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廉洁小故事 | 【一】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四知小故事

扬正气,颂廉洁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开展廉政建设,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杨震拒金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

1


四知拒金”之事,始载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说:“暮夜无知者”。但杨震却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愧而出。”

《汉书》记载,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次遗之,不亦厚乎!”


2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对于皇亲贵戚,他也敢于直言不讳

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


3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有杨公祠、四知堂。唐人胡曾的《咏史诗·关西》赞赏道:“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也曾讲过这个故事,他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他讲述杨震“四知拒金”、把清廉留给子孙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觉悟对一个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意义。


有觉悟方能辩是非、明公私,

有觉悟方能养正气、祛邪气。


END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哦

   

职业新选择:13个新职业官宣

我院举行航空服务实训基地二期工程揭牌仪式

校领导深入我院共青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每一处文化遗产的毁灭,都是人类的损失

我院举办第3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学院光影 | 运动的魅力


2019年4月20日(第43期)

编辑 |丁虹羽  责任编辑 | 王清侠

审稿 | 龙瑞全 刘薇娜 张盈盈

稿件来源 |综合整理于网络

邮箱 | changkeweixin@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