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7):孤独感管理

RUCPSY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2022-05-12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7):孤独感管理

胡平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有人给我私信说,“在家里呆久了,我越来越觉得孤独”,跟家人无法沟通,原来“想家的感觉比回家的感觉好很多”;还有的人给我留言,说“我现在特别害怕一个人呆着,让我一个人隔离,就像杀了我一样,看哪里都不安全”,在微信中寻求聊天,寻求关注。无论一个人的“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还是如同”众人皆醉我独醒般“身在众人之中,但心在千里之外,所有这些感受和倾诉其实都是人们孤独感的体验。人们常说的,“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生物体向社会体过渡的过程;等到了成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跟周围的人或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才会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生物本能来说,人是群居动物,需要集体的帮助才能在危险四伏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从社会本能来说,人需要跟别人在一起,才能有社会参照,才有评价和行为的标准,所以无论从哪一种本能出发,人们都会害怕孤独,害怕形单影只,害怕一个人独处。孤独感,一直是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探索人性的窗口。从实践出发,在这次疫情中,无论是罹患肺炎的病人,还是病人的亲属,抑或是被封闭被隔离以及被呆在家中的各色人,都会强烈地体验到个人的无助和孤独感,而且这种孤独和无助常常让人对未来产生强烈的不确定体验,甚至有可能会让人产生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感,所以当人处在这种漫无边际的孤独和无助的时候,他们是应该被关注的,当然自己也需要振作起来,管理这种孤独和无助感。



孤独感的来源



从心理学上来说,孤独感与无助感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但是两种负面的体验经常会相伴而行。孤独感通常是指在人群或者独自一人在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孤独、寂寞等负面的情感体验,而无助感通常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受,没有人帮助,自己没有能力而无法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孤独感会产生无助感,无助感也会产生孤独感,但是总体上来说,孤独感和无助感还是很有差异的。从情绪的角度来说,孤独感更接近于一种情绪体验。

在心理学中有关孤独感的理论研究还是较多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孤独感是有来源的。通常说来孤独感的一个来源是来源于人际关系,这也是非常常见的来源。正如上面所谈到的,长时间跟家人在一起,但是没有情感的交流,“话不投机半句多”,很多观点无法认同,这个时候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有的时候甚至在亲密关系之间,对方无法理解你,很多做法也不相同,所以尽管两个人看起来可以非常相爱,但是依然拒绝不了无法被理解和孤独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是很个人的感受,有的时候更是“欲说还休“的状态;孤独感的第二个来源是心理上无法跟人们沟通,这是一种心理孤独。比如在武汉,罹患肺炎的病人或者去世病人的家属,或者目睹病人去世的一线医护人员。生命的离去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悲痛事件,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没有机会也无从表达自己的后悔。面对创伤和无助,人们只能压制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感受,以避免遭受更大的伤害,这种被压制和割裂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需要很长时间或者需要一个特别的场合才有可能表达出来。如果后期也没有机会表达,那么人们的伤痛和孤独可能会产生更长期的后果(创伤后应激综合症)。这种孤独感常常与内心的麻木联系在一起,因为情感的一个部分被强行压抑下去了,类似于生命中的一个黑洞,无力修复。孤独感还有一种来源,就是欧文·亚隆所说的存在的孤独感。无论从哪一个层面上讲,无论这个世界中每个人多么和谐一致,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人们的心灵世界永远是独立的,所以孤独不会因为我们彼此关爱就会消亡,这种存在孤独感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孤独。这也通常是人们寻找宗教、寻找信仰来慰藉的来源,说到底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

对于这次疫情中被隔离在家的人们来说,可能人际的孤独感是最常也是最容易体会得到的,因为家人长时间的相处,没有其他空间或者活动的调和,会凸显出彼此关系的不和谐,人们之间内心的不一致逐渐会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时间越长,越会体会到人际的孤独感;对于这次疫情中有亲人离世的人们来说,以及这次疫情中的一线医护工作人员,也许会强烈地感受到心理孤独感和存在的孤独感,感受到痛苦无处宣泄的割裂。因为病人的去世会让与之相关的所有人产生强烈的生命短暂和死亡分离的痛苦,让人看到生命与世界本质上的分离感,而这种感受会强烈地让人怀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存在孤独感。

所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很相似,孤独感相比其他的负性情绪体验,更直接产生焦虑和痛苦感,而且研究表明孤独感是直接导致身体机能衰退的心理因素之一,心理学家弗洛姆甚至认为,因分离体验而来的焦虑是所有焦虑的来源。人们是无法长期忍受焦虑不安的状态,所以对孤独的恐惧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驱使我们做出各种生活选择。人们为了避免孤独感,常常会做出很多掩饰和伪装的行为,比如建立虚假的人际关系,伪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等等。多种实证研究都表明,孤独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都将孤独感联系到抑郁、认知能力下降、心脏问题以及中风,更不用说孤独与肥胖、孤独与早逝等等的关系了。甚至有的人会说:经常回来跟老人聊聊天,你们家的老人就能长寿二十年,孤独和与世隔绝也是老人身心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这一次疫情中很多出院者以及医护人员的采访中都可以看到,因为疫情,大家恢复到了并肩作战,彼此相扶共同前进的感受。而这种相互支持也帮助病人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的手段。



如何才能避免孤独?



孤独感并不一定是独处的时候才能发生,所以要避免孤独感首先要努力建构一个良好互动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数量并不最重要的,但是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有了情感的交往才能真正治愈孤独感,万一不成的话,那就养一只宠物。宠物通常是人们在进行情感交往过程中的好对象。

孤独感第二种方式就是运动或者食疗,严重的可以用药物来治疗。运动是帮助人们缓解负性情绪最好的方式之一,而吃好吃的食物,也能够缓解负性情绪,只是好吃的食物有的时候长胖,也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特别严重的孤独感,是可以用药物来治疗的。所以如果真的无法摆脱,其实可以寻找专业的医生来给予帮助。对于创伤应激综合症的患者来说,专业的治疗更是首选的手段。

避免孤独感的第三种方式是培养自己的爱好,从容包容自己,接受自己,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愉快所在。从终极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所以接受自己的孤独,从个人生活中寻找意义感和价值感,体会到生命过程本身静默的愉悦感,也是摆脱孤独感的手段和方式吧。

注: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项目号19ZDA021)成果之一;作者胡平,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心理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

文字/胡平

图片/网络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