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货说政治教育

莫知余 咖啡悟语 2020-02-03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万众期待中登场,目前看恐怕会在漫天唾沫中落幕。

看着《舌尖》,不由想到政治教育。有人曾问:你干宣传这么些年,对政治教育不受欢迎怎么看?答:你老人家专注吃饭几十年,不也经常为那张嘴发愁么?

当下,中西美食、南北风味,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朱门高轩、街头巷尾,总有一款适合你。陈赓大将说,一所院校,教员是“做饭做菜的”,学员是“吃饭吃菜的”。面对越来越挑剔任性的顾客,不想当好厨子的领导,很难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做饭是厨师的本分,点赞是顾客的特权。教育者辛辛苦苦做出的“饭菜”,不仅常常收到差评,顾客有时连评分的兴趣都欠奉。有些教育展开伊始,就要下面收情况、听汇报。这就好比菜端上桌,迫不及待地让顾客给好评,甚至拽着顾客的手点赞,厨师拿着菜刀一旁伺候。顾客的主体地位又从何谈起。

要问顾客想吃什么,而不是单单专注于菜怎么做。对多数人来说,章丘铁锅还是商丘土灶,花打四门亦或水滚三江,其实不是问题,关键还在于吃的内容。试看你有三寸不烂之舌,他有万能度娘,你想引导热点,他已调换频率,你正琢磨讨论,他早就更新了朋友圈。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内容为王,永远不过时。

新鲜是菜品受欢迎的前提,稀缺是高价格的关键。所谓好菜,无非三种:或时令应季,或物以稀为贵,或对了多数人口味。今天别说关起门来搞教育,就是砸门破窗,也包不住信息爆炸的洪荒之力,更遑论那些宏大主题、长篇大论。有的人授课,每次都喜欢从ABC谈起,一本正经地说正确废话,能吸引人才怪。多年前曾听一位领导略带调侃地说,讲课这件事,高层次的给人以思想,次之的给人以信息,思想和信息都欠缺怎么办?少讲几句吧!

诱惑人的是色香味,滋养人还靠大馒头。从当年的“两报一刊”到如今的“两微一端”,政治教育的在形式和方法上不可谓不与时俱进。可回头想想,多少教育在赶潮流中下了大工夫,在配作料上花了大价钱,有的千辛万苦只为熬一锅鸡汤,实在不行还一把一把往里撒鸡精,但效果究竟如何,投入与产出是否匹配?不必多论,自在人心。

不要奢望众口能调,更不要强迫已经吃饱的人张嘴。没有任何一种食物、任何一个厨师,能做到人人满意。政治教育也是如此。企图一张药方治百病,一人生病众人吃药,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最终只能上下摇头、左右不满。对于教育者来说,什么时候真正做到把握“时度效”,什么时候才可能真正赢得大多数。

饭量需要因人而异,格调贵在因地制宜。某种程度上,被嫌弃的教育就像不合时宜的食物,看似营养丰富却无人问津,表面花团锦簇实际味道全无。风尘仆仆的工作现场,天花乱坠的语言抵不上多洗一次澡的承诺更受欢迎。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高档酒楼日益衰微,大众食肆生机勃勃,一些过去高不可攀的饭店甚至卖起了快餐盒饭。有理由相信,政治教育也会迎来返璞归真的一天。

春节前,朋友圈里曾流传过《这样的新春大礼包,真的暖心了吗?》的帖子,狠怼某大媒体。一位离开体制多年的老兄在评论中写到:今天的宣传工作者,你们对得起当年长征风雨里、抗日烽火中、解放征途上,用快板和红绸作为武器的前辈吗?

该汗颜的是谁,心里难道没个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