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华侨,刘海粟、吴作人为她站台
她是民国画坛奇女子,
她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她是法国的“东方之花”,
她是特立独行的前卫女性。
今年时逢方君璧诞辰120周年,
我们搜集了方君璧从未面世的
珍贵史料与您分享,
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1978年10月14日,中国美术馆迎来了第一个在此办展的海外华人艺术家;这个展览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个展。在这个展览开幕式上,一位个头矮小但气质超群的老妇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她就是民国女画家,时年80岁的方君璧。
1978年,方君璧在中国美术馆
新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刘海粟、蔡若虹、华君武、吴作人、刘开渠、李可染等人参加了开幕式,与方君璧一起观看了画展并一起愉快的交谈,探讨了她的艺术。
方君璧中国画展览开幕现场,方君璧(中)华君武(右前)吴作人(左前)刘开渠(后左一)刘海粟(后中)李可染(后右一)
方君璧与来宾亲切交谈
展览现场
开幕式合影
《人民日报》刊登了展讯并报道了开幕式的情况,新华社为此展览撰文。中外各大媒体《大公报》、《华侨日报》、《信报》、《文汇报》、《The China morning post》、《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等等也报道了此事。
197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1978年10月16日 大公报
北京画展结束一个月后,同年11月,应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的邀请,方君璧大型回顾展在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和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同时举办,展出了跨越50多年的100多幅作品。是1954年和1966年以来,香港为方君璧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回顾展。
当时的华侨日报评价她:
方女士已能将石涛之论:“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做清楚之答案。今日方女士之作品,可说是师古人之心,而非只师古人之法者。
1978年香港方君璧回顾展华侨日报报道
1978年方君璧回顾展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展评
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在开幕式上举杯
1978年方君璧回顾展香港大学请柬
一位八旬老人,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为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同时被认可、拥戴、宣扬,这是极其不同寻常的。
而方君璧,这位民国时期艺术界一位极独特的女子,到底有什么传奇经历呢?
中国的“白富美”,法国的“东方之花”
方君璧1898年出生于福州方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富甲一方。父辈兄弟三人的儿女、媳妇及仆人,上百人同住城中大院——“九彩园”。兄弟姐妹分男女大排行,方君璧排十一,君璧的七哥方声洞正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0年福州方家
家里人都宠爱的叫她“十一妹”,这个小女孩自小骨骼清奇,修眉长目,嘴角微微泛着倔强,但眼神温润有加,一付大家闺秀的端正相。
福州的方家十分开明、前卫。家有渊源世交,女人更是被当做独立的个体而非男人的附属看待,家中长辈更是鼓励子女为更大的理想,更多人的幸福而努力。
清末,许多有志青年鉴于中国穷、弱,都盼到欧美学习。得出国风气在先,方家将子弟多人送去留学。方声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兵,方声洞在千叶学医,方君瑛也考入东京女子师范。
1912年,辛亥革命次年,年仅14岁的方君璧跟随姐姐方君瑛和嫂子曾醒的弟弟曾仲鸣,一起去法国留学,到巴黎以南百多公里的蒙塔奇(Montargis)定居。君璧一句法语不识,在小学与七、八岁的学童同班,从头学起。
1917年,君璧考入波尔多的美术学校,三年后考上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在方君璧之前,只有吴法鼎、江新、陈孝岗等极少数男性中国留学生入学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19年, 方君璧成为了这所学府的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
收获爱情,屡获荣誉
曾仲鸣和君璧青梅竹马,日久生情。1922年夏天,他们在离日内瓦不远、山明水秀的安纳西湖畔成婚。
多年后,君璧在他们夫妻的《颉吭楼诗词稿》中写序纪念仲鸣:
“我仅一岁多,扶床学步的时候,即与你相识了。你常笑我说,我小时候打破了你许多泥人玩具。稍长,我们同窗共砚,互相琢磨,十一年后始结婚。所以我们两人的情感,不只是夫妇,同时也是兄妹,同时也是朋友。”
1922年,方君璧与曾仲鸣
1924年,法国最具盛名的沙龙展—巴黎春季沙龙,将方君璧两幅油画《吹笛女》和《拈花凝思》展出,方君璧成为了参加巴黎艺术沙龙的第一个中国女画家。
展出后,引发艺术圈与媒体的巨大轰动。包括《巴黎妇女画报》在内的各主流报刊用大篇幅争相刊登方君璧的照片和作品,她亦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巴黎美术杂志》更将《吹笛女》选为封面登出。
《巴黎妇女报》其中有一段说:
女士的作品中尤使人注意的有“吹笛女子”及“拈花凝思”。后一幅用笔敢整,着色鲜艳,真像他的老师M﹒Humbert的杰作。至于“吹笛女子”一幅,我们徘徊其侧,观玩许久,便觉女士一方面学欧洲画法,一方面仍保存她的民族的天才,和中国画中飘逸的神态,潇洒的笔意的。”
方君璧 《吹笛女》1924年
方君璧刚到法国的时候,蔡元培增做过她的中文老师,当为她的画册写序言时,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锲而不舍,前途斐然!”
蔡元培论方君璧之画
第一次参加沙龙后,方君璧连续几年送作品参加春季和秋季沙龙,屡获好评。
1925年她回国在广东大学执教,国民政府以巨金购得她的作品,挂于中山纪念堂。之后七年,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
丈夫遇刺离世,命运跌宕不改初心
1930年方君璧随丈夫曾仲鸣回国从政,她虽然从不理问政治,一心埋首于自己的艺术。可是,时局的发展却把她卷入政治的旋涡里。
1938年,汪精卫与日本讲和,一直伴其左右的曾仲鸣让方君璧携长子孟济来河内告别。戴笠于3 月2 1 日晚派枪手冲进汪住宅杀汪,错认了方君璧夫妇,开枪乱扫后匆忙逃脱。
曾仲鸣离世,君璧身中三枪,只差毫米没有死。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单独负起了教养三个孩子的责任。
在她余下四十七年的生命里,她念念不忘仲鸣。在《颉颃诗词》序中她写:
“我们两人的血同时流了,混在一起,我的一半已与你同死,一半的你生存在我的身里。”
当接近权力中心时,君璧不肯展出她的画。直到1947年,大战结束、评功论罪的时候,她方站出来,以曾仲鸣夫人方君璧的名义举行大规模个人画展,轰动整个上海。
1949年,她带三个孩子离开中国去法国,1956 年又移居美国。1966 年她在台湾展出,当局为了对她、对她的过去表示谅解,特别让她借用历史博物馆的场地,并由行政院院长张群出面主持。
方君璧《笛声遥扬》
方君璧《桃衣少女》
游历世界后终于魂归故里
方君璧热爱旅行,喜欢到世界各地游历。1966年在香港举办画展时方君璧谈到近年来的心愿时说:
我想到处探访亲友,又可以画点画,同时附带在东京、台湾等地开画展,我看到许多旧朋友非常开心,现在来到香港,希望住俩月,然后到曼谷及南洋,在南洋朋友甚多,也希望与老朋友重逢,然后我可以到锡兰(斯里兰卡)、印度、伊朗去。
方君璧在黎巴嫩写生
从英国到美国,从印度到黎巴嫩,没有哪一个中国画家如她般踏遍世界每个角落。然而她一直对中国念念不忘。那个时候方君璧去不了中国大陆,她就去香港、台湾、日本,寻找东方的气息。每到一处,她都举行画展。
尼克松访华之后,海外爱国华侨掀起一股回国热。方君璧立即报名参加美国回大陆参观的第一团。1972年,君璧七十四岁时,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相隔二十四年回到中国大陆访问。
1972年国务院办公室邀请方君璧
参加人民大会堂宴会
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方君璧,与她从晚上10点一直交谈到深夜2点。恳切地问她有什么要求,她答说:只希望得到方便,遍游神州作画。周总理为之赞许。之后周总理曾三次同意她延长中国签证以便在国内写生。
华侨团回美后,她留下一年,住在华侨大厦,到处游览作画、访问亲友。
其后十年,方君璧四度回国,足迹到了各省的名山大川,画了许多画,是她艺术生命的最后一段辉煌灿烂的时期。
她画的风格变了,颜色鲜明起来,画中越来越多出现普通的人物,耕田的、赶鸭的、挑水的、敲石的,在生活着,劳动着。
方君璧 《水泽香畔》
方君璧 《富士山》
1984年的方君璧
1978年9月1日方君璧回国时,北京方面便邀请她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展出的是1972年和1975年回国时所作的40多幅作品,并捐予了中国美术馆。
习西方油画,又从古法和故土中参悟中国国画,足迹由巴黎到北京,方君璧曾走得很远,然而一辈子仿佛都在走着回归的路程。
她在中国最后的一天是1981年3 月2 9 日,在方声洞的儿子方贤旭的陪同下,到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七十周年大祭。黄花岗上的七十二烈士碑记,第一名就是“方声洞福建闽侯”。
此时的君璧就像当年1912年随方君瑛、曾仲鸣去法国前夕时一样在黄花岗拜祭先人。她的起点又成为她的终点,数十年的回归之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纪念方君璧诞辰120周年——颉颃楼藏品展》于5月19日-21日于DRC外交办公大楼3层展出。
*本文为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特别鸣谢方君璧家属提供珍贵历史图片*
业务咨询和洽购可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lilyli20180326或Lily_Lee1021,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