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学术夏令营(2020)

RUCPSY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2022-03-19

编者按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学术夏令营(暨心理学夏令营第七届)拟于2020年7月中旬开展,欢迎全国优秀大学生报名参加。因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可能以线上方式开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学术夏令营(2020)

为了促进全国高校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子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方向和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从不同角度启发大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探索学科热点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拟于2020年7月中旬开展第四届“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学术夏令营活动(暨心理学夏令营第七届)。因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可能以线上方式开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欢迎全国优秀大学生(限大三年级)积极报名参加。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前世今生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在历史上星光熠熠,在现实中奋力前行。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伊始就有心理学教研室;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教授、章志光教授、王启康教授等都曾经在这里学习。作为学科,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成立,目前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硕士点,还拥有自设社会心理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心理语言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践行“顶天立地”的建设理念,参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作为国内民族与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承接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两个研究基地建设,与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共建民族心理数据中心;是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建设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共建依托单位;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建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共建智能科学交叉平台(建设中)。

目前,心理学系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海外博士占全职教师人数50%。拥有四个教学研究机构、九个实验室和网上大数据测评系统,拥有超过三万册的图书,年均发表SCI / SSCI论文超50篇,国内外论文超200篇。近五年来,专职教师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80余项,合计研究经费超过2100万元。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正以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围绕社会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两大学科体系,聚焦民族与文化心理学研究情绪与脑研究心理健康促进研究社会心理与服务实践研究四大研究方向,完善重大学科发展方向布局。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强大的人文社科优势,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学科发展体系,为实现探索高深知识、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努力服务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的三大目标而奋斗。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与活力,积极参与到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欢迎有意愿、有热情的优秀大学生参与我系暑期夏令营,让我们彼此认识,携手同行,共同创造属于你也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美好未来。

『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夏令营的特色

第四届“心理学:科学与社会”学术夏令营(暨心理学夏令营第七届)暂定于2020年7月中旬举办。在夏令营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在2021届推荐免试研究生中优先考虑。

特别说明

  1. 本届夏令营将采取导师制+项目研讨的形式,致力于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为营员提供更多机会与资源,深入了解心理学某一领域的前沿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完成从选题、设计、分析结果到报告展示的心理学研究全过程。

    ①每位营员须在报名活动所发布的研究主题(见附表)中选择2个不同主题。人大心理学系根据营员所选主题志愿顺序进行分配,在志愿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考虑随机原则,将所有营员大致平均分成不同主题的小组,各组均有导师指导。分组结果将于开营前在人大心理学系网站发布。

    ②如果营员最终进入人大心理学系攻读研究生,所在夏令营小组的导师与入学后的硕士导师没有必然联系。

  2. 夏令营还将安排精彩的学术讲座、参观实验室等活动。活动最后,夏令营将评选杰出营员和优秀营员。

附:2020夏令营导师(组)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1

亲社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2

情绪与语言交流

3

面孔吸引力与社会认知

4

认知衰退与社会知觉

5

情绪调节目标对抑郁个体情绪加工的影响

6

情绪与脑

7

情绪与决策

8

时间知觉和决策

9

信任与心理健康

10

民族心理与民族发展

11

职业健康与心理测量

申请资格

凡申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应该符合以下报名条件:

  • 申请人所在学校应为985院校或211院校,或所在专业为一流学科专业。

  • 大学三年级(2021年应届毕业生)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统计学、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英语等交叉学科专业成绩优异者,英语基础较好,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460分以上;其它专业有特别才能且英语水平突出者也可申请。

  • 具备良好的沟通意愿与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

  • 本科前5学期平均学分绩排名应为本专业的前10%(所在学校或者院系优秀生源集中的可放宽排名要求)。

  • 有两个熟悉申请人情况的推荐人推荐(推荐人应在所在学院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报名与录取程序

1. 电子申报(即日起至6月30日下午5点前

(1) 申请人需在网上申报,填写相关资料,报名时请使用真实姓名和有效手机号。网上报名系统:http://psyinfo.ruc.edu.cn/xly

(2) 同时提供以下材料电子版:

① “夏令营报名表”1份 (前述申报系统自动生成)

个人陈述(请用1000字以内介绍你的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将来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等。个人陈述应由申请人独立完成,如发现是由他人协助完成,将取消申请人资格。可加页,落款须签名)

③ 本科专业研究领域范围内的代表性学术成果1篇

要求:在校期间完成的;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排名第二);可以是公开发表的,也可以是未发表的;格式符合学术规范。

本科阶段成绩单1份(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盖章)

⑤ 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专业排名证明1份(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盖章)

注:本科阶段成绩单、专业排名证明如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获取盖章,需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初补充加盖公章的成绩单和专业排名材料电子版。

专家推荐信2封(电子签名即可,提交扫描件)

其他证明材料(包括英语成绩单、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校级以上获奖证书等,扫描件即可)。

⑧ 本人签字的诚信承诺书(见附件)。

申请人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建议用PDF格式)压缩后发送到以下邮箱:rdxlxx@126.com,文件命名为“姓名+学校+2020人大夏令营”

2. 入选名单公布与确认

入选名单将于7月5日左右在心理学系网站(http://psy.ruc.edu.cn/)公布。被录取的营员请于规定时间前通过电子邮件确认参营,未按时确认视为放弃参加夏令营。

3. 注意事项

(1) 在线申请是报名的唯一途径;

(2) 请准备好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每学期均须盖注册章)以及上述扫描文件原件备查。


夏令营咨询

  • 联系人:陈老师

  • 联系电话:010 - 82509716

  • 邮箱:rdxlxx@126.com (强烈建议邮件咨询)

  • 更多信息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网站:http://psy.ruc.edu.cn

 出品 | 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附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