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个比花园更美的海绵公园,它是…
↑关注“怡境生态”,了解更多海绵城市资讯↑
项目名称:飞来峡水利基地中心湖区海绵景观改造设计
项目坐标:广东清远.飞来峡
项目类型:海绵城市
用地面积:1.7公顷
项目时间:2018
业主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设计单位: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州市华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Part 1
国家级水利科学基地
飞来峡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飞来峡水利枢纽也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基地,在此建设的水利实验基地依托于飞来峡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成为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对解决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和航运等水利建设项目中的重大科技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飞来峡水利枢纽
心湖海绵公园坐落于国家级水利科学基地——飞来峡水利实验基地,是该基地内的核心公共空间,园区主要服务于基地内的生活和工作人员,设计师希望打造一个舒适亲切、自然可持续的生态公园,同时利用污水处理、水质监测、人工湿地等水利技术与海绵景观艺术的融合,实现对新型海绵公园建设的探索。
▲心湖效果图
Part 2
挑战
内忧——生活污水排放
心湖地势低洼,与外部的水渠连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排放口和雨水口汇聚于此,改造前,基地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采用简单的二级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基地心湖,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湖区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了园区生产生活人员的工作环境,流动水体也影响了外部水渠的水质。
▲改造前裸露的排水管
外患——雨水威胁
改造前的心湖周边雨水基本采用传统的快排模式,地面过度硬化,雨水携带大量面源污染物通过雨水渠直接汇入湖泊水体,导致暴雨期间湖泊水体浑浊、水质恶化,同时大量雨水资源溢流造成浪费。
▲改造前心湖现状
自然界中水陆交界地带是生物敏感带,为水生动物提供巢穴,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带,雨污水的管理不善导致驳岸土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单一的植被和岸线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生态性,隔绝了心湖与环境的对话。
▲改造前心湖现状
Part 3
策略
设计师在心湖海绵公园内规划了三大系统分别是雨水管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态修复系统,并融合了当今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用以解决园区内的雨水、污水和生态问题。
▲平面图
策略一:雨水管理系统
▲六大雨水管理措施
为了减少雨水径流直接排入心湖,在心湖西侧设置阶梯式景观型人工湿地,南侧设置强渗透生物碎石渠,北侧设置植物缓冲带,从源头对雨水进行滞留和净化,延迟雨水汇流,削减洪峰。
雨水经过初级净化后缓慢流入心湖,促进水体的流动,经心湖内的生物系统二次净化后排放至外部水渠。
▲心湖下游增设闸门,提升湖泊的调蓄容量
▲采用透水基质、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等材料,增强雨水下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阶梯式的护坡台阶设计碎拼形式的透水铺装及植草沟,对来自上坡的雨水进行滞留和净化
▲生态碎石渠,三层不同粒径的碎石对雨水进行净化,增加雨水的滞留时间
▲利用原来直接排放的雨水管设计潺潺幽静的跌级水景,净化滞留雨水的同时形成一处幽静的花园角落
策略二:污水处理系统
实验基地内日均人数在40人/天左右,高峰期可达80人/天,生态污水处理工程按满足高峰期需求设计,设计处理量13m3/天。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后进入净化槽,净化槽出水主要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再通过人工湿地强化处理后达到地表Ⅲ类水后流入心湖。
▲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新建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综合措施,大幅提升中心湖的自我水质净化能力
▲源头采用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串联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的优势,保证湿地出水达标。跌水式人工湿地工艺设计,增加了污水与水生植物的反应时间,营造水景观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岸线自然曲折的表流湿地对雨水收集、净化和湖区调蓄
▲心湖内设置人工浮岛,利用水生植物对湖水进行净化
策略三:生态修复系统
生物操纵技术:
心湖利用生物操纵技术修复水体,调节生态系统内营养级之间的关系,调整湖区内生物群落及生境,通过投放肉食性鱼类、投放微型浮游动物、水生植被管理等措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生长,改善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
生态驳岸:
公园内采用蜂巢护坡技术、心湖驳岸岸线优化等方式对驳岸进行处理,同时增加多处亲水空间,岸线周边增加湿地植物种植,以及增设生态岛,以增加植物净化水体功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生态驳岸充分保证了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水陆交界地带种满了水生植物,减小坡面和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实现多种生物共生共荣
▲亲水空间
▲蜂巢护坡技术加固了护坡的土体强度,减少雨水冲刷带来的土壤流失
乡土海绵植物:
心湖海绵公园全园种植了120余种低维护的乡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易管理的且具有景观效果的本土挺水植物,根据根系分布深浅及分布范围搭配种植美人蕉、芦苇、灯芯草、旱伞草、水葱、花叶芦竹、香蒲和菖蒲等。
▲跌水处种植睡莲、再力花、美人蕉、菖蒲
▲陆生植物种植多选用本土的观赏草,增加生态景观效果,同时降低维护的成本
▲碎石渠与护坡交界处种植多种低维护草本植物,如七彩马尾铁、肾蕨、万年麻、狼尾草等、蓝羊茅、黄金菊等,柔化了硬质边缘,同时兼顾净化溢流的雨水
▲鼠尾草柔化道路的硬质边界,自然生态
▲部分海绵植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