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观点】长三角一体化为什么要开放式创新?

刘志阳 志阳创谈 2023-05-2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8年11月11日,中浦·长三角论坛在杭州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主题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西部中青班学员参与了本次论坛。

刘志阳教授在此次论坛中以“开放式创新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为主题,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背景、开放式创新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突破口、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的建议”三个方面发表演讲。

刘志阳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一、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背景

习主席在进口博览会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面临三个新背景:

1、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是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40年再出发的需要。

长三角是中国龙头地区。长三角以仅占全国2.2%的国土面积,2017年经济总量达19.53万亿元,占全国的20%。长三角经济水平明显位于全国前列,人均GDP达108225元,远超59660的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 倍左右;国际化程度高,进出口水平在全国占比32%,而上海更是在自贸区的依托之下,进出口在全国份额高达12%;科教与创新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 家,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的30%。

长三角也是中国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三省一市拥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33.9%,吸引外企数量占比34.7%,金融公司数量占比29.9%,与珠三角所处的广东省、京津冀所处的一省两市相比具有明显优势。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我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长三角地区共有61家(其中上海36家、浙江18家、江苏7家),占总数的37.2%。

尽管长三角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领先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以及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纵观目前全球已有五大世界级城市群,放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人均收入地图上看,五大城市群均处在蓝色高收入区域,而长三角仍在中低水平,从区域竞争力来看也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2、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破解发展掣肘的需要。

当前长三角地区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和数据不连通、要素市场流动不充分、产业能级不高、公共服务不便利、市场开放不合理等问题。长三角各大城市之间产业同构色彩较浓,联动发展能力需补强。

长三角区域一些城市仍处在争取各种资源、招商引资、发展规模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之中;一些城市处在因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大幅调整产业格局的痛苦历程之中;还有一些城市则开始迈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轴心原则的后工业时代。不均衡、不充分仍然是长三角的基本特征。

3、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是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总结世界湾区经验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就是要将长三角与世界更紧密联系起来,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一大创举,要进一步将长三角作为面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开放度。一体化也是总结世界湾区经验的结果。发达城市群的发展程度与地区创新浓度直接关联。这些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经验:一是发达城市群的高校改革成城市创新“发动机”。美国斯坦福形成了以技术授权办公室(OTL)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校方规定,师生的所有职务发明成果必须向OTL披露。二是旋转门文化促进风投资本集聚。大企业、高校、投资人、孵化器共同扶持创业,构成了有活力的城市集群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移民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更具活力。长三角在提升大学创新力、文化氛围尤其是创新创业体系方面却相对不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开放式创新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突破口

开放式创新就是要让创新力变大,长三角变小。创新不是商业的专利,理应也包括社会领域,甚至广义上的制度文化。开放式创新是相对于封闭式创新而言,强调企业和社会主体充分调动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创新,是应对数字化时代技术快速更迭的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形成真正的长三角统一市场和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开放式创新有助于快速形成区域创新协作网络,培育自发共享的社会基因,确立合理的创新利益分享机制,从市场、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构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坚实基础。

1、开放式创新推动企业打破内部围墙,在区域内外有效配置创新资源,赋能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基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技术流动加速。大企业技术可以流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也可以有效溢出到大企业,甚至可以在大企业内部得到更好的商业化可能。国有企业的知识可以流向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研发成果也可以被本地企业所借鉴。城市中心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分公司从而将技术流向分公司。借助开放式创新形成了企业间交叉融合的创新网络关系。引导区域内部的高校院所、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众创空间等孵化组织、产业协作平台、科技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创新中介组织在区域内部有序聚合,从而形成了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合理布局的雨林创新生态,有效破解了区域混乱竞争的弊端。只有借助开放式创新,推动创新生态重构,引导城市之间建立合理的创新分工体系,才能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开放式创新推动多元群体创新协作,从民生关切入手培育自发共享和彼此信任的共同基因,赋能长三角一体化的社会基础。在开放式创新中,多元社群共同催化具有规模化潜力的社会创新方法。多元社群彼此相互身份认同,不同领域中对解决社会问题有想法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共同催化具有规模化潜力的社会创新方法,最终产出规模化的社会影响力。在开放式创新中,环境共治、城乡差距、养老就医、数据共享等都是长三角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难题。问题的共同解决,不仅使得开放共享、联防联治等社会创新理念得以普及,也使得区域内部不同群体在合作中加速认可,从社会心理层面筑牢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民众基础。

开放式创新推动各种激励创新的制度变革,赋能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一方面,配合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立法,既可以保护开放式创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技术扩散、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还可以有效监督、制裁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次,配合开放式创新的人才流动机制,改变了传统的“头部人才”竞争习惯,使得人才错位共享制度得以确立。配合开放式创新的区域合作和利益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地方政府竞争的难题。


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的发展建议

1、发挥上海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优势是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应该更加注重开放创新实验室和高等院所的区域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区域辐射能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基础科学水平的总体提升。

案例

2013年10月,浙江长兴县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合作联合开展创新券跨区域试点工作,首创国内跨区域流通科技创新券。通过政府发券扶持企业,企业凭券共享上海资源,上海服务机构接券提供服务,政府按券给予补助。这一合作充分利用了上海高端科研机构资源和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解决了长兴本地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上海还先后与浙江、江苏合作,探索“创新券”区域内通用通兑机制。截至2016年底,“长三角大仪网”已集聚区域内的1576家单位的22967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251.56亿元人民币。其中,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施达14170台(套)。

长兴县科技创新券为纸质券,每券面额为1000元,首批发放科技创新券500万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为长兴县设立分中心——长兴县科技券专题平台,为当地企业的科研需求开辟了“绿色通道”,已组织服务机构(签约)52家,服务项目600余项。长兴县与上海研发平台的合作,成为国内首例跨区域的“科技创新券”实践。

2、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金融手段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要素的耦合裂变和高质量一体化。

硅谷的发展其实就是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互相促进的结果,应该重点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以科创资本引领新创企业发展,推进一体化。

3、大力推进“共性前沿技术平台+众创空间+共享创业服务+产业引导基金”的共享发展模式。

通过共性技术平台吸引新创企业,通过共享创业服务链接新创企业,通过设立长三角引导资金加快赋能新兴产业。

Innospace积极构建众创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赋能器。

长三角地区间的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多是以官方为主导,缺乏民间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力量,可依托政府、高校、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一些创新网络研究所,使之成为创新网络的专业枢纽,打通创新链上科技成果转换的缺失环节。“这些研究所不是传统研究机构的功能堆集,而是要承担建设专业创新网络、改革科技体制机制的先行者责任。

(引自施尔畏演讲内容)

4、要充分释放进口博览会、乌镇互联网峰会、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区的创新做法,大力推动G60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合肥科学城、杭州电子商务示范区等在沪设立分支。

进口博览会不仅是产品的引进,更是全球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如何对接进口博览会的创新技术是今后一大课题。

应该大力做好G60创新走廊,推动更多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区域建设。

案例:G60三部曲

2016年松江区提出,沿G60沪昆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是为1.0版本。 

2017年上海松江区与杭州市、嘉兴市合作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签订《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迈入2.0时代。

2018年,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金华等其他6座城市同时加入,迈向3.0版本,科创走廊也从城市战略上升到长三角区域战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

5、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共享社会服务平台。

加大长三角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等创新机构的跨区域业务办理,完善长三角社会治理定期交流机制,推动长三角社会企业孵化器共同建设。

 

总之,要坚持开放式创新为工具,将长三角建设成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以此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荐读:

【教授观点】开放式创新赋能长三角

【教授观点】中国社会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教授观点】将进博会建成永不落幕的开放式创新大平台

【教授观点】“双创”进入“下半场”,如何打造升级版?

【教授观点】“双创”推动中国迈向创业型社会



- 图文编辑:邱振宇 -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