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报道|北京“老字号”商圈相继转型,这给当地零售业带来什么启示?(下)

yalta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2-04-24


之所以蕴含浓厚集体记忆的在地文化,成为北京诸多“老字号”商圈转型时着重考量的要素,与中国当前人口发展现状息息相关。

 

1969 年北京东安市场更名为东风市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重要的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以人口老龄化为核心的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人口素质(即国民受教育程度)迎来大幅改善。

 

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0-14 周岁与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 15-64 周岁人口数之比)从 1982 年的 62.6%下降到 2010 年的 34.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为 45.9%,与 2010 年相比,增长了 11.7 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60 后”群体步入退休年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也将明显加快,到 2030 年占比预计达到 25%左右。其中,北京市 60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目前已达 19.6%,其中,6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到 13.3%。


中国多个省份 60 岁以上人口超 20%

此外,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人口素质也迎来大幅改善。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 2.67%,与 2010 年相比,下降了 1.41 个百分点;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 8930 人上升为 15467 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14032 人上升为 15088 人,这表明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文化政治中心的北京,在“每 10 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名中均位列首位。

 


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这对零售业来说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满足更多年龄层的消费习惯和购物场景需求;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改善,也促使零售业亟待满足消费需求以外的文化诉求。这就为零售版图的演变、商圈转型提供了启示。


大栅栏商业街


西单、王府井、大栅栏等汇聚传统民俗文化的“老字号”地标商圈,也便得以体现它们的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在地性优势。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北京的消费群体来说,正如文章上篇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设计师刘治治提到的“一段时间内所蕴含的浓厚集体记忆”,深植于他们对现代零售场景的期待中。

 


除了西单劝业场、五道口服装城等传统百货,还有始建于 1903 年、北京市最早出现的百货商场东安市场,1955 年 9 月 25 日开业的北京市百货大楼,1930 年由加拿大归侨黄树滉在西单创建的“厚德商场”,其先后又与福寿、益德、临时、惠德、福德五个商场统称为西单商场......北京零售版图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方面阶段性承载着不同时代的集体记忆,另一方面北京初代商业格局的形成使国营商业力量愈发蓬勃、中国本土市场逐步稳定。


50 年代北京市百货大楼外景

 

自 90 年代初期开始,北京乃至中国零售版图便开始出现进阶性演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人开始关注到中国零售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和机会,开始了中国购物中心的主动尝试。其中,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商城率先导入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理念。

 


2000 年到 2010 年间得益于中国零售业和房地产业进一步交融、房地产在全国的火爆发展,对购物中心的开发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 2004 年到 2008 年间众多的投资商投入到购物中心的开发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造 Mall”运动。翠微集团旗下高端奢侈品商场翠微广场购物中心便是在这个时候成立。

 

北京 SKP

此后年轻化消费活力大举推动了商业零售的现代化进程,国内外高端奢侈品百货不断入驻、电商平台等新零售模式促使新兴购物中心和商圈以线上线下联动、社交零售的个性化概念横空出世。就如新光天地从 SKP 到 SKP-S 的转型;又或是融合设计、艺术、文化、体育等社群化特色的地标商圈,如三里屯、华熙 Live 等,共同形成了当下“多足鼎立”北京零售版图。

 

经历了最初的探索和全国性开发热潮后,投资商和开发商逐渐回归理性,同时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国民受教育程度改善等人口发展变化,中国本土商业零售在重视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蕴含浓厚集体记忆的地标商圈的在地性文化优势,驱动北京西单更新场等诸多“老字号”商圈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转型,以此来满足当下更广泛年龄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多元化生活节奏。

 

针对以上人口发展变化和经济趋势所呈现出的转型需求,众多品牌在经营理念中也作出了回应,并且已不局限于北京。越来越多品牌愿意跳脱出数字化、年轻化营销趋势,以慢节奏生活理念的介入来影响当下消费者,与之产生共鸣。

 

「上下茶事」


坐落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精品店的「上下茶事」,是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的餐饮体验项目。「上下茶事」冲破茶饮的传统印象,以分子料理的理念推出一系列“鸡尾茶”概念性茶饮,延续「上下」与茶的故事,为其增添了趣意灵魂、五行属性等文化氛围。由知名设计师蒋友柏操刀设计,为传统茶室空间带来玩趣和科技感,以此来适应贴近现代生活习惯。

 

在 5 月 14 日于北京国贸商城呈现的限时体验店中, 「上下」在展示春夏新款成衣、“揽月”经典系列手袋等皮具、珠宝配饰、家具及家居用品同时,也设置了由天然普洱茶砖塑造的茶空间。

 

去年年初,中国第一家奢侈品牌上海滩 Shanghai Tang 旗下中国风餐厅在北京国贸商城揭幕,在此之前品牌在上海已陆续开出多家店铺,从装潢设计到各色菜式,餐厅延续了自身的中国风定位,通过餐饮业的跨界表现出不同节奏的城市生活。

 

上海滩 Shanghai Tang 旗下中国风餐厅


前不久,由 Gildas Loaëc 与 Masaya Kuroki 联合创立的生活方式品牌 Maison Kitsuné 中国内地的第二家店铺,于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开业,总占地 320 平方米,延续将生活方式融入零售空间的主张,店铺同时设有 Café Kitsuné 咖啡厅与 Maison Kitsuné 精品店。创始人 Loaëc 和 Kuroki 表示:“品牌的时尚、音乐和咖啡这三个部分不是彼此营销的借口。它们可以相互穿插联系,但大部分时候是独立存在的。Kitsuné 是传播生活艺术理念,反映每个人独特生活方式的地方。”此外,Louis Vuitton、Dior、Fendi、Tiffany 等国际奢侈品牌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也分别尝试跨界咖啡馆等生活方式业务。


 Louis Vuitton 咖啡馆


通过诸多地标商圈的相继转型和品牌零售业务跨界尝试,当我们再谈论起商业零售时,已不单一围绕着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目的,而是通过紧抓地标商圈的在地性文化优势,提高更多年龄阶层、社会阶层消费群体的线下零售体验感。


同时随着商圈经济与购物中心发展日趋理性,未来不论是新兴购物中心还是“老字号”商圈转型也将获得更多启示,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经济实力。WWD



撰文 yalta
责任编辑 Gibberish
图片来源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