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老美眼中,中国的发展有多快?

小淕 ANew新大淕 2022-07-20


“在中国,你们喝得到橙汁吗?”同桌的老太太礼貌而小心翼翼地问。 


刚到美国那年,当地一个基督教会举办迎新餐会,把我们这些新留学生请了去。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围坐在十几张桌子前,每桌安排两三个学生。 

 

看得出,问话的老太太是想尽力让我们放松下来。她可能想表达这么个意思:欢迎你们!终于来到美国了。瞧瞧这里的一切是不是都很新鲜? 

 

 

我扫视了一下桌面:面包、橙汁、奶酪、黄油?除了西餐礼仪还不那么熟悉,还真没有不熟的。于是跟别的学生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彬彬有礼回她:“是的,我们有。”随后无话。 

 

毕竟人家老了,又是小城里人,信息落后情有可原,只能这么想吧。 

 

土洋土森破。洋人也有土老帽。

 

后来在纽约坐地铁,邻座中年男子打开iPad秀他和太太去上海旅游拍的照片。“瞧,外滩老建筑、陆家嘴新建筑。中国很好很漂亮!”我一听兴致上来,指着另一张照片里豫园小店在卖的手指画,“这我伯伯也能画。” 

 

老人家到美国旅游时候,把自己画的一张送给了大巴司机,再给对方塞小费人家都没要。 

 

几句话,距离一下子拉近。男子顺手塞给我一张教会宣传单也没感觉突兀。这很简单,你有兴趣了解我,我也有兴趣听听你怎么说。 


《外滩漫步》作曲钢琴:罗威,大提琴:千慈

 


倒不是我逢夸中国就高兴,但跟我一中国人聊涉华话题,了解是起码的尊重吧?坐Uber,一个拉丁裔司机提到中国经济满脸不信,碰到一个俄国司机则很认真地对我说:“中国经济(体量)世界第二!”尽管他英文说不好,我给他的小费也并不少。 

 

倒也不是我逢人就聊中国。遇到陌生人寒暄问“Where are you from?”而不是“Where are you originally from?”其实满可以答复一个美国国内的住区来应付。只是我一颗游子心,对这问题较真的回答,每每也有机会引出各色有趣反应——而其中的误解和信息差真是比比皆是! 

 

久而久之便想到:小到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愉快地交往和交易;大到国与国之间,能不能顺畅文化交流和取得政治互信;乃至大国能不能强化国际地位,还真得知己知彼才行。 

 

可惜这世上还有太多的不明觉“劣”。 

 

明清时代,中国自居天朝大国,像今日美国动不动自居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等到朝野大部觉醒,泱泱大国已不知落后世界多少年。 

 

那时世界对中国很了解,而中国对世界则以一团混沌的“天下”睥睨之。 

 

现在中国对世界很了解,而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贫穷落后的记忆。 

 

以美国来说,当一个美国人觉得中国没什么,这没什么;当一万个美国人觉得中国没什么,这没什么;甚至当一百万个美国人觉得中国没什么,这也没什么……然而,当一亿个美国人觉得中国没什么,就有点那个什么了。必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美国某小学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的阅读教材,惹恼新移民家长闹到了学区:“为什么拿这种40年前的老东西教孩子?”内容如下: 

 

“中国人穿棉布衣裤,他们每天下田干活,通常步行或骑自行车。

“村子里每60个人拥有一台电视机,晚上他们会聚在一起看电视。

 

由此类推,在中国喝不到橙汁便“不难想象”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1984年出版童书《猪年的棒球王》讲述了新移民王秀兰·邓波尔融入美国生活的故事。很主旋律、很正能量。问题是,王姑娘起初被同学嫌弃的细节:频频鞠躬,现实中已很难在中国人身上看到,而美国小孩在没有恰当导读的情况下读这本书很容易受误导。

 

“基础教育如此,能指望美国大众对中国有怎样的正确印象呢?”一个华人教师私底下曾对我抱怨。 

 

 《猪年的棒球王》获美国图书协会奖,是中学生中国题材选读书目。 

 

当然,偌大一个美国,不会没有人真正了解中国。


大嘴巴川普总统不就说了:“看看中国的机场吧。美国已是第三世界。”


人家来自上流社会,有私人飞机全球畅飞。而普通美国老百姓出国游的意愿和能力在发达国家中都不算高。 

 

投资大师罗杰斯的女儿不就从小学中文么。


人家是华尔街精英,知道在中国有生意做。而普通美国老百姓就别单单提中文了,外语学习意识和水平普遍不算强。他们以为会说英语走遍天下,终究是对其他文明的漠然和无知。 

 

罗杰斯一双女儿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唱中文歌。


“再过些年,中国经济不难超越美国。”一个老美程序员曾经对我朋友说。他的见识反映了一小部分美国人对大势的理智观察和接受。 

 

不同于底层百姓的两眼擦黑盲目乐观,也不同于上流精英的大感威胁咄咄逼人,这个在世界500强纽约总部工作的程序员,受过高等教育,拿着中上收入,把一部中英双语《孙子兵法》放在案头,可以深入坦然、平心静气地交流中美问题。 

 

他说,去中国看到生活科技的普及、城市建设的高效,切实感受到一股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他特别提到微信,“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一扫,买东西用不到现金。” 

 

“可惜这app美国人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未必想用。我们总觉得自己最棒,但世界已经发生改变。” 


法国中文网红喊话马化腾:来法国开发微信吧!法国人需要微信。 腾讯海外技术人员答:不是我们不想,是老外瞧不起“中国制造”。/B站。 

这样的美国人,努力工作,认真生活,探索未知,见贤思齐,也许他们有很多人,但他们的声音很分散。 


而当一个强国走到某一阶段,后继乏力,这样一些美国人的声音,其实是越集中越大声,越早唤醒全民意识和行动越好。 


回到中国问题,如果美国人能尽早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如何从昨天走到今天,也更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国家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作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我盼望这一天来得越早,越好。


当然,美国真正衰落可能还要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时间似乎也不用着急。然而一旦衰落,要想重回巅峰(如果还可以的话)恐怕要等上一两百年,那时候可就急也急不来了。 



旧文重贴,所喜美国大众经内忧已醒觉。(图侵删)



周洁往事:上海的贵妃大桥,休斯顿的国际舞校
洛杉矶歌剧院开季大戏,中国女高音于冠群领衔
奥运重计时 中产父母又开始了“体育鸡娃”的征程
中秋汉服活动召集:大纽约历史复原爱好者,来啊!我与国际教育这十年:美国这么衰,还值不值得来留学?中美之间无大事,华人圈内无小事
“恭喜哥”!一个在美国专,一个在中国红,王力宏兄弟不简单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