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勐海又上CCTV了,《中国影像方志》—勐海篇‖7月19日23:06播出

CCTV-10 微景洪 2021-06-27

  你的转发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  
 5万
普洱市别称思茅,是云南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2012年全市人口258万人,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普洱市分别管辖思茅区、宁洱哈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约486公里(与缅甸接壤303公里,老挝116公里,越南67公里)。普洱市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市级机关驻思茅区的思茅镇,海拔1302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415公里、空中航线305公里,乘飞机35分钟可抵达。
地形地貌普洱市境内群山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北回归线横穿普洱市中部,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与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国的台湾省同处一个纬度。
气候特征普洱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普洱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普洱市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
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普洱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CCTV-10

2020.7.19 23:0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云南卷 勐海篇


勐海篇  预告片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温润的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这里也成为多个民族聚居的绿色家园。


“勐往甸军民官印”是勐海县勐往乡出土的元代官印。在元代,今天的勐海全境已经被纳入中央政权机构的统治范围。



这是一份收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清代文书。明清两代,中央政权机构一直委任云南少数民族当地首领为地方官,称为“召片领”,并颁发中央统一制作的印章。一张文书上的两个印章也成为召片领归附中央政权的象征。



景真八角亭是一座10层的八角形楼阁。亭角自下而上层层收缩,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八角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傣族工匠结合中原建筑结构而修建,是西南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光是属于勐海的文明成果,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交流与交往的历史。


古老书册传承千年智慧


曼短佛寺凝聚着傣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座藏经阁看似寻常,却是一座文化的宝藏。



贝叶棕的干叶片被一行行刻上这种特殊的文字, 就成了贝叶经本。傣族等民族曾用贝叶来记录历史、传播文化。他们的法律法规、天文历法、生产生活的各种知识,还有伦理教化的教科书,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记载和传播。人们便称之为贝叶文化。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学会了造纸。他们取当地大量生长的构树的皮为原料,制作出构皮纸。相比中原地区的手工造纸,构皮纸的质地相对粗糙,但韧性好,而且耐磨、保存时间长。这样的特质也让它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长诗《葫芦信》是流传在勐海县景真村的民间传说。正是因为纸的发明和普及,像《葫芦信》这样的文学瑰宝才能流传四方,成为贝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



勐海茶厂:用茶叶谱写家国传奇


勐海是普洱茶的主产区之一,也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茶叶加工和集散地。



1940年,为了生产更多茶叶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勐海茶厂的前身——佛海茶厂在勐海建成。



1942年,佛海茶厂在战火中宣告停产。博物馆里还留存着当年的老照片,铭记着那段英勇壮烈的岁月。



而这些锈迹斑斑的茶罐则记录了茶厂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国家做出的贡献。



1967年,当时的国家外贸部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其中第一套就是来自勐海。



如今,在勐海,从揉茶到烘干再到切割,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几十年来,勐海茶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一直在助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亚洲象的创新保护之路


勐海有山地,有平原,也有雨林。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了勐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亚洲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目前仅存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云南南部边境地区。



对亚洲象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勐海正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为了协调人与象的关系,保护双方的安全,勐海创新举措,于2016年建成了云南省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监测小分队使用无人机从空中监测亚洲象的行动轨迹。中心通过网络远程接收大象活动信息,并实时传输给各村寨安全员,及时向居民预警。



目前,中国已在亚洲象分布区域成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云南的亚洲象数量稳步增加。



绿色生态美食


绿色是勐海的底色。绿色生态的美食也就成了勐海人的自然选择。



花是一种来自自然的美味。芭蕉花的花苞熬出汤汁,就是做红烧肉最好的汤料。



木蝴蝶的花朵塞上肉馅,肉质变得鲜嫩,花的香味也渗了进去。



遍布勐海的茶园不光洋溢着自然的芳香,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食材。



新鲜采摘的茶叶不经炒制晾晒,只是简单地用水煮沸,再放入竹筒里,任由时间慢慢发酵,然后就有了这种名为“酸茶”的食品。虽然入口有些酸涩,茶香却涌动在唇齿之间。



茶能直接食其味,也能取茶香、茶韵,将其自然融入普通的食材中。



民族融合 茶园飘香


位于勐海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来自勐海乃至云南省各地的大叶茶品种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勐海县的巴达贺松大黑山,一片莽莽林海。这里生长着世界上古老的野生茶树。



勐海古茶树代表了勐海茶悠久的历史。它们的珍贵基因将在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里被长久地保存下去。



为了让茶树能够休养生息,老班章村制定了乡规,不仅要求不采夏茶,也在整体上限制茶叶的采摘量。



制茶技艺是每一个布朗族人的必修课。择茶、炒茶、揉茶,看似单调的节奏,布朗族人却能舞出自己的韵律。他们创造的布朗族弹唱也已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朗族弹唱的内容既有民族迁徙历史、传说故事、礼仪教化等古歌,又有山歌、情歌和儿歌。布朗族没有文字,布朗族的历史与文化就是通过布朗族弹唱被代代传承。



2017年,岩瓦洛的女儿、女婿和朋友们组成“布朗西美”组合,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向全国的观众展现了布朗族弹唱传承与创新的成果。



章朗古寨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2006年,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布朗族生态博物馆。博物馆以整个古寨为基础。寨中的古茶树、古民居、传承至今的民俗和动人的弹唱构成了博物馆中独特的藏品。



原生态的博物馆成了勐海对外展示的地标和窗口,也成为勐海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本。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今日推荐房源

1、

2、3、4、

素材来源丨勐海发布

本期编辑丨vivi

文章声明丨微景洪综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商务合作丨岩sir(电话/微信)15924696951

投稿爆料丨99768864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