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自贸港已引进人才超10万!海南全省再增加1000万人口,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海南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改委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6月1日到11月30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9万户,其中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69.5%。引进人才超过10.3万人,相当于过去两年引进人才的总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9亿元,同比增长18.3%。7月1日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以来,截至11月30日,海南离岛旅客累计免税购物296.3万人次,购物金额1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和79%。


被各界寄予厚望的海南自贸港,关于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了新的动向。


近日,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海南“全岛封关”预示新的制度创新大潮


建议最突出的亮点,是海南将在“十四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并落实“零关税、低税率”政策,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实现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等。


适时启动封关运作,预示着海南准备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上发挥改革闯将的作用。


这令人想起改革开放初封关运作的深圳。


当时,正是通过封关运作,深圳搭建起了批量制造改革闯将的鲶鱼平台,涌现出来了诸多改革闯将,探索出了一系列在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的改革开放烙上了深深的深圳印记。


站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的封关运作让人联想到了新的制度创新的大潮。


人才强省战略对海南发展十分重要


当前,海南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4.72万人,是典型的地少人稀的地区。


中央赋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允许其封关运作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海南可以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践行“双循环”方面探索出中国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


任何的制度创新,都是基于激活各要素资源中最活跃的人的资源,让人这一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迸发出内生活力。


这意味着,通过封关运作的制度创新,海南不仅要激发现有常住居民的内生活力,还需要通过其独特的制度创新优势和政策优惠,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海南的现代化建设。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大力实施“千人专项”引才,创新“候鸟型”、“银发精英”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等,就是通过内外兼修、合作共赢的制度创新,扩大海南的高层次人才和人口基数,将为海南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加法起到关键作用。


海南绝不仅仅是免税购物天堂


目前,人们对海南自贸港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商品服务贸易的层面上,即对部分产品实行“零关税、低税率”,实现品牌、价格和品种与国际“三同步”等,这使人很容易将海南定义为免税购物天堂。


然而,这更多是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与其区位优势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因为,尽管拥有洋浦深水港、且具有开发更多深水港的概念,海南确实具备发力商品贸易的物理条件,但相比广东、上海等地在商品贸易方面的先发优势,且背靠珠江和长江腹地发达的第二产业带,海南的第二产业相对比较薄弱,也缺乏可资纵深的发达制造业带为后盾。


事实上,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于服务业,服务贸易等应该是海南发挥自贸港的核心,尤其是以自由港为依托的服务离岸经济的生产型服务业将是海南探索的重心。


就海南经济的结构特征来看,也不难发现,海南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即预计2020年,海南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12个重点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3.8%。


显然,若以免税购物天堂为杠杆资源,撬动优化海南的服务贸易和离岸工业发展,吸引百万人才进海南,最终打造海南服务贸易自由港的全球独特竞争优势,将是海南自贸港聚敛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先手。


毕竟,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低税率,实现品牌、品种与价格与国际同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流通成本,有效利用内外部经济资源,为经济内外部双循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且以免税购物天堂为先手,将有效地衍生出更高层次的现代服务贸易和离岸工业发展,敦实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厚度。


为此,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固本稳源的重要抓手。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如果海南常住人口能够达到甚至突破1500万-2000万,则无疑是海南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关键。


而要吸引人才、激发人的内生活力和创造性,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护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海南要重点打造一个宜商、容商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允许容错、试错的宽松的用人环境。


打造以人为本、夯实创造性的营商环境是关键


首先需要搭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为人们营造一个有效的透明化担保和防护性保障体系。前者为人们提供过程公平的竞争秩序,后者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基础性保障,增强海南改革试错容错能力。两大体系的完善将充实营商环境的根基,也唯有如此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海南的经济社会建设。


其次,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将极大释放各要素资源的活力,降低各要素资源的交流交易成本。这方面,美国加州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上个世纪中后叶,加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的容错机制等,迅速崛起,发展起了享誉全球的硅谷;不过,近年来随着加州的重心向高社会福利倾斜,其高税收、高管制等正在损害加州的营商环境,导致一批优秀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逃离加州。不仅如此,加州相对的高税收和高管制,也越来越不利于许多有潜质的中小企业。


海南当前也在享有的政策方面的支持,要发挥其政策优惠和区位优势,就需要打造一个包括零关税、低税率等因素在内的营商环境,激发经济的内生活力,尤其是人的内生活力。


最后,将重点施力于服务贸易,将抓住未来国际自贸的主线。


如果说过去的数十年,带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品贸易和商品类国际产业生态链的分工合作,那么未来全球贸易的重心将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高质量的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新的重心和洼地。因此,打造以人为本、夯实创造性的营商环境,将是在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聚敛竞争优势的关键。


总之,海南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探索的不仅是海南经济的增量,也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量。立足于人的经济社会规划战略,是海南自贸港的务本之策,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应许之地。



海南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几乎可以说是经济学的第一定理。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后,曾经有人问他,经济学里最为重要的原理是什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是“比较优势”。毫无疑问,比较优势只有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只有在开放经济下才有专业化分工,而封闭经济则要求自成体系。

海南的自贸港建设就是要变封闭经济为开放经济,为此,就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定理来确定海南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达到事半功倍之经济效应。

那么海南的比较优势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地理优势。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就像在上文中指出的那样,海南是一座离岸孤岛,背无靠山,外无引力。海南背后隔海而望的广东湛江本身就是广东省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海南本根就靠不上。靠不了湛江,自然也就靠不了广西和广东。广西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区,本身就需要依靠外部力量来带动其增长,广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东就连处于省内的湛江都带不起来,又怎么可能带动被一道海峡分割的海南省呢?

曾经在广东治下的海南成为广东省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就已经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在将近40年后的今天,只有深圳和厦门两个特区创造了奇迹,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深圳毗邻香港,厦门毗邻台湾,从而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不计其数的加工订单、以及自由的市场准入。特别是深圳,由于其对内改革远远要比其他各个特区做的更为彻底,最后居然在经济规模与科技发展水平上超越了香港。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经济特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汕头可以说是两边不靠,既靠不上台湾,也靠不上香港,于是,因为缺乏外部引力而陷入经济增长的困境。珠海虽然毗邻澳门,但澳门是一个以博彩业为主的经济体,它不仅不能为珠海带来资源、订单与市场,反而通过博彩吸金而成为珠海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负引力”。海南当然处于比汕头和珠海还要不利的地理位置上,几乎远离所有的发达经济体,完全没有所谓的地理“邻近效应”。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海南是没有地理比较优势的。

海南不仅没有地理优势,几乎也没有什么产业优势可言。农业并不是海南的强项。除了热带农作物之外,海南的大部分农产品需要依靠外部输入。当然,农业缺乏比较优势不仅是海南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无法通过土地集中形成现代大农业,以致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农业在中国仍然是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高效率的产业。在这方面,海南也不例外。



国际视角下的海南

从国际视角来看,海南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国际分工中究竟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标准的“菜单”来看,大致可以有以下选择: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以及“世界避税天堂”等。但是从海南目前的资源和产业禀赋来讲,海南不可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

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非“加州硅谷”莫属,建设世界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的组合: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创造);伟大的“资本家”(做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不为金钱为意义,重在发现和造就伟大的企业家和企业);伟大的企业家(把科学家的发明和资本家的风险资本在其领导的企业中加以组合,创造性的生产出熊彼特产品)。很显然,不要说海南,就连目前产业层次在中国最高的深圳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这个选项对于海南是不合适的。

贸易与金融交易中心同样不适合海南。无论是贸易中转还是金融交易,它们都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一,是经济规模;第二,是大量的知识人才。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不成规模就无法成为世界级的交易高地。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最初靠得是贸易融资,此后的发展则是依靠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芝加哥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期货交易中心,因为它首先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粮食现货交易中心,没有现货交易的期货交易是难以发展的,原因在于期货交易会面临现货交割难以兑现的瓶颈;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东亚的贸易中转大港,是因为它同时具备地理优势(深水大港)和制度优势(成为大陆许多商品出口海外的套利窗口);相比之下,连云港拥有不错的深水良港,但就是不能成为国际大港,原因在于其既没有本地市场规模,也没有本地大规模出口的能力,因而缺乏足够的贸易流量。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活动更多依赖于知识和信息,因而需要有人力资本(知识人才)的规模集聚,为此就得有吸引知识人才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因为从事贸易和金融交易的知识人才通常都是拥有人力资本的高收入者,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高于一般劳动者。高质量生活环境是一个系统,包括居住、交通、通讯、娱乐、消费、医疗和教育等等,所以不是简单地降低个人所得税就可以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发展贸易和金融交易所需要的人才的。毫无疑问,这两个条件海南在短期内是不具备的。

我们再进一步来讨论海南能否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的问题。要想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至少需要满足这样三个条件:港口、贸易流量和航线。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条件经常是互为因果的。没有大港和足够的贸易流量,就无法形成新的国际航线或改变世界既定的国际航线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海南与贸易物流有关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规模都太小,第三产业占比虽然很高,但与海运无关。海南的海港也不成规模,每年集装箱吞吐量不到200万标箱,世界排名进不了前30。所以基本上改变不了现有的国际航线的空间分布,也很难单独建立新的国际航运线路体系,籍此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航运与物流中心。

最后,成为“国际避税天堂”,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岛国的选择。但是“国际避税天堂”是没有产业溢出效应的,这对小岛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海南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海南不是一个小岛,它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来支持其长期可持续增长。成为“国际避税天堂”原本就不是海南的梦想,因为它不可能达到赋能海南的发展目标。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洋浦国际董事长武川在接受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到2050年成为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一方面,海南整体在中国对外开放当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因为它整体的位置是一个离岛,现在给它配套的所有的政策都是按照境内关外来配置的,因此它的开放度会非常高。海南不但在贸易、投资方面被给予了很高的开放度,而且在金融、航运、人员进出、信息等方面也都非常宽松,所以当它的开放程度越高,它跟国际市场接轨的就越深,它就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国际市场当中去。而且,中国是对标新加坡、香港、迪拜等世界上比较先进发达的自由贸易港,来设计它的制度和政策的。


另一方面,它背靠并依托着中国内陆以及东南亚这么大的市场,而这两个市场加在一块有将近20亿人口了。所以有这庞大市场的需求存在,加上它独特优惠的政策,因此未来会很多资源集聚在这里,这些对于海南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武川表示,“像海南这种地方,它还是很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它的特色对于高纬度的居民很有吸引力。比方说海南的热带气候,就备受很多北方人、俄罗斯人青睐。现在在海南的境外人士,就有一半左右是俄罗斯的。他们为什么喜欢到海南来呢?一个是温度,就是到了冬天以后没有那么冷;再有一个是空气质量特别好,我们全年的空气优良率达到99.2%,空气优良率非常高。比如,很多有呼吸道疾病的北方人,一旦冬季到这个地方来就好了,尤其是哮喘这些特别容易在这就康复了,所以这个地方对于很多人的吸引力还是蛮强的。”


同时武川还指出,中国政府这一次对海南的开放下的决心非常大。因为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往往很难得会有这种不同的政策,一般政策都是普世性的,第一次是给深圳特区,深圳那一次是给了特殊的政策,这一次给了海南。“我觉得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中央政府派了很多人过来,包括我就是派过来的,像我这一批后边又来了100多个中央的各个部门的那些司局长、处长就派到海南来工作,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大量的人过来帮助这边工作,所以可见中国对这件事有多重视,因此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能够做成。”


武川介绍说,“海南到2050年成为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分步实施的。比方说2025年是一个节点,2035年是一个节点,2050年是一个节点,每一步都设立了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说也是实事求是的,而且比较科学的。另外一个它给予它的这些政策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比方说我们的企业所得税我们是15%,香港是16.5%,新加坡是17%,我们税收还是低的,将来我们把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些税收都免掉了的话,整体的税制跟国外的这种接轨,跟这几个就非常有竞争力。在税收有竞争力的同时,关键是我们有巨大的产业的腹地支撑,就包括我们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入内地的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在这个地方,它势必会带动这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起来。所以从这几个地方来讲,我觉得2050年达到这个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武川最后指出,实现上述目标目前来说同时也在存在着人才挑战和基础设施公用工程的配套不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包括自由贸易港里边的很多政策,都是国内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都是很新的东西,它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他表示,海南最终会克服所有困难实现自由贸易港的目标。


2020年6月1日,中国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方案,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海南人才引进新政策“多点开花”

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共享研习社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

就是最好的支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