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一周年报告:两点自我观察 和 一个老套比喻
【 Week 4 】
出国十年,回国来上海不到一年半。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回国以后的改变。
早半年的时候,这个问题常常有人问,我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有时候饭桌上大家的眼睛都望过来,等我分享一下真知灼见,我也只能想出一些毫无深度的观察:煎饼果子和小馄饨到处都有,餐馆里可以点豆苗和茼蒿,中文书遍地都是、而咖啡馆也没减少。
现在一年快半了,我在这个大都市的人潮拥挤里早已经没有了new girl的稀奇,我才后知后觉地想来邀请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你问我从美国来上海的变化吗?(其实早已没人问哈小姐)唔…怎么说呢,大约两个。
第一:我越发在乎年龄这件事情。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综艺节目或者是特写人物的微信推文里,名字不一定要用真的,但是年龄一定得说。就好像葡萄酒一样,出生的年份变成我们每个人行走江湖的一张名片。
前几年看来,92年还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年份;如今的标尺下,大概是要退出历史舞台并有自知之明地服老。
毕竟96年的女孩子抓住青春的尾巴未雨绸缪,争相自称“老阿姨了”。毕竟98年的蔡蔡已经登上歌手舞台,弹幕里早就充斥着同龄人呼喊着的“妈妈爱你”了。
落实到个人,我高中因为换国家有学制的区别,所以比大学同年级的同学大个一两岁,平日里总是对自己的年龄记忆模糊,曾经还总是意气风发地叫嚣”二十多岁的人生不可能有答案“,最近也突然有“我马上就30,为何还游戏人间”的恐慌。
第二:我越发容易把自己放到人家的人生轨迹上去假设。
我从前不爱和人比较。自我分析有两个原因:刚学会写字的时候我妈这位育儿奇才,让我抓着笔抄在摘抄本上的第一首诗,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而小时候的我也是一个没有哪一项特别突出但是凑在一起还算全面的小孩子,比也比不出来什么。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15岁就出国做了人家生活里的插班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吃不一样的饭听不一样的歌长大,自然是以不一样的姿势去到不一样的地方去,根本没有可比性。
天真如我,还以为是我自己内心强大、自我认知稳定。
可令人失望的是,最近我发现自己是个凡人,很喜欢把自己往人家的人生里套。看到舞蹈演员我想:啊,十二岁的时候舞蹈老师和我说:你个子这么高,以后走专业道路了可以站中间哦。我却和她说我成绩很好,就不专业跳舞了。看到音乐剧演员我想:啊,十年前我就在新加坡演学校从百老汇请来的导演和编舞导的音乐剧了,我演完以后也就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哼哧哼哧做题了。看到职业作家我想:啊,我07年就开始写博客且有些粉丝了,我学写两篇停一年,到现在也没有长进,换个平台继续拖稿子。
就连看到我现在跳舞班上的阿姨,我都想,一年前阿姨的腿可踢不到这么高,偏偏人家天天来,现在架势专业装备齐全连体服从来不重样,我一年卡只刷了三次,现在腿只能踢到阿姨的一半了。
曾经以为不太会后悔,总是能把上帝想成为我照耀之路的专职导游的我,突然躺到”What if" 的棉花堆里起不来,唱起悲伤的歌谣。
啊~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
啊~果然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用多说,这两个转变都不太好,十年异类环境下意外打磨出的自我竟然在太多和我相似的人堆里摇摇欲坠,我也没什么解决方案,有时会让懊丧的自己呼唤出一个理智的我,聊聊理解。
关于这个现象, 我大概是这么想的。
人生一条大河,而每个人都在里面扑腾,浮浮沉沉,扑腾久了扑腾到位了,会经历一些“高光时刻”。
一件努力很久的事情被实现,一个默默无名的平凡人被认可,一些长久的进步化为实际的结果。
这个时候他们抬出水面,头发上的水珠子从水面扬起,在阳光下画一个潇洒的弧线。
但常常、水珠子还没干,他们又要一头扎进水面,去水下扑腾,以蓄势下一个高光时刻了。
本来就是这样按自己节奏换气的事情,可是社交网络给了我们一个河岸边的摄像机。在每个时刻记下水面上换气的人,和他们在阳光下潇洒的影子。
但当水里的人多了而换气比例一定的情况下,从河岸看起来,就好像每一个时间都有好多好多人在水面上扬眉吐气沐浴阳光,被如麻的社交媒体摄像机记录下来。
而你滑过手机屏幕,总觉得人人都在水面,只有我在水底。
在人口众多、又充斥着各种自媒体和社交网路轰炸的国内,朋友圈里从在美国的400到回国以后的3000,连看餐厅点评都能有人晒生活,可能就大大增加了河里人的密度和河岸边的屏幕。
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甚至后来,摄像机机下场干预,急着把一些年轻的脸从水里托起来,让他们扑腾着,换起气来。
于是你这瓶害怕下架的酒,不知道该不该离开玻璃杯、主战场,认命变成佐料入厨房。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这些摄像机关掉,也不能把他们的屏幕移出我的眼睛,我也更不能像佛教说的,忘掉在河里的这个只是幻相的我。
我只希望自己别忘了扑腾,别错过自己换气,别把别人的人生想得容易轻松,别忘了只有自己的头浮出水面时候、才能获得的真正快乐。
1
END
1
———
新年好呀!
春节之间饱暖有余,就懒散下去了。读了几本有意思的书,之后给大家分享。
前段时间看谁说,每次发一次推送都其实是在打扰读者。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所以发文章的时候不像以前,特别自我,中午吃面的时候一想,下午手机一敲就迫不及待发出来,只为自己的表达欲服务。
于是写文章的时候开始想,这个能给愿意抽时间看我的人带来什么呢?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呢?
因为老过不了这一关,歇了好几周都没法出来。
本周一次和朋友的互倒苦水让我想起来,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不是给答案的,不过分享一下平时会藏起来的一地鸡毛和偶尔闪现的小比喻而已啦。
讨论讨论自己尚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一些不那么振奋的东西也有它的价值吧?是吧?
我要下水继续自己的浮沉啦。
这个华盛顿头像是不是要换了哦
我是黄一门,一枚去追逐[跑堂小妹]和[山大王]本命的前麦肯锡咨询师。
我有很多想分享给世界的脑洞,正在练习如何把它们完好地掏出来。
自己喜欢的旧文章
回国丨我抽到了H1B签证,然后被拒了。
乡愁丨第十个只有月亮的中秋节
种地丨我与蔬菜的内心剧场
春雨丨上海的花,开了吗?
西瓜丨于千万瓜中遇见你所遇见的瓜
游记丨四川,讲究浸入式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