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辰大海,他们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

一念观云 观云者 2022-04-13

以文会友,公众号新算法,请大家点击上方 “观云者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就可以及时收到最新文章!



这篇文章没有太多观点,有感于神州十二号发射升空,连夜写的,相信你读完后会有同样的感动,向航天人致敬!


1970年4月24日,当新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聂海胜才四岁,生活在湖北枣阳的他,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有探索外太空的梦,但在此之前,所有的梦都只停留在神话故事里。


哪怕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好像也与中国人无关。


因为当时主导这一切的美国并不准备跟中国分享。



当太空传来那首《东方红》时,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太空时代才算开始。


不得不说,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中国人是孤独的。

01

孤独前行


很多人并不清楚发射卫星意味着什么?发射卫星意味着你有火箭,有火箭意味着你有远程投送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把自己研发的炸弹投到几千甚至几万公里外的敌人头顶上去。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想限制中国的火箭技术,因为中国人自己搞出了“两弹”。


1953年,朝鲜战争后,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全面封锁中国。



1960年,赫鲁晓夫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愈发严重,企图把手伸向中国,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回。


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打响,中苏彻底决裂。


从此,中国面临地球上两大超级帝国的全方位封锁。


直到十年后,这一切才有所改观


不过,哪怕关系最亲密的时候,在太空探索方面,二者也不曾为中国人开一点点窗。


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那位后来写《大棋局》的布热津斯基带着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来到中国,也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1克月球壤。


没错,就是1克。


小到他们自己都要在礼品盒里配放大镜才能看清。



要知道,美国在1969年至1972年之间,先后从月球采集了381.7千克月球土壤和岩石。


他们除了少量用于研究,大部分都分发给了博物馆、大学,以及各州政府。


赠送给他国政府的也不在少数。唯独给中国,他们慎之又慎。


当然,赠与不赠都是他的权利,中国人不记仇。


中国学者们把这1克土壤分成了两半,0.5克拿去做研究,0.5克留在北京天文馆内展出。


这两个0.5克寄托着中国人的飞天梦。


毕竟,在此之前,中国人要看月球土壤只能到美国博物馆里,隔着玻璃远远地看一眼。

02

歧视的样子


1979年,中美建交,但在探索外太空领域,也仅限于那1克土的交情。


整个80年代,中国寻求跟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合作,但被拒之门外。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失去利用价值,这个领域的合作更是想都别想。



1993年,美国、俄罗斯,联合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以及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要建国际空间站,中国申请加入,结果被主导的美国拒绝。


美方给出的理由是,中方若参加国际空间站建设,会利用相关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违反和平利用太空原则。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到底是谁在利用太空搞军事扩张,还没点逼数吗?(当然,也有人说中国压根没申请)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空间站。



空间站也叫太空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通过空间站,人类可以研究地球表面、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物理过程。


同时收集地球冰川、农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并与轨道卫星数据互补,获得全面的地球信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站可以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细胞核组织生长方式与地面有何不同。同时研究星际飞行状态下生物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 的生命活动,获取关于生命科学的新认识,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准备。


可以说,空间站是人类开启太空旅行的第一站。


但显然,美国不想中国参与进来。


不仅不想,他们还会设法阻挠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失去制衡苏联的作用后,连那1克月壤都想收回去。


1998年美国政府出台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这个条例禁止进出口一些“特定”国家生产的与防卫有关的物品和服务,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根据这一条例,任何有美国航天零部件的卫星不得由中国卫星发射,中国不得不退出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在这一条例的约束下,中国人被彻底排除在国际空间之外。整个空间站运行期间,先后有24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到国际空间站待过,但从没中国航天员踏入那里。


别说中国人,连在中国出生的都没有。

03

可笑的偏见


2011年4月,美国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这个红脖子玉米地代表声称,有个受雇于NASA的中国人的电脑里携带了“他无权支配的信息”。



并以此为理由提出,禁止中国与NASA合作,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


根据条款,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同时还禁止NASA接待任何中国访问者,游客也不行。


更离谱的是,随后,美国还立法限制包括普通新闻记者在内的中国人参与美国航天一切活动。


至于当初被诬陷携带“他无权支配信息”的中国籍员工,早已被证明无罪,但并不妨碍上述歧视性条款出台。


这就是赤裸裸地排挤。


其实,美国不愿中国参与外太空探索项目,除了政治、军事原因,其实还有个白人至上心理。


这种观点在中国人看来很白痴,但白人世界却认为天经地义。


我们通常认为科学界应该是没有种族歧视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偏见的力量比想象中大得多。


这不是我提出来的,堪萨斯大学的唐娜.金赛尔教授曾在《科学》杂志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就是讲美国科学界的种族歧视问题。


肤色影响经费划拨,肤色影响论文通过概率是不争的事实。


在美国本土都如此,对外更不用说了。


长期以来,在美国人眼里,科技就只配白人玩,至于太空探索这类事情,更不应该跟中国人有什么缘分(这些年情况有所转变)。


在他们看来,美国一直是人类科技的代表,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它的追随者,无不认为,美国探索到哪,人类就走到哪。


所以,当中国人提出要自己探索外太空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封锁和打压。


但中华民族,这个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神中孕育出来的民族又怎么可能向封锁和打压低头?


中国从未指望美国人的施舍,也从不曾放弃对外太空的探索追求。

04

倔强的中国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升空。当年7月14日,毛主席圈阅国防科委《关于航天员选拔的计划报告》,批示开展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这就是著名的“714工程”,是我国最早的载人航天计划。



1983年,19岁的聂海胜高中毕业,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于是他很快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1986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实施“863”计划,并把发展航天技术列入其中。当时论证了很多方案,最后专家们建议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我国的空间站。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这一步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核心目标:建立属于中国的空间站,并长期驻留太空。


中国人不等不靠,要一步一个脚印建造属于自己的天梯。


1998年1月5日,中国首批航天员计划启动,聂海胜,这个来自湖北农村的年轻人,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其实聂海胜的成长过程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


那个在美国代表人类登上月球时还只能仰望星空的孩子,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太空探索者的一员。



2003年10月,神州五号升空,中国人太空首游;


2008年9月,神舟七号升空,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



2011年9月天宫一号 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实现无人对接;


2012年6月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3年6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舱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中国正式进入太空站时代!

05

告慰


当神州十号返回舱回到地球时,中国人把它送到了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告慰主席在天之灵。



今天,中国人又完成属于自己的常驻型空间站。



他们总试图把中国摁在地球上,就像当年他们试图把中国摁在地球上一样。


但这一切正验证了毛主席那句话: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没有人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


最后,转发一个视频,褴褛筚路,以启山林,致敬中国航天人!



全文完,谢谢阅读,期待你转发支持中国航天人!


加入本号看更多精彩文章。

往期推荐:

未富先躺,是谁在利用你的偏见?

用2000亿围堵中国,美国正滑向政治挂帅的深渊

没有从天而降的国运,只有战斗不息的人民(史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