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做科普|《军民大生产》——“自己动手么嗬咳,丰衣足食么嗬咳”

张雪晴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 2023-03-13

温歌词

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咳

自己动手么嗬咳

丰衣足食么嗬咳

加紧生产 西里里里 擦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由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创作的,他于1902年出生在河北省定县,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年轻时候的张寒晖


张寒晖出生在一个战争纷飞的年代,这似乎就暗示了他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为了能让革命思想在中国大地上扎下根、开出花,张寒晖选择以歌为武器,鼓舞群众投身到抗战中去。同时,张寒晖从实际出发,多次前往农村进行采风、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百姓们的生活与想法。以此为基础,张寒晖创作出《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名曲,歌曲旋律琅琅上口,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引人深思。


歌曲《军民大生产》的创作十分凑巧——1943年的冬天,张寒晖照例前往中国农村地区进行采风,当他来到华池县一带时,碰巧听到一名村姑磨面时哼唱的《推炒面》小调。这令张寒晖大受启发,在回去的路上,他便以此为基调,加入当地特色的吆喝小调——叫号子,运用口语化、方言化的形式创作了著名歌曲《军民大生产》。


然而,艺术家的命运似乎总是颇为坎坷。张寒晖因忘我地投入创作患上了感染性肺气肿,最终积劳成疾,不幸于1946年长辞于世。令人钦佩的是,尽管青霉素(可以用来治疗感染性肺气肿)在1945年投入生产,但因物资极度匮乏,张寒晖未能用上,他却无丝毫怨言。

学知识

自己动手么嗬咳,丰衣足食么嗬咳。从这句热情洋溢的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时军民搞生产时的轰轰烈烈。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应对愈发危急的局势,国共两党决定展开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御外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将侵略重点转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正面战场压力渐缓。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改变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受此影响,国民党政府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政策,前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在边区运输物资的路口严防死守,设下关卡。既不允许粮食、棉花、药品等物资流入边区,也不允许边区的农副产品向外输出。    


为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陕甘宁边区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方针,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自救运动。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因受到国民党的严密监视,张寒晖被调往陕甘宁根据地关中分区,后任文协秘书长。即便事物繁杂,张寒晖也坚持走到人民大众中去,因为他坚信,只有切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歌曲才能够真正地起到鼓舞作用。


一日,他同往常一样在外采风,看到了军民们正同心协力地从事着生产活动。军民们辛勤劳作时口中的吆喝声、农具耕耘时的碰撞声、磨面时的沙沙声、驴子拉磨时的踢踏声混杂在一起,带给他无限的遐思。受此启发,他以华池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融入独具当地特色的“叫号子”,由此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边区十唱》(后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张寒晖创作出的《军民大生产》,不仅内容通俗易懂、调子琅琅上口,还融入了“嗬咳”、“嗦啰啰啰太”等语气词,增强了歌曲的渲染力,极易引发情感共鸣,直白地表现出大生产时期军民澎湃的激情以及绝不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所打败的决心。

走四方

《边区十唱》刚被创作出来,就在陕甘宁边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每一名听到这首歌曲的老百姓都为之鼓舞、为之振奋,他们哼着调子、打着拍子、叫着号子,继续奋力搞生产,朝着打破封锁、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这场大生产活动,不仅缓解了军民的供需矛盾,也为共产党后续长期抗战给以支持。

歌曲《军民大生产》概述图


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创作并举办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大型歌舞表演作品,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走过的曲折斗争史,可谓是一部集新中国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经典作品。而张寒晖创作的《边区十唱》便被选入其中,段落精简为5段,正式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作总结

一辈辈中国人的浴血奋战、砥砺前行,才换来如今中国取得的种种伟大成就。我们应明白: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握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代代相传的接力棒,凝聚起投身新时代中国梦伟大实践的磅礴力量。


前人如是,吾辈更如是!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投稿详情

作者: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张雪晴

指导老师:

中南大学 徐海教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微信平台,旨在为大众传播权威的科学知识。

欢迎广大科普爱好者投稿,投稿邮箱:hnkpzx@126.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