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全球化丧钟,不仅为张一鸣而鸣

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一旦中美闹翻,有没有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

【成都mc是什么】成都mc浴室小黑屋见闻(史诗级巨瓜)

江湖再现坑爹大戏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文献选读 | 从艾莎风潮看幼儿性别发展

张梦圆 林之萱 亲社会实验室 2022-04-16

Coco有话说


最近热映的冰雪奇缘2使得“艾莎风潮”席卷全球,几乎每个小女孩都想拥有艾莎的衣裙和头冠。

幼儿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性别发展的关键时刻,来自媒体中的人物形象对其性别发展有什么作用呢?女孩儿为什么都想要留长发?男孩儿为什么都想当超人?布娃娃和小汽车,是女孩和男孩的天生选择,还是他们被父母引导的选择结果?

在本期推文中,我们一起来分析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隐藏了哪些性别角色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如何影响着幼儿的性别发展。



冰雪奇缘2正在热映,艾莎、安娜和雪宝再次席卷全球!小女孩儿们带着3D眼镜看电影,走在路上唱Into The Unknown,艾莎和安娜的模型、玩具、裙子和皇冠,更是被从玩具店最显眼的货架上搬到了家里。


几乎所有的女孩儿小时候都有过公主梦,“造梦大厂”迪士尼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间创造出许多深入人心的公主形象。她们的样貌、性格和故事往往传递出强烈的性别刻板印象信息


例如,公主们的外貌总是年轻且富有魅力,她们有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和下巴、充满光泽的头发,削瘦而有曲线的身材。公主们的性格也大多是娇弱天真、充满深情、自我牺牲的。这些“完美公主”的形象通过电影、玩具、服装和其他产品频繁地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成为最被孩子和家长们认可的女性形象。


观看迪士尼公主电影会影响幼儿的性别观念吗?穿公主裙子、玩公主的玩具,是不是会影响幼儿、特别是小女孩们的性别角色和对自己体型的看法呢?公主们善良助人的形象又对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有什么影响呢?一篇发表在Child Development上的研究探讨了上述问题。




研究者追踪了近200名3至6岁的幼儿,考察了他们日常生活与迪士尼公主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其与性别刻板印象行为、身体自尊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分别在间隔一年的两个时间点考察了幼儿观看迪士尼公主电影的时长、玩公主玩具的频率、对公主的认同程度,并将其合成为一个变量,即幼儿生活与迪士尼公主联系的紧密程度DisneyPrincess Engagement)。同时测量了幼儿在这两个时间点上选择典型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的情况,更喜欢跟同性伙伴玩耍还是跟异性伙伴玩耍,以及对自己身体的喜爱及满意程度和做出的亲社会行为。



通过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第一个时间点的日常生活与迪士尼公主联系的紧密程度,能正向预测第二个时间点的性别刻板印象行为与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身体自尊。



也就是说,观看更多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选择更多迪士尼公主玩具的孩子,一年后表现出更多的性别刻板印象行为和帮助他人的行为,但对自己的身体更不满意。研究者还发现,女孩儿比男孩儿更多受到迪士尼公主的影响。


家长们一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儿童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媒体中的男性和女性的形象,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迪士尼公主为幼儿提供了包含外貌、性格、行为模式等完整的学习素材,让他们认为女性就应该像公主一样温柔、美丽、苗条。



另一方面,幼儿也会因为表现出某种与性别期望相符的行为而受到表扬,这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性别角色的认可。家长在为儿童选择电影或玩具时,常认为迪士尼公主是安全、健康的,这无形中引导了儿童学习和模仿迪士尼公主。比如,常有体型高大的爸爸扮演着野兽与打扮成公主的女儿共舞。



然而,当前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早已不是洋娃娃形象了女性既被期望可以温柔地承担养育的社会角色,也被期待拥有主动、坚强、勇气和毅力,胜任高理性、强技术的职业。所以,在帮助儿童完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家长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建议,第一,从社会发展的视角保持对儿童日常生活环境中性别信息的敏感性,鉴别合适的学习模仿对象。第二,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强化,鼓励与所有美好品质一致的行为,而非与单一性别有关的刻板化行为。第三,与儿童讨论其生活中的媒体形象,帮助儿童积极主动思考和接收性别角色内容,避免媒体单方面地向儿童灌输性别刻板印象。例如上述研究涉及的身体自尊就说明过于强调纤瘦的身材和不切实际的完美外表,会令女孩子对体重过度关注而引发健康问题;过于强调女性的情绪化与自我牺牲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比如增加抑郁风险。



原文链接:

Coyne, S. M., Linder, J. R., Rasmussen, E. E., Nelson, D. A., & Birkbeck, V. (2016). Pretty as a princess: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engagement with Disney princesses on gender stereotypes, body estee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87(6), 1909-1925.

https://doi.org/10.1111/cdev.12569. 

推文作者:张梦圆 林之萱

插图:林靓

编辑:林靓

排版:董艺佳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文献选读 | 女性为什么喜欢八卦?

热点评论 | 教育惩戒,效果是关键

科研成果 | 什么样的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的自私有关?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文献选读 | 对财富的感知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与行为

文献选读 | 双十一来了,怎样“剁手”才更快乐?

热点评论 | “熊孩子”与好孩子

科研成果 | 善良、仁慈,可以依据贫富来衡量吗?

科研成果 | 幸福的童年,是善意人生的底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在帮助别人前,请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科研成果 | “希望”:弱势群体的力量之源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科研成果 | “明知故犯”的心理解析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热点评论 | 给孩子创造有意思的暑假:家长攻略篇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科研成果 | 爱莫能助?别让害羞阻碍你的善行

科研成果 | 为什么明星捐款遭骂名,拾荒者捐款获美名?

科研成果 |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关系

科研成果 | 支配型人格的人真的幸福吗?

热点评论 | 幸福的孩子是自主的——儿童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与幸福感

科研成果 | 眼睛图片可以减少不诚实行为吗?

科研成果 | “自欺欺人”的道德伪善: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的影响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好书推荐 | 阅读加练习,提高自信力!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科研成果 | 名声传播影响合作的即时与后续效应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献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