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社会实验室 | 震惊!亲社会行为竟然这样!

彭重昊 亲社会实验室 2022-04-26




文献选读




Coco有话说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民俗典故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诸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等等,它们不但重视环境的作用,而且似乎也在暗示人在环境面前是被动的、无能为力的。

但是,人们只能通过像“孟母三迁”那样的逃离来避开不良环境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吗?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暂时无法逃离的环境中,怎么样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抵制不良环境带来的影响呢?

本期推文通过一篇研究,向大家介绍一个发展的保护因素。



不少研究发现,在社会经济地位(SES)较低的社区中长大的儿童,将经历更多的发展困难和更高的学业成就风险。较低SES社区环境往往意味着贫瘠的物质资源、更高的暴力事件发生率、更低质量的教育水平……这些都会给成长中的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因为这种环境首先是使孩子们的生存保障受到影响,其次是使孩子们的教育也受到限制。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较低SES社区这个不利因素对不同孩子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识别可以保护那些处于不利环境或较低SES社区儿童的因素,对于促进儿童发展,减少儿童之间的教育差异至关重要。


社会情感能力(socioemotional competencies)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逆境中的保护因素。这一能力强调了积极社会情感技能的重要性,它使得儿童能够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对当前环境的评估,来设定相应的和可实现的积极目标,同时与他人形成并保持积极的互惠关系。已有实证研究表明,进行跨领域社会情感技能的训练之后,来自较低家庭经济状况的儿童的破坏行为和压力都减少了。此类实证研究都说明了社会情感技能在弱势儿童或青少年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与社会情感能力高度相关,此外,有研究发现,亲社会行为甚至能促进学业发展,例如表现出较高亲社会行为(如分享与合作)的中小学生常常能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澳大利亚一项调查也发现,表现出较高亲社会性的幼儿,在识字和算术测试中的表现也更好。这些研究和调查暗示着亲社会行为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为了探究亲社会行为能否作为抵御不良环境和学业风险的保护因素,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调查。



调查对象是英国一个社区的孩子。研究者分别在被调查的儿童4-5岁、5-6岁、6-7岁三个时间点上测量他们的学业成绩,同时,通过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估了每个儿童的亲社会水平,进而探究亲社会行为是否对这些儿童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首先,在模型一当中,研究者们探究了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学业成绩的联系。结果发现,生活在较低SES社区中的儿童在三个时间段的学业成绩都低于在较高SES社区长大的儿童。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亲社会水平高的儿童的学业成绩要高于不太亲社会的儿童,即便控制了儿童的性别、种族、家庭SES和社区SES后,亲社会行为还一样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处在任何发展环境中的儿童,亲社会行为都对他们的学业具有促进作用。



在模型一的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通过模型二,探究社区SES和亲社会行为的叠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无论在哪一个时间点,亲社会水平较高的儿童的学业成绩都要优于亲社会水平较低的儿童,而社区SES对高亲社会水平儿童的影响不大;对较低亲社会水平的儿童,社区SES的影响则是极大的,社区SES越低,儿童的学业受到的消极影响也越大。

图1 只有当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时,社区SES才会影响孩子们早期学习目标的设定

图2 只有当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时,社区SES才会影响孩子们语音技能的发展

图3 只有当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时,社区SES才会影响孩子们在考试中的成绩



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者们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第一,儿童可以通过帮助他人,练习换位思考、交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帮助他人的行为,即亲社会行为,儿童可以获得丰富的认知刺激,从而防止环境对学业成绩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亲社会行为可能通过获得学习机会的行为来保护儿童的积极发展。


第二,当儿童帮助他人时,就培养了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并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可以缓冲环境的压力。具体而言,经常帮助他人的儿童,除了可以获得来自被帮助者或同伴的支持外,也能获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社会支持,这反过来就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和情感健康,进而促进学业成绩提高。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


1. 绝不应该认为生活在不良环境中的孩子就不可能获得学业成功。环境可能不容易改变,但行为却可以改变,表现更多亲社会行为的孩子有望取得学业成功;


2. 发展亲社会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社区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并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练习亲社会行为的机会;


3. 成人应该身体力行,为孩子们做好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4. 应重视并大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可在特定区域,例如较贫困的地区推广亲社会行为培养课程。


5. 要消除贫困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是给他们提供物质方面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这才是真正的赋能。


参考文献:

Armstrong‐Carter, E., Miller, J. G., Hill, L. J., & Domingue, B. W. (2021). Young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Protects Against Academic Risk in Neighborhoods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Child Development.

 Doi: 10.1111/cdev.13549

推文作者:彭重昊

插图:彭重昊

编辑:彭重昊

排版:彭重昊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亲社会实验室 | 嫉妒与团队中的帮助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爱己及人,自我关怀促进青少年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发展

亲社会实验室 | 道德情境中的性别差异

亲社会实验室 | 5-6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和运用哪些情绪词汇?

亲社会实验室 | 人们会更多帮助高权力者吗?

亲社会实验室 | 2020年度推文回顾

科研成果 | 青少年的生活目标与不道德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 | 怎样促进老年人的积极社会互动

亲社会实验室 | 第三届亲社会行为传递研讨会圆满召开

亲社会实验室 | 相同的经历就能让你感同身受吗?

亲社会实验室 | 你所不知的“感谢”

亲社会实验室 | 业精于“嬉”:用好游戏“双刃剑”

文献选读 | 为什么我做好事却被讨厌

科研成果 | 早年生活压力与成年后决策偏好的关系

文献选读 | 人在做好事的时候,生理指标会有变化吗?

文献选读 | 幼儿会伪善吗?

科研成果 | 素旅行,蔬食与山水间的体验

科研成果 | 拥有充盈“自我”的人为什么可以减少不道德行为

热点评论 | 怎样的家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献选读 | 诚实与伪善:人们为什么更厌恶“伪君子”?

文献选读 | 人以群分: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热点评论 | 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是家庭教育的新任务

文献选读 |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

热点评论 | 如何告别僵硬的母子关系?

热点评论 | 幼儿入园“长假后遗症”怎么破

文献选读 | 人们为什么会“路见不平一声吼”?

好书推荐 | 群际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热点评论 | 爱心·信心·同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传递

科研成果 | 人们如何看待社会公平?来自社会阶层的视角

文献选读 | 智能手机,要说爱你不容易

热点评论 | 面对疫情,怎样把控自己的情绪

文献选读 | 挑食忌口影响社会生活吗?

热点评论 | 饮食·反思·关爱

热点评论 | 家校联合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和健康心理,反对校园暴力

2019年度推文回顾 | 一路走来,感恩有你

文献选读 | 从艾莎风潮看幼儿性别发展

文献选读 | 女性为什么喜欢八卦?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