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2):愤怒管理

RUCPSY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2022-05-12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2):愤怒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胡平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长时间呆在家中,没有有效的外源性刺激,必然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其中愤怒就是非常令人关注的情绪体验。最近几天的数据充分说明了愤怒情绪在网络上的发酵。来源于某公众号对48606个民众调查的结果说明,愤怒是人们现时最主要的情绪体验,学历越高的人,愤怒情绪分数越高。

_

来源:壹心理公众号,2020-02-07

_

如果说这个调查数据还是一个横断数据,那么沃民高新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对网络情绪测评的实时数据可以看到,2月7日1时前网络情绪愤怒的比例只有9.36%,到7日的9时愤怒情绪已经占据了13.81%,这说明民众的愤怒情绪上升快速,已经占据了较强的舆情方向了(今天已经略有下降),这需要公共部门更多的关注。

_
_

为什么在这次疫情中愤怒情绪会成为比较强的情绪内容呢?当然大家能够解释在2月7日民众愤怒情绪为什么高涨,那是因为李文亮的去世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两点:(1)李文亮去世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愤怒会成为快速增长的情绪呢?(2)从疫情开始,愤怒一直是网民情绪中的前三位。正如前面我们谈到的,愤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情绪体验,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呢?

_

网络愤怒情绪的来源

网络的愤怒情绪是发生在疫情基础上的。而疫情本身最大的特点其实并不是愤怒,而是恐慌,是对风险未知、无法控制的病毒威胁的恐慌。除开恐慌以外,伴随着悲伤,抑郁,焦虑等才是比较合理的情绪体验,那么愤怒来自于哪里呢?

疫情以来的愤怒可能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来源是来自于疫情本身带来的情绪转化。随着封闭时间的延长,无论是恐慌还是悲伤、焦虑都极为耗费心理资源,人们的情绪就可能需要以合理化归因方式进行转化。如果这种恐慌和悲伤等归因于自我和不可抗拒的因素,那么恐慌和悲伤就会转化为抑郁,转化为命运的不可控制感,最终表现为社会性抑郁以及无能为力感;如果这种恐慌和悲伤等归因于外界和其他人,而事实上也的确发现了某些可以归罪的人和事情,那么恐慌就可能轻易转化为愤怒和攻击了。这次疫情的发生,其实人们心理上是需要有解释,需要为自己的恐慌寻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作为宣泄口,如果因为现实媒体提供了官员等等不合理的行为和不称职的表现,那么恐慌和悲伤等自然就转化成为愤怒,所以很多人就自然和不自然地当起了愤怒的“键盘侠”。

__

有关疫情的愤怒另一个来源,可能来自于人们的“认知失真”。所谓认知失真是人们对客观环境认知丧失了客观性,从而带来的认知不合理性和错误推理。认知失真是一种非理性甚至歪曲的认知活动,分析可以看到,本次疫情愤怒的心理过程可能表现为:1、绝对化,民众认为过年团圆是应该的和必须的。当疫情出现与已有观念出现分歧时,人们就会用应该与不应该来判断,本次疫情出现在不应该的时间和地点时,人们会因此就会愤怒;2、过分概括化和简单化。因为疫情的发生,带来了很多大家不清楚的状况,当人们无法理解和无法知晓整个事实发生的过程时,人们就会采用简单化和概括化的方式来解释,所以就会很简单找到一个对象,从而表达出愤怒;3、时间拖长、未来不明确。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各种生活及工作不便,无法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以及社交需求,较长时间的基本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话,不满情绪就会转化为个体的愤怒。

__

当然网络愤怒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是前面两种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来源。愤怒本身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情绪体验,如果不去关注以及管理这种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扩大蔓延其影响,从而做出报复行为。低水平的愤怒所带来的报复行为可能伤害自己,而高水平的愤怒所带来的报复行为可能伤害他人和环境,无论是哪一种报复行为,从长期角度来说都是极具负面的行为,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可能带来道德失范、个人破坏性增强、恶意谣言盛行、人们的心理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和挑战,因此愤怒是需要被管理以及被关注的,放纵网络或社会上愤怒情绪最终会破坏民众的精神以及心理健康。

_

愤怒管理的建议

1

_

更加透明的信息

提供更多清晰的信息是鼓励人们理性认知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来自情绪的转化,还是认知失真,都有相同的前提就是人们需要合理的解释和逻辑,所以无论是媒体、专家还是宣传部门,都需要提供给民众更多真实和透明的信息,帮助人们形成理性认知和合理归因,释解人们的疑惑,恢复平常心态。

2

_

避免过度复盘

疫情还没有过去,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人印象深刻,而新的疫情进展信息也会让人们目不暇接,再加上复工在即,人们会不免对未来充满焦虑,短时间的复盘很容易让人们简单地归罪到具体的人或事情上,并不利于长期的学习。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值得人们长时间反复学习和解剖,才能形成接近事实的经验。媒体上经常出现的“武汉时间”(从疫情开始)对现时的人们并不合适,更适宜的内容应该是面向未来的积极内容。

3

_

鼓励人们理性思考

愤怒通常来自于非理性的心理状态,疫情对全国人们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也是一次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最好时机,应该鼓励更多科学家和知识生产者,提供更多科普性理性的知识以及看法,鼓励全民理性面对未来,这将从长期角度来减少人们的认知失真,从而孵化人们长期理性平和的心态。

__

注: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项目号19ZDA021)成果之一;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文字/胡平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