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0万网友,为一群耄耋老人发了十年的工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孙春龙和平工作室 Author 孙春龙


大家好,我是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孙春龙。


前不久,我接到银行的电话,要求对账户流水的异常情况进行调查,这让我大吃一惊。

对方问,“在你们单位的补贴发放表里,发现有一位95岁的老人?”

“是的。”我说。

“他还在世吗?”

“在。”

“你们是怎么知道他还在世的?”

“我们有志愿者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去看望。”

“他在替你们单位做什么工作?”

“什么也不做。”

“那为什么会发工资?”

“他80年前做过很多,替这个国家去打仗,他们是抗战老兵。”

对方愣了一下,对我说,“向你们致敬!”

我告诉他,自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2011年成立以来,我们找到了11858名抗战老兵,给超过一半的老兵发过“工资”,而这些钱,大部分是由网友通过腾讯和支付宝等网络平台捐赠的。


十年来,我们筹款约3.5亿元,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捐赠。聚沙成塔,科技向善。

看到这篇文章的您,或许就是千万分之一。谢谢您的参与了。


这十年来,我们也根据筹款情况,不停地给老兵们涨工资,最初每个月只有300元,到现在,根据老兵的经济状况,每月会有600元~1200元。

“工资”虽然一直在涨,但令人伤心的是,人数却不停地减少。财务人员帮我找出一张2013年12月的“工资”表,对前100位老兵做了一个统计,竟然发现已经有82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每到冬天到来的时候,老兵们就如同落叶般凋零,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97岁,目前全国的幸存者,仅剩下3000多名。


这些微薄的“工资”,给老兵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兵,有了收入,或许可以多吃一顿肉,买件新衣服,家庭地位也提高了。

四川遂宁的抗战老兵欧阳清,妻子早逝,他独自把儿子抚养大。住在农村的欧阳清,每月仅有220元的老年补贴。他的儿子,在成都蹬三轮车为生,为了照顾父亲,儿子把老人接到成都,住在一个仅有五六个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有一次,欧阳清摔伤,无奈之下,儿子只能把他送回老家,而老屋早已破败不堪,无法入住,儿子在镇上帮老人租了一个房子。

因为要照顾老人,儿子没有办法去蹬三轮车了,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龙越知道情况后,委托志愿者为老人送去了每月1200元的致敬礼金,解决了老兵的基本生活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这份“工资”,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份荣耀。

得到大家帮助的抗战老兵向世典,无比高兴。

湖南湘潭的抗战老兵杨明甲爷爷,曾是炮兵一旅的驾驶员,参加了两次长沙会战,在敌机的轰炸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一趟趟地把炮弹送到前线,又从前线运回牺牲者的遗体。

杨爷爷住的小区,有很多退休干部,他们经常在一起打麻将。有一次,麻将馆的老板说,老杨没有退休工资,就不收他的茶位费了。爷爷听了,无比失落,反倒不愿意再去麻将馆了,生活过得很落寞。

有一天,爷爷兴高采烈地来到麻将馆,理直气壮地告诉老板,我也有工资了!


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于2008年,那年,我在缅甸遇到一位流落于此的湖南老兵李锡全,他加入中国远征军参加完滇缅作战后,因伤留在当地,再也没有回过家。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助李锡全找到亲人,并且接他回家。

回家的时候,李锡全带着一本中国地图册,他说,那是好多年前托人买的,想家的时候,他就翻开地图册,看着湖南那一页。


只有让每一个士兵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才是战争真正的结束。

为了接老兵回家,我去过缅甸很多次。令我惊讶的是,几乎在每一个战场,都有日本人修建的纪念碑。最为著名的,是位于缅甸密支那的“招魂之碑”。发生于1944年的密支那战役中,一位名叫坂口睦的日本士兵死里逃生,成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晚年的时候,他与夫人寿美子捐款在密支那的尹洛瓦底江边建了一座长达30.5米的卧佛,这是仅次于仰光的全缅第二大睡佛。作为回报,缅甸政府同意其在卧佛寺的入口处,修建了一座“招魂之碑”。

在卧佛寺另一侧的一间小房子里,还有一个“小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多个在此战死的日本军人的牌位。


在那里,我深受触动。我想,对抗“靖国神社"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我们的英烈有一个更好的地方。为此,我们于2015年启动了英魂回家项目,至今已在缅甸、河南、云南、湖南等地,找到了抗战阵亡将士遗骸1341具,修建抗战英烈墓地22座,整理阵亡将士名单逾31万。

在缅甸寻找中国远征军遗骸时,我们发现一支钢笔,这位不知名的士兵,一定用它给亲人写过信,告诉母亲或妻子,等打完仗后就回家。


我们收集了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一位妻子给远在缅甸作战的丈夫马如云写信,“亲爱的夫君,见字如面”,表达思念之情。马如云回信说,等打完仗,我就回家。一个月后,妻子收到阵亡通知书。这位士兵的孙子说,其实他的爷爷和奶奶都不识字。写信是找人代笔,读信也是找人代读。夫妻两个,隔着几道陌生人,传递着思念。

这位士兵的孙子马占炜,是一名书法家,他为我们写下一幅字,为爱止戈。


在缅甸,有大约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埋骨异域。牺牲最多的地方,当属野人山。

10年前,我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前往野人山。在一个叫莫的村的小村庄,我们访问了村子里的一些老人,但对70年前的事情,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就在这时,有一个老人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对着我们,非常着急地说了一大堆话,他说的是缅语,我们听不明白。

但我们感觉,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翻译,一脸的惊讶,到了最后,眼睛里全是泪水。翻译是缅甸的一位华侨,也是一位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后代。

我们着急地看着翻译,不停地问他,他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翻译没有理会我们,他静静地听完这个缅甸人的讲述,才告诉我们,离这里不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名,叫德佑呜,德佑,是中国的意思,呜,是哭,就是中国人哭的地方。地名的由来,是在1942年,有一支中国的部队,撤退到这里时,没有了路,而敌人紧随其后,他们全部牺牲在了这里。

这位缅甸人带领我们,来到一片原始森林,扒开厚厚的落叶,竟然找到了一些铁皮和汽车的零部件,他说,当年中国的部队无路而走时,他们在这里烧掉了汽车。


躺在枯叶中的铁皮,有一个绿色的植物顺着小洞长了出来。看着这个场景,我想起了曾经随军翻越野人山的著名诗人穆旦写的一首诗: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 你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广西士兵韦士祥曾经参加入缅作战,从出征那天起,几乎每个月,他都会母亲写信报去平安,嘱咐弟弟在家不要和母亲高声说话,让转告妻子,他在外面不会找其他的女人,“以报答她守旧之志”。


5年后,这位士兵再也没有写回信。他的母亲,也在无望的期盼中离世。他的孙子将这些信捐给了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帮寻找,韦家的祖坟里,一直留有他的位置。

每一个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亲。我们的寻找战争失踪者项目,总计收到了18000多条寻亲信息,帮助200多个家庭找到了在战争中失散的亲人的信息。有很多,是遗腹子。他们一辈子,没有喊过一声爸爸。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找到爸爸埋骨的地方,磕一个头,喊一声爸爸


2015年,志愿者帮助牺牲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士兵郑发平找到了女儿,爸爸去打仗时,女儿只有8个月大。这一去,就再也没有消息。女儿一生都在寻找爸爸,没有想到,在79岁这年,终于有了爸爸的消息。女儿来到爸爸墓前,哭喊着,“大啊,大啊,你怎么忍心把你娃丢下不管。”大,是陕西话,爸爸的意思。

这么多年,让大家泪流满面的事情太多了。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帮助台湾老兵王呈松找家。

那是在2013年,我们接到台湾老兵的求助信息,寻找他在江苏的女儿王秀兰。具体的地名,老人已经说不清楚了。当地警方查询,找到了几百个名叫王秀兰的人,然后一一比对,确认一个疑似信息。我给王秀兰打去电话,询问她的爸爸是不是去了台湾,没想到,王秀兰生气地骂我,是个骗子。她说,她的爸爸早就牺牲了,她有政府发的烈士证,每个月还领200元抚恤金,她的爸爸怎么可能在台湾。

我告诉她,她的爸爸说,她有三个伯父,分别叫什么名字。王秀兰愣住了,伯父的名字全对上了。后来,我们和台湾联系,再核对一些信息,但还是有一些对不上,王秀兰也有些不相信。为了不留下遗憾,我约王秀兰去台湾认亲。

到了台湾,王秀兰看到王呈松,一眼看出来,那就是她的爸爸,想上前去拥抱,结果被对方一把打开。王呈松生气地说,还没搞清楚是什么情况,你想干什么。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老人为了寻找在大陆的女儿,曾被别人骗了好多钱。

王呈松让王秀兰坐在自己对面,询问了好多事情,家里的田地在哪里?水井在哪里?母亲的娘家在哪里?爸爸当兵走的时候,王秀兰只有两岁,好多事情她根本不知道。认亲一时陷入了僵局。就在两难之际,王秀兰问王呈松,“你当兵走的时候,是不是托别人给我带回了两块银元?”

王呈松愣了一下,说是的,那是他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他托人带给了他的宝贝女儿。

王秀兰突然拿出了两块银元,说她一辈子都没舍得花,并说出了托请人的名字。王呈松一下子把女儿抱在了怀里。


原来,王呈松先是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来又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南下攻打金门,在金门再次被俘。而大陆这边,以为他在金门牺牲,为他评了烈士。

这位双面战俘,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兵,却是女儿的全部。


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已经14年了,我们所做的,相比那场伟大的战争来说,还微不足道。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有上千万名捐助者和志愿者参与了这项公益活动,这和在国难当头之际,义无反顾走上战场的中国军人一样多

志愿者金龙接老兵芦石安从医院回家。

又一个冬天即将到来,按以往统计,将会有15%的老兵,捱不过这个冬天了。把这段历史留下来,告诉年轻一代,先辈们的牺牲,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为此,我们计划在湖南建一个老兵回家故事馆。抗战期间,曾有22次大的会战,其中有6次发生在湖南。

这是一个特殊的战争纪念馆,我们希望讲述普通士兵的故事,让宏大的历史,回归人性,回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收集的展品,是老兵思家的地图册,是士兵写回的家书,是认亲的两块银元,是缅野人山的一块汽车残片……每一个物品,背后都有一段值得传颂的故事。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来还原和拼凑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们希望,留存每一位老兵的记忆,他们的经历,是历史的血肉;

我们也想,铭刻每一位英烈的名字,他们的牺牲,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还有,我们会收集所有失踪者的资料,永远不放弃寻找。

同样,我们想留下捐赠者、志愿者以及历史田野调查专家的故事,体现这个时代之于历史的责任。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有一些热心人士,开始抗战历史的田野调查,云南的戈叔亚,湖南的萧培、李宣钊等,他们也已过了古稀之年,他们多年的研讨成果,需要更好地整理和保存下来。

戈叔亚(左)在20多年前采访老兵。

老兵回家故事馆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开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和时间在赛跑的一项公益活动。今天是抗战爆发90周年,这是国耻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忘记历史,也是国耻。

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我们在办公室做了一些小型展览,半年来,有上千人来参观,感动了无数人。


我们已经注册了长沙县止戈和平公益发展中心,作为老兵回家故事馆的筹备机构。我们另行寻找了一个700平方米的场地,计划试展三年,同步收集资料和寻找永久性场地。

陕西的抗战老兵薛维轩曾经送给我们一组自己创作的户县农民画。毕业于黄埔军校18期骑兵科的薛维轩,参加了在包头等地的对日作战。包头一役,约2000名战友血洒沙场。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晚年时,薛维轩创作了这几幅画。未等完成涂色,老兵去世了。

志愿者帮薛爷爷的画涂上颜色,制作了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我们送给支持老兵回家故事馆项目的捐助者。


凡是捐赠99元以上者,将获赠抗战骑兵明信片一套;

一次性捐赠不低于9999元,或者每年捐赠不低于999元持续10年者,将被邀请成为老兵回家故事馆联合发起人,并赠送证书、明信片和我即将出版的四本书。


联系电话及微信:15334393462。


抵抗侵略是他们的义务,铭记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期望,天下再无战争。期待您,支持止戈。


捐赠,请点击:


敬告:家传将和老兵回家故事馆合作推出子项目浙江老兵回家故事馆,有感兴趣进一步了解或想更深入参与的朋友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们微信咨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