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 |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实践: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粮仓满,天下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事关国计民生。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党中央对黑土地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在现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守护好我们自己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是保卫好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近日,光明网记者跟随“保卫黑土地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了吉林省辽阔的黑土地上,近距离感受吉林省一年来“保卫黑土地,筑牢大粮仓”的实践成果。
图为吉林省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粮食作物。光明网记者徐皓摄
图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技术专家测量展示黑土土层的厚度。光明网记者徐皓摄
“梨树模式”显成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用玉米秸秆还田的“梨树模式”是当地人对黑土地保护的有益探索。
吉林省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长长的玉米叶子一眼望不到边。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告诉记者,玉米在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经过多年的秸秆全覆盖,黑土层已经达到50至60厘米,根系能扎到2米。
杨青魁介绍道:“说专业一点儿,‘梨树模式’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以作物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为核心,包括机械收获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轮作等技术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据了解,东北地区对黑土地的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耕作过程中,黑土层的厚度逐渐减少,有些地表露出了白色或黄色的深层土壤。保护东北黑土地非常必要。
保护好黑土地的同时,又实现了增产增收,杨青魁说:“这片试验田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吨粮,并且在不断创造高产。”
“稻田养蟹”增收入
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四方坨子吉林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水稻生产基地,公司经理边忠河向记者介绍了“稻田养蟹”水稻生产模式。
据了解,在稻田养蟹模式下,河蟹吃幼草和虫子,河蟹的排泄物可以当肥料,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水稻品质,增加农户收入,实现了共生和共赢。
边忠河介绍说:“农户倘若春天每亩地投放10斤蟹苗,秋天每亩地可以回收30至40斤蟹,一斤如果按照10元钱计算,每亩地能增收400至600元。”据统计,连续三年实施“稻田养蟹”的地块,0至15厘米土壤层中的有机质含量能增加一倍左右。
“因地制宜”促发展
吉林省黑土地共有6种类型,3大生态区,由于不同区域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黑土地保护技术需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
目前,吉林省农科院基于多年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区域的秸秆全量直接还田耕作技术体系。中部玉米区,采用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归行相结合的方式;西部风蚀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归行还田为主体;东部冷凉湿润区,采用玉米全量秸秆粉耙还田、等高起垄为主。另外,当地采取一年深翻还田,两年覆盖归行(或粉耙)还田模式,3年一个周期,实现保持水土、快速增碳培肥的效果。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永军告诉记者,黑土地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土肥、栽培、植保、农机等学科领域优势互补,统筹建立完整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体系,才能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全国人民。
#
景俊海:坚持思想政治引领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景俊海韩俊一起会见出席2021吉林省消夏季之中国知名文旅企业走进吉林系列活动的重要嘉宾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央媒聚焦 | 数字化助力现代农业,昔日“贡米”走进寻常百姓家
省媒关注 |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聚焦我省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省媒关注 | 靖宇县濛江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土壤改良技术——农田种人参 筑起富民路
市县传真 | 依托资源 科学规划 彰显特色 抚松县马鹿村特色农业富农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吉林省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