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鞅|暴秦的开启者

夏家少爷 2021-05-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行走中的生命 Author 梦里绍兴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我们都知道。和中山先生一样,商鞅也有他的三民主义,不过商鞅的三民主义,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后人给他总结的。


       据《史记.商鞅列传》,商鞅在开始变法的时候有许多老百姓议论,觉得这改革不行。十年以后,这些老百姓觉得这改革真的让秦国强大了,又说这改革不错。对于这些开始的异议分子和后来的认同者,商鞅是怎么做的呢?卫鞅(商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


        商鞅的这个做法,确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对这些一开始不相信他的异议分子,为什么当初不采取措施?是当初商鞅还没有这个权力,还是商鞅自己也不敢肯定改革是否能成功,所以不敢对异议者采取措施呢?十年以后,他的改革成功了,这些人从开始的怀疑反对,变成了支持信任。那么对于这样的一批人,为什么商鞅认为他们是“乱化之民”呢?乱化的意思是什么呢?


        其实商鞅要惩罚他们的,不是他们的反对还是支持,而是认为,老百姓根本没有议论国家政策的权力,只要议论就是乱化。国家政策的对与错,都与老百姓没有关系。老百姓唯一要做的就是听话,即不要议论国家大事,否则你议的不管对错,都将受到惩罚。所以《史记》记载:“其后民莫敢议令”。这种把民众当工具的思想,是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这种思想观念不要说民主了,就是和儒家的亲民思想都有很大的距离。


          愚民政策是构成商鞅的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


        商鞅强国,最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保甲制。


        所谓保甲制其方法就是连坐,你要不想连坐也可以,就是盯紧一个甲里的其他人,如果他们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就主动举报。这样人人为了自保,人人都要告发他人,中国的告密文化从此形成。这连坐之法,确实对管理社会有着极方便的作用。在战争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大家都怕因此而触犯了法律,这连坐之法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前几天有新闻说,一个人觉得遇到不公,要去上访,怕连累当公务员的兄弟,特地声明脱离关系,这就是连坐的作用。连坐法是对老百姓的一种侮辱,完全不顾老百姓的基本尊严。


         辱民政策是构成商鞅的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


          商鞅见秦孝公带去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帝道。帝道就是天下大同,就是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可秦孝公等不及,说等你实现帝道我都已经死几回了,所以选择了霸道。霸道是什么呢?就是强秦一统。也就是让国家迅速强大,最后统一全国。这个方案听得秦孝公热血沸腾,要求商鞅马上实施。要实现霸道的首要任务就是国家必须强大,因为打仗需要花钱,国家不能控制所有资源和财富,秦要统一六国只是一个梦想。这重要的途径就是弱民,把老百姓所有的财富都控制在国家手里。


         弱民的重要手段:1、加税。为了扩大税源,一家有两个壮丁必须分家。2、重农抑商。不允许藏富于民。通过相应的高压政策,秦国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是贫下中农。在当时的秦国,你是无法找到现在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的,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在国家手里。


         弱民政策是构成商鞅的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


       这“愚民、辱民、弱民”构成的三民主义,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也是秦国崛起的葵花宝典。


        对于商鞅的这种做法,当时就有人给他指出过弊端和后患。甘龙曾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甘龙的主张,就是不折腾,休生养息,慢慢教化老百姓。这样既不劳民伤财,还能国泰民安。只是这种观点商鞅是不认同的,商鞅回答说:“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这意思就是法律也好,礼仪也罢,都是统治者说了算,老百姓只要听话就可以,所以是愚者制焉,换句话说这些就是制裁老百姓的。


       在商鞅事业最辉煌的时期,贤者赵良和商鞅也有过一次对话,希望商鞅能回头是岸,赵良最后警告他:“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这说明商鞅的同时代人,也清楚商鞅的做法不是为了老百姓,只是为了秦王和他自己的功名富贵。于是劝道:“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意思是说你这样的做法,只要秦孝公一死,你就马上完蛋了。对于赵良,商鞅还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商鞅说“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只是这个把赵良当作良药苦口的商鞅,并没有真把赵良的话听进去,所以司马迁记载:“商君弗从”。

扫描加好友,注明“少爷”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在商鞅的眼里只有目的没有底线,为了达到所谓霸道的目的,他第一次带兵出征,就用上了下三滥的招数。


       商鞅第一次率领秦军攻打的国家就是魏国,这魏国是商鞅的老东家,所以很熟。魏国派公子昂出战。商鞅写信给公子昂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不忍心相互打仗,不如我们见个面,喝个酒叙叙旧。这公子昂觉得此话有理,就过来聚会了,没想到商鞅设了个鸿门宴,把人家伏击了。然后趁势打败了魏国军队。这商鞅真是把兵不厌诈用到了极点。


       任何社会的发展,文明都要滞后于野蛮。通过野蛮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家,由于底线的没有建立,民众的不被尊重,最后将会快速倒塌。秦朝的发展史,是个很经典的案例,所谓兴也勃、亡也忽。这个靠“尚首功”发展起来的铁血王国,居然最后被一帮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苦力所推翻。这也说明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失去民心以后,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中国第一个帝制时代,以暴秦的别称载入史册,这也是商鞅们努力的结果。


       商鞅最后的惨烈结局,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变法带来的严重后患。商鞅最后慨叹:“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只是他没想到,这个法老百姓已经承受十多年了。


        商鞅所信奉的法家思想,一直是帝制时代重要的治国方略,儒表法里,是帝制中国的基本管理方式。正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让中国一直在帝制社会中缓慢前行,要不是西方列强的突然出现,这帝制中国何时中断,真还无法预料。


       只是,已经有所清醒的商鞅也没有让后世的帝王有所收敛,他提倡的三民主义,从此代不乏人。


        至于对商鞅的评价,我觉得还是太史公说得最为精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把秦国引向强大的商鞅,最终的命运是车裂。这是刻薄的商鞅,培养出了刻薄的秦王。


          如果商鞅是自食其果,那么还要给秦王唱赞歌的后人就是愚不可及了。羊落入狼口也许是命,可替狼唱个“战狼赋”,那就是蠢了。



此公号不错,值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