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先生今年1月19日独自回中国跟父母过年,刚落地,关于新冠病毒流行的消息就在国内传播开来。SARS那年我跟老大在国内,我先生在美国,那年春节他也回中国探亲。
我公公是广州南方医院的医生和当时第一军医大(现已军转民为南方医科大)的教授,他们家住在医院和医大的家属楼里。我和我家老大2002-2004回国两年,住在公婆家。当时南方医院也收治了不少病人。SARS从2002年11月在广东发生第一例,到第二年7月世卫解除最后一个疫区台湾,共有28个国家的8096人得病,774人死亡,死亡率9.6%(世卫数据)。SARS过后,很多医务和疾控人员觉得SARS作为流行病,都不算最严重的,远比不上一般流感病毒的发病率和导致的死亡人数。但是SARS确实是一个新病毒,而且导致的死亡人员不分青壮老幼,这跟一般流感不同。根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SARS当年并未进入流行病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前十位。但是当时因为初期有隐瞒的情况,导致媒体反弹式的信息爆发和群众大面积的恐慌。今年的新冠病毒从去年十二月爆发,至今共有26个国家14,557例,死亡305例,死亡率2.09%,美国确诊8例(世卫2月2日数据)。从新冠病毒流行的舆情来看,03年的SARS是相当幸运的,因为没有社交媒体。我们即使在广州,能看到的最频繁的也只是香港电视新闻持续跟踪淘大花园的疫情。这次的新冠病毒给社交媒体特别是微信制造了一场全民信息盛宴。这场盛宴中的赢家和输家是谁?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不知道他们消费的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或者他们传递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也就是随便一传,不会往心里去,也不会因为某条谣传或待确定的信息做出不智的选择。但是每个人摄入的信息是他们大脑的一部分,众人摄入的信息是一个社会的综合大脑,对整个社会决策和选择有巨大的影响。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是输家。作为一个在北美中西部城市生活的华人,你肯定会问,为什么我是输家?首先,我先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回国过年去了。他先到了广州父母家,本来还想去探望我在无锡的父母,但是因为旅行情况比较严峻,选择了提早回美。他在广州的一个星期基本就在家,家人都很健康,他从回去到现在也都很健康。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选择了让他自我隔离。本来我和我家儿子准备搬去朋友家住,这样就彻底干净了。但是考虑到我们还要持续日常的生活,包括我的工作,我家儿子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把东西搬全了真不容易。而且我们本来说好的是去两个朋友家各住一周,结果有个朋友的儿子得了流感,不方便接待了。我也咨询了很多从事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朋友,他们都觉得我搬出去完全小题大作,没有必要,在家自我隔离就好。于是,先生回家的那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各开了一辆车去机场接他。看到他之后,我下车坐上朋友的车,然后各自回家。我们家一楼后面加盖了一个阳光房和主卧,阳光房有侧门可以进出,原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来探亲的父母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这次派上了隔离的用场。我和儿子用前门和车库门以及二楼,他回到家进屋之前用酒精喷雾把行李和自己喷了一遍,我们在一楼没有共同活动区域,我给先生传递东西都戴了一次性手套。在我先生回来之前,我做义工服务的中文学校董事会和校务会在微信、电话上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讨论:春节联欢要不要取消?未来几周是否要停课?于此同时,中文学校的大群炸开了锅。各种传言,猜想,闲聊排山倒海,完全失序。因为董事会和校务会没有马上达成一致意见并发出通知,有的家长甚至开始人身攻击,骂出来当义工的都是为了当官,事到临头不管孩子死活。为了息事宁人,中文学校把春节联欢取消了。那时候,美国只有一例确诊的新冠病人。然后,我在本地某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微信官方平台看到了一个吓人的通告。题目是“X大发现新冠疑似病例?”打开文章发现内容非常令人迷惑,看了不知道应该下是否有或没有疑似案例的结论。因为没有听到任何官方(疾控中心和大学)通报或媒体报道,我打电话问了他们学生会的一个负责人。他说,我们这样做为了辟谣,因为中国留学生中这个传言已经炸开了锅。我说你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是什么?他说,我们至今掌握的最详细的信息是一个同学听另外一个同学听另外一个同学说有个同学从武汉回来,发烧几天没去看。我问他这四个同学里有一个是有名字的吗?没有一个名字,但是他们正在积极寻找那位同学。我不知道怎么找一个没有名字的人。没有名字是典型的谣言特征,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遵循美国疾控中心和学校的关于此类信息发布的程序和指令,在没有传讯技巧的情况下,说是为了抑制谣言,事实上却给了一个传言正名的平台。这是一个有几千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在我的劝阻下,他们把标题改了,但是正文仍然是X大有一个疑似病例,目前学生会正在找这位同学,大家不要恐慌。这样的宣传效果是什么,大家不得而知。先生回来以后,我告诉老板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接送孩子一切活动,所以我上下班时间在未来两周可能不会很规律。他说没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问问人事部关于从中国返美人员和家属的有关规定。人事部副总裁说,正好我们有几个昨天从上海回来的同事,大家都挺健康,没有症状,在征求了疾控中心建议之后,第二天就让他们正常上班和见客人了。这是在世卫宣布新冠为全球突发事件前两天。遵守程序和规则是疾控和管理突发事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既定程序和规则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它是由专业人士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得出的最好的应对方式。当一栋大楼失火的时候,我们只能按照火警演练程序来做,而不是各自挥舞着双手尖叫着找逃跑路线,制造混乱恐慌。恐慌只会降低所有人得救的机会。虽然一直在谨慎理性的对待这个事件,但是我们忽略的一个环节是我家老二。爸爸回来以后,跟老二根本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在同一空间出现过。但是我在跟外面的人和组织做沟通的时候,忘了跟儿子做沟通梳理。中文学校的董事会会议,跟其他人就此事的沟通很多我都是放在手机扬声器上进行的。他听到了很多讨论,而且也知道我们做了很多决定,取消春节联欢,停课等等。他老说,为什么要停,多愚蠢啊,我们在美国。在学校,也有同学跟他开玩笑,说他和他的另外一个中国同学应该被隔离,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虽然表面上他没什么,可是心里却有很多惧怕。结果是,昨天他感觉不舒服,去了学校的医务室,告诉护士说他也许得了他爸爸从中国带回来的新冠病毒。护士非常有知识和专业,听了他描述他爸爸的自我隔离后,觉得他没有可能得这个病毒,给他量了体温,检查了,都没事,告诉他得流感的机会比他得新冠的可能要大很多很多,然后送他回课堂上课。之后,护士给我打了电话。当她一开口就说老二告诉她他可能得了爸爸带回家的新冠病毒时,有人可以想象一下我的心情吗?当时是一身冷汗,觉得自己就要晕倒,感觉自己也真的传染了病毒。需要感谢的是美国学校是有程序的,没有人跳起来要把学校关了。其实,儿子是真的病了。昨天回来以后就说头疼,嗓子疼,然后吃完晚饭就睡觉了。今天早上起来,还是不舒服。一量体温,39度。我有些紧张,如果我们要去看医生,我必须得报告我先生从中国刚回来的情况。现在CDC的指引是非武汉地区返美人员自动隔离两周,我们在没有这个规定之前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家里其他有人病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要做检测,并在检测同时把我们都强制隔离了。我问了一下我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朋友的意见,她说你不要慌,首先,你先生不是健康的吗?你们怎么有可能从健康的人身上得到病毒吗?我回答说好像有些人是没有症状的。她说是没错,但是你们跟你先生的隔离状况应该没有可能传染到你们。你就按平常看病的程序去看,如实回答问题就好。因为是星期六,医生诊所没有空位,我们去了儿童医院的急诊。我告诉了前台我家先生刚从中国回来,她们让我和孩子都戴上了口罩。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后,老二确诊得了B类流感。他其实今年是打了流感疫苗的,但是医生说B类流感是变异或新流感病毒,疫苗没用,但是对恢复还是有一定帮助。我把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担心和儿子在学校的遭遇都讲给医生听了,她对老二说,你得那个病毒的几率比流感小太多太多了,而且流感今年在美国已经杀死7千多人,还有很多孩子。她说完出门,然后又迅速跑回来,对老二说,你是得了流感,但是也不要害怕,我刚才讲的流感杀死很多人的事儿没有吓坏你吧。你是一个平时挺健康的孩子,不用担心。我这是顾了这头,忘了那头。其实老二跟我一样,听说得了流感,不知道有多开心。在这个环境中,居然有我们这样为得了流感而大舒一口气的。乱象丛生之时,稳如泰山真实不易。家里有返美亲人的家庭,记得跟孩子们沟通一下。这场信息狂潮当然不只是谣言和传言,有很多正当渠道的真消息,甚至学术信息,只是这些消息不好消化,解读偏离就让人引起很多遐想和猜测。美国著名的冷泉港实验室运营的预印本网站bioRxiv.org主要登载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生物类论文,它的主要作用是个生物类信息资料库,跟同行交流发现,每篇文章下面有公开的评论区。1月26日,同济大学左为实验室在这个网站上登载了一篇文章,用8个样本 (其中只有一个是男性亚裔样本,其他均为黑人和白人样本)的单细胞测序结果对新冠病毒的受体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人体肺脏内每一个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个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现有药物干预阻断病毒感染的讨论,但是它附带说发现这个男性亚裔的标本在ACE2上面的表达大大超过其他族裔的。第一次有朋友跟我提起这个发现时,我的印象是大家认为亚裔男性更容易得这个病毒。但是,这个实验总共有8个样本,只有一例亚裔男性样本,而且作者也确实说这个完全不是结论。这个结论需要大规模样本测试之后才有确认。我自己不是搞生物研究的,所以就这篇文章请教了搞生物研究非常出色的一位好朋友。她说:“无论是群体研究还是个案研究,研究结论都会说清楚是证明了什么,还是提示了什么。本文作者只写了提示了什么,这个提示需要进一步证明。本文重要的结论是易感的细胞类型及其表达谱的发现,将为研究病毒入侵和繁殖机制,找诊疗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至于亚裔之说只是个很小的提示。”但是,外面传播的中文文章很多把亚裔提示作为一个热点来讲,结果可想而知。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在此,不要错过评论区: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6.919985v1另外有一个朋友几天后分享了同一网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是一帮印度科研人员写的。文章标题就很危言耸听,说新冠病毒的蛋白中独特插入片段与艾滋病毒HIV-1 gp120和Gag异常相似。我先自己看了一下文章和评论区,评论区一堆扔砖头的,包括对题目“夸张不科学严谨的表达 ”的抗议,以及诸多科研人员在其他冠状病毒和蝙蝠中发现的同类完全一样的插入片段。结论是这个插入片段没有那么独特,或只跟HIV病毒类似。我还是跟我的两位从事科研的朋友交流了这篇文章。其中一位美国朋友说,这些文章不是给非从业人员读的,他们没有这个专业背景,而且他们的想象力对解读这些文章没有好处。帮我解读了第一篇文章的朋友说:“科学研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物理学的蓬勃发展,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发展都是一群执着、特别爱钻研问题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做出来的,不少是贵族 — 科学是有门槛的。到我们现在,科学什么人都在做,只要有工具就号称为科学家,给科学带入了太多的各形各色的人、欲望、目的。没有高门坎,科学已不是科学。现代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物学的发展,这使得我们在面对生物这个最琢磨不定的东西的时候,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在盲人摸象。老祖宗用手去感觉,只知道大象是一堵墙,我们现在有显微镜、超声核磁等武器,我们能晓得墙那边还有很多东西摆在那里,于是很多人开始想象,推测,给出一些能让自己被其他人青睐的观点。但悲哀的是,我们大多数被这些跳在前面的人蒙蔽,且不知我们观察点还是大象的皮上我们能触及的一个部位,只是看到里面的东西更多,逻辑更难推断,还是不晓得大象是啥,任由各种持有目的的人摆布。” 引用这篇文章的微信流传中文信息有人为插入生物战阴谋论等等解读,而且据说还都是专家评论。文章作者出来辟谣,说这个文章不支持任何阴谋论。之后因为出来驳斥和提供证据的科研人员太多,作者们决定把文章撤离。但是英文原文仍然在此,绝对不要错过评论区: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30.927871v1需要提一下的是,我们在美国的华人,要知道我们真的生活在美国,美国在治理上是一个相对有系统和规则的国家。另外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孩子跟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体验和对事物的看法很不一样。即使我们生活在小圈子里,我们没有人是完全孤立的,我们的言行都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印象(我们如果选择孤立也会给人一个印象)。这次新冠舆情中呈现的有一个现象是在北美的华人不欢迎从中国来的访客,或者有近期回国人员的家庭承受来自社区的巨大压力。我们的恐慌也给社区外的一些人造成了某种印象,最近听说好几个美国同事调侃华人的例子:有人说我听说你们社区什么活动都取消了,我以为你们都躲起来了,不来上班了;有人需要更换工卡,被调侃说你的工卡是否染上了新冠病毒。如果我们还在为被视为异族而不忿,那么我们首先不要把自己圈起来吧。最后分享一下跟我一起解读很多信息的一位朋友的发言:“我这几天内心深深为这次疫情感到难过。进化学家曾说过人能在万物中胜出是因为人有好奇心、语言的煽动性、想象力和贪婪等特质。这次我觉得在这个国家间、种族间、个人间都缺乏信任的体系里面,在这次病毒侵袭人类的时候,人类的这些“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和病毒一样危害传播,可能危害比病毒本身还厉害千万倍。”我们人类自己可以控制一下传播自己的“特质”吗?
【编者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关于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
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是APAPA Ohio在俄亥俄华人协会(OCAA)的支持下办的公众号,旨在为俄亥俄的亚裔群体、尤其是华人群体提供一个分享、交流、互助的平台,宣传APAPA Ohio 、OCAA和其他亚裔团体的活动,促进亚裔社区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体育、艺术、教育、法律等的了解。APAPA的全名是Asian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Public Affairs Association (美国亚太联盟),是在美国联邦政府注册的501(c)(3)非营利组织。网址:APAP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