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度刘郎

蔡德林 诗与歌的旅行 2023-09-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给人家孩子取名很麻烦,你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取了一个,人家往往不说行还是不行,而是要你再多取几个看看。在他看来,他好不容易生了个孩子,得取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名字才行,你反正也只是动动脑筋,又不费成本。而我却窝一肚子火,给你取一个都已经看你面子了,你还这么不知足,谁吃饭了没事干,跟你这么玩。从前报社有个年轻编辑,叫刘学玉,生了个儿子,也要我为其取名。我脱口而出:“刘郎!”未曾想他居然没有叫我再取几个,还直接采用了这么个多少有点奇怪的名字。而今,刘郎都上大学了。

前些年我开始做深圳睦邻文学奖的提名评委,看稿时看到一个叫刘郎的作者,特意点开,虽然不是我给取名的那个刘郎,但诗写得很不错,就推荐了上去,结果刘郎先生获得了年度大奖,奖金五万。那么短短的几行,真算得上是字字千金了。不知道诗人刘郎之名所从何来,我当年取这个名字,是取的“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这是一句唐诗。说起唐诗,很多人都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也喜欢他们,但我更偏爱刘禹锡,“前度刘郎”就是刘禹锡的自况。

刘禹锡的故事很有趣,我尽量不掉书袋。我偏爱他,是因为他嫉恶如仇,铮铮铁骨,永不屈服,永远取一个斗士的姿态。当年在朝廷,他是一个改革派的猛将,他们的改革举措利国利民,市里欢呼,民情大悦,但遭到权贵们的强烈抵制,这次彗星般耀眼而短促的革新,只搞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败,为首的被处死,刘禹锡被赶出京城,贬到朗州,也就是现今离我老家不远的湖南常德。其他被贬的人个个灰头土脸,满腹愁思与牢骚,他却像没心没肺似的,在常德高歌一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看看,到了秋天,草木凋落,诗人们总是顺时而感,说一些西风瘦马、断肠天涯的悲秋之辞,林黛玉在哭着葬花,还有更多的人在无病呻吟,这家伙仕途遇挫,竟然不悲反喜,说什么秋日比春天的早晨还美,秋高气爽,鹤飞冲天,高天上都是满满的诗情画意。

他还被贬到夔州,那可是穷山恶水的奉节,他也是自得其乐,绝无愁苦。你看他在那里写的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若不是优哉游哉,哪有有心思观察少女们怀春时隐秘的心事。这一观察不打紧,把人家少女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含蓄情感呈现了出来,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不小心惊艳了千年。

他也曾被贬到安徽和州,就是马鞍山下面的和县。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先安排他住在远离繁华闹市的城南江边,他却写对联曰:“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又令其搬到北门河边,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他还是嘚瑟:“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再将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这下好了,刘禹锡这次不写对联了,而是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开头几句你还记得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最好玩的还是他的桃花劫。桃花很美,但在有些古人眼里,品味却不高,杜甫就说“轻薄桃花逐水流”。刘禹锡被贬九年后,好不容易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桃花开得很好,就和朋友去观赏,他看了却愣劲勃发,大笔一挥,讽刺当朝小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思是你们算老几?你们这些无才无德的家伙,都是我走后才爬上高位的。诗写得很解恨,但也马上惹祸,他和他当年改革派朋友又都被贬了,他的好朋友柳宗元这一次更是有去无回,死在了被贬之地柳州。

可是柳宗元却并没责怪这个害人害己的家伙,反而帮他说话,请求皇上不要把刘禹锡贬到太荒凉的播州(现今遵义),改贬连州(现今清远下面的连州市),皇上居然恩准。他是历史上被贬时间最长的诗人,长达二十三年。等他归来,还是那么个牛脾气,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再游玄都观,万丈豪情又一次点燃:“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嘿嘿,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你们人呢?再度宣战,其奈我何!

刘禹锡的豪气,是有才气和正气做底的。他二十一岁就考中了进士,人家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考了进士,还洋洋自得说自己少年得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人家孟郊四十六岁才及第,还沾沾自喜说自己大器晚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刘禹锡在这方面倒是没怎么自炫自夸,但他的诗文却也是独步天下。一句“潮打空城寂寞回”,白居易看了都说后来的人无法写了。

刘禹锡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哲学家。哲学深奥,恕不赘述,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应有其生命哲学支撑。垂垂老矣,他还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打不起精神来,也要“暂凭杯酒长精神”。不仅不向恶势力低头,也不对造化臣服,一辈子轰轰烈烈,呼啸向前。生命的伟岸与尊严,在他身上有集中体现。





他不像李白只会写诗吹牛,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干才。他在做苏州知县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朝廷以为苏州富庶,不管不问。他为民请命,据理力争,终于得到许可,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刘禹锡看上去一根筋,似乎全不管人情世故,其实他还是个柔情男子。他自己的母亲去世,扶着母亲灵柩回长安之时,惊闻柳宗元去世,立即赶赴柳州处理其丧事,并请韩愈为他写墓志铭。柳宗元所有的诗稿在去世前都交给刘禹锡整理,其六岁的孩子也是刘禹锡收养,视如己出,抚育成人。

斯人已矣,而刘郎尚在。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的热血汉子,怀抱理想,不平则鸣,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如果你姓刘,要我给孩子取名,我可能还会脱口而出:“刘郎!”





往期文章,点击打开






























◇   《江南的优雅与血性》

◇   《吴江大米》

◇   《金印如斗》

◇   《壁缝里的童年》

◇   《新加坡的绿道》

◇   《新加坡的女人们》

◇   《人水合谐之国》

◇   《新加坡的会馆街》

◇   《我打江南走过》

◇   《陌上桑》

◇   《谁的乡土谁的田园》





昨天的回忆,今天的现实,

都是明天的历史。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动动手指,传递我们共同的

理念和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