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指南:被病毒感染后,我们可以怎么做?

RUCPSY 人大人心 2020-09-21

文/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李英武

830、1975、2744……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止2020年1月26日0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肺炎2744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疑似感染病例的不断增加,各地播报中的数字也在不断跳动着,然而,这些庞大冰冷的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渺小却鲜活的生命——新型冠状肺炎感染者。

图片来源于 人民日报

根据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新型冠状肺炎感染者在面临生理不适之外,还会经历恐惧、失望、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攻击行为——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是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的健康,还与医护工作者的职业安全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感染者会出现什么样的心态?

应激反应,是指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应激机制提醒着人们远离危险源,例如当我们感觉灼热时会反射性地移开手,然而心理应激机制在某些时候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威胁。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由于心理的应激反应,在确认感染后隔离治疗初期,感染者会产生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感受;而在隔离治疗时,还会经历孤独感;在病状发作或者过度焦虑时,则可能产生濒死感和绝望感。而病症较轻的居家隔离患者则可能感受到被他人疏远的压力、委屈,以及羞耻感。

这样的负性心理状态可能带来一系列行为问题,患者本身的抱怨、失眠,甚至由于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更严重的是产生攻击行为。





如何应对?

人是社会动物,在疫情扩散,人人自危的时刻,感染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似乎不再能被简单解释为生理因素导致,人际和社会因素需要得到重新考量,就像前文所提到的,病毒感染者可能感受到被他人疏远的压力,甚至歧视。

因此,应对心理危机,也不能只依靠患者本身的努力,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机构、心理工作者和健康个体通力合作,提供社会支持,才是对抗病毒的“良药”。

如果你是病毒感染者,在感觉恐惧无助时,你可以:

1.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多与家人、朋友聊天、谈心;

2.向权威机构,到权威网站或权威媒体查找相关信息,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不轻易相信非专业机构发布的网络信息;

3.读书、听音乐、看电影转移注意力;

4.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配合治疗,找回“掌控感”;

5.尝试冥想训练,冥想能够很好地减少焦虑、降低压力,可以在网上搜索冥想的音视频进行学习。

6.必要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文末附各省心理援助热线。

如果你是患者家属或朋友,你可以:

1.利用网络、电话多与患者联系,安抚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2.帮助患者搜索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提醒患者不要轻型网络不实信息;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为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如果你是医疗部门,你需要:

1.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给予患者心理危机干预,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2.向患者强调隔离的重要性,不仅能更好地观察治疗,还能保护亲人;

3.进行治疗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要点和流程,减少患者疑虑;

4. 必要时组织精神科会诊。

[1]张伟东.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6):854-855.

[2]任俊, 黄璐, 张振新. (2012). 冥想使人变得平和——人们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可因冥想训练而降低. 心理学报, 44(10), 1339-1348.

[2]Solomon, Z. (2013). Combat stress reaction: The enduring toll of war.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附:各省心理援助热线

(来源:心理学空间网微信公众号)

文字/李英武

图片/网络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