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是天生的艺术家|脑图游戏少儿版
“我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这句话出自20世纪最伟大最多产的艺术家毕加索,原话是: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
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曾经有一条毕加索16岁画的画和80岁画的画对比上了热搜:
16岁时毕加索的画
80岁时毕加索的画
千万别错过身边的大师
毕加索的一生有许多关于“孩子与艺术”的言论。
他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难得的是在长大后仍然保有这份创造力。”
在孩子7岁以前,处在一个从身边ta所经历的一切中“下载信息”的时期。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用自己的身心灵去关注和感知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往往比成年人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想象力。这个时期没有经过成年人过度干预的孩子,往往一出手就是大师,而很多大师的创作方式也其实是在仿效孩子的天然无雕琢的创造力,这种灵感有时稍纵即逝,也很容易因为父母的否定而被掐灭。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经常会说自己“不会画画”,但其实每个人在7岁以前都会抓起笔来涂鸦,所以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成年人“不会画画”了呢?
毕加索说过:“每次见到小孩子在街上、在沥青路面或在墙上乱涂乱画,我都会停住脚步⋯⋯他们笔下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总可以让我学到一些东西⋯⋯。”
成年人常常把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则”强加给孩子,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或者成年人喜欢的样子去画画,这往往限制了孩子独有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孩子们都有旺盛的创造力,不局限于画画这个动作本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画画的时候不仅仅是动手,也伴随着身体的运动,笔者MOMO经历过素描速写、美术高考式的“教学”,但在经历过之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拿起画笔自由的画,所以MOMO认为好的教学是“不教”他们怎么画,更不要随意修改孩子的画作,而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知去画,做孩子的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才能共同成长。
毕加索的画风越到后期越抽象自由
教育焦虑
翻开华德福经典教材《和孩子一起画画》,王守茂老师在序言里写到两个阻碍孩子成长的现状。
一个是孩子正在被过于功利的父母强加他们自己的需求给孩子,孩子被家长捏成他们自己想要的形状,虽然可能暂时会达到父母的期待,但也会让孩子的心灵蒙尘。
另一个就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互相脱节。家里教一套,学校教一套,社会又是另一套。
这样违背孩子天性,揠苗助长的行为随处可见,孩子和家长都会因此觉得无比焦虑,这也是为什么“回归本性”的学习方式会受到经历过应试教育之苦的家长们追捧。
近距离观察小朋友怎么画
2月1日 MOMO脑图 发布了脑图游戏少儿版,也是基于之前工作坊中认识的家长提出寒假上课的需求,发布后和两位小朋友结缘做私教课,一个5岁,另一个9岁,近距离观察她们的画画方式成为MOMO上课的一大乐趣。
视觉叙事思维:一起讲个故事吧!
9岁的小朋友是个叙事高手,自从开始画故事以后就停不下来手,一直沉浸在自己美好的零食星球中,还给星球上的战事编了很多故事……
左边是9岁小朋友的画面,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方式,讲了姜饼人入侵巧克力王国但科技发达的巧克力王国动用了核弹,姜饼人王国惨败的故事,叙事为主的故事结构,衔接了整个零食王国战争的宏大史诗场面级叙事。右边是我陪她一起创作的画,增加了一些层叠关系和突出了核弹的威力。
色彩认知:画到最后都变成了高级灰
5岁小朋友创作过程中,一开始还在用笔和调色盘,但画着画着就突破了画笔的限制,开始用手直接涂抹,再往后突破了纸的限制,整个画面最终延续到了调色盘和桌面上。因为每次都会不停的叠加色彩,所以到后来画面都呈现出高级灰的色调。在观察中MOMO领悟到,使用材料不是画画的目的,而创作过程才是创造力本身真正的释放。
大师的创作总是费颜料
孩子如此有创造力,怎么引导?
真正的创造力不是填鸭式教出来的,不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天性或者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孩子行为,启发和引导是最重要的。
观察与聆听,不去抢夺主导权
对比传统教师,引导式教学不是“权威”,也不会教孩子“正确方式”去画画,但比起完全散养的“学习者导向型”,还是有固定课程结构的,只是不是照本宣科更不会给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素材和媒介启发孩子,有时孩子和老师的角色是互换的,老师的观察与聆听,给到孩子充分的空间成长。
现在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法:大中小学上课,优点是课程内容重复便于复制,衡量体系可以标准化;
项目导向型:类似在海外读研,老师给一个框架,学生自主去发展各自感兴趣的项目;
学者导向型:有点像读博士,自己找命题,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同事而非主导者;
发展导向型:有课程安排,有进度规划,老师更像是催化剂,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素材从侧面启发孩子,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出面帮助。
MOMO的小课堂是一对一的教学,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进度和状态来制定适合孩子现阶段的课程安排和进度规划。
适时提问,激发思考与创作
9岁的小朋友因为是满脑子故事的叙事高手,所以自从开始画故事以来,就会根据孩子构想的世界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她带MOMO进入她的零食星球中,在这个星球上,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中,MOMO和她一起画她脑海中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基础的构图知识。
构图就是摆放图位置和大小的方法
让孩子做自己,不去用奖惩来扭曲其天性
来自5岁的小朋友妈妈的提醒,在成年人习惯用奖惩来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学过NVC非暴力沟通的宝妈说,可以给孩子发自内心的肯定,但不要用奖惩来做好坏的区分,本质上没有好坏,只有小朋友喜不喜欢自己和喜不喜欢她创造出来的东西。
这里顺便推荐一下P.E.T.父母效能训练,其创始人托马斯·戈登和NVC的鼻祖马歇尔·卢森堡都师出同门,他们在基本理念是如出一辙的。所谓非暴力沟通,也是要去区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让自己的请求更加合理的表达出来。
"A creative adult is the child who survived"
有创造力的成年人,说到底只是保有了孩子的天真
其实在上课之前,MOMO就秉持着一份初心,即:
“用现在的自己去教过去的自己,弥补一些过去教育中的缺憾,给到孩子们我觉知到最好的。”
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受到孩子自由自在表达的启发,MOMO的创作也变得更加free style,是呀,为什么一定要去效仿大师?一定要去考虑受众?为什么不能用最天真的方式,“活在当下”地去画呢?
感恩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都得到滋养,欢迎➕个人微信一起聊聊可能的合作。
鸣谢校对:鸭先知29
参考文章作者:心智蒙特梭利教师教育项目(MMTEP)项目主任(Program Director)高玄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06121/answer/32319385
来源:知乎
MOMO脑图视频号是一个试验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