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和龙市,镶嵌在长白山脚下的一颗明珠,白墙青瓦沿河建,朝鲜族服饰似朝霞,田野中万里稻花香,宛如一幅民俗风情画卷。
和龙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地理位置偏僻,缺乏优势产业,世代靠传统农业为生。近年来,和龙市却发生了蝶变,绿色品牌大米万里飘香,优势产业蓬勃生辉,乡村生态旅游业享誉全国,到底是怎样的致富密码为和龙带来了这样的变化?7月27日,“建党百年庆华诞 振兴发展看吉林”大型融媒体采访走进和龙市,在田间地头见证了“共享稻田”是如何“弯道超车”;体验了金达莱村民族风情如何“征服”游客,并在八家子镇南沟村桑黄产业基地,亲手触摸了特色产业的“脉搏”。一村一业,一镇一景,沙里淘金串起致富链,和龙市正在乡村振兴的锣鼓中号角声中熠熠生辉。全国闻名的“共享稻田” 和龙大米打出有机绿色牌走进光东村,就能看见干净整洁的村落尽头,是大片大片的稻田。这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创新扶贫品牌——光东村和宁波市共同推出的“共享稻田”所谓“共享稻田”,就是通过认领一块稻田,认领人就可以享受到从种到收的全套“私人订制”服务,村里从播种到再加工,认领人都可以全程监控,最终农民将认领的稻田中饱满的大米直接送到认领人手上。对于农民来说,“共享稻田”可以直接省去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利润更多,而对于认领人而言,他们无需费心费力就能吃上高品质的大米,实现双赢。和龙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打造延边大米品牌注入无穷动力,近年来更是以特有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坚持走有机产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之路,确定了“共享农业”的发展理念。“共享稻田”项目2020年实现销售额240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6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并从光东村辐射到其他村镇。还被《扶贫开发》杂志和《参考消息》入选刊登,并在央视刊播宣传。目前,“共享稻田”正在从光东村向其他村镇辐射。除了打造高质量、高收益的大米,和龙也开始注重大米品牌的打造,为实现优质大米产业“弯道超车”而蓄力。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从原来的3家,增加到6家6个认证产品。创建了“平岗”“鸭泉”“吗西达”等11大注册商标系列产品;其中“平岗”“鸭泉”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培育了2家省级、4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已获批筹建全国“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未来和龙市将以申报“水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现有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稻米种植、稻米系列产品加工、稻米系列产品“互联网 ”交易、稻米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稻米全产业链条。整合全市现有稻米品牌资源,全力打造“长白山冷泉大米”全国区域公共品牌,鼓励推广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森林黄金”带来的“奔富之路”
在采访团采访中,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的村民,无不对桑黄基地赞不绝口,特色产业“森林黄金”带着他们走向了“奔富”的路。桑黄被称为“森林黄金”,在抗肿瘤、抗癌方面是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八家子镇南沟村地理位置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桑黄繁育生长的黄金地带。2017年,经过多方调查、深挖研究,桑黄产业项目来到南沟村。2018年,生产、种植为一体的桑黄基地已见雏形。经过三年的努力,桑黄基地累计投入5900万元,已建成245个大棚,桑黄106.8万段,收益达到0.65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桑黄生产、种植基地,同时,也被吉林省政府评选为“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小镇”,目前为全镇771户,1368人贫困户平均增收1000元/人。根据规划,和龙市相关机构将持续加强桑黄产业基地建设,并在打造特色产业上加大金融投入力度,2021年有望融资5577万元。未来,桑黄小镇还将继续建设完善桑黄研究院、桑黄文化旅游区、桑黄系列产品加工等8大板块,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如今,能够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主导产业也成了和龙的致富密码。和龙市深入发展具有优势的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文旅扶贫产业项目,整合投入2.64亿元实施人参、灵芝养殖等16个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和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以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为重要载体,继续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以提高扶贫企业效益为重心,以保障脱贫户收益为目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书写出产业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受灾村重生变身“网红村” 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2010年,一场洪涝灾害淹没了明岩村,全村村民整体迁移,并改名为金达莱村。2021年,金达莱村清新整洁,青瓦白墙,联排民宿,歇山屋顶,全村511户1000多人,已是全国驰名的朝鲜族特色的百年古村。从贫穷的灾后迁址村,缘何成为网红村?原来是生态振兴在助力。2010年,金达莱新址上新建房屋及室内卫生间159户,2016年,又对室外生活污水处理进行“集中式”改造,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以及全新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污水可绿化浇灌,实现资源化利用。从此完成了“厕所革命”,不但全村实现了室内厕所,还有了干净的水冲洗。之后,金达莱村继续重整村容村貌,重点屯全部通了硬化路,全村实现安全饮水目标,电力、电视和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达莱村发展民俗、生态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村集体经营民宿46间,另有旅游企业、村民自营民宿,能同时满足几百人住宿的需求。2019年,金达莱村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此外,金达莱村还先后荣获“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生态、民俗”成了又一本致富经。和龙市开始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3A级标准村3个,2A级标准村6个,A级标准村5个。对全市10109户厕所进行全面摸排整改;投入1100万元,对龙东线、和南线、龙蒲高速五明连接线等主要道路进行排查,协调推进平交路口小修、沥青铺设、路面坑槽处理、防护栏喷漆、更换栅栏、房瓦等工作;累计拆除破旧建筑、广告牌670处,新建栅栏、围墙1.9万延长米,公路沿线绿化美化面积达63842平方米,粉刷、修补房屋外墙38266平方米,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7吨,房屋换帽229户,从精细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生态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五一”假期,和龙接待乡村游游客30万人次。金达莱民俗村、光东村、延安村等,乡村生态民俗游已成为和龙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和龙进入“快车道”三个小乡村折射出和龙市“全域旅游振兴,特色产业富农”的发展思路,自总书记视察和龙以来,全市共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两个,5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2021年,和龙市被列为吉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县区,成为延边州唯一入选县市,光东村被列为重点支持旅游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龙将继续围绕优势项目,加快振兴步伐,推动项目落地进入“快车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和龙而努力。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冠华
统筹|孔释瑶
编审|马延峰
往期回顾
#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决议(2021年7月28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央媒聚焦 | 吉林扶余市九连山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建设民俗文化小镇
#央媒聚焦 | 靖宇县:向科技要效益 带领百姓“种参”致富
#央媒聚焦 | 吉林梨树:让黑土地“向下生长”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农闲时节读书忙!“书香”飘荡胡力吐
#一图速览中国乡村信息服务
#最新消息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通报(2021年7月29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