。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公司实力的强弱,也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


劳力士在日内瓦郊区的新厂房不超过8层,理由是“不需要高达、棋牌的高层建筑来吸引瞩目,劳力士靠的是质量。”著名钟表企业百达翡丽公司的新厂区,也不过四层楼高。


华为不建高楼,他把盖楼的钱分给了所有员工,让他们买得起体面的房子;华为不建高楼,但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华为大厦”;华为不建高楼,但他仍将是中国科技史上最高的那座丰碑。


温馨提示:对法律交流感兴趣,可加入全国交流群,加微信号bestfch001,添加时请备注真实信息:单位+姓名+职业,耐心等待群主邀请入群。




推荐阅读:


1、国际难民:从女子晒与黑人性爱被围攻,谈国人对黑人东迁的忧虑!


2、五部门联合统一赔偿标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怎么赔?


3、法律人:不经常起立鼓掌,所以赢得尊重!


4、血流成河:又一800亿规模的“e租宝”爆雷!10万亿公积金出事!!


5、中央纪委:村委会、居委会开始纳入国家监察!


6、美国杀手锏:准备爆光中国180万官-员国外子女档案!


7、公安提醒:晚上睡觉前,为什么要在门里面插把钥匙?


8、永不打烊的派出所:那些爆笑的出警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