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法国巴黎西北郊区孔夫朗-圣奥诺里衲传来噩耗。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在下班途中,遭遇陌生持刀男子袭击。警方赶到时,受害者头部已经被砍掉,颈部、躯体都是被刀捅出的窟窿,场面极其残忍。遭“斩首”的是47岁的白人历史老师塞缪尔·帕迪,10月初,他正在准备一节有关言论自由的课。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帕迪找到了两张《查理周刊》几年前刊登的讽刺漫画。那时,他肯定想不到,精心设计的课程竟然会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查理周刊》是一本法国左翼讽刺周刊,以不循规蹈矩著称,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他们刊登的文章经常批判法国政府、极右翼人士、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2006年起,《查理周刊》就因讽刺伊斯兰教频遭起诉,甚至是燃烧弹袭击。2015年7月,《查理周刊》编辑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十届调查新闻国际大会上讲话2015年1月7日,杂志将视线聚焦在一本被穆斯林认为有侮辱之嫌的小说。出刊当天,一伙蒙面枪手就“血洗”了杂志位于巴黎的办公室,用机关枪疯狂扫射正在开会的编辑,造成12人遇难。据法国媒体报道,事发时有目击者听到袭击者高呼“我们为先知复了仇”。这起事件震惊了世界,成为各大媒体头条,也成为了各国老师在探讨言论自由时最爱使用的案例。帕迪的初衷是借这样一起发生在自己国家、极具争议的事件,引导8年级学生思考言论自由的边界与局限。他准备的两幅漫画之一,是《查理周刊》于2012年刊载的“先知裸体图”。画面中,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一丝不挂,赤裸着生殖器趴在地面,双手撑地,屁股被一个金色星星遮挡着,配文是:“穆罕默德:一颗新星的诞生”。由于漫画涉及宗教和裸体,帕迪特意提醒学生可以暂时闭上眼睛,或者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尽管如此,他还是激怒了别人。一位女生放学后将历史课的内容转述给家长,女孩父亲勃然大怒。10月7日,这位父亲在社交网站连发多条帖子和一条视频,称帕迪为恶棍、暴徒。视频中,他控诉帕迪在展示侮辱先知并且是裸体的照片前,命令所有穆斯林学生举手示意,然后离开教室。视频的最后,他还呼吁志同道合者加入自己,让这名历史老师丢掉饭碗。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发表视频的男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2014年就跑到叙利亚并加入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直到现在,法国政府还在苦苦查找她的行踪。大概是不够解气,第二天,女孩的父亲与另一名男子来到学校,直接向校长投诉。尽管使劲浑身解数解释老师的用心和初衷,校长还是没能平复这两个人。同一天,这名家长向警察报案称帕迪涉嫌传播淫秽信息,并在晚上发表了第二条视频。这条视频中,他直接披露了帕迪的姓名和学校的地址。10月10日,帕迪接受警方传唤,否认自己曾让穆斯林同学举手并离开教室。得知女孩父亲拍摄的视频内容后,帕迪更是以诽谤罪将其举报。两天后,也就是10月12日,女孩父亲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最后一条视频中,女孩亲自现身复述了之前视频里的内容,一起前往学校投诉的男子也露脸,声称总统马克龙搅起了仇恨穆斯林群体的浑水。他们威胁道,如果不开除帕迪,那么学校门口将会出现抗议集会。集会并没有发生,正当大家认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时,一位突然出现的“主角”将事态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极端。10月16日,一名年轻男子来到学校外,让学生指认帕迪。确定目标后,他一路尾随,最后在帕迪回家的路上,连捅后者数刀,并将头割下。“斩首”是伊斯兰的经典刑罚手段之一。目击者回忆,袭击发生时曾听到凶手高喊“阿拉胡可吧”,也就是“真主最伟大”。警方随即赶来将凶手击毙。凶手本名阿卜杜拉赫·A,是一名出生在俄罗斯的18岁车臣少年。警方相信,凶手是在网上观看女孩父亲发布的视频后心生复仇念头。目前,法国警方已经拘留了包括凶手家人、女孩父亲、4名学生在内的15人进行审问。消息一出,震惊了整个法国,民众再次掀起反极端主义的活动浪潮。❷
帕迪被“斩首”后,巴黎市民涌向共和广场为他默哀。人群不仅将长280米、宽120米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还“溢”到了从广场延伸出去的7条主干道上。有人手持《查理周刊》封面,有人举着写有“Je suis Samuel Paty”(我是塞缪尔·帕迪)的牌子。还有一群少数族裔打出“我是穆斯林,我反对暴力,我支持言论自由”的口号。在现场,集会人群对媒体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到这里是为维护共和国的精神——世俗主义。1905年,法国正式立法确定了政教分离原则,走上世俗主义道路。政教分离或世俗主义禁止政府干涉、批评民众的信仰;不允许官方给予任何宗教组织特权或补贴;只有当信仰真实冲击到民众生活时,政府才能出面干预,并且必须做到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反过来,宗教信仰也不得影响政府运作,或凌驾于共和国利益之上;学校、政府机构、公共场所也不能出现任何宗教的标志和元素。2010年,法国参议院通过了“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所蒙面”的条款,就曾引发讨论。支持者认为条款是为了保证公共安全,而反对者坚持条款侵犯了公民、尤其是穆斯林的宗教自由,是歧视。实际上,按照政教分离法,“歧视”是不成立的。因为世俗主义是一视同仁的去宗教化。穆斯林不能在公共场所戴头巾蒙面、蒙发的同时,天主教、基督徒也不能佩戴宗教饰品。一位外国网友也吐槽称,自己作为犹太人去法国旅游,还曾因为佩戴了六芒星标志而遭劝阻。右侧穆斯林女子穿着的“布基尼”泳装也曾成为讨论焦点
虽然很多西方国家都走世俗主义路线,但政府高层、公务员、总统可以公开表达自己对宗教的看法和热爱。法国却不行。政教分离看似侵犯了民众权益,但其实给予了人们更多自由,毕竟,任何人都不必在公开场合被迫遭受其他信仰的“洗礼”。20世纪初,世俗主义刚变成法律时,首当其冲的是法国最大宗教——天主教。由于失去最多的国家补助款,立法后不久,甚至出现了上万名神父流落街头讨饭的景象。随着时间流逝,天主教的愤怒才趋于缓和,世俗主义也逐渐变成法国的核心精神之一。最近几十年,随着穆斯林人口越来越多,这种平衡被打破了。驻守在巴黎的记者伊丽莎白·穆特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分析,“因为曾经拥有很多伊斯兰殖民地,法国穆斯林人口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殖民结束后,他们仍然不断涌入。第一代穆斯林与法国人关系还不错,没有被极端化,但1980年代起,极端思想涌入,越来越多穆斯林要求用背离世俗主义的方式生活,比如要求女性不能单独出门、在公共场合必须穿罩袍遮住全身……”民调机构IFOP的一项调查根据受访者参加宗教活动、对世俗主义的尊重程度,以及对伊斯兰习俗的态度,将法国穆斯林分为三大类。调查显示,有46%的穆斯林已经完全世俗化,融入法国社会,且不否定自己的宗教;25%的穆斯林比前者更加虔诚,但不穿着伊斯兰的传统服饰;还有28%的穆斯林认为自己处在“社会边缘”。他们信奉的价值观与共和国价值相悖,甚至认为伊斯兰精神应该凌驾于世俗主义精神之上。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也不断印证着极端主义在部分穆斯林群体中生根发芽。这一次,象征着言论自由和共和国精神的帕迪被极端分子斩首,引爆了不少法国人心中积压已久的情绪。于是,人们选择走上街头。共和广场的默哀集会一连持续了几天,人们围在巨大的共和国女神像周围,向自己和外界展示着“团结的力量”。共和广场通常是各种政治集会和罢工游行的场所。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从共和国的理念出发找共同点,可能最容易得到解决方法。❸
“对不起,这不是伊斯兰”
极端思想在部分穆斯林团体中滋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法国人引以为傲的世俗主义——至少在马克龙看来是这样的。举个例子。由于世俗主义禁止国家干涉宗教事务,法国多年来一直靠从国外进口“伊斯兰领事”或“伊玛目”(领拜人,可以理解为伊斯兰法学权威)来管理国内的穆斯林组织。巴黎大清真寺就是由阿尔及利亚资助的,拿到钱款后,这家清真寺还会将资金下发到遍布法国各地的附属清真寺。摩洛哥也在积极出口“伊玛目”。根据官方数据,该国每年都会派遣约300名伊斯兰领拜人到法国。2015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还与摩洛哥签署合约,允许曾经的殖民地在拉巴特一家中心,帮助自己培养和训练“本土伊玛目”。土耳其更是在法国投资开设了一系列宗教、文化中心。据悉,这类投资在总统埃尔多安执政期间变得更快、更多。终于,法国总统马克龙“发现”了其中的隐患。今年,他屡次指出“来自外国的势力为极端主义和屡禁不止的恐怖袭击开了后门”。10月2日,他更是披露了解决“伊斯兰分裂主义”问题的详细计划。马克龙倡议的核心,是暂停与伊斯兰国家的合作,自己训练并认证 “本土伊玛目”。此外,建议还包括在公立学校颁布伊斯兰教的限制规定、严查与宗教有关的私塾、打击诸如在公共泳池实行性别隔离等与共和国价值相悖的言论和行为。宣读倡议时,马克龙神情严肃,“有些人以宗教之名,想从法兰西共和国分裂出去,把宗教利益凌驾在国家利益之上。”首先,不少穆斯林民众认为,总统的倡议将“极端分子”、“分裂分子”与伊斯兰教画上等号,是赤裸裸的歧视。其次,不少专家质疑了提议的可行性。10月2日,马克龙披露解决“伊斯兰分裂主义”问题的详细计划欧洲大学学院教授、宗教学者奥利维尔·罗伊表示,马克龙的提议是矛盾的。“通过国家干预宗教的方式保护世俗主义,本身就违反了世俗主义规定。如果马克龙是认真的,那么他的提议必须同样对天主教、犹太教等实施。”“此外,要求穆斯林选择参加经认证的‘伊玛目’的步道,涉嫌违宪。用不了多久,欧洲人权法院就会将其叫停。” 罗伊对外交政策网站说道。也有批评人士指出,不必纠结方案是否可行——马克龙的提议很可能只是为了明年选举,摆出针对伊斯兰和移民的强硬姿态,以便从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和有“法国最危险女人”之称的勒庞之流手里瓜分选票。帕迪教书的学校外,还有祭奠者陆续到来。一名非裔学生的出现引来媒体“围观”。学生说道,“帕迪是我们的老师,值得我们的尊敬。”德朗西区的“伊玛目”也前来送上自己的哀悼。在被问到是否认为言论自由仍需要被教授时,他语气激动。“一定要!在我看来帕迪是烈士般的存在,自由的烈士!他教授宽容、尊重和文明。因为一幅画就去砍人?对不起,这不是伊斯兰!”长按关注Vista世界派▼
往期回顾
我们从《Vista看天下》杂志出发,致力于挖掘国际领域
热门事件、人物背后的深度报道和新闻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Vista看天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