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之“萨奇式收藏”

艺术阿尔法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很多阿尔法君的朋友经常问起,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所以,阿尔法君会时不常的给朋友们整理一些收藏艺术品的知识和攻略。


本期将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当代艺术界的收藏大亨——查尔斯.萨奇,看看他是如何来对艺术品进行收藏。感谢田恒先生康概提供的《大白鲨:查尔斯·萨奇和他的收藏帝国》精彩内容分享给艺术阿尔法的读者,阿尔法君从此书中节选了萨奇的收藏策略(有改动和重新编辑)。


查尔斯.萨奇 其人


查尔斯.萨奇


查尔斯.萨奇,国际当代艺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是国际当代艺术中最具争议的名字。


依靠广告行业获取的巨额财富,在萨奇的一手策划和推动下,"YBA"(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如滚滚洪流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震惊并席卷整个西方当代艺术界,他也被誉为“定义了英国当代艺术的人”。他标新立异,有着前所未有的收藏和推动其收藏的手法。


在反对者看来,他又因过度的购买欲望,对艺术市场的控制、操控、肆无忌惮的商业行为而被称为“超级商人”,成就艺术家,同时又毁灭他们的“恶毒力量”。


无论如何,这个充满矛盾与纠结,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犹太人,如同一只突然入侵的凶猛的大白鲨,在英国,乃至全球艺术生态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萨奇式的收藏


传统的收藏方式是:

1)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创作出艺术作品;

2)商业或公共艺术机构对其作品进行陈列展示;

3)学术界与公众媒体等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阐释、评价;

4)收藏家对获得认可的艺术作品结合个人趣味与专业指导进行收藏;

5)通过个人收藏的展示、捐赠等方式建立自己的声誉。


"YBA"(年轻英国艺术家)的代表人物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在活人心目当中物理死亡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如“艺术史”一样残酷而异常艰难的道路,历时漫长。享誉全球的顶级收藏家凤毛麟角,而且在这样一个循环里,收藏家也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角色,而萨奇是一个有着勃勃野心的冒险家,无法接受这样的宿命。


在3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萨奇打破常规以求出奇制胜,不仅成为显赫的收藏家,更将自己塑造为首屈一指的当代艺术潮流制造者。下面列出萨奇式收藏模式的六个环节供大家参考:


第一环节:筛选


萨奇通过参加各种画廊的艺术展览发现他感兴趣的藏品,特别是位于偏远区域大量寒酸的小画廊,更是他的关注焦点。萨奇经常“漫步在伦敦那些最令人厌恶的丑陋街区,参观那些在空荡的商店或者后院里举办的展览”,期待着发现那些艺术界未来的超级明星。因为通过展览发现艺术的高效性,萨奇主要收藏都是依靠这种方式发掘的。


1997年,“感性”(Sensation)展览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举办


艺术院校每年的毕业展览也是萨奇发掘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最佳途径,包括皇家艺术学院,歌德史密斯学院等等。另外,萨奇也并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已有的艺术界面貌,喜欢主动出击,走访艺术家工作室,了解接触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


第二环节:购买


萨奇购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组合式购买模式

萨奇画廊展示的艺术家ALEX KATZ的作品


“当我收藏的时候我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购买每一个新人的作品……或者列出我最喜爱的某位艺术家的作品,然后设法得到它们。”


萨奇通过相关的画廊主,经纪人等第三方购买喜欢的作品。而对于个人私下发掘的艺术家,萨奇会越过中间人环节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购买。而高端藏品也会通过拍卖购买,因此,萨奇的购买方式是一个多渠道,立体化的组合型购买模式。


另一种是批量购买,


与多数收藏家相比,萨奇购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批量购买。他通过批量购买得以囤积众多艺术家,特别是年轻低价的艺术家的大量作品而形成对资源的垄断,控制相应的卖方市场,最大程度的排除和减少行业内竞争,进而通过对市场价格的操控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并且形成对行业的巨大影响。这种策略与萨奇广告公司通过不断的收购,兼并行业内竞争对手最终成为行业寡头异曲同工。


第三环节:分类


“USA TODAY今日美国:萨奇画廊收藏新美国艺术 “ 展览封面


萨奇的收藏帝国还包含极具影响力的萨奇画廊,他通过大型展览(比如,“纽约艺术现在时”,“年轻英国艺术家”,“今日印度艺术”,“德国新艺术”,“来自中国的新艺术”等等多个大型展览)的方式来对其收藏进行分类定义。


第四环节:标识化


YBA成员,艺术家崔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


这也是萨奇收藏环节里最为重要的一项。如果没有这项特征,那么前面所说的低价批量购买年轻艺术家的行为将极具风险性。有广告行业的基础,萨奇深知只有凭借标新立异的美学主张,制造全新的艺术风潮与现象而不仅仅是赞助,收藏,推广几名出色的艺术家,才能为自己赢得进入艺术史的机会。一旦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或扭转人群的观念,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在这一观点上,他无疑取得了成功。最负盛名的是“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所表现出的强烈的“震惊美学”特征就是萨奇幕后操作的杰作。


第五环节:公共化与增值


萨奇画廊收藏展示的中国艺术家方力均的作品


萨奇非常善于利用艺术收藏进入公共领域,且运用包括艺术批评,学术界互动,媒体舆论导向,艺术市场,展览合作,私人赞助,公共捐赠等,深度的多项互动,实现其价值观的传播、放大和强化,最终实现艺术价值的增长。这也是作为广告商最为擅长的方式。


第六环节:销售


与常规的艺术收藏家不同,萨奇的收藏行为还体现出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大规模的出售行为(前者更多的是购买行为)。从建立自己的收藏至今,萨奇大量的销售行为不断被各种媒体所披露和报道,被批评界嘲笑为“超级商人”。除了商业利益的驱使之外,还归因于萨奇的收藏理念“以藏养藏”,依靠出售已有的藏品回收资金以购买新的藏品。

萨奇画廊所展示的CY TWOMBLY的作品


“我喜欢我的收藏始终保持新鲜”,在一次《卫报》的采访中萨奇说到。


“查尔斯.萨奇是一个很有激情,很果断的人。如果他喜欢一个艺术家作品的话,那么这个艺术家的全部作品他都想要占有,但这样做的话就会导致对作品没有做好仔细的区分,他现在喜欢,但不代表他将来一直会喜欢”。


“一个收藏必须在经济上自我供给,否则它将变成一个无底深渊”。


萨奇通过不断出售能带来巨大商业回报和他已经失去兴趣的作品,利用销售所得利润添置补充新的藏品,其收藏内部形成了一个具有自洽性质的动态循环结构。


而这种做法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收藏资金的问题,但却极大的损害了收藏结构的完整性——大量艺术家和作品被逐渐拆分剥离,失去了一个高质量收藏必须具备的连贯性与深度——这又使得萨奇的收藏有别于其他永久性一流收藏而显示出一种暂时性,也成为了众多批评者抨击的要害之一。


萨奇收藏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Marilyn x 100 》


以上六个环节相互作用,构成了萨奇的独特收藏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从诞生之日就充满了巨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为当代艺术及其收藏的建立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查尔斯.萨奇的黄金时代也许已经过去,但是其开创性对之后的艺术市场和全球艺术产业的生态影响深远



*成功不可复制,以上仅为参考,部分图片来源于SAATCHI GALLERY,再次感谢《大白鲨:查尔斯·萨奇和他的收藏帝国》的作者田恒先生为本文提供的内容支持。本文未经ArtAlpha艺术阿尔法许可不得转载* 


田恒,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获艺术管理学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及市场的观察与分析,现为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高级专家。




业务咨询和洽购可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lilyli20180326或Lily_Lee1021,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