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鉴丨庞沄:疫情期间再涂鸦

庞沄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作者在陕北


庞沄,1952年生于北京,清华附中初68届毕业生。1969年到延安地区延川县关庄公社插队,1975年困退回京。1978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留校任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副教授。主编《守望记忆》《延川插队往事》《清华之子一一陈小悦》等图书,也是二十集电视剧《回首黄土地》的策划及责任编辑。


原题

疫情期间再涂鸦

 



作者 :庞沄


从小喜欢画画儿,从学龄前就开始涂鸦,无非是骑马打仗之类,不少男孩恐怕都有如此经历,不过总觉得比别人画的像。记得一次被母亲带到学校里,我在黑板上信手画了一匹大马,受到叔叔阿姨们的表扬,愈发自信和得意。直到见过父亲给我画的水彩画,两只小羊过独木桥和真假美猴王,才第一次感受到所谓艺术的魅力,才知道什么叫绘画。

这辈子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仅有的一点儿基础就是小学和一年中学的图画课。小学时曾和发小一起,自己搬个小马扎在清华园的工字厅门前画石狮,不管画得怎样,也算像模像样地写生过。中学时的美术老师吴承露可不简单(据说师从张大千),他培养出无数专业画家。我有幸还是班里的美术课代表,唯一的素描基础就是从吴老师那学来的。记得吴老师曾经让我们临摹过一张黄继光的素描,我后来画照片的自信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十年内乱”开始,涤荡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也终止了我的学画经历。逍遥时最早画领袖像,先画的是斯大林,那时觉得他好帅,后来画过一组木刻版的毛泽东画像,还把其改成剪纸剪出了一套(记得12张,非常精细,送给亲戚了)。大串联时我才13岁,在上海街头居然看到有人在用自画的领袖像换毛像章,那画儿画的不看发型根本不知道是谁,比我的水平差远了。于是小屁孩总算发现了阶级斗争新动向,马上写传单、印传单,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在上海街头塞传单,揭发这种既污损领袖又有投机倒把行为的坏人。逍遥后期开始给邻里发小画照片,不过很快就下乡了。

插队时自觉接受再教育,一门心思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哪有时间画画儿。1971年秋天我们户知青因流行黄疸肝炎全回城了,我虽也没能幸免但没任何不适,就留下来不上工只参与分粮食,期间也给老乡画过两幅画。

当知青时给凤凤画的像,除了头部,其他是想象中他推着电机,其实那时只有北京送的一台柴油机


那时是理想主义革命青年,甚至回京探亲最多就呆一个月。我曾经还心里埋怨过父亲,因为我们大白楼里住着许多清华建筑系画家,父亲知道我爱画画儿,也没给我找个老师好好学。


后来听发小说,在我插队探亲回京期间,曾约我一同去找附中吴老师继续学画,我当时着急回村没去!对此我竟没有印像了,可见当年自已还是以自我修行锻练为本(一路顺利入团入党为证),压根没动过为了学画"赖在城里吃闲饭"这根筋。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学画机会,这两个发小后来都成了专业画家,而我错过了这次机会,怨不得别人,每每想起还是有些遗憾的。

1975年插队因退回城后及上学期间画画儿最多,也仅是画照片而已,没有什么长进。

给大学同窗小胖子画的童年照


上大学期间得急性心肌炎住院,给实习医生画的像


2008年结束创业阶段的繁忙,开始有规律的朝9晚5上班日子,突然心血来潮想画油画儿!我除了学过两堂素描课,连一点儿绘画基础知识都没有,更别提色彩的运用和掌握了。现看了点简易教材,我就跑到美术馆对面的用品商店去了。可笑的是连该买什么都不知道,还得问营业员画人物该买什么样的笔和颜料,营业员可高兴来了个啥也不懂的客户,于是画架、画板、调色板、各种颜料、各种笔、刮刀、松节油、涮笔筒……基本上买全了,装了小夏利满满一车。两大一小画板,准备先用小的开始试画……


先用那块40x50cm的小画板开始第一张油画,也没有合适照片,就找了一张太太的室外照练手。真是无知无畏,室外照头像不大不说,还选了一张没层次且大部分脸部都是阴影的照片!后来才知道,阴影部分最容易画灰、画脏了!



第二张画用60x80cm的画板,找了个插队时的黑白照片,想自己试着凭记忆上色,结果画成了户县农民画。两张画下来浇自己一头冷水,从此那第三块画板留到了现在。

虽说自己对画油画儿没了信心,知青画家邢仪倒是当着插友子冀一通大赞,说我似乎有天赋出手不凡,子冀信以为真,多次敦促我拿起画笔继续画,可我自从母亲2009年病了以后也没了画画儿心思,再也没拿起画笔······

2015年女儿说想学电脑插画,做父亲的必须支持呀,顿时买了电脑数字绘图板,马上亲历亲为,先得在自己的电脑安装试画才好移交呀!数字板和笔专门配了绘图软件,软件还包括各种素材的图形包,主要为了画插图和动漫准备的。软件对于我这种画人像并没什么作用,因为其实还是在Photoshop基础上开发的。我索性直接用photoshop建一个新图形,直接用数字笔照着自己喜欢的照片画了一张。



按说鼠标也可以画画儿,但变色及粗细得通过一笔完成后重新选择改变。数字笔的好处是有笔触的感觉,画出来的线条随着数字笔与数字板接触力的大小有粗细及深浅上的变化,从这张图的轮廓可以明显看出来。这方面与在纸上直接作画近似,但最不方便是下笔的位置不好找,得盯着屏幕上的箭头用数字笔在数字板上画,很别扭,而且每换一次色彩都要这样别扭地找位置。不过这张画竟然一小时内画好了!轮廓还挺像,色彩也还行,曾经小得意地当作了微信头像。

这几年一门心思趁腿脚好先周游世界(去年竟跑了8个国家),心里总想着跑不动了再画画儿,还惦记着给子冀画一张他和念念不忘的那眼破窑洞合成的照片。可去年刚从德国回来第二天,竟得到挚友子冀突然心梗去世的消息,令人心痛,再一次留下人生遗憾之事。


今年初疫情来袭,计划好的出游全部泡汤,前些日子刚有缓和,正准备去海边的空房里着手画油画,北京疫情爆发又走不成了。除了在清华园中拈花惹草拍古树花卉,与发小网络远程合唱俄罗斯歌曲,这回又加了一项内容,重新玩儿起用电脑涂鸦。

这两次用了更省事的方法,直接在纸上素描后录入电脑上色。这样可以画得更加精细,准确。


第一张水彩画法的画儿改成了黄土坡的小女子。这应该说是第一次正式电脑作画,主要是找一下感觉。完成于2020年6月25日

感觉此方法可行后,认真拿自己的肖像用油画方式开练一把。


先在纸上画素描,不求画完,只求准确。


用数字笔描轮廓录入电脑,然后把原照也打开,从局部开始着色,逐部完成画作。其实事后我发现,完全可以不用数字笔录入。因为买的数字板分辨率有限,不如直接把素描照片直接扫进电脑,用photoshop直接上色更准确、方便,而且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画作。


快成形了。


这个肖像画完成于2020年6月29日,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效果还不错吧?

这两张画下来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朋友开玩笑说可以开画店收费了。我在想着下次画个什么画风,风景画?静物画?再好好练一把黑白变彩色的肖像……不论怎样,疫情期间又有了一个兴趣点,为了再次进军布面油画打好基础,疫情涂鸦继续进行中……


有了底气,挑战一下自我。这张画儿不难,但费工夫。因为没有什么像不像的问题,直接在电脑上用色彩铺底找位置,然后勾边,最后从局部一点一点儿画。


画人没五官容易,画了两天。



画天也还可以,用一天。可海可太难画了,得一笔一笔画海浪。那远海泛着的银光可都是一点点儿地点上去的!最要命的是点了半天,没存盘呢把电脑关了,差点儿背过气去!这海面整整画了两天(还不算白画了近一天)。


最后总算画完了,图像是120x80cm,可以喷涂装饰挂出来。这幅画完成于2020年7月10日。


这次画个不同的题材,可没想到画了十天!细节太多了。还是没有画草图,直接看照片按比例铺色,这样人物位置也就大致定了。


先得把人画好了,勾出轮廓,知道头部大小。



画好人物,然后就是一块块添砖铺瓦了。电脑作画有个好处是复制粘贴,这幅画原来不是完全对称的,我要利用对称复制的优势就要找对透视关系。最后结果还是满意的,特别那些破旧的对联、汽油桶、灯泡……有点儿以假乱真的感觉吧?这幅画设制的是80x100cm,完成于2020年7月25日。


小英姐是多年的癌症患者,今年70大寿,姐夫给拍了不少好照片,热心的晓秋给我发来。一眼相中这张照片,温馨,光影好,有层次。开画!还是得认真打个草稿才是。

录入电脑后开始细画头部。



似乎画得很顺,基本一次过了。



"盖"上私章算完活儿,送给小英姐,祝她健康长寿!


晓秋也是二十年的癌症患者,更是一名优秀的中文学者、优秀教师,她每天忍着疼痛热情地在新三届微信公号为每篇文章点评,也是作者群里人人爱戴的贴心姐妹,她的坚强感动每一个人。她希望我给小英姐作画,却不为自己张嘴,越是这样越要为她画一张。早就看到并收藏了她的一张儿时照片,不仅漂亮英气,一看就是有个性的小黄毛丫头。不过这次作画有点难度,得把黑白照片画成彩色的肖像,挑战一下自我吧!



不过似乎越画越有感觉了,上手挺顺利。


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且找到些油画的感觉。

好友查建英真是个能读懂人心灵的作家,她看了原照和我的画儿说:已经很厉害了👍只是那眼神实在丰富细腻,你画出了英气,可我却看出了迷惘、不安、忧郁……

又加了一点皱眉,不知现在画出忧郁感没有,还得努力呀!画画儿贵在传神。

这幅画是80x60cm。

庞沄写字楼
庞沄:我的三次高考,
与作家路遥的狭路相逢
庞沄:与女同学跳一场交谊舞,
我居然得了急性心肌炎
庞沄:陕北女子线线的故事
庞沄:陕北插队老照片的整理与思考
庞沄:姐姐和我的青春祭
庞沄:铁生,你从未走远!
庞沄:送别两位陕北老插,
我最熟悉最钦佩的朋友
庞沄:拜石,我在陕北的结拜兄弟
庞沄:飘逝的山丹丹
庞沄:追忆母亲

庞沄: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父亲,

一个江南乡绅子弟的寻根溯源


文图原载作者美篇,本号获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延伸阅读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倪小英:疫中小鼠画记倪小英:老火车让我疯狂追逐和迷恋
倪小英:孤独的口琴声与心底芭蕾梦
韩老师带病批“作文”,打动无数花甲作者
于泽俊:语文老师韩晓秋蒋蓉:“好女孩”韩晓秋韩晓秋:晚期肿瘤患者的疫中生活韩晓秋:抗癌路,第二轮化疗体验记韩晓秋:我的抗癌史,被医生宣判死刑16年之后罹癌多年,她的最后一堂语文课珊伊:我在大洋两岸候鸟般退休生活
詹国枢:我为什么甘当“码字工匠”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