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大咖】李路:《人民的名义》收视率高成这样,有本事,你买去!

2017-06-16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15fop7dc&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期轮值毒叔

冷面笑酱.汪海林



· 精彩内容节选 ·


汪海林:今天请来我们的老朋友《人民的名义》的导演李路导演,李路导演,好。  



李路:你好,汪老师。 


汪海林:李导很久没见,我记得上一次见您是在一个很奇怪的一个融资场合,好像大家排着队去找一个奇怪的投资人,很多业内的人,我上一期节目还说到这个事。那个先是祝贺这个剧的成功,因为我看到有很多提名,这个剧在白玉兰奖,不管结果怎么样还是要祝贺一下,因为我认为是,不是去年一年的一个现象级作品,我认为是将近十年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作品。



今天,这个东方台还问我,我就说到这个作品本身不说它的内容的问题,就是它给我们当下电视剧的发展和创作方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能,这个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就说一些具体的,比如说您像《老大的幸福》这样的作品呢,还有像《人民的名义》,后来包括像《山楂树之恋》什么的。


我发现您有一个特点,您喜欢用范伟啊、吴刚啊这些老眉咔哧眼的演员,这个我说,相对于现在市场的叫小鲜肉演员,这个就是大腔骨是吗?羊蝎子演员,嗨。这个。


李路:我都不熟悉,这些小鲜肉我都不认识。


汪海林:是因为不认识所以不用他们?


李路:也不是,如果有合适的,以后还会合作的对吧,鲜肉。


汪海林:那个,从演员就说到您的作品,就是按照现在的这个评估,就是互联网机构包括电视台。


李路:恩。


汪海林:我认为他们把您可能列为传统美学了,或者说现在他们的说法是一种被淘汰的美学了,结果今天这个戏,《人民的名义》取得这种巨大成功,我觉得是打脸了。所以我也很想知道你在电视剧创作上,您的美学追求是什么样的?


李路:我觉得谈美学追求太高深了。


汪海林:恩。


李路:来参加白玉兰奖主要一个是来吃吃喝喝,提名是我们争取目标,提完名就结束了,我觉得我们这个心里也对白玉兰(奖)给予无比的崇敬,但是我觉得提名就可以了,至于其他获不获奖,我看的也是比较淡。


美学追求谈不上,就是我觉得这么多年应该说没暴露过我的老年身份,我应该是跟郑晓龙一代的,在计划经济下做电视剧走到今天最年轻的一个,也五十多了,那么做了将近三十年的电视剧,那个时候电视剧是没有市场的,只有交换的,没有生意可言的。


那么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所谓美学追求就是由她年轻的时候,三观形成的时候决定了。你想去更新,想去升级,想去激活谈何容易?我觉得我们做每一部剧,最起码凭着自己的直觉跟良心,因为我觉得还有艺术家的一点情怀吧。


我觉得这是最最重要的,因为每个戏的题材、风格都不一致,也许我下面拍某些青春偶像剧也会跟鲜肉合作,合作另外一种美学的追求,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底线的,还是有追求的,而不是为了市场啊,为了你们说的这个九千岁啊。


汪海林:不是我们说的,我从来不说,他们说的。


李路:我看采访提纲上有什么九千岁,就是九零和零零后嘛,锁定既定的收视人群再去做某件事情,我觉得那是第二参数吧,最起码先是我们想不想做,有没有想表达的,有没有对这个类型的电视剧有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怀,这是作为我们一个制作人创作的初衷最最的根由。


这个可能是这么多年一直没变的,再一个呢我觉得就是题材的选择,有人说李路选材是高手,是吧,选的也不一样,为什么他每次选的,虽然做的不多,选的都是这个某一类题材比较好玩的或者树尖上的几片叶子,我觉得这个也是根据常年做电视剧,我做,你刚才说我在若干年前扮演电视剧的甲方,很多人来找我投资,那么就是说甲方、乙方的这种关系切换之后。


再一个呢,我觉得若干年的学习,最近这些年我一直在读书,从长江到哈佛到哥伦比亚到香港到北大,一直在读,就是跨接的在学习,看看我们文化产业自视清高的一个非常渺小的一个产业,体量、产值都不高,傲的都像地保,自己感觉都非常不错,其实在大产业里面它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产业,借鉴别的一些成功的产业来看呢,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拿到我们这个行业来,轻轻松松撬起地球。


为什么?人家那些大的重工型企业,早就有游戏规则,早就有非常良性的国际化的这种运作模式,而影视产业没有。不但没有,还孤芳自赏,觉得自己很不错,我是明星,我是鲜肉,我的产值,我的利润,我去卖我去包,其实很渺小,刚刚是个幼苗。所以呢,我觉得在借鉴了这么多好的东西之后,回来再做电视剧,再看市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就是说我们要做的这些东西,把玩的时候角度会比较新,会比较放低手段,放低视角,这样的话,你做的时候你是跟观众平视的,你的对话,你的台词,你的镜头语言,你的销售,你会非常接地气,你会非常把自己作品也好,口径也好,放的非常适合大众。


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新媒体可能把我们划归成被淘汰的或者说没有点击量的这种老年艺术家,而《人民的名义》恰恰是这个点击量这么高,收视率这么高,最高冲到8.9,这个这个,然后有多少,三百多亿吧,当时的数据我后来就没再关注了,我就是说这些东西,说白了,这个数据双刃剑,有的时候,我看大家为了一个点的数据,拼命的去买收视也好,去做文章也好,咱们这个反腐剧,严重的“裸播”竟然到了八点几。


就是在数据上最高值八点几,平均下来六点几,已经是奇观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说句放浪形骸的话,你做一个我看看,是吧?不容易的,这一定是观众买单了,观众买账了是吧?所以说,没有绝对的说,哪一个类型剧或者哪一种作品就会被一定定义为收视率低了,或者说这个点击量低的,网络不买单的。


这次人民(《人民的名义》)确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全民大联欢,先是从话语权阶层,然后到鲜肉,小朋友,最后到海外华人,这个法国总统选举后面打的是《人民的名义》,美国的《纽约时报》说就让你研究中国的这种政治生态,全球的包括华人包括这个外国的主流媒体,俄罗斯的、韩国的、日本的,都在(看)  《人民的名义》。


他们肯定也是翻墙了,越墙解读,我昨天还在发一个微信,我说与其让他们看盗版,还不如咱们好好的把这个《人民的名义》出口,向海外这个正式出口,让大家正式看到,很少有这样的国产剧,国外的主流媒体包括我们的台湾省的主流媒体,包括南美的,包括欧洲的,北美的都发来邀约希望买这部电视剧,在他们的黄金时段,在他们主流频道播出,我们现在目前都没有做这些工作,他们看到的大部分肯定是盗版或者是翻墙的。


汪海林:您其实是两个身份,一个是制片人,一个是导演对吧?


李路:唉,这次多了个身份,出品人之一。


汪海林:对对对。


李路:因为没钱了,自己就上去了。


汪海林:但是我接触这些年出品人也好,投资人也好,相对来讲,虽然他们天天在研究市场,研究收视率,您对市场的看法我认为是最成熟的,就是说您关注的不是收视率,关注的是观众,就是心里装着观众和心里装着收视率是两码事,戏的成功是因为它是心里想到观众了,而不是想数据。一个不为收视率去拍的戏反倒获得了高收视率。我这么说对吧。


李路:恩。


汪海林:我注意到您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谈到跟小鲜肉合作的时候,说到我会有一个自己的底线,我想知道这个底线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李路:底线我觉得就是我最近也在研究鲜肉啊,我就告诉他们前五位是谁,谁会演戏,都演过什么,形象好不好?我都不认识,他们一个一个拿过来给我看,也有一些鲜肉明确发了邀约,说路导演你下面拍什么戏?我价格好谈,不要钱都行,希望加盟,我觉得也挺感动,他们都是这个商业价值很高,但是我也还在想说会不会演戏。


汪海林:就是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会不会演戏。


李路:对,合不合适。


汪海林:光有数据也没用。


李路:你得合适。你刚才说到范伟和这个吴刚的效应其实就是切重了一点,就是他们原来红,咱通过一部电视剧把他搞紫了,他得承认,知道吗?你原来是红,没紫。


汪海林:红不发紫。


李路:对吗?找到恰当的角色给演员适当的平台,他就是观众就接受了,那真是爱啊,是真爱啊,包括咱们当年你也经历了《老大的幸福》,《老大的幸福》也是一个相对没有这么大的文化事件,全国对幸福热议,讨论满街问你幸福吗?春节晚会之前招商广告满街问,你幸福吗?全国开了几十门市长热线电话,每个老百姓都可以给市长打电话问,市长,我要讲讲我的幸福观,就那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当年年度的热搜词,重要的几个,妥了,幸福等等,这个就更加文化事件了,《人民的名义》。


我觉得也是,还是切中了我们当下观众所要想表达的,又没有平台,又没有机会,又没有作品来表达,而恰恰这个作品写了,拍了,演了他所要想的,他所要表达的事情,《老大的幸福》的也一样,咱们想想退到零八年之前,这个生活飞速飞快,全民皆商,都不知道在忙什么,国外的朋友回来看咱们两天工作就想,啥啊,忙什么呢?


这么像机器一样多挣钱么?多创造价值吗?没有,你看你天天忙的像鬼似的,咱不能理解,为什么?已经在滚滚的社会洪流当中了,从早忙到晚,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好那个时候就要呼唤慢生活,想一下什么是幸福,你过的幸福吗?你创造什么价值了,带来了《老大的幸福》,是切中了当时老百姓所要想的是停下来,慢一点,缓生活,慢生活。


 什么是幸福?知足是幸福,有了就可以了,不要争太多,恰恰是那个状态下,《老大的幸福》这样一个东西应运而生了。《人民的名义》也一样,反腐五年,各种媒体到处都在报“拍蝇打虎”,都比咱们电视剧爆的猛,但是没有一部文艺作品,一部电视剧,正面的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和解读。


正好《人民的名义》有了,而且 44 34799 44 15535 0 0 2444 0 0:00:14 0:00:06 0:00:08 3105审查尺度上、写作尺度上、拍摄尺度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从反腐剧或者这个政治剧的角度来讲,观众恰恰跟这个剧的创作者找到了最大公约值,也就是审查能通过,观众看了还觉得过瘾,就这么一个状态下,《人民的名义》得到了观众的内心的买单,内心的互动,这是作为我们创作人员,作为我这个操作人最最开心的。


    汪海林:您是制片人,现在我们整个行业的抓项目,我觉得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您能不能给您的同行们一个建议,因为我发现您这个选题,就是人家说您的选题都抓的好,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从市场的角度,当时都不是热门,《老大的幸福》也好包括《人民的名义》,不仅不是热门,甚至还是风险值很高的,怎么做出一个预判,发现这是一个好题材,这个您给他们传授一下。


    李路:传授一下就要从小学开始重读了,我呢是这样,海林知道的,我做过一个省级电视台的制作中心主任,做过投资公司老总,同时可能当时可以拍五部戏,就是对项目的这种把握,是经过这么多年,风吹雨打放在骨子里的,《人民的名义》我在香港晒着太阳,突然听说周梅森在做这个,我马上飞机就回去。


和他一起看了几千字的大纲,立刻个人就付钱,这个风险是极大的。那天用杨文军的话讲,说路哥,咱们现在这个剧再复盘一下,我还是不敢做,那个老马也一样,马中骏也一样,再复盘还是不敢做,只有这种二愣子,二傻子像我这样的,他才敢做。这是勇气,也是担当。你要说给这个同行对项目的预判经验,我觉得就是它是一个综合体,为什么说在前年要做《人民的名义》呢?


我刚才也讲了反腐这一届政府五年时间,“拍蝇打虎”那么多案例,那么多的这个人性的丑恶跟光辉,都没有作家和文艺作品去表现是大大的错误,你说还有什么剧种能表现在这个阶段的人性的复杂性,还深刻呢?只有反腐作品,这就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东西对吧,我觉得这个就是这个项目的预判。


那么《山楂树之恋》也一样,《山楂树之恋》当年共和联动还没出书,还是打印稿的时候,我就去找张小波,我当时不跟记者也讲过,张小波一排人在捏脚,我拿个板凳坐在洗脚盆前面,我说你这个版权卖给我吧,我们命苦,从来没有一个好的东西找到我说你来导这个,每次都是从项目培植,包括范伟《老大的幸福》我们俩在北京电视节上他拿了一个几百字的一个东西说我要拍一个关于做老大的这种。


我一看,我的菜,咱们干吧,都是从第一块砖开始垒起来的,所以我说这种东西,包括对项目评,就是原有的提升,可能是项目当时还是一个中等货,但是在你制作人、制片人、操作人的手上把玩之后,会把它划到一定高度,包括咱们说的这次澳门我们的采风,为什么我看重那个项目?安晓芬开了她的片库,我为什么觉得这个还是李路的菜?


也许离大洋彼岸也挺近,也许离人心也比较近,这个东西可能是操作人的情怀+眼光,如果就像今天咱们论坛讲的一样,如果说是有公式的话,那人人都发财了,人人都拍出来了,他还是一个多年积累的嗅觉。


汪海林:作为导演,您还是属于有话要说的人,因为我觉得好多导演实际上是干活嘛,作这些,因为我听到您刚刚介绍的这几个戏呢,都是唉 我想表达,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艺术家,创作者,特别是电视剧好像表达欲并不强,实际上是在干活,练活儿呢。


李路:是。


汪海林:这个可能跟这个成功背后跟这个也有关系,这个时代其实需要表达。


李路:是,咱们也算人到中年了,经历了这个导演中心制,制片中心制,出品人中心制,资本中心制又回到了现在专业人员中心制这个历程,前几年这资本上来了,吆喝三喝四,觉得自己在其他行业很牛,很成功,要把那些经验嫁接到影视行业来做大佬,老板有什么喜好,基本就要拍什么样的片子,恰恰错误了,恰恰用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这是另外一个行业,有他的游戏规则,请慢慢学习。


我觉得呢,我为什么说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在横店拍过戏,我也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流水线上的导演,海林你知道的,我是三十几岁就在电影厂做副厂长,三十多岁就管了一个省的电视剧的制作,我在想呢就是我翻过头来又做,学的专业是导演,我就要每一部,因为活这一辈子也拍不了几部戏,钱挣再多也没什么用,我觉得够吃够花就行了,所以呢一直没把自己弄成这部戏还没完。


那部戏在筹备,那部戏还没完,后年的计划都出来了,没把自己弄成这么累的流水导演,反正这可能也是坚守了一点,就是如果靠这个行业,靠导演劳务费挣大钱,我觉得那我就白上这么多商学院了,我这是慢慢做,就像你说的,有想表达的,有主题立意是触及到我想创作的,哪怕钱少一点,精力花的多一点,用两三年的时间,我觉得都是值得的,都是有意义的,要不然我说那还不如叫我这些徒子徒孙去拍呢,对吧。去拍吧,咱接单你去拍。


汪海林:就是您自己创作还是有乐趣,更享受。


李路:当然了,我都自己在导,自己在剪,我觉得很好玩,多快乐啊,累的像狗一样,但是快乐特别快乐,我一拍起戏来就是像打了鸡血。《山楂树之恋》  每天睡三个小时四个月,《人民的名义》每天睡三四个小时,100多天。而且不是那种就是说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就菜了,是最精神的一个现场,那种创作的那种鸡血,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汪海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创作,您为什么不拍玄幻剧啊?就是说您都是现实主义创作了,是吧。


李路:玄幻剧我也在看题材,其实我自己,我自己手头也储备了很多项目,就是掏自己腰包买的项目储备了,其中就有玄幻剧,但是古装不是每年的这个名额有限嘛,包括很多国内大的腾讯也好,很多他们IP库都是向我开放的,我也不是说我不拍玄幻剧,我觉得我现在反倒要想把金庸的等等一些老的东西拿出来看,为什么他们这几年拍的都不如那个什么九几版、八几版好?


其实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是不是我看了之后,我觉得又有一种新冲动要做这个?保证做的比他强,一定要干这种,我保证做的比他强,玄幻剧没什么神乎的,就是特技+技术工人+什么的,不难,其实拍人最难,活生生的,你周围的你拍假一点人家就骂你,玄幻随便出几个加个架空的世界,架空的价值观,你能编一点,还说真棒,你把一个虚幻的世界变成了这么好有价值观的世界,就画鬼了对吧?


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你怎么编都行,只要你把故事讲圆了,但是其实现实主义题材为什么这么多年大家喊的口号很大,但是往往不敢去碰,而碰就是很小的这种切入口,婆媳啊等等等等,大的那种真正触及到工人的,农民的,或者像《人民的名义》这种众生像的很少很少,而且好多政府行为来做这些,他又带有这种标签式的,或者说是命题作文式的。


我跟周梅森,跟最高检写《人民的名义》的时候也在讲,我们不做行业剧,只是可以在这个人物立意上,男一是你们的人,整个的案件是这么推,但不会给任何行业做行业剧,不可能好看,因为你是带着一个目的去干一件事,肯定有问题,而不是写一群人好玩的故事。


 汪海林:您说这个很对,就是说拍人是最难的,再一个我们现实题材里面,我一直说是只有家庭生活,没有社会生活。《人民的名义》是填补了一个很大的空白,这个我们在这个之外,我们私下聊一个可播可不播,就是去年到今年这两部作品,我们关注到,一个是《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再一个是《人民的名义》,都写到中国的官场生态。


但是它在作品当中的价值观的体现,因为相对来说,我不是潘金莲它比较模糊,不是很清晰,有批评也有展现,不是很清晰,但是《人民的名义》在三观上,价值观上是很清晰的,就是您个人对中国现在的,我们不说政治生态,是说整个社会形态包括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认知?


李路:我觉得这个《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后,好多制作公司,好多制作人在一些场合见到我,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这个路哥,李路,你为我们这个行业趟了雷了,我们看到你的采访都哭了,不是剧情哭,而是看了你的采访哭,说你原来做一部戏没这么难,就是资金上,现在这么多人跑掉,最后你都要抵押你自己的房子了,来坚持做这部剧,真不容易,看了采访我们都哭了。


我看的那个真不是假的的,因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平常不善表达的人,我觉得确实为中国说大一点是民主与法制,说小一点是行业的审查或者是尺度,或者说是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趟雷者,为什么这部戏能够顺利的拍摄,顺利的播出,着实费了千辛万苦,现在咱们是播完了。


可以说一点,七百多天真是睡不着觉,直到播完最后一集,我才敢离开北京,包括舆情的调控,次生舆情的把控,包括一些盗版危机公关等等,因为我不光是一个导演,我要把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做完,这个我觉得有追这部剧的,也有追这部剧的评论,你比如说《人民的名义》的成功,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审查的成功,是这个电视剧审查的成功,能够顺利的跟广大观众见面,也是非常之不易的。


你想想很多犀利的台词,直指这个各种这个歪风邪气的这种台词,都是非常刺耳的,在以往的一些电视剧里,它不是在反腐状态下,是很难得到面世的,所以我总体来看,应该说党和国家在这一次反腐风暴中是自信的,是有勇气站出来说和做,为人民想要做点事的,所以我说《人民的名义》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伟光正,但是我非常看重这个名字,包括陈岩石讲党课,那么正的一场戏,开会的戏,我是全剧本弄完之后看唯一流泪的一场戏,恰恰这场戏观众也流泪了。


而且是年轻观众说:我说你们能看(懂)?他说当然能看懂,当年共产党员入党是为了抛头颅洒热血做人肉炸弹,去攻下这个城市,那是他的特权,现在特权是要升官发财弄钱,完全是两种价值观,年轻人也看明白了,很小的小朋友总跟我表达,各种表达之后,看这段哭了,我说能看懂吗?能看懂。


所以我说,在国家跟这个这么自信的情况下,你电视剧,你电影,你文化,文艺作品有什么理由不作出点贡献呢?缩头缩脚,我用了一句长话叫奴才只有自己愿意做的,就是说创作人员,文艺工作者,艺术家或者说明星,要拿出点铁肩担道义的风骨来。钱是一个方面,是衡量你身价的,是衡量你的表演艺术的,是衡量你的市场价值的,但是并不能衡量你灵魂里的最美最善良的一些价值,所以我觉得应该做一些自己觉得值得或者愿意做的事情,这个非常之重要。


汪海林:那好,那我们今天《四味毒叔》今天就到这儿了,非常感谢李路导演。


李路:谢谢你。


汪海林:希望下次再请你来做客。好,再见。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四位毒叔发起的影视娱乐圈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脱口秀公众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等前来发声,这里是“脱口非特权,人人可表达”的影视娱乐第一视频表达平台。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40次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