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罔顾事实自食其果

夏家少爷 2021-05-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行走中的生命 Author 梦里绍兴


       标题实际概括得不精准,文章想说的是,只准说假不准说真。


        现在不管在哪个平台,只要有评论区,后面的留言或者评论都是个热闹的舆论场。特别是关于民生问题,两派之间壁垒分明。你说加拿大有免费医保,他说,我们也有。他说,我们很安全,你说我们到处有安检。


        反正问题五花八门,表述千变万化。从不同的表述中,往往能给对方贴标签。标签一贴,似乎对错就决定了。比如,说对方是公知,那不管说什么,都是跪舔西方美帝的。说对方是义和团,那就是愤青,是逢西方必反的。


        这里最好玩的就是,总有一方喜欢给对方扣一顶帽子。只要帽子一扣,就说什么都不对的了。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卖国贼。从来没看到摆事实讲道理,都凭立场说了算。


         前两年,用华为和用苹果,似乎泾渭分明。前者觉得是爱国的象征,后者有卖国的嫌疑。爱国的理由就是因为买国产,卖国的嫌疑就是给对方送子弹。就是没人说,不管是华为还是苹果,他们都要合法经营,都要给国家交税,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荒唐的是,本来都是中国人,本来大家都爱国。没把别人打垮以前,自己到分成了你死我活的两派。


         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余承东自己都承认,手机业务高端的被苹果占领,中低端的被其他品牌战领,和曾经的豪言壮语比,现在余总自己都没有了底气。


        所以,如果以前那些慷慨激昂觉得自己是爱国者的话,现在真是需要实际行动的时候。以前听说有捐半年工资的,有愿意捐积蓄也要死挺的,不妨付诸实际行动,不用再在网络上做个喷子。


        从语言到行动,这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的必然过程,那么行动的时候到了。


         华为特别是手机是太具体了。余总可能年轻,说话不计后果,被人抓了把柄。刚好互联网的记性很好,怎么都擦不干净,那也只能随人去说了。


        其实,如果一开始不设立场,余总也好粉丝也罢,都能从客观事实出发去讨论,而不是预设一个和手机没有直接关系的爱不爱国,现在就根本不会出现让余总尴尬的局面。甚至,或许还真不会走到这个局面。


        这种情况,现在大多都怪罪互联网,都觉得这样的观念撕裂发生于互联网时代。实际不是,喜欢用立场说话,而不是用事实说话,这是人的基本特征。


         我一直觉得这是人性本懒的表现。如果这种懒的本性上再加上政治正确,甚至投机取巧还获得社会某一时期的认可,那么,谁还愿意去了解真相呢?


         毕竟,和了解真相比,预设立场轻松得多。


          了解真相,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了解,去研究,去分析,有时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有不一致的地方,还会很痛苦。预设立场很简单,我说对就对,错就错,不用事实去证明。


         所以,我们不难分辨,只要喜欢给对方扣帽子的,喜欢用棍子的,大多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不懂得怎么去研究或者也没兴趣研究的人。

三观一致加好友,注明“少爷”


        学习确实是一件痛苦的事,特别学习还是一件终身的事。如果靠立场走遍天下无敌,谁还那么苦逼去学习,去寻找事实和真相呢?


        对于那些提供真相和事实的人,只要这个事实和真相和自己的立场有冲突,直接打你一棍子,你这是负能量,你这是对社会不满。就是不关心,别人说的这些是不是真。


        这样的事情在前互联网时代也经常发生。


        七十年代中,梁晓声去复旦上学。


        刚到复旦的当天晚上,同学们在一起开个“认识会”。到会的同学都带来了好吃的东西,梁晓声只有几只小苹果,不好意思拿出来,就在一边吸烟。


        当时他的一个北大荒的战友,女性,C,拿出了哈尔滨特有的两个“大列巴”。大列巴实际就是一个大面包,有小脸盘那么大。


        以前粮食紧张,梁晓声也只有小时吃过几次,当时的哈尔滨很难买到。


        此时有一同学问:“听说你们哈尔滨人天天吃这种‘大列巴’?”


       C回答:“当然。哈尔滨人个个都是从小吃‘大列巴’长大的!”

 

        梁晓声觉得有必要纠正,他说:“只有百分之五,也许还更少的哈尔滨人是从小吃‘大列巴’长大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是从小吃饼子长大的。”


         梁晓声觉得自己说得是事实,并且他也有根据。当时定量,面粉一斤,大米一斤,其余都是粗粮。


        这话让C很不满,她反驳说:“你一个人是吃大饼子长大的,也代表不了哈尔滨人。我就是从小吃‘大列巴’夹红肠长大的!”


         梁晓声说,他是百分之九十五里的,C不过是“一小撮”,是属于百分之五里的。


        梁晓声的话一出口,争论就升了级。C说:“你说谁是‘一小撮’?告诉你,我的家庭是‘革干’家庭!你侮辱革命干部!”


        C的话,我们现在感觉很熟。这也是许多人惯用的辩论方法。从事实判断转向了政治立场。所以C继续说:“你的话里明明有对现实不满的意思!”

        

        一般话题转换到这里,帽子就可以扣了。


        你对现实不满,你是负能量,你给敌对势力递子弹。这些人一说到这里情绪就会很激越,可她就不愿意回到话题本身—事实和真相。


         所以网络上的无理攻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前也有,不过是没有网络的载体,给人的影响不大而已。


        实际上,我对习惯于这种基于立场而不是事实真相的辩论,觉得很正常。我好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出了这么一大帮人,在讨论事实的时候,一下子能不顾事实站在了自以为正确的制高点。


         这种人不多,不过是她自己的悲哀;这种人多了,那就是社会的悲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