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都爱老树的画儿?

李俐 Lily Lee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他的画面,

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直指人心。

他为怀揣闲云野鹤,

实则奔命忙碌的都市人

营造了一种超脱于红尘滚滚、

世事纷杂的嬉皮士的生活,

在奔波劳累之余,

松口气、歇一歇、做做梦。

给平凡的我们,

赋予了超越平凡的潇洒梦想,

就像桃花源。




网红老树


公众对老树的画如此感兴趣,远远超出了他本人的想象。微博粉丝163万,微信订阅号老树只要把新作一发,就是篇篇阅读量10万+,每发一幅作品都引来评论区众人飙诗,艺术圈第一网红,掀起了即兴诗(da you shi)复兴运动大潮……


阿尔法君的众多艺术圈外好友,可以不知道谁是曾梵志,杰夫昆斯,什么是战后艺术,当代水墨……但是一提起老树,都兴致勃勃,“知道他”,“微博关注很久了”,“太好玩了,经常看”,“喜欢老树”……


老树大约2011年就逐渐在微博红起来,如今163万粉丝量和娱乐明星比着实算不得什么,但是在艺术圈真真是第一大V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个艺术家被认可,一般是被专业人士,被艺术圈核心,被金字塔尖儿那一小戳认可那他就“出名”了,而老树完全是个反例,他不爱混圈,更不在艺术圈玩儿,他红起来完全是被微博的粉丝“喜爱”红了,而互联网这一把火又烧到了艺术圈内,慢慢的很多圈内的人士也开始关注老树这一现象,开始去研究他的画儿,收藏他的画儿,到如今,不仅老树的画儿一画难求,连他的签名台历也是一抢而空……


“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于艺术圈的影响的典型案例”,“去中心化时代的代表”,“审美的话语权未来该属于谁?”……


这是4月5日老树画画微博发布作品下的飙诗大军,随意感受一下:


 

 《老树画画》在西安何海霞美术馆展出时老树被粉丝热烈围观




老树速写


老树

曾有学生这样回忆刘树勇老师:


“大嗓门儿,普通话里有点儿山东方言,引导学生听崔健,帮人劝女朋友回头,是个愤青,社会上看不惯的不吐不快。听到下课铃声,说声“去也!”,踹门而去。不过有一次,踹门进来上课的时候,踹空了,一堂哄笑。”

 

曾有老师这样回忆刘树勇老师:


该院老师开会,院长讲话,老树老师作为副院长坐在院长旁边抽烟,听了一会实在听不下去了,抖了句牢骚“你TM有完没完”,然后就走了。当然他和院长是哥们,关系还不错。

 

刘树勇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学生送其外号“老树”,这一叫就是20多年,也成了他的微博昵称。

 

无面长衫男,水墨勾连,远山近水,花鸟虫鱼兽,再配几句俏皮话,打油诗,这就是老树画画。


待到秋深时,结果黄满树。你们先忙着,我去云边住。

 

在小村旁,在春风里,在缤纷的花下,想起你。




最好的表达,就是人间的话,用人话说清楚

 

很多专业画家说,我们都很焦虑,表达不可能这么酣畅淋漓,他怎能画的如此放松。

 

老树不喜欢把自己划分为专业画家,“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大学教书的”,“画画,说白了是我干的最不重要的事儿,也没当个事儿。因为微博被大家知道了,结果弄的吧,很多人觉得我就是个画画的。我怎么是个画画的呢?”


老树和很多自幼师从名门的画家们比可能算不得专业画家了,他17岁到天津南开大学求学才知道国画是怎么回事,而国画的启蒙是在天津艺术博物馆完成的。那时他开始“乱临”,那时的老树和很多画家一样,很紧张,看重形式,看重规范。他曾经有20年没画画,就是觉得自己画不下去了。画出来这笔像齐白石,那笔像徐悲鸿,就是不像自己,这使他很沮丧。

 

“我没法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你是谁?如何通过你的绘画语言,证实你的存在?

我在课堂上讲六朝历史、讲竹林七贤,明白了一个道理,谁是嵇康?我就是嵇康。

你理解、阅读他,都不够,关键得体验他。

你要和他心意相通,你就是他。

这就是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无古无今。

有人说我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其实一切都是个人经验,哪有穿越?这一切本来就是人定的。明白了这个,才会获得无比的自由。”

——老树


2005年,老树的父亲被诊断出胃癌,来北京看病。他心情郁闷烦躁,晚上睡不着觉,那就画画吧。

 

画了几张,直到天亮,突然觉得有点意思了,突然之前那种焦虑没了,突然笔下有了自己的面目。面对一盏孤灯,手握一支破笔,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什么中锋侧锋、干湿浓淡,所有的规矩,统统没了。他发现,只要这样就行了,管别人说怎样,画画就是这么简单!

 

“最好的表达,就是人间的话,用人话说清楚。放胆说,放胆画,就行。”

 ——老树


从这以后,老树画画不像过去那样恐慌了。管它呢,画画不求什么,只为个人表达。“没有什么比生活更重要”,老树的画,字和诗,简简单单,都是些时下的话题,生活中的碎碎念,都是普通当代人就能读懂的,能有共鸣的,不是那些深刻复杂到只有专家行家才能看明白的,这也是老树成为网红的基础,“像是和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一起对酒当歌”。

阳台摇椅一躺,花儿开在身旁。貌似有钱任性,好像从来不忙。

朋友相互见面,吃茶就是吃茶。不须装逼弄雅,扯淡什么文化。



现代人“焦虑症”的止疼药


“焦虑症”这似乎是现代人的通病,大多数人生活的都很焦虑。家庭的重担,工作的竞争,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容忍诋毁和谎言,战着明抢,防着暗箭。

 

老树也有自己的焦虑,他甚至为此服用过药物。谁能解决?焦虑的时候,那就幽自己一默吧。

 

画画就是一种宣泄,一种止疼药。


六贤玩微信,一贤无人陪。读书很认真,在看金瓶梅。

有份平然情怀,有个花开阳台。忘掉世间破事,独自天天发呆。

 

“画完后真的有一种放松的愉悦。盖上印章时,先是自己哈哈一乐。然后发上微博,让读者一乐,很开心。”

——老树


感动了自己的,别人才有可能被感动。拯救了自己的,别人才有可能被拯救。

 

自娱自乐,宣泄情绪,不把绘画当回事,不为了让人认可,不依赖于别人的眼光,就是老树画画时的状态。他甚至不以为自己是个画家,他的理念是艺术纯粹是让人内心柔软的东西,不存在任何竞争和比较。所以大家看老树的画儿时的轻松,好玩,忘记烦恼焦虑,“自己也想这样”。



 

人人都爱的“桃花源”


 老树的每一幅小画所透出的随性,真实,坦率替我们每个人说出了自己未说的话。让我们藏匿于心中的田园古意和传统情怀舒展开来,让时间慢下来,让世界安静下来。


生活虽操蛋,花开总欢喜。小狗可为伴,浪迹春风里。

此身红尘过,寂寥度生涯。眼前江湖事,心中开莲花。 

 

中国的芸芸大众,多数正处在温饱解决,有点闲情逸致,可以有一些梦想的时候,更多的欲望转向寻求社会性需要,尤其是对自尊、自我实现的向往。

 

而同时,这些梦想又似乎被现实生活所负累,距自己又有些距离。而老树正是体贴了这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境,他质朴安逸的田园生活为钢筋水泥里的现代人提供了温暖的庇护所。

 

我们爱老树,正是因为老树,就是我们自己。


春风已经吹起,花儿开在眼前,周末郊野踏青,享受片刻清闲。

城春草木深,落花不留痕。翩然湖边坐,对酌有几人?


如今,老树的作品日趋鲜艳多彩,画面中除了他自己,也有了别人,画中的女孩也有了眉目,不再只有无面的男人。相信他已经活出了自己更好的状态。有他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是否也能越来越鲜活起来?每个人内心所属的“桃花源”是否也渐行渐近了?



*本文为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作者   授权不得转载*

业务咨询和洽购可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qq775820190或lilyli20180326,感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