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W VISION OF DESIGN 新•生 | 作为时代的源泉,来自青年群体眼中的“新生”与“新声”

时尚内容中心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4-08-29



谈及“新生”,总绕不开每一段历史、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行业中的年轻群体——青年创意世代,他们是“新”的开创者、推动者,也是承前启后的展望者、传承者。


近年来,各行各业发生巨大改变,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着无限的机会和能量,静待薄发。在这样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时期,WWD CHINA 联合 Z By Hardcandy 硬糖青春与无数有志、有信仰、创新、优秀的“新生”力量同行,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可能性与爆发力。





青年群体确实是“传承与未来”的代名词,我们持续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太多东西:他们将“传承”作为时代责任,为未来积极创新,唤起无数启迪。


在 WWD CHINA 年度专题《NEW VISION OF DESIGN 新·生》中,我们与青年群体代表、Z By Hardcandy 硬糖青春 CORE CLUB 成员直林、D1mension7 的丁茹钰&韩嫣&刘小娇、池绿山、王偲丞、 MORPHO STUDIO 主理人 Jasmine Gu、沙玛尤尤一起探讨了有关“传承与未来”的话题。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从事不同的行业,身担“传承与未来”。











“新生”有多重含义,它指刚出生的新生命,也指初学的儒生,也指思想在现有阶段突破陈旧规则的束缚。“年轻”是“新生”,青年群体的想法和见解,更是在不同时代创造“新生”的单元与源泉。


王偲丞认为,“新生”是世界的新陈代谢,是遵循时代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代际之间的更新,就像  Jasmine Gu 提到的,在历史的经验中,当人们的情绪和需求被压抑时,就会有改革者提出新的想法,去推动社会或产业向着更开放美好的方向发展。D1mension7 认为“新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用全新的视角呈现先锋的艺术形式。在新生的艺术诞生之时,一定是突破了之前的认知和框架。



池绿山则从“继承”的角度解读,他说:“我认为的‘新生’反而不是完全跳脱某种‘旧’的框架而产生的一些全然不同的事物,更多的应该是继承了已有的 例如技艺、精神、图像等,在这些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有意思的、被更多的人欣然接受、认同的事物,就是某个‘新生’的出现。”传承好的精神、技艺,摒弃守旧的、有阻碍性的,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再被大众检视与认可,最后完成“新生”的脱胎。


在时尚产业中,有着无数如上述所提到的“新生”出现的空前瞬间,带来新的风格、新的思想、新的时代风貌。在年轻群体对“新生”时刻的认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无数基于“传承”而指向“未来”的经典瞬间。

1920 年代,Coco Chanel 所引领的“新女性”崛起,女性精神的觉醒带来了服饰、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二战后,当时欧洲女士们的着装仍然保持着男性化的廓形,直到 1947 年 Dior 先生带着他的 New Look 一洗过去的严肃,为时尚界带来浪漫的新生。



上世纪末,Maison Martin Margiela、Alexander McQueen 这种具有反叛精神的设计师品牌诞生。以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为例,他在曾于 90 年代在巴黎郊外废弃操场举行大秀,台下有时尚编辑、买手,还有附近的北非社区居民,孩子们可以跑到秀场上奔跑玩耍,令这场大秀成为了一场平等个体间的狂欢。

近年来,大批中国设计师也在世界时装周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时尚界的年轻力量,推动了从“Made in China”到 “Designed in China”的认知转变。Private Policy 以环保理念和青年精神为创作母题;Caroline Hu以油画笔触般的手工褶皱工艺描绘浪漫敏感的不确定性;RUI 成为第一个获得 LVMH Karl Lagerfeld Prize 的中国设计师、以针织为媒介,书写自我认同。

“新生”不局限于最近的,刚发生的,也不局限于年轻人正在做的,只是这一切和年轻一代息息相关。就像沙玛尤尤所说的,“新生”其实是一种思维。就她所专注的非遗领域,“新生”这件事的意义在于:让非遗走出“深闺”,让非遗穿上身,让非遗走出去。被“看见”,被接纳,被传播,最后形成一种民族自信。


在元宇宙科科技领域的 Morpho 也拥有类似观点,他举例虚拟时尚这个产业的诞生就是时尚与设计领域的“新生”:它不仅是时尚产业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更可能影响着人们未来的数字生活方式,结合新科技进入每一个人的日常,帮助人们拓宽对于生活和时尚可能性的思考。专注于可持续艺术创作的王偲丞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可持续“新生”所带来的行业思维转变,像是在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表达方式以及叙述的主题都发生着新的变化。


“新生” 其实并不局限于“Newly”,“老人有老人的智慧,孩童有孩童的机敏” “新生”从来不局限于任何一代人,在每一代、每一个年龄层次势必都会有“新生”的可能性。“新生”属于有勇气、有格局、有行动力的人,与人的特质相关,与年龄无关。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在文化发展的轨迹上,每一次的“新生”出现,都是振奋人心的承启转接,在传承一部分经典的同时,塑造着未来又一个新的经典。


池绿山提出,很多人在看待“新生”时会认为,完全诞生一个新奇的、从来没见过的想法或事件才能被称之为“新”或是“创新”。但事实是,在很多的设计、艺术上都有着许多经典的影子,排除有目的性与过度的抄袭,这是否有悖于自己“原创者”的头衔呢?Jasmine Gu 认为,“新生”的发明也是基于过去的学习、历史的规律、时代的发展。没有凭空出现的创意,但是之所以能成为“新生”,就意味着它相对历史做出了超越。沙玛尤尤则对此有着更加诗意的解读:“往昔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经典和新生,并不是敌对状态。它们在时光行程中互相辨认,以美为最后的依归。”


池绿山也说,只要我们抱着谦卑、真诚的心态去对待经典、对待自己的作品,慢慢打磨与融炼,“新生”总会出现。就像中国的水墨画,我们要观看、临摹多少次经典的作品,才能领悟其中墨色的挥洒,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灵动的水墨图形。


那么,历史究竟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新生”?每个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的人,有着不同的体悟。


对于一直在做中式数字艺术的 D1mension7 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就是非常珍贵的宝藏,是从美学层面、文化根基等等多个方面给 D1mension7 带来帮助和启示的内容。


设计师出身的直林,则着迷于榫卯结构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法,他的很多艺术作品当中也存在一些榫卯结构的运用。池绿山认为,历史能为“新生”带来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可以是图案纹饰,或是精神内核,也可以是技艺文字,兼容并包也是“新生”这种思维所带来的珍贵财产。


每一个代际都有每一个代际的“新生”,每一个领域中的“初代、当代、新生代”三代中坚力量,都在“看过去,思当下,向未来。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不可否认,站在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生”层出不穷。在“传承”与“未来”之间, 我们期盼着新的经典诞生,引领后来的“新生”。但“新生”若要成为经典,总是面临着无数挑战,那么“新生”需要怎样的特质和意识才能成为经典?


沙玛尤尤将这个问题转化成“如何让产品成为经典”。她认为这一定是一个“扎进去再冒出来”的过程,需要耐心也很漫长。能够成为经典的产品一定有责任的设计,是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设计。“我通常把我所做的事比做是盖房子。我始终觉得打地基是盖房子最重要的一步,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去打地基,地基稳了,你才能将房子盖好盖漂亮。而不是一来只想着怎么装修漂亮,否则再好的‘新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在输出的层面上关注你的受众与时代的发展表现,而在内里不断建立坚固的精神核心,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想表达什么,为你的品牌注入特别的精神血液,这是池绿山心中对成就“经典”的信念。


D1mension7 和 Jasmine Gu 则更注重对“新生”的全方位打造。D1mension7 提出,当下的时代,每天都会产生无数新的艺术、新的创作,如果只是追赶时代的某个流行风潮而产出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强大的内核做支撑的,因为这样的“新生”没有形成坚固且不可替代的品牌唯一性。Jasmine Gu 认为,要想让“新生”成为经典,需要品牌意识、互联网营销意识,和宏观的时间意识。品牌决定了产品的调性、身份、审美,独一无二;好的营销和运营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提升传播率与影响力;以宏观的时间视角去创作能让产品不囿于潮流,在时间的沉淀中历久弥新,成为不败的经典。


面对 2023 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全新的起点,“新生”既面对严峻挑战,也拥有着无限机遇。沙玛尤尤认为,“新生”在当下所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较高的教育成本。人们接受“新生”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但这不是坏事,中国文化的创造力体现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连接的能力上,在创新中传承,在发展中保护,这无疑也是一个高门槛的事,同时也充满机遇。


池绿山则认为在大环境变得日渐浮躁的情况下,“新生”还会面临经济、社会、大众的审美变化等挑战、以他所处的艺术、设计行业举例,AI(人工智能)的介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AI 的流行看似让艺术和设计的门槛降低,似乎只要会使用 Midjourney 人人都是艺术家与设计师。但事实是,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自我精神内核的表达是更重要的,设计师则更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这是 AI 做不到的。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 AI 工具来提高产出效率。“所以我觉得机遇一定暗藏在挑战中,我们需要应对挑战,才会迎来‘新生’。”


Jasmine Gu 也有着相同观点,2023 年伊始,生成式 AI 技术席卷全球。无论是文字版的 ChatGPT,还是视觉形式的 SD 或 Midjourney,都代表着科技的“新生”。在新技术激励人心的同时,当下的 AIGC 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争议,比如监管与配套法律的不规范使得很多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不能受到保护。但 AI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用,以及开发者如何筛选投喂内容。3D 软件的发展与多样化赋予了我们丰富的创作可能性,而 AI 的加持更提升了过程的效率与趣味性。当 AR 眼镜普及的时候,混合与虚拟现实的元宇宙时刻便会到来,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D1mension7 以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举例,认为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了个人相对公平的曝光机会和更多能展示自己作品的渠道,令“机遇”更加亲民化,让每个艺术创作者都更有机会去触碰。但同时这也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如何海量的创意新生作品中脱颖而出,也成了更多艺术工作者应该去深思的问题。


“新生”往往和年轻一代联系在一起,青年群体是“传承”与“未来”的执行者。直林说:“传统就像固有板块,受到挤压分裂,新生就像从缝隙生长出的那部分。”每一个“新生”的诞生,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而这些历练也成就了未来的“经典”。而未来,在每一个拥有“新生”之心的人的步伐中WWD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WWD 国际时尚特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